《报任安书》优秀课件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面对最残酷的刑罚,司马迁痛苦到了 极点,但他此时没有怨恨,也没有害怕。 他只有一个信念,那就是一定要活下去, 一定要把《史记》写完,“是以肠一日而 九回,居则忽忽若有所亡,出则不知所往。 每念斯耻,汗未尝不发背沾衣也。”正因 为还没有完成《史记》,他才忍辱负重地 活了下来。
• 在这一场事件中,他对专制君主无可 理喻的权力、对人生在根本上为外力所压 迫的处境,有了新的认识。他一度想到自 杀,但他不愿宝贵的生命在毫无价值的情 况下结束,于是“隐忍苟活”,在著述历 史中求得生命的最高实现。在《报任安书》 中,司马迁对于自己的际遇和心情作了一 个完整的交待。
相信自己也能成功
进一步表明自己 “隐忍苟活”的原
5段重点字词
• 网罗天下放失旧闻 • 稽其成败兴坏之际 • 下至于兹 • 会遭此祸 • 仆诚以著此书 • 藏之名山
散失
考察,考核
此,这,现在
恰好,正赶上
的确,确实
把著作藏在名 山传给志趣相
投的人。形容 著作极有价值。
第6段重点字词
• 下流多谤议 • 虽累百世,垢弥甚耳 • 通其狂惑 • 今虽欲自雕琢 • 曼辞以自饰 • 要之死日 • 书不能悉意
第4段重点字词
•唯倜傥非常之人称焉 •不同寻常
•仲尼厄而作《春秋》 •困穷
•不韦迁蜀
•贬谪
•发愤之所为作也
•愤懑
•故述往事,思来者 •使……思
•以舒其愤
•抒发,伸展
•思垂空文以自见
•流传 通“现”,显 示

1今已亭亭如盖矣
车盖
2合盖隆起
器物的盖子
3覆盖周密无际
遮盖
4英才盖世
压倒,胜过
5盖余所至,比好游者尚 大概,大约
通"猝",突然
重点字词
• 婴金铁受辱 • 及在槛阱之中 • 及以至是 • 强颜 • 曷足贵乎
缠绕,戴上 笼子,陷阱,监狱 通“已” 厚颜,不知羞耻
疑问代词,何,哪 里
重点字词
• 南面称孤 • 权倾五伯 • 衣赭衣 • 及罪至罔加 • 审矣 • 以稍陵迟 • 殆为此也 • 所以重施行于大夫者
面向南 超过 穿 通“网” 明白,知道 渐渐,逐渐 大概 ……的原因
5闻大王有意督过之 责备
6过故人庄
拜访

1一鼓作气,再而衰, 第二次 三而竭 2再拜献大王足下 两次
3弹再三叹
再三:屡次,
多次
4而田忌一不胜而再胜,两次
卒得王千金
第二段
第二段 重点字词
剖符丹书 固主上所戏弄 倡优蓄之 不与能死节者比 卒就死耳 树立 人固有一死 用之所趋异也
原本,本来 像倡优一样 为节操而死 最终走向死地 立身处世 原本,本来 因为;追求
李陵之祸的故事
• 李陵是名将李广的孙子,骑射技术有乃祖李 广之风,谦虚下士。公元前99年五月汉武帝下达 了出击匈奴的动员令。秋九月,李陵率五千骑兵 出酒泉,击匈奴右贤王于天山。汉武帝派老将路 博德率领骑兵一万为他的后援。李陵终因寡不敌 众,粮尽矢绝,在离边塞仅有一百多里的地方, 李陵全军覆没,投降了匈奴。老将路博德为李陵 后援,汉武帝让他别出西河,使得李陵孤军奋战 而无救,这是汉武帝调度失计演出的悲剧。
任安
• 任安,字少卿,是司马迁的朋友,曾经写信 给司马迁,叫他利用中书令的地位“推贤进士”。 过了很久,司马迁给他回了这封信。此信写于武 帝太始四年十一月(公元前93年,这年司马迁 53岁)。当时任安因事下狱,状况危险,所以书 信中虑及任安的死。但任安被汉武帝赦免了。又 过了几年,在任安为北军使者护军的时候,因他 对立太子的态度不明朗,终于被武帝杀死。
“生存还是毁灭:这是个 问题。”哈姆雷特被生活的困境 逼到了死角,开始了关于生与死 的思考。
而早在两千多年前,中国一 位伟大的史学家司马迁在生死抉 择中已经做出了响亮的回答: “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 轻于鸿毛,用之所趋异也。”不 仅如此,他也用自己的行动实现 了自己的人生价值。下面,我们 就通过《报任安书》来走近司马
头枪地(qiāng ) 伏法受诛(zhū)
暴肌肤(pù)
鞭箠 (chuí)
圜墙(yuán)
占卜(bǔ)
囹圄(yǔ)
槛(jiàn)
缧绁(léi xiè ) 愠色(yùn)
倜傥(tìtǎng)
第一段
具体研读,突破重难点。
分段研习,理解行文脉络,理清内容逻辑。
①研习第1段:此段在文中的作用是什么?
此段交待了全文的内容:复信是要为 自己无法“推贤进士”“略陈固陋”。
两个层次。一是说自己史官地位低微,“为流 俗之所轻”,与“蝼蚁”无异;一是说自己身受极辱, 如虎陷“槛阱”,“积威约之渐也”。下狱受刑,是 作者一生中最惨痛的打击,侧面说明帝王的刻薄寡恩; 加之原本就低贱的地位,这就交代了自己不能完成任 安期望的“推贤进士”的任务的原因。
西伯(周文王)——拘羑里 李斯——具五刑 淮阴(韩信)——受械 彭越、张敖——系狱 绛侯(周勃)——囚于请室 魏其——衣赭关三木 季布——为朱家钳奴 灌夫——受辱居室
• 《史记》被列为“二十四史书《汉书》《后汉书》、《三 国志 》 合称“前四史” ,对后世史学和文学的发展 都产生了深远影响。其首创的纪传体编史方法为后来历代 “正史”所传承。《史记》还被认为是一部优秀的文学著 作,在中国文学史上有重要地位,被鲁迅誉为“史家之绝 唱,无韵之《离骚》”,有很高的文学价值。
• 地位卑微 • 即使 延续 耻辱 • 达(抒发) • 现在 • 美好 • 总之 • 完全,尽
问题研究与书面回答
• 概括说明司马迁受极辱而不自杀的原因。
1、说明自己的职务不为天子所重,更为世 俗所轻,死了毫无价值。
2、说明若要自杀应在受辱之前 3、不自杀的原因是为了完成《史记》,让
“文采表于后世”。
不能十一
6盖失强援,不能独完 表示原因
8盖亦反其本矣
通“盍”,何
9前狼假寐,盖以诱敌 不
原来是
Hale Waihona Puke 第4段: 文王拘而演《周易》
仲尼厄而作《春秋》
屈原放逐,乃赋《离骚》
左丘失明,厥有《国语》
孙子膑脚,《兵法》修列
不韦迁蜀,世传《吕览》
韩非囚秦,《说难》、《孤愤》
《诗》三百篇,大底贤圣发愤之所为作
∈身处逆境,终于成功
重点字词
• 1、再拜 拜两次,古代比较隆重的礼节 • 2、足下 对对方的尊称 • 3、曩者 从前 • 4、仆 谦词,我 • 5、相师 动作偏指一方 • 6、幸勿为过 希望, 责备

1雷霆乍惊,宫车过也 经过,通过
2一出门,裘马过世家焉 超过,胜过
3以其境过清
过分,过于
4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错误,过失
写作背景 本篇是司马迁写给其友人任安的一 封回信。司马迁因李陵之祸处以宫刑, 出狱后任中书令,表面上是皇帝近臣, 实则近于宦官,为士大夫所轻贱。任安 此时曾写信给他,希望他能“推贤进 士”。司马迁由于自己的遭遇和处境, 感到很为难,所以一直未能复信。后任 安因罪下狱,被判死刑,司马迁才给他 写了这封回信。
千古第一书信
《报任少卿书》
司马迁
此书是《史记》之外,史公遗存下来的唯一完整 书信,它和《太史公自序》都是后人研究司马迁 人格、思想与感情最直接的第一手资料。
解题 体裁解说:“书”是古代的一种 文体,就是“书信”的意思。古人写 信,多有题目,说明是写给谁的信, 信题多为“报……书”“答…… 书”“与……书”“上…… 书”“寄……书”等,例如《答司马 谏议书》(王安石)、《与朱元思书》 (吴均)、《上枢密韩太尉书》(苏 辙)等等。
司马祠对联
• 刚直不阿,留将正气冲霄汉 • 幽怨发愤,著成信史照尘寰
固 1江山险固,沃野万里 2秦孝公据崤函之固 3相如固止之 4汝心之固 5生乎吾前,其闻道也 固先乎吾 6人固有一死 7固国不以山溪之险
坚固 险要的地势 坚持,坚决 顽固,固执 本来,原来 巩固、安定

1旦日飨士卒 2卒就死地 3初,鲁肃闻刘表卒 4卒相与欢,为刎颈 之交 5五万兵难卒合
士兵 最终 死 终于
• 汉武帝询问太史令司马迁的看法,司马迁一 方面安慰武帝,一方面也痛恨那些见风使舵的大 臣,尽力为李陵辩护。他认为李陵平时孝顺母亲, 对朋友讲信义,对人谦虚礼让,对士兵有恩信, 常常奋不顾身地急国家之所急,有国士的风范。 司马迁痛恨那些只知道保全自己和家人的大臣, 他们如今见李陵出兵不利,就一味地落井下石, 夸大其罪名。他对汉武帝说:"李陵只率领五千步 兵,深入匈奴,孤军奋战,杀伤了许多敌人,立 下了赫赫功劳。在救兵不至、弹尽粮绝、走投无 路的情况下,仍然奋勇杀敌。就是古代名将也不 过如此。李陵自己虽陷于失败之中,而他杀伤匈 奴之多,也足以显赫于天下了。他之所以不死, 而是投降了匈奴,一定是想寻找适当的机会再报 答汉室。"
∈第三层:忍辱偷生,古今一体
暗示自己也想“隐忍苟活”
第3段重要字词
• 至激于义理者不然
•被
• 仆于妻子何如哉
• 对 如何
• 亦颇识去就之分
• 界限
• 幽于粪土之中而不辞者 • 却,转折
• 恨私心有所不尽
• 遗憾
• 鄙陋没世
• 终结一生
• 文采不表于后世也
• 显露
• 第三段: • 进一步阐述自己没有自杀的原因
• 《史记》最初称为《太史公》或《太史公记》、《太史 记》,是西汉史学家 司马迁 撰写的纪传体史书,是中 国历史上第一部纪传体通史,记载了上至上古传说中的黄 帝时代,下至汉武帝太初四年间共3000多年的历史。该著 作前后经历了14年,才得以完成。
• 《史记》全书包括12本纪(记历代帝王政绩)、30世家 (记诸侯国和汉代诸侯、勋贵兴亡)、70列传(记重要人 物的言行事迹,主要叙人臣,其中最后一篇为自序)、10 表(大事年表)、8书(记各种典章制度记礼、乐、音律、 历法、天文、封禅、水利、财用)。《史记》共130篇,52 万余字,《史记》规模巨大,体系完备,而且对此后的纪 传体史书影响很深,历朝正史皆采用这种体裁撰写。

1知彼知已,百战不殆 危险 2且燕赵处秦革灭殆尽 几乎,差不多 之际 3郦元之所见闻,殆与 大概,恐怕 余同 4、有殆而欲出者 通“怠”,松
懈,懈怠
第二段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 从自己的身世和职业谈起,申述自己遭受 极辱而不自杀的原因。
具体研读,突破重难点。
②研习第2段:此段在内容上有几个层次?与无法 “推贤进士”有何关系?
• 司马迁的意思似乎是贰师将军李广利没有尽 到他的责任。他的直言触怒了汉武帝,汉武帝认 为他是在为李陵辩护,贬低劳师远征、战败而归 的汉武帝李夫人的哥哥李广利,于是下令将司马 迁打入大牢。
• 司马迁被关进监狱以后,案子落到了当时名 声很臭的酷吏杜周手中,杜周严刑审讯司马迁, 司马迁忍受了各种肉体和精神上的残酷折磨。面 对酷吏,他始终不屈服,也不认罪。司马迁在狱 中反复不停地问自己“这是我的罪吗?这是我的 罪吗?我一个做臣子的,就不能发表点意见?” 不久,有传闻说李陵曾带匈奴兵攻打汉朝。汉武 帝信以为真,便草率地处死了李陵的母亲、妻子 和儿子。司马迁也因此事被判了死刑。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