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声引导下肝脓肿穿刺治疗临床分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超声引导下肝脓肿穿刺治疗临床分析
付蕾
【摘要】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肝脓肿穿刺治疗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09 年5 月至2011 年5 月收治的肝脓肿患者50 例,采用超声引导下穿刺治疗,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次研究的50 例患者穿刺均成功,脓液每次吸出(8~510)mL,平均(145±15) mL.均治愈,1 次介入治疗治愈者15 例,占30%;2 次介入治愈者20 例,占40%;3 次介入治愈者8 例,占16%;4 次介入治愈者2 例,占4%.脓腔越大,越需要多次治疗.其中25 例在2w 内治愈,占25%;24 例在15~35d 治愈,占48%;1 例在45d 内治愈,占2%.脓肿在治疗前形态饱满,内为实性与液性相结合或单纯实性,呈双环脓肿壁,治疗后期为脓肿区为低回声区,有少许液性暗区在中央分布,范围明显缩小.结论肝脓肿在超声引导下穿刺治疗,具有微创、手术时间短、费用低的优点,明显降低了并发症发生率,安全有效,改善了患者的生存质量.
【期刊名称】《中国医药指南》
【年(卷),期】2012(010)009
【总页数】2页(P107-108)
【关键词】超声引导;肝脓肿;穿刺治疗
【作者】付蕾
【作者单位】山东省公安消防总队医院,山东济南,250014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575.4
肝脓肿采用内科药物治疗通常效果不佳,以往多采用外科手术方法治疗,虽可获得一定疗效,但有较高并发症发生率,易向腹腔扩散引发病变,对机体造成极大创伤,对患者生命健康造成严重影响[1]。
近年来,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带动了医疗科技
的进步,微创介入和医学影像技术得到了广泛开展和应用,在肝脓肿治疗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本次研究选择我院2009年5月至2011年5月收治的肝脓肿患者
50例,采用超声引导下穿刺治疗,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现总结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患者50例,男34例,女16例,年龄18~71岁,平均(46.2±2.5)岁。
19例为左肝脓肿,31例为右肝脓肿;37例为单发,13例为多发。
肝脓肿直径为4.2~13cm,平均(6.5±1.3)cm。
血常规检查中性粒细胞和白细胞呈明显升高
表现,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乏力、体温升高、消瘦、畏寒、肝区疼痛、发热等症状。
1.2 方法
术前行肝肾功能测定、凝血功能、血常规检查,行彩色及二维多普勒超声检查,对肝脓肿进行明确诊断,准备麻醉药物、止血药物、培养器及抗生素。
黑白超声穿刺治疗仪为16G穿刺引导针,18G穿刺针,彩色超声诊断仪探头频率为(2~5)MHz。
嘱患者依据不同的病灶部位对体位进行选择,通常取左前卧位或仰卧位,
局麻,确定穿刺路径,及进针深度,快速在彩色超声实时显示下进针,在准确进入脓腔后,将脓汁用无菌干燥注射器吸出,常规检查并做细菌培养。
若脓汁黏稠吸出较困难时可边抽吸边稀释,反复用生理盐水对脓腔进行冲洗,至抽出的脓腔液为清色,后依据脓腔大小,给予适当甲硝唑或抗生素,在脓腔内保留,酌情对引流管进行留置,以方便反复抽吸用药。
术后给予相应抗生素肌肉或静脉注射,行营养支持
治疗,复查血常规且对体温进行监测,间断给予白蛋白和血浆输入。
术后2~3d 行B超复查。
1.3 治愈标准
血常规及体温恢复正常,疼痛症状消失,脓腔近似消失或消失,随防无复发现象发生。
2 结果
本次研究的50例患者穿刺均成功,脓液每次吸出(8~510)mL,平均
(145±15)mL。
均治愈,1次介入治疗治愈者15例,占30%;2次介入治愈者20例,占40%;3次介入治愈者8例,占16%;4次介入治愈者2例,占4%。
脓腔越大,越需要多次治疗。
其中25例在2周内治愈,占25%;24例在15~35d治愈,占48%;1例在45d内治愈,占2%。
脓肿在治疗前形态饱满,内为实性与液性相结合或单纯实性,呈双环脓肿壁,治疗后期为脓肿区为低回声区,有少许液性暗区在中央分布,范围明显缩小。
3 讨论
细菌性肝脓肿是临床常见肝脏急性感染性疾病,大多由细菌经门脉系统和胆道系统感染引发,早期发现可用大量抗生素和支持疗法即可治愈。
待脓腔形成,治疗方法主要有穿刺抽脓和外科手术治疗。
但手术疗法对患者造成的创伤较大,而非手术疗法费用高,疗程长。
以往对此疾病的治疗大多采用手术切开引流,近年来,B超诊断技术不断提高,并在临床得到了广泛的应用,细菌性肝脓肿的治疗逐步采用超声介入非手术微创疗法,这种方法安全,微创,住院时间短,并发症少,费用低,尤其对体质虚弱、不耐受手术的患者有着明显优势。
近年来,随着CT、超声等影像技术在临床的广泛应用,结合临床体征和病史,使肝脓肿的诊断水平明显提高。
可用有效抗生素在病变早期行全身汉疗,形成脓腔后,则需对脓肿行开腹切开引流,患者需要较长住院时间,创伤大,使患者身心均承受较大痛苦,近年来,随着介入
超声在临床的开展,使治疗渐趋简单化,患者避免了手术痛苦[2]。
临床需对肝脓肿行穿刺治疗的适应症进行掌握,包括脓肿壁形成,影像学准确定位和诊断,凝血功能正常,病灶已出现液化且直径>3.0cm,无其它腹腔内需手术治疗的疾病合并,及不能耐受开腹手术的患者。
经皮在超声引导行抽脓、冲洗、置管、注药,可实时用彩色超声进行监控,防止发生医源性损伤,具有较高准确性,对抽出脓液进行药敏试验,以选择敏感抗生素,观察引流液变化,对引流管的位置在超声检测下适当调整,本次研究结果显示,采用超声引导下行肝脓肿穿刺治疗,患者均成功治愈。
综上,肝脓肿在超声引导下穿刺治疗,具有微创、手术时间短、费用低的优点,明显降低了并发症发生率,安全有效,改善了患者的生存质量。
参考文献
[1]牛秀峰,倪家连.肝脓肿的外科治疗进展[J].人民军医,2005,48(11):672.
[2]杨敬春.超声引导下肝脓肿介入治疗的临床研究[J].医学影像学杂
志,2004,14(9):732-7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