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镜及其应用》公开课课件初中物理人教版1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透镜及其应用》公开课课件初中物 理人教 版1
《透镜及其应用》公开课课件初中物 理人教 版1
滚动训练(二)
15.(12分)在“探究凸透镜成像”的实验中: (1)王轩同学按计划将蜡烛依次置于图G-2-14中的A、B、C、D、 E五点进行探究。将蜡烛置于__C_点时,在光屏上能得到清晰、放 大的像,__幻_灯__机__(或__投__影_仪__)_就是利用这一成像特点制成的;将蜡 烛置于__A_点时,在光屏上能得到清晰、缩小的像,利用这一成 像特点制成了_照__相__机__;将蜡烛置于_A_、__B_、_D_、__E _点时,在光屏上 不能得到清晰、放大的像。 图G-2-14
《透镜及其应用》公开课课件初中物 理人教 版1
图G-2-13
《透镜及其应用》公开课课件初中物 理人教 版1
滚动训练(二)
将凸透镜向__下__(选填“上”或“下”)移动,可以使烛焰的像清 晰地成在光屏的中央,此时所成的像是倒立、_缩__小__的实像,应 用在_照__相__机_上。 (3)调节烛焰、凸透镜、光屏,使三者的中心在同一高度上,将 蜡烛向远离凸透镜方向移动一段距离,调整光屏位置得到一个清 晰的像,这个像与原来相比将_变__小__(选填“变大”“变小”或 “不变”)。
光路。
如图所示
图G-2-11
滚动训练(二)
13.(5分)根据入射光线和折射光线,在图G-2-12所示的虚线框
内画出适当类型的透镜。
如图所示
图G-2-12
《透镜及其应用》公开课课件初中物 理人教 版1
滚动训练(二)
四、实验探究题(共27分)
14.(15分)在做“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时:
(1)实验桌上有两个凸透镜,规格如下表所示,光具座上标尺
滚动训练(二)
10.把幻灯片放在教学用的投影仪上,如果要使屏幕上得到更大 的清晰的像,如图G-2-8所示,应使投影仪__远_离__(选填 “远离”或“靠近”)屏幕,并把透镜向__下__(选填“上”或 “下”)移动。
图G-2-8
滚动训练(二)
11. 在淹城民俗街上,小明对一雕刻于半粒大米(上圆下平) 上
《透镜及其应用》公开课课件初中物 理人教 版1
《透镜及其应用》公开课课件初中物 理人教 版1
滚动训练(二)
(2)为满足教学需要,张老师自制了一个“平行光源”,如图G- 2-15所示,在一个用开有细缝的纸罩扎住的圆筒里安有凸透镜 和可前后移动的灯泡,调节灯泡,当灯泡的灯丝处在凸透镜的 _焦__点__位置时,从细缝中射出的光才会是平行光。
的微雕作品“
”产生了浓厚兴趣。
(1)为看清微雕作品上的文字和图案,小明应利用如图G-2-
9所示透镜中的__A_(选填序号)进行观察。
图G-2-9
滚动训练(二)
(2)正确选择透镜后,小明拿透镜正对着太阳光,再把一张纸放 在它的另一侧,当在纸上呈现一个最小、最亮的光斑时,测得这 个光斑到透镜的距离为5 cm。
图G-2-6
滚动训练(二)
A.开始移动时,看到的铅笔尖比实际的铅笔尖要短 B.开始移动时,看到的铅笔尖比实际的铅笔尖要长 C.移动到某一位置时,铅笔尖所指的方向会突然改变 D.在移动的过程中,看到的铅笔尖的长度始终保持不变
滚动训练(二)
二、填空题(每空3分,共27分)
8.图G-2-7是微型手电筒所用的小灯泡,小灯泡前端的A 部分相当于__凸_透__镜__,对光有__会_聚__作用。
第五章 透镜及其应用
滚动训练(二) [第1节~第3节 时间:40分钟 分值:
100分]
滚动训练(二)
一、选择题(每题5分,共35分)
1.下列关于透镜的说法正确的是( B ) A.凸透镜对光有发散作用,凹透镜对光有会聚作用 B.凸透镜的焦距越短,对光的会聚作用越强 C.任何光经过凸透镜折射后都能会聚于焦点 D.凹透镜只对平行于主光轴的光具有发散作用
滚动训练(二)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3)透过透镜观察微雕作品“ ”,小明看到的像如图G-
2-10所示,此时透镜到微雕作品的距离是__A_。(填序号)
A.小于5 cm
B.大于5 cm且小于10 cm
C.等于10 cm
D.大于10 cm
图G-2-10
滚动训练(二)
三、作图题(共11分)
12.(6分)请根据凹透镜的三条特殊光线完成图G-2-11所示的
图G-2-7
滚动训练(二)
9.小明用焦距为10 cm的凸透镜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他将蜡 烛放在距凸透镜25 cm的位置,调节光屏位置,可以得到一 个清晰的倒立、__缩_小___(选填“等大”“放大”或“缩小”) 的实像,利用这个原理可以制成__照_相__机__。实验中他不慎用 手指尖触摸到了凸透镜,此时光屏上_不__会__(选填“会”或 “不会”)出现手指尖的像。
《透镜及其应用》公开课课件初中物 理人教 版1
《透镜及其应用》公开课课件初中物 理人教 版1
图G-2-15
《透镜及其应用》公开课课件初中物 理人教 版1 《透镜及其应用》公开课课件初中物 理人教 版1
谢 谢 观 看!
《透镜及其应用》公开课课件初中物 理人教 版1
感谢观看,欢迎指导! 1.学习可以彻底的改变自己,即使失去原来改变的条件,人也不会退回到原来的样子,因为经过“輮”。人已经脱离一个旧我,变成一个新我. 2.这一段介绍了怎样学习,也就是学 习的要 素。荀 子认为 积累是 学习的 第一要 素,也 是学习 的根本 。学习 可以达 到奇妙 的效果 ,可以 “兴风 雨”“ 生蛟龙 ”。“ 神明自 得,圣 心备焉 ”从人 的角度 ,来说 学习的 效果。 接着运 用正反 对比的 手法来 说明积 累的效 果,体 现了荀 子文章 说理的 生动性 。 3.家庭在西洋是一种界限分明的团体 。在英 美,家 庭包括 他和他 的妻以 及未成 年的孩 子。而 在我们 中国“ 家里的 ”可以 指自己 的太太 一个人 ,“家 门”可 以指叔 伯侄子 一大批 ,“自 家人” 可以包 罗任何 要拉入 自己的 圈子, 表示亲 热的人 物。 4.这表示了我们的社会结构本身和西 洋的不 同,我 们的格 局不是 一捆一 捆扎清 楚的柴 ,而是 好像把 一块石 头丢在 水面上 所发生 的一圈 圈推出 去的波 纹,愈 推愈远 ,愈推 愈薄。 每个人 都是他 社会影 响所推 出去的 圈子的 中心。 被圈子 的波纹 所推及 的就发 生联系 。 5.在乡土社会里,地缘关系也是如此 。每一 家以自 己的地 位做中 心,周 围划出 一个圈 子,个 圈子是 “街坊 ”。可 是这不 是一个 固定的 团体, 而是一 个范围 。范围 的大小 也要依 着中心 的势力 厚薄而 定。 6.在这种富于伸缩性的网络里,随时 随地是 有一个 “己” 作中心 的。这 并不是 个人主 义,而 是自我 主义。 在个人 主义下 ,一方 面是平 等观念 ,指在 同一团 体中各 分子的 地位相 等,个 人不能 侵犯大 家的权 利;一 方面是 宪法观 念,指 团体不 能抹煞 个人, 只能在 个人们 所愿意 交出的 一分权 利上控 制个人 。 7.“画竹”是本文的线索,本文记述 文与可 画竹的 情形, 以充满 感情的 笔触回 忆两人 的交往 ,以及 文与可 死后自 己的悲 慨,又 从文与 可的创 作经验 中总结 出艺术 创作的 规律, 熔叙事 、抒情 、议论 于一炉 。 8.总之,说明文中使用生动活泼的语 言,不 仅能增 强文章 内容表 达上的 形象性 、可感 性和文 学色彩 ,使读 者获得 不同程 度的美 感体验 ,受到 美的陶 冶,还 有助于 加深读 者对说 明内容 的理解 ,增知 益智。
滚动训练(二)
2.如图G-2-1所示是照相机镜头的剖面图,这架普通照相机
的镜头相当于一个( B )
A.平面镜
B.凸透镜
C.凹透镜 D.三棱镜
图G-2-1
滚动训练(二)
3.如图G-2-2所示,在放映幻灯片时,幻灯片如图甲所示放 置,则在屏幕上得到的图形与图乙中哪幅图相似( C )
图G-2-2
滚动训练(二)
图G-2-4
滚动训练(二)
6.某兴趣小组的同学在研究凸透镜成像规律时,记录并绘制了实
像离凸透镜的距离v与物体离透镜的距离u之间的关系图象,如
图G-2-5所示,则凸透镜的焦距为( D )
A.60 cm
B.40 cm
C.20 cm
D.10 cm
图G-2-5
滚动训练(二)
7.(多选)如图G-2-6所示,把一支铅笔水平地放在装水的圆柱 形玻璃瓶的一侧,透过水瓶,可以看到那支笔。把笔由靠近水 瓶的位置向远处慢慢地移动,透过水瓶能看到一些有趣的现象, 关于这些现象,下列描述正确的是( BC )
的刻度范围是0~90 cm,实验中选用_乙__(选填“甲”或“乙”)
凸透镜较好。
序号 直径 焦距
甲 5 cm 30 cm
乙 4 cm 10 cm
《透镜及其应用》公开课课件初中物 理人教 版1
《透镜及其应用》公开课课件初中物 理人教 版1
滚动训练(二)
(2)选好器材后,依次将点燃的蜡烛、凸透镜、光屏放在光具座 上的A、O、B位置,在光屏上得到清晰的烛焰的像,如图G- 2-13所示:
4.把一支点燃的蜡烛(如图G-2-3甲所示)放在焦距为10 cm的凸 透镜前16 cm处,在凸透镜的另一侧调节光屏的位置可找到一个 清晰的烛焰的像。这个像是图乙中的( B )
图G-2-3
滚动训练(二)
5.在“研究凸透镜成像规律”实验中,当烛焰离凸透镜的距离 小于焦距时,眼睛通过透镜观察到的虚像可能是图G-2-4 中的( B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