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食管反流病反流症状程度及相关因素的临床分析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胃食管反流病反流症状程度及相关因素的临床分析
摘要】目的探讨胃食管反流病(GERD)患者临床症状、反流症状程度及相关因素
之间的关系。

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9年6月至2011年12月间消化科门诊收
治的因反酸、反食、烧心、胸骨后痛等症状的年满18周岁的经反流性疾病诊断
问卷(RDQ)诊断为GERD的患者(经过内镜检查)患者34例临床资料,均填写Zung自
评量表,同时记录反流症状积分。

结果A组焦虑计分、抑郁计分、焦虑状态发生率、抑郁状态发生率均低于B组,切有显著性差异,P<0.05。

反流症状严重程度与躯
体生理健康、精神心理健康呈明显负相关(r值分别为-0.225和-0.306,P<0.05);与焦虑积分、抑郁积分呈明显正相关(r值分别为0.302和0。

361, P<0.05),
与药物疗效呈负相关但无统计学意义(r值-0.069,P>0.05)。

结论胃食管反流患
者反流症状、精神因素之间互相影响、互为因果,NERD发病机制中精神因素起一
定作用,GERD患者需整体治疗。

【关键词】胃食管返流病反流症状程度相关因素
【中图分类号】R5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2)03-0231-01
胃食管反流病(gastroesophagealrefluxdisease,GERD)是指胃内容物反流人食管
引起不适症状和(或)并发症的一种疾病[1]。

笔者对2009年6月至2011年12
月间消化科门诊收治的因反酸、反食、烧心、胸骨后痛等症状的年满18周岁的
患者34例进行临床治疗分析,现将材料总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组资料根据我院2009年6月至2011年12月间消化科门诊收治的因反酸、反食、烧心、胸骨后痛等症状的年满18周岁的患者34例,入选者均知情同意,
进行间卷调查及胃镜组,检查。

调查对象均由经严格培训的消化内科及内镜医师
直接询问完成调查,已完成问卷的复诊患者可对原问卷进行补充。

1.2调查内容:
采用Zu ng焦虑、抑郁自评量表、反流性疾病问卷(RDQ)、健康调查简易量表”(S F-36)问卷。

予口服奥美拉唑每天2次,每次20m g,连续7d (或其他PPI
相应计量)。

1.3诊断标准及分组:
凡是符合以下任何一项标准者即为GERD。

(1)有典型的反酸(反食)、烧心、胸骨后痛等不适症状,且R D Q计分≥12分;(2)内镜显示食管远端黏膜有糜烂破
损者均为RE,分级标准参照洛杉矾R E内镜分级标准。

根据以上诊断,以反酸、
烧心,即典型反流症状计分<5分者设为A组,≥5分者设为B 组。

1.4统计学分析:采用SP SS11.5系统软件进行数据分析。

计量资料采用均数±
标准差(x±s)表示,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率(P)或构成比(%)表示,X2检验。

P<0.05时认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基本资料比较:G E R D患者34例按照典型反流症状积分分为2 组。

A组
12例(占35.29%),男女比7:5,平均年龄49.3岁;B组22例(占64.71%),
男女比10:12,平均年龄46.6岁。

B组平均年龄较A组低(P<0.05),性别构成2
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2.2治疗疗效:两组治疗7天、14天烧心症状缓解程度差异无显著性,P >
0.05;提示治疗1周时患者的烧心症状程度趋于稳定。

表1,两组治疗不同阶段的烧心症状评分;
时间烧心症状评分 t P
A组 B组
治疗前 7.23±0.42 6.88±0.51 1.64 0.349
第7天 1.76±0.38 3.78±0.58 3.25 0.042
第14天 1.56±0.36 2.53±0.59 0.308 -0.731
2.3精神因素对G E R D患者的影响:A组焦虑计分、抑郁计分、焦虑状态发
生率、抑郁状态发生率均低于B组,切有显著性差异,P<0.05,见表2.反流症状严
重程度与躯体生理健康、精神心理健康呈明显负相关(r值分别为-0.225和-0.306,P<0.05);与焦虑积分、抑郁积分呈明显正相关(r值分别为0.302和0。

361,
P<0.05),与药物疗效呈负相关但无统计学意义(r 值-0.069,P>0.05)。

表2,两组患者临床精神心理状态比较
组别焦虑计分抑郁计分焦虑状态发生率抑郁状态发生率
B组 37.19±10.44 48.59±9.83 4(18.18%) 8(36.36%)
A组 31.68±8.56 41.48±7.87 1(8.33%) 2(16.67%)
检验值 3.017 3.284 3.865 4.023
P <0.05 <0.05 <0.05 <0.05
3 讨论
G E R D典型反流症状为反酸(反食)、烧心,但并非所有患者具有此症状,
许多G E R D患者可出现一些不典型症状和食管外症状,如非心源性胸痛、声音
嘶哑、慢性咳嗽、哮喘等。

由于G E R D临床症状多样化,使其诊断困难。

本研
究比较了G E R D患者反流症状程度及其相关因素间的关系,为临床诊断与鉴别
诊断提供了一定的帮助。

本研究发现反流症状不典型的G E R D患者年龄稍大,可能是老年人胃肠神经
末梢感觉迟钝,疼痛敏感度下降,食管对反流刺激的敏感度下降等因素所致[2]。

反流症状的轻重与性别无明显关系。

本研究显示,典型反流症状越轻的患者,其
食管外症状越多见,两者呈负相关,因此尽管反流症状轻重不等,但患者的整体
症状计分相差无几。

关于食管外症状的发生机制尚未明了。

相关研究[3]推测G E
R D患者食管外症状可能与反流物刺激、微量误吸、气管-迷走反射等有关。

一过
性下食管括约肌松(transientloweresophagealsphincterralaxtion,TLESR)是公认的GERD发病机制之一;单次TLESR的持续时间短暂,可能不引起症状,易被忽略,但TLESR多次发生,使反流物反复刺激食管外组织,甚至引起严重的食管外症状,这可能是反流症状较轻的患者食管外症状发生率较高的原因[4]。

总之,轻度与重度反流症状的GE RD患者总体症状、PPI药物疗效方面无差异,但是人口学特征、生活质量及精神心理状态方面有所不同;临床上尤其应注意反
流症状不明显的G E R D患者的诊断与鉴别诊断,避免漏诊与误诊。

所有GERD患
者在用PPI等药物治疗的同时,应考虑到疾病的“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
给予适当的心理疏导和必要的药物治疗,才能提高整体疗效。

参考文献
[1]丁大洪.反流性食管病(炎)诊断及治疗方案(试行)[J].中华消化内镜杂志,2000,17(1):60.
[2]白文云,穆华.胃食管反流病与呼吸系统疾病[J].中国全科医学, 2006,
9(23):1 934 1 935.
[3]MANSFIELD L E,STEIN M R.Gastroesophageal reflux and asthma a possible reflex
mechanism[J].Ann Allergy,1979,41:224226.
[4]何权瀛.支气管哮喘与胃食管反流[J].国外医学内科分册,1990, 17(8):355.。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