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语文上册 绿毛龟 1教学实录 沪教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绿毛龟
【教材分析】
《绿毛龟》是沪教版五年级上册的一篇课文,是一篇描写小动物的文章。
全文分为两大部分。
第一部分写绿毛龟的外形,第二部分写了绿毛龟的灵性。
文章字里行间都充满了作者对绿毛龟的喜爱之情,同时也展现了人与动物和谐相处的一面,让我们感受到生活的乐趣。
其中,第8—14自然段是全文的重点。
在这部分里,作者通过描写“宝龟”来到家里后一家人围在玻璃缸前喂、看、笑的几个场面,着力凸现了绿毛龟最大的特点——通灵之性。
同时这篇文章在写法上也有很鲜明的特点,抓住绿毛龟的绿毛来突出外形特点,通过绿毛龟的动作来表现它的灵性。
本文虽然是状物文章,但文辞优美,读起来琅琅上口。
是学生积累语言和学习表达的很好的范文。
【教学目标】
1.运用所学的知识自主地随文识字,理解“恰适、食态可掬、卖弄”等词语地意思
2.了解绿毛龟的灵性,体会动物带给我们的乐趣。
3.学习作者抓特点描写动物的方法。
4.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积累课文优美的语言。
【教学过程】
一、预习反馈,了解绿毛龟的样子
师:同学们,今天我们学习《绿毛龟》这篇课文。
课前老师布置大家预习了,你们找到了课文中描写绿毛龟样子的句子吗?请把你划出的句子读一读吧!
生1:“那东西,长达5寸,宽约3寸,不重。
打开来,一圈绿影闪入眼中,仔细一看,竟是一大团柔软的绿毛。
正疑惑间,突然看到一个圆圆的头颅从绿色里伸了出来,两只小如绿豆的眼睛,只怯生生地看了我一眼,整个头颅便又快如闪电地缩进硬壳里面了。
”
(课件出示绿毛龟栩栩如生的图片,学生观察认识绿毛龟。
)
全班学生齐读这段话。
师:除了课文的第三小节描写了绿毛龟的样子,还有哪描写了它的样子?
生2:“当它恬适自在地游来游去时,碧绿如翡翠的长毛好似被微风吹拂着的头发,在清澈透亮的水里飘散着,那姿态,有说不出的高雅。
”
师:“恬适”是什么意思?
生:很安静、很舒服。
师:说得不错,“恬适”就是恬静、舒适的意思。
评析:上海教师开课直奔主题的方式是我们武汉老师前所未见的,他们没有任何情境的创设就直接揭题,对于只有35分钟课堂时间的上海老师来说,这的确是一个节省时间抓课堂效率的好办法。
但是简单的背后却是课前大量充分的准备,学生要完成好预习作业才能进入课堂学习。
由于课前学生对课文做足了预习工作,因此学生能很快地找到课文中描写绿毛龟的句子与段落,对“恬静”一词的意思也能做出很准确的解释,由此可见预习的重要性。
师:下面我们再来看一看绿毛龟的样子,你觉得它身体的哪部分最特别?
生:它身上的毛很特别,很绿,还很长,远远看去,就像一只刺猬。
师:它身上的毛被微风一吹飘散着,如果硬的话,能这样飘散吗?
生:不能。
师:所以说,我们不能用刺猬来形容它。
谁能再起来描述一下它身上的毛?
生:“它碧绿如翡翠的长毛好似被微风吹拂着的头发,在清澈透亮的水里飘散着,那姿态,有说不出的高雅。
”
师:绿毛龟那姿态,有说不出的高雅。
下面就请同学们读读这句话,读出绿毛龟高雅的感觉。
(生自由读,指名读,齐读。
)
评析:学会倾听,关注细节,是教师的基本能力,甚至产生本能的反应。
课堂上老师能倾听学生的发言,抓住每一个点对学生进行语言的训练,由此可见山岭老师处理课堂生成的能力是十分敏锐的。
师:通过以上两小节的朗读,你知道作者是抓住什么来描写绿毛龟的吗?
生:作者是抓住它的绿毛来描写的。
师:我们在对人或物进行描写时,也不要求面面俱到,只要求抓住特点就可以了。
(师引读这两小节,再次欣赏文中描写绿毛龟样子的优美词句。
)
评析:抓住特点来描写“人”或“物”是本单元的重点,山老师在教学中适时地渗透这一写作方法是十分合理而有效的。
二、品词析句,感悟绿毛龟的灵性
师:绿毛龟的到来,丰富了我们家的生活。
你能从课文中找出相关句子来吗?
生:“几乎每天傍晚,一家子便围在玻璃缸前喂、看、笑。
”
师:下面请同学们再读课文,用()标出“喂”的句子,用~~划出“看”的句子,用——划出“笑”的句子。
评析:教师教学设计非常巧妙。
抓住这个中心句直奔重点,使它成为学生感悟的抓手,也使课堂教学明晰,简洁。
生交流感悟第8小节“喂”的句子:
生:“它食量不大,但食态可掬。
……”
师:“掬”是什么意思?
生:用手捧的意思。
师:那“笑容可掬”是什么意思呢?
生:笑容多得要用手去捧。
师:那“食态可掬”呢?
生:指吃东西时的样子很可笑。
师:对!“食态可掬”就是形容吃东西时的样子非常可爱,惹人发笑。
评析:教师在本节教学中对生词“食态可掬”的理解方法,由“掬”到“笑容可掬”再到“食态可掬”的这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体现了借助已有知识理解新知识的方法,对学生今后遇到类似词语的理解起到了一个方法引领的作用,这同样是语文教学工具性的具体体现。
师:那课文中是怎样具体描写绿毛龟吃东西时的样子的呢?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第8小节,并圈出其中的重点词语。
(大屏幕出示第8小节中的相关句子,生反馈圈出的重点词语。
)
生:我圈出的词语是:衔、捧、咬、嚼、吞、吃。
师:大家说他圈出的这些词都是些什么词呀?
生:动词。
师:作者真是通过对绿毛龟这一系列动作的生动描写,让我们感受到了绿毛龟的食态可掬。
下面我们就一起来读读这些句子,体会绿毛龟吃东西时的香甜与可爱吧!
(师引读课文第8小节:关键词句让学生接读。
)
评析:在阅读教学中教师时刻注重让学生学习表达。
通过动词的准确运用来描写动作,教师及时的梳理,起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
师:以上是作者对喂绿毛龟吃东西时的生动描写,从它的食态中我们感受到了它的可爱。
那么课文中作者写“看”的句子又是哪些呢?你找到了吗?
生:“知道自己美,它常常自信而近乎卖弄地在水里游来游去,深绿的毛发,把整缸的水都染成了绿色。
”
师:“卖弄”是什么意思?
生:“卖弄”是炫耀的意思。
师:请大家再读读这句话,说说你是怎么理解这句话的。
生:我认为这只绿毛龟是在利用自己的长处去吸引主人对它的注意。
生:我认为这只绿毛龟不仅知道自己美,还懂得怎么展示自己的美。
……
师:正因为它有如此的表现,所以说这是一只聪明的绿毛龟!它最大的魅力就在于它——
生:具有通灵之性。
师:除了这个地方写了作者看到的绿毛龟游动的样子,还有什么地方写到了?
生齐读:“当他恬适自在地游来游去,碧绿如翡翠的长毛好似被微风吹拂着的头发,在清澈透亮的水里飘散着,那姿态,有说不出的高雅。
”
(师生合作回读描写“喂”、“看”绿毛龟的句子,感悟它的可爱与灵性。
)
评析:这一部分,教师通过让学生自读感悟的方法说出自己对绿毛龟“自信而近乎卖弄地”游动一句的理解,从而使学生走进绿毛龟的内心世界,与文中角色进行对话,由此感知绿毛龟的聪明,达到体会它的通灵之性的目的,实现了教师、学生、文本三者的有机结合。
师:正因为绿毛龟的通灵之性,作者8岁的女儿爱它如珠如宝,还给它取了一个“宝龟”的好名字。
这只“宝龟”给作者的一家带来了无尽的欢笑,你能找出课文中写“笑”的句子来读读吗?
生:朗读最后一小节。
师:女儿一喊“宝龟”,它便会游上来,把头伸出水面张望。
想想看,它在张望些什么呢?
生:它在张望:是我的小主人回来了吗?
生:它在张望:我的小主人终于回来了!
师:“宝龟”这样地张望,更加证明了的通灵之性。
还有哪些地方写出了它的通灵之性呢?
生:对音乐,它也有同样敏锐的反应。
当乐声从收音机里流出来时,它就把头伸出水面,轻轻抿着嘴,仿佛在微笑;两颗圆圆的眼珠子,也绽放出柔和的亮光。
师:下面就请同学们在小组内相互讨论:“宝龟”仿佛在微笑着说些什么?
大屏幕出示填空练习:
听着音乐,“宝龟”就把头伸出水面,轻轻抿着嘴,仿佛在微笑着说:
“(。
)”
生讨论完后全班交流:
生1:听着音乐,“宝龟”就把头伸出水面,轻轻抿着嘴,仿佛在微笑着说:“(这个音乐真好听!有机会我一定让我远在无锡的朋友也听听。
)”
生2:听着音乐,“宝龟”就把头伸出水面,轻轻抿着嘴,仿佛在微笑着说:“(下辈子我一定做人,这样我就能听到更多美妙的音乐。
)”
生3:听着音乐,“宝龟”就把头伸出水面,轻轻抿着嘴,仿佛在微笑着说:“(这个曲子太舒缓了,如果能来点摇滚乐会更刺激。
)”
师:如果放的是摇滚乐,“宝龟”在玻璃缸里会是怎样的表现呢?
生3:它会兴奋得跳上跳下,在玻璃缸里跳起节奏欢快的舞来。
师:你的想象力真不错!下面让我们一起来读读最后一句话,边读边体会绿毛龟的通灵之性。
生:齐读感悟。
评析:对学生出乎意料的回答,教师及时地抓住了训练点,让学生想象变换音乐风格后绿毛龟的心情与动作,对文本进行了有效地拓展,由此可见教师处理课堂预设与生成问题的机智与灵活。
师:回顾全文,你能完成下面的练习吗?(大屏幕出示填空练习)
当“宝龟”____时,我们____
笑;
当“宝龟”____时,我们____
笑;
当“宝龟”____时,我们____笑。
(生依据课文内容交流。
)
当“宝龟”卖弄它的美时,我们抿着嘴
笑;
当“宝龟”会听它的名字时,我们会心地
笑;
当“宝龟”会欣赏音乐时,我们惊讶地笑。
评析:这个练习看似简单,其实不仅是对整篇文章的梳理也是对学生说话与写话能力的一种训练。
教师的课堂时刻想着学生的能力的提高,同时也为后面的练习做好铺垫。
三、读写结合,拓展语言训练
师:绿毛龟不同的情态与动作,会带给我们不同的笑。
当绿毛龟以以下一些情态展现在我们眼前时,你会用什么样的语言描述来凸显它的通灵之性呢?
(课件出示不同情态的绿毛龟图片,生观察)
师:请同学们以四人小组交流的形式,对这些绿毛龟进行合理地描述。
(生在四人小组内交流)
师引导学生进行描述:
当绿毛龟____时,我们____笑。
评析:这一教学设计,给学生提供了生动形象的仿写资源,在教师的相机引导下,学生们的观察力、想象力、表达能力都得到了有效提高。
学生对文本的理解也层层推进,绿毛龟的可爱不再局限为好玩,人与动物之间的情感,人与动物之间的和谐相处活灵活现的展现在学生眼前。
四、课后延伸,尝试写作方法
师:动物有灵性,是人类的亲密伙伴;动物有感情,它们的世界精彩无限。
与动物的和谐相处,能让我们感受到生活的乐趣,体验生存的价值。
同学们,生活中这样的小动物有很多,请你课后也描写一种小动物,写出对它的喜爱吧!
评议:上海教师的单元整组教学意思非常强。
本单元的几篇课文都是描写的小动物,单元作文也是写小动物。
教师把单元作文教学的难点分散在每课的阅读教学,课后小练笔这种读写结合的训练,既巩固了今天阅读教学中所学到的写作知识,也提前为作文教学做好了准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