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2017-2018学年高一历史专题过关检测:(四) 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专题过关检测(四)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
(时间:45分钟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5分,共60分)
1.清末民初山西有一首歌谣:“破戏台,烂秀才,小足板子洋烟袋;火车站,德律风(指电话),大足板子毕业生。

”这反映出当地()
①传统习俗受到冲击②文化教育日渐衰落
③生活方式发生变化④思想观念有了改变
A.①②③B.②③④
C.①②④D.①③④
解析:选D歌谣的前半部分主要体现的是传统生活方式,后半部分则体现了近代化的发展对传统生活方式造成的巨大冲击,由此判断,①③④均正确。

材料中“毕业生”对应前半句的“烂秀才”,体现了文化教育的发展,②不正确。

2.1862年6月26日,《上海新报》一则某商行售卖“外国杂货”的广告云:“新到什锦饼干、酸果、洋醋、吕宋烟、白兰地、小面镜仔、东洋竹篮仔等。

”这反映出() A.社会经济结构的变动B.国人办报事业的发展
C.物质生活时尚的变化D.百姓衣食住行的西化
解析:选C从“外国杂货”“广告的内容”等分析可知材料反映的是人们物质生活的变化。

3.民国初年中国人的着装,据1912年3月的《申报》记载,当时出现了“中国人外国装,外国人中国装”,“男子装饰像女,女子装饰像男”,以及平民穿官服、官僚穿民服的现象。

材料主要反映了()
A.民国时期人们服饰观念开放
B.民国时期告别了森严的等级制度
C.辛亥革命瓦解了中国的衣冠体制
D.辛亥革命使得民主平等观念深入人心
解析:选D辛亥革命改变了人们的传统观念,使个性解放、人人平等、女子参政、易风革俗等新的观念充斥着变革中的社会,影响着人们的社会生活;改变了传统的具有尊卑观念的礼仪,取之以西方的平等的握手等礼仪,改变缠足、留辫等陋习等。

4.近代上海曾流行一首歌谣:“乡下小姑娘,要学上海样,学死学煞学不像,等到学来七分像,上海已经换花样。

”对此理解错误的是()
A.近代上海引领全国时尚
B.近代上海时尚变化快
C.近代社会生活城乡存在明显差异
D.近代中国农村姑娘都崇尚洋气的社会生活
解析:选D材料歌谣反映了上海作为最早开放的通商口岸,是近代中国的经济中心,引领全国时尚,但歌谣并未讽刺所有中国农村姑娘都崇尚洋气,故D项错误,符合题意。

5.近代著名报纸《申报》曾刊文评论时事:“各女工种种丑态,招摇过市,全不避人,廉耻扫地矣。

”“男女相淆,已非风俗之正。

”这一评论反映出() A.实现了男女之间的平等
B.近代工业冲击了传统观念
C.雇佣关系刚刚开始出现
D.近代工业促进报刊业繁荣
解析:选B材料说明人们仍然用封建时代对女性的要求来看待近代工厂的女工。

近代工业出现后,女人去工厂作工,具有封建思想的人看不惯,说明是近代工业冲击了传统观念,故B项正确。

6.下图是1929年2月10日官方报纸《长沙日报》上发表的《打倒正月初一》专号,这反映出当时()
A.阶级矛盾日益尖锐B.风俗改造有激进倾向
C.文化专制趋势加强D.新文化运动持续发展
解析:选B正月初一是农历新年,《打倒正月初一》反映出对中国以传统节日为代表的传统文化的彻底否定。

这一现象与阶级矛盾尖锐无关,故A项错误;中国传统文化也有它的可取之处,彻底否定的做法有激进倾向,故B项正确;对传统文化的否定,反映出文化专制的削弱趋势,故C项错误;1929年新文化运动已经结束,故D项错误。

7.20世纪20年代初,上海马路上每天要通过大量各式各样的车辆——汽车、卡车、电车、
马车、自行车、人力车、独轮推车、手推车……以及成千上万的行人。

这表明上海() A.是当时中国最繁华的商业城市
B.各地经济发展具有严重不平衡性
C.交通工具受西方的影响比较深
D.交通工具适应了不同阶层的需要
解析:选D从不同类型的交通工具均出现在马路上可看出交通工具适应了不同阶层的需要,故D项正确。

8.鲁迅先生说:“中国社会上的状态,简直是将几十世纪缩在一时:自松油片以至电灯,自独轮车以至飞机,自标枪以至机关枪……都摩肩挨背的存在着。

”材料不能反映出中国近代()
A.学习西方的渐进性B.物质文化的多元性
C.社会生活的包容性D.社会生活的多样性
解析:选A根据题中材料可知,中国的传统文化和西方文化同时在中国存在,这体现出中国近代物质文化的多元性、社会生活的包容性、社会生活的多样性;A项“渐进性”
在材料中没有体现。

9.竹枝词中近代上海的新鲜事物:“不须鲤寄与鸿传,电线音驰万里天。

两地语言传顷刻,胜于羽箭疾离弦。

”这反映出() A.社会经济结构的变动B.市民衣食住行的西化
C.近代通讯技术传入中国D.洋务运动引进西方科技
解析:选C材料中的“鸿”指鸿雁,在中国古代鸿雁代指书信,材料内容反映的是在近代上海由于近代化的发展,上海的通讯发生了变化,旧式的通讯方式被新的方式所代替,所以答案选择C项。

10.有诗云:“从此千里争片刻,无须尺幅费笔砚。

雁帛鱼书应共妒,声气相通快胜箭。

枝枝节节环四海,地角天涯连一线。

”该诗赞颂的文明成果是()
A.电报B.火车
C.电影D.电灯
解析:选A由诗的内容推测该文明成果是通讯工具有线电报,故A项正确;火车是交通工具,故B项错误;电影是大众传媒,故C项错误;电灯是照明电器,故D项错误。

11.有人这样改编李清照的词:红藕香留在深秋,夫妻相思,无眠不愁。

锦书不自云中来,轻敲键盘,意在心留。

花未飘零水常流,电子邮件,可以解忧。

可视电话人相看,喜上眉头,甜在心头。

这说明() A.现代科学技术发展迅速
B.信息时代疏远了人们的感情
C.大众传媒改变了人们的生活
D.人们越来越受制于现代科技
解析:选C“锦书不自云中来,轻敲键盘……电子邮件,可以解忧。

可视电话人相看”
可见大众传媒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故C项正确。

12.当今,许多年轻人热衷于通过互联网相互发送E-mail,这体现了互联网的() A.政治功能B.信息传递功能
C.经济功能D.娱乐功能
解析:选B题干中发送E-mail即利用电子信箱发送邮件,体现了互联网的信息传递功能。

二、非选择题(第13题22分,第14题18分,共40分)
13.社会生活的变迁是人类历史文化发展最具体、最直接的表现。

材料一近代社会生活变迁简表:
材料二
材料三在北京以及各省省会城市,出现了所谓“四合院欧化”,即在保留传统四合院的基本格局上搞点洋化:简单的装扇玻璃窗代替格子糊纸绢,复杂的搞点外国式柱
子……如此,既存四合院之传统格局,又吸收西式房屋之优点情调。

可谓中西合璧、相得益彰。

材料四一些闭塞地区因铁路而活跃,一些古老的城镇因铁路而面目一新。

铁路在畅通经济、带动繁荣的同时还意味着信息的流通、知识的传播,意味着建立“铁路交通日常急需的各种生产过程”。

所有这一切,无疑都有助于打破中国传统社会“自给自足的惰性”,推动中国的现代化进程。

——周积明《最初的纪元》
(1)将材料一中表格空缺的内容补充完整。

(4分)
(2)材料二中三幅图片是重庆市游自国先生家族先人的老照片,深刻地反映了民国初期
人们生活所发生的变化。

据图指出其变化的原因。

(6分)
(3)据材料三,指出社会生活变化的特点是什么?写出导致变化的外部因素。

(4分)
(4)依据材料四,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新式交通的出现对中国社会产生的积极影响。

(8
分)
解析:第(1)问,在审题和作答的时候,需要从微观上把握,围绕衣、食、住、行、用等展开分析得出正确答案。

第(2)问,实际上是在考查对近代中国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变迁——服饰变化原因的认识,要注意从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等三个方面去把握。


(3)问,“社会生活特点”据材料三最后一句话概括即可;“原因”要特别注意明确题
干“外部因素”要求,从时代背景上分析即可。

第(4)问,属于开放性设问,把握住“积极意义”即可。

答案:(1)①中山装②西餐③飞机④电报
(2)原因:辛亥革命带来了社会风气的进步;西方思想文化传入的影响;民族资本主义
经济的发展等。

(3)特点:中西合璧,土洋并存。

外因:西方殖民侵略,西式建筑的传入。

(4)积极影响: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和出行方式,加强了各地的联系;推动了自然经
济的进一步解体,促进了经济的发展;促进了人们的思想观念;推动了中国的近代化。

14.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西方列强的入侵,激起了中国数千年未有之剧变。

先进的知识分子痛于外患之凭陵,清廷之腐败,国亡之无日。

认识到非革新不足以图存,然手无权柄可操。

遂致力于办报,藉报纸传播其主张,以言论觉天下。

——陈玉申《晚清报业史》材料二近代部分报刊图片:
(1)据材料一、二,指出近代有识之士倡导办报刊的原因和主要目的。

(8分)
(2)据材料二及所学知识,指出这三份报刊所宣传的主要思想。

(10分)
解析:第(1)问,围绕《民报》《时务报》《新青年》创办的背景作答。

第(2)问,回答资产阶级革命派、维新派和资产阶级知识分子的主要思想主张即可。

答案:(1)原因:列强入侵,民族危亡;清廷腐败,政治黑暗(或内忧外患,危机加重)。

主要目的:舆论宣传,唤醒民众,革新图存。

(2)宣传维新变法(或资产阶级改良、君主立宪也可),民主革命(或三民主义、民主共和也可),民主与科学(或反封建专制和封建思想也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