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唐山市犬、猫肠道寄生虫感染情况调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热带病与寄生虫学2016年第14卷第4期Journal of Tropical Diseases and Parasitology 2016.Vol 14.No.4
·论著·
河北唐山市犬、猫肠道寄生虫感染情况调查
张淼
沈建坤
毛彤瑶
田喜凤*
【摘要】目的了解唐山市犬、猫肠道寄生虫感染情况。
方法收集唐山市区(煤医里小区、北新里社区)、宠物市场和流浪动物救助站犬、猫粪便标本198份,包括犬粪113份,猫粪85份。
其中家养犬、猫粪25份,宠物市场犬、猫粪55份,流浪动物救助站犬、猫粪118份。
采用直接涂片法和饱和盐水浮聚法检查肠道寄生虫虫卵、卵囊、包囊和滋养体。
结果犬、猫粪便寄生虫阳性24份,检出肠道寄生虫6种,包括犬弓首蛔虫、犬钩虫、犬球虫、等孢球虫、华支睾吸虫、蓝氏贾第鞭毛虫。
犬、猫感染率分别为15.04%和8.24%。
其中家养犬、猫感染率为8.00%,宠物市场犬、猫感染率3.64%,流浪动物救助站犬、猫感染率16.95%。
结论唐山市犬、猫肠道寄生虫感染率较高,人群存在人兽共患寄生虫病感染风险。
【关键词】肠道寄生虫;感染;犬;猫Investigation on the intestinal parasite infections in dogs and cats in Tangshan city Zhang Miao 1,Shen Ji⁃ankun 1,Mao Tongyao 1,Tian Xifeng 2.1.School of Clinical Medicine;2.School of Basic Medicine,North China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Tangshan 063000,China.*Corresponding author.
【Abstract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intestinal parasites infection status in dogs and cats in Tangshan area.Methods A total of 198stool samples were randomly collected from dogs and cats fed in houses in down⁃town communities(Meiyili and Beixinli)of Tangshan city as well as local pet markets and Rescue Shelter for Stray Animals.All fecal samples were microscopically observed with direct smear and saturated brine flotation technique for detecting the eggs,cysts,oocysts and trophozoites of intestinal parasites.Results In 24positive fe⁃cal samples from dogs and cats,six species of intestinal parasites were identified,including Toxocara canis,canine hookworms,coccidia in dogs,Isospora ,Clonorchis sinensis,Giardia lamblia.The total infection rate was 15.04%in dogs and 8.24%in cats,and individual infection rate was 8.00%for domestic dogs and cats,3.64%for canine and feline from the pet market,and 16.95%for those from the Rescue Shelter for Stray Animals.Conclusion Intestinal parasites appear highly prevalent in dogs and cats living in Tangshan city,suggesting that risks of zoo⁃notic parasitic disease may exist in our population.
【Key words 】Intestinal parasite,Infection,Dogs,Cats
2009年10~12月对唐山市犬、猫肠道寄生虫感染情况进行了初步调查,结果显示,唐山市犬、猫肠道寄生虫感染率高,其中,犬、猫肠道寄生虫感染率分别为25.61%和33.33%[1]。
然而,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犬、猫等宠物的饲养量呈逐渐上升趋势,从而增加了人群感染人兽共患寄生虫病的风险。
为了防范人兽共患寄生虫病的发生,了解唐山市犬、猫宠物肠道寄生虫的感染情况尤为重要。
作者于2015年7~10月对唐山市犬、猫肠道寄生虫感染情况进行了调查,结果如下。
材料与方法
一、标本来源
收集唐山市区(煤医里小区、北新里社区)、宠物市场和流浪动物救助站的犬、猫的粪便标本共计198份,其中犬粪便113份,猫粪便85份。
来自唐山市区家养犬、猫粪便25份,长宁道宠物市场犬、猫粪便55份,流浪动物救助站犬、猫粪便118份。
二、方法
将收集到的新鲜犬、猫粪便统一编号,48h 内完成粪检。
1.直接涂片法:粪便标本同时采用生理盐水涂片和碘液涂片分别查虫卵、卵囊、包囊和滋养体,一般采用一份标本,一种方法重复3次镜检。
对疑似标本,进行再检。
低倍镜逐个视野查找,高倍镜观察、鉴定。
2.饱和盐水浮聚法:用饱和盐水浮聚法对可疑标本采用浮聚法检查。
结
果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No.31471954)作者单位:063000河北唐山市,华北理工大学临床医学院(张淼、沈建坤、毛彤瑶),华北理工大学基础医学院(田喜凤),*通讯作者
doi:10.3969/j.issn.1672-2302.2016.04.012
··222
热带病与寄生虫学2016年第14卷第4期Journal of Tropical Diseases and Parasitology 2016.Vol 14.No.4一、感染情况
直接涂片法检出阳性标本14份,疑似阳性标本42份。
对疑似阳性标本进行饱和盐水浮聚法检查,确认阳性标本10份,合计检出阳性标本24份(表1)。
其中犬粪便标本阳性17份,猫粪便标本阳性7份,犬、猫感染率分别为15.04%和8.24%,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2.11,P >0.10)。
二、虫种
粪便标本中检出的肠道寄生虫主要为华支睾吸虫10份;犬蛔虫5份;等孢球虫5份;犬球虫2份;蓝氏贾第鞭毛虫1份;钩虫1份。
犬类粪便中犬蛔虫感染率4.42%(5/113)和等孢球虫4.42%(5/113)阳性率最高。
猫类粪便中华支睾吸虫的阳性率为8.24%(7/85),见表2。
表2
犬猫粪便寄生虫虫卵及包囊检查结果
受检对象犬猫*在犬、猫华支睾吸虫的比较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χ2=2.09,P >0.10)
标本数11385虫种犬弓首蛔虫犬钩虫犬球虫等孢球虫华支睾吸虫蓝氏贾第鞭毛虫华支睾吸虫阳性标本数5125317阳性率(%)4.42
0.881.774.422.65*0.88
8.24*三、寄生虫虫卵的形态鉴别[2]
犬钩虫虫卵:椭圆形,大小约为65μm×37μm ,两端钝圆,卵壳较薄,无色透明,卵内可见一个细胞
(图1),通常含有4个细胞(图2)[3]。
华支睾吸虫虫卵(图3):长椭圆形,大小为(30~35)μm×(12~20)μm ,黄褐色,卵壳较厚,卵前端较窄,有盖,卵后端钝圆,可见逗点状突起。
等孢球虫卵囊(图4):呈长椭圆形,大小为(20~33)μm×(10~19)μm ,成熟的卵囊内含有两个椭圆形的孢子囊。
犬球虫卵囊(图5):直径40.5μm ,胞质团块27μm×23.5μm,残余体长轴2.7μm,无核结构。
蓝氏贾第鞭毛虫包囊(图6):呈椭圆形,囊壁较
厚。
大小(8~12)μm×(7~10)μm ,碘液染色后呈黄绿色,囊壁与虫体之间有明显的空隙,未成熟的包囊有2个核,成熟的包囊具4个核。
囊内可见到鞭毛、丝状物、轴柱等。
讨
论
由于粪便直接涂片法的镜检出率较低[5],在镜检过程中采用饱和盐水浮聚法配伍检查。
然而,当粪便标本中的虫卵(如华支睾吸虫)
与饱和盐水比
图1、2:犬钩虫虫卵;图3:华支睾吸虫虫卵;图4:等孢球虫卵囊;图5:犬球虫卵囊;图6:蓝氏贾第鞭毛虫包囊
·
·223
热带病与寄生虫学2016年第14卷第4期Journal of Tropical Diseases and Parasitology 2016.Vol 14.No.4
重接近时,或者粪便标本中虫卵较少时,可能会存在漏检[6]。
因此,为了提高检出率,一般采用一粪三检的方式。
调查结果显示,唐山市犬、猫肠道寄生虫感染率为12.12%,较2009年感染率(27.00%)有所降低,猫感染率33.33%下降至8.24%,犬感染率25.61%下降至15.04%。
感染率下降可能与唐山市环境卫生条件改善以及人们对宠物健康的关注程度不断提高有关。
此外,对犬猫疫苗接种、卫生护理的关注,以及购买专用的猫、犬粮食等方式,也降低了犬猫的肠道寄生虫感染率。
不同来源的犬猫感染率显示,流浪动物救助站感染率最高。
这可能因为流浪动物的食物来源比较复杂,且流浪动物间接触频繁,寄生虫传播风险大。
宠物市场的犬、猫主要食犬粮、猫粮,相互间接触少,感染率相对较低。
而小区家养的犬、猫,一般以犬粮、猫粮和煮熟的饭菜为食,宠物之间可相互接触,感染情况介于两者之间。
猫华支睾吸虫感染率为犬的近4倍,可能与猫偏爱鱼类有关。
2010年调查结果显示,唐山市淡水
鱼的华支睾吸虫囊蚴的感染率较高(47.42%)[4],猫
类因食用含有华支睾吸虫囊蚴的淡水鱼而被感染。
当猫被感染后,作为华支睾吸虫的保虫宿主成为人类感染的传染源。
在2009年的唐山市犬、猫肠道寄生虫感染调查中,没有发现蓝氏贾第鞭毛虫感染。
本次调查发现犬蓝氏贾第鞭毛虫感染率为0.88%,同国内有关调查结果[7~11](5.4%~25.2%)相比偏低。
这可能与检测方法有关,由于蓝氏贾第鞭毛虫包囊体积极其微小,形态学上难以区别,粪检漏检率较高[12]。
而直接生理盐水涂片法检测滋养体时,由于受实验条件限制,在镜检时无法维持标本的温度,降低了滋养体的活动性,从而降低镜检率[2]。
蓝氏贾第鞭毛虫是一种呈全球性分布的常见致腹泻肠鞭毛原虫,宿主范围广泛,可引起包括人在内的多种脊椎动物腹泻,通过食物和水传播。
犬弓首蛔虫及犬钩虫是人兽共患寄生虫病,可引起人体的幼虫移行症,应加
以防范。
其他的如等孢球虫病寄生在人肠黏膜上皮,造成肠道黏膜损伤。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人兽共患寄生虫病病越来越受到人们重视。
尤其是宠物的剧增,使人兽共患寄生虫病的感染风险得以提升。
为了降低患病风险,提倡为犬、猫定期驱虫,重视宠物的生活环境和饮食卫,加强预防工作。
对有条件的家庭,建议犬、猫宠物的定期身体检查。
参考文献
1刘广伟,崔庆庆,高雪婷,等.唐山市犬、猫肠道寄生虫感
染情况调查.中国病原生物学杂志,2011,7,6(7):封页.2李朝品,高兴政.医学寄生虫图鉴.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2,108-111,507-929.3韦华,杨玉荣.宠物犬犬钩虫的调查及生活史各期形态观察.中国人兽共患病学报,2006,22(8):789-791.4刘建武,刘晓庆,牛丽平,等.唐山市淡水鱼华支睾吸虫囊蚴感染状况调查.中国病原生物杂志,2010,3(5):207-209.5韩范,丁绍铎,史志明,等.粪便直接涂片法与肛门拭子法检查猪肉绦虫卵的效果比较.河北医药,1981,5(1):8-9.
6朱俊勇,张明华,郭枫,等.寄生虫卵饱和盐溶液浮聚法的比较研究.数理医学杂志,2002,15(2):173.7Li W ,Li Y ,Song M ,et al.Prevalence and genetic character⁃istics of Cryptosporidium ,Enterocytozoon bieneusi and Giardia duodenalis in cats and dogs in Heilongjiang Prov⁃ince,China.Vet Parasitol ,2015,208(3/4):125-134.
8胡霖.四川省部分地区犬贾第虫和隐孢子虫分子遗传特征及其种系发育研究.雅安:四川农业大学,2011:19-36.9Zheng G ,Alsarakibi M ,Liu Y ,et al.Genotyping of Giardia duodenalis isolates from dogs in Guangdong ,China based on multi-locus sequence.Korean J Parasitol ,2014,52(3):299-304.10何宏轩,张西臣,喻建军,等.吉林省犬贾第虫感染情况的调查.黑龙江畜牧兽医,2001,11:19.11Li J ,Zhang P ,Wang P ,et al.Genotype identification and Prevalence of Giardia duodenalis in pent dogs of Guanzhou,Southern China.Vet Parasitol ,2012,188(3/4):368-371.12周晓农,朱淮民,徐大纲,等.机会性寄生虫.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9:49.
(收稿日期2016-08-13编辑张光明)
勘
误
根据作者提供的信息,本刊2016年第14卷第3期刊登的《2015年重庆市3例输入性卵形疟原虫wallik⁃eri 亚种感染病例的实验室诊断》作者应为:谭妍,李志峰,凌华,周杨,许静茹*,其中许静茹为通讯作者。
《热带病与寄生虫学》杂志编辑部
··2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