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省忻州市2013-201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联考文综(理)试题 Word版含答案[ 高考]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山西省忻州市2013-2014学年高二第二学期期中联考试题文综试题(理科)
本试卷共分为第Ⅰ卷(选择题)、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

满分100分。

第Ⅰ卷选择题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本大题共35小题,每小题2分,共70分。

1.下列关于“黄道平面与赤道平面的交角图”
的说法正确的是
A.目前的黄赤交角是66.5°
B.图中角α是黄赤交角
C.地轴与黄道平面的交角就是黄赤交角
D.黄赤交角度数即是南北回归线的度数
2.自3月21日至9月23日,下列现象正确的是
A.赤道上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是大→小→大
B.北极圈内白昼范围的变化是大→小→大
C.北京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是大→小→大
D.南半球昼长的变化是短→长→短
读“地球大气受热过程示意图”。

完成3-4题。

3.图中表示大气对太阳辐射削弱作用的是
A.① B.② C.③ D.④
4.每年秋冬季节,我国北方地区的农民常用人造烟幕的办法,使地里的蔬菜免遭冻害,其原理是增强
A.① B.② C.③ D.④
读“局部气压带、风带分布示意图”,回答5—6题。

A. 春季
B. 夏季
C. 秋季
D. 冬季
6. 此季节甲地
A. 有太阳直射
B. 盛行西南风
C. 气候炎热干燥
D. 受赤道低气压带控制
2014年3月8日马来西亚航空公司波音MH370航班“失联”,截止到4月6日,据各种迹象
表明,该航班在澳大利亚珀斯西南2000公里海域附近失事,澳军方说该海域海况风浪大,给
搜救带来很大的困难。

读印度洋洋流分布示意图,回答7--8题。

7.图中洋流属于寒流的是
A .①
B .②
C .③
D .④
8.澳大利亚珀斯西南2000公里海域附近风浪
大,是因为处于
A .信风带 B. 西风带
C.极地东风带
D.季风带
读地质构造图,完成9-10题。

9. 从地貌上看,①处属于
A .三角洲 B.冲积扇
C.冲积平原
D.冰沉积物
10.从地质结构上看,②处属于
A .背斜 B.向斜
C.断层
D.褶皱
读《世界部分区域海平面气压分布图》,完成第11-12题。

11.图中所示的季节应为北半球的
A .春季
B .夏季
C .秋季
D .冬季 12.此时,我国东部大部分地区的盛行风向为
A .东北风
B .西南风
C .东南风
D .西北风

③④
13.哲学与世界观的区别在于
A.世界观往往是自发形成的,是零散的,缺乏理论的论证;而哲学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
B.哲学是关于世界观的学说
C.哲学是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原则和根本方法
D.哲学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
14.哲学的基本问题是
A.人和规律的关系问题 B.物质和意识的关系问题
C.人能否认识世界的问题 D.运动和静止的关系问题
15.哲学上的两个基本派别是
A.教条主义和经验主义 B.主观唯心主义和客观唯心主义
C.古代唯物主义和现代唯物主义 D.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
16.从哲学上看,右边漫画体现了
A.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观点
B.主观唯心主义观点
C.客观唯心主义观点
D.古代朴素唯物主义观点
17.唯物主义者都主张
A.先有意识,后有物质 B.事物是不可知的
C.意识是世界的本原 D.世界的本质是物质的
18.“没有必要的建筑材料、建筑工,房屋终将无法建成”这句话包含的哲学道理与下列成语或俗语所包含的哲理最接近的是
A.人定胜天 B.巧妇难为无米之炊
C.欲速则不达 D.真诚所致,金石为开
19.下列关于运动、静止之间关系表述正确的是
A.静止是运动的特殊状态 B.运动是具体的、有条件的
C.静止是相对的、无条件的 D.任何事物都处于静止状态
20.“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

”下列对这句话理解正确的是
A.物质运动是有规律的 B.运动是物质的固有属性
C.物质世界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 D.世界是物质的世界
21.意识的本质是
A.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 B.意识是人脑的机能
C.客观存在的主观映像 D.错误意识是人们凭空想象的
22.人在建造大楼前,能够设计制造大楼的图纸,动物能为自己的生存建造窝,但之前却没有图纸设计。

这表明
A.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计划性 B.意识是人脑对客观存在的反映
C.意识来源于人脑 D.意识是大脑的机能
23.下列活动中属于实践活动的是
A.学生在课堂上讨论问题 B.科学家对学生进行演讲
C.文艺工作者到革命老区演出 D.某同学认真思考数学题
24.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由于生活、工作的需要,人们对手机的功能要求越来越多,在此基础上产生了智能机。

这说明
A.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B.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C.真理具有客观性 D.真理具有反复性
25.《荀子·儒效篇》记载:“(周公)兼制天下,立七十一国,姬姓独居五十三人。

”该材料反映了西周分封制
A.同姓亲族的封地居于富庶之地 B.同姓亲族的封地处在战略要地
C.同姓亲族是分封的主体 D.通过分封,周人的势力范围不断扩大
26.下图三个画面再现了不同时期皇帝和宰相商讨国事的不同情景。

这反映了
A.皇权和相权的矛盾贯穿于整个封建社会
B.皇权的不断加强和相权不断削弱
C.服饰和礼仪是—个时代经济的具体体现
D.明朝废宰相大大加强了中央集权
27.恩格斯指出:“罗马法……包含着资本主义时期的大多数法权关系”,是“商品生产者社会第一个世界性法律”。

下面哪一项表述符合材料所表达的含义
A.罗马法是第一部资产阶级成文法典 B.罗马法是罗马帝国统治的有力支柱
C.罗马法提倡法律面前公民人人平等 D.罗马法是近代欧美国家的立法基础
28.学者任东来指出:“美国宪法的目的是规范和限制政府的权力,以保护人民免受恶政之苦。

换句话说,它要防的是治者之恶,而非被治者之恶。

”下列最能“规范和限制政府的权力”的是
A. 分权制衡原则
B. 总统制原则
C. 中央集权原则
D. 联邦制原则
29.“西方人送来了一份令人不堪忍受的礼物来祝贺中国进入了20世纪”。

这里的“礼物”指
A. 火烧圆明园
B. 割占宝岛台湾
C. 签订《辛丑条约》
D. 提出“二十一条
30.“每个人都发来了回电。

核心内容是,为了挽救俄国和保持前线部队的安定,我必须退位。

我同意了……凌晨1点,我带着一颗因痛苦而沉重的心离开了普斯科夫。

我周围到处都是背叛、懦弱和欺骗!”末代沙皇尼古拉二世日记反映的历史事件是
A.俄国二月革命 B.七月流血事件
C.苏联成立 D.俄国十月革命
31. 陈独秀说:中共一大对“党的要求——无产阶级专政——悬在半空,到中共二大时就脚踏实地了,找到了中国实际的联系并决定了党要走的道路。

”这是指中共“二大”
A. 制定了党的最高纲领
B. 决定与国民党合作
C. 确立毛泽东思想为党的指导思想
D. 制定了党的民主革命纲领
32.“村里的事村民管,自己投票选‘村官’,拆掉干群之间墙,架起沟通连心桥。

”这种现象是下列哪部法律颁布后的直接结果
A.《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B.《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 C.《中华人民共和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 D.《中华人民共和国物权法》
33.路透社曾评论道:它作为一种独立于美苏两国领导的军事条约组织的道德力量,强调最初在万隆会议上获得赞成的和平共处原则。

“它”指的是
A. 联合国
B. 不结盟运动
C.北大西洋公约组织
D.欧洲联盟
34.1972年中美上海《联合公报》:“美国认识到,在台湾海峡两边的所有中国人,都认为只有一个中国,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美国政府对这一立场不提出异议……”美国发表这一声明意在
A.缓和中美关系,集中对抗苏联 B.承认中国日益提高的国际地位
C.缓和中美关系,促进中国统一 D.承认封锁新中国政策的错误
35.美国学者亨廷顿在《孤独的超级大国》中说:“当前我们处于一种奇特的混合格局,即一个超级大国与若干大国并存的‘单极+多极’的世界格局中。

”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两极格局瓦解后,世界趋向单极化
B.当前,多极化的世界格局已经形成
C.“一超多强”是两极格局瓦解后向多极化推进的过渡形式
D.鉴于多极化趋势的日益增强,美国放弃了建立单极世界的计划
第Ⅱ卷非选择题
认真阅读材料,根据题干要求回答问题。

本大题共3小题,共30分。

36. (10分)自然地理环境各要素相互联系、相互影响,构成了一个有机整体。

读下面三种图,回答下列问题。

(1)在“气压带与风带模式图”中甲地位于______(风带)。

(2)A地终年受赤道低气压带的控制,形成的气候类型是_____,对应的自然带①是____带。

(3)从“气压带与风带模式图”上可以看出,C地在_______和_______的交替控制下形成_______气候,与之对应的④地的自然带是_______带。

(4)自然带①②③④⑤的变化体现了地理环境的_______地域分异规律。

(5)自然带⑤⑥⑦的变化体现了地理环境的________地域分异规律,这种分异是以______为基础的。

37.(8分)简述实践和认识的辩证关系。

38.(12分)制度文明是政治文明的基本载体,由于国情不同,各国的政治制度各有特色。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黄仁宇在《中国大历史》中说:“倘使我们说,中国传统政治是专制的,政府由一个皇帝来独裁,这一说法,用来讲明清两代是可以的。


(1)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明清两代“政府由一个皇帝来独裁”的具体表现有哪些?(4分)
材料二英国“光荣革命”(实际是一次政变)大概是我心目中最完美的一次政治设计。

它在一个有长期专制传统的国家找到了一个摆脱革命与专制的循环、能有效地控制“控制者”的办法。

——杨小凯《中国政治随想录》
(2)“光荣革命”创造了什么完美的政治设计?(2分)
材料三宪法第15条:“由皇帝任命帝国宰相”;第18条:(皇帝)“有创制法律之权”;第12条:“皇帝有权召集、召开联邦议会和帝国议会,以及使议会延期或结束。


(3)材料三反映了哪个国家的代议制形式?(2分)
材料四政治制度,必然得自根自生。

纵使有些可以从国外移来,也必然先与其本国传统,有一番融合媾通,才能真实发生相当的作用。

否则无生命的政治,无配合的制度,决然无法成长。

——钱穆《中国历代政治得失》
(4)20世纪初,中国资产阶级革命派从“国外移来”的政治制度是什么?(2分)该制度没能在中国“真实发生相当的作用”的根本原因是什么?(2分)
高二期中试题文综试题(答案)
一、选择题(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本大题共35小题,每小题2分,共70分。


地理: 1-5:DADCB 6-10:CDBBC 11-12:BC
政治: 13-15:ABD 16-20:BDBAA 21-24:CACB
历史: 25:C 26-30:BDACA 31-35:DCBAC
二、非选择题(认真阅读材料,根据题干要求回答问题。

本大题共3小题,共30分。

)36.(每空1分,共10分)
(1)西风带
(2)热带雨林气候热带雨林
(3)副热带高气压带西风带地中海亚热带常绿硬叶林
(4)由赤道向两级
(5)从沿海到内陆水分
37. (8分)
实践决定认识。

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实践是认识的动力、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

认识对实践具有指导作用。

38. (12分)
(1)表现:明朝废丞相,设内阁;清朝增设军机处(4分)
(2)政治设计:君主立宪政体(2分)
(3)德国。

(2分)
(4)①政治制度:三权分立的资产阶级共和制度(2分)
②根本原因:中国资本主义发展不充分(2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