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语文导学粤教唐宋散文选读 文本助读:第四单元 第15课 荔枝赋并序 Word版含解析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15课荔枝赋并序
荔枝,产于南海,形美,味更美。

如甘露凝冰,水光潋滟;似盈盈风前,雨后花娇;看紫苞雪肉,触唇生津;闻扑鼻甜香,令人食欲大动。

如此圣品,却囿于南海荒僻之地,远京都,隔王侯,世人不知,贵人不闻,令人遗憾。

本文在描述荔枝内润如玉、味甘醴露的同时,也表达了荔枝贵珍却每每被销于凡口,不为贵躬赏识,借此,张九龄也表达了对当时社会人不能尽其才的大声质疑。

知识链接
一、作者简介
张九龄(678—740),字子寿,谥文献,韶州曲江(今广东曲江)人,唐代政治家、文学家,世称“张曲江”“文献公”。

张九龄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担任宰相的岭南人,有“当年唐室无双士,自古南天第一人”的美称。

他一生三度入朝,在朝廷前后任职20余年,历任左拾遗、左补阙、中书舍人、秘书少监、中书令等职,“开元之治”凝结着张九龄的不朽功绩。

张九龄在任期间,为政清廉,刚直不阿,敢于犯颜直谏,竭力匡扶社稷,在政治、经济、军事等方面积极推行务实而有远见的改革,为巩固“开元盛世”以及防止唐朝由盛转衰和暴政局面的出现等做出了相当重要的历史贡献。

后世称誉张九龄的历史功绩、刚直气节以及政治远见为“曲江风度”。

张九龄不仅是一位审时度势、锐意改革的政治家,还是继张说之后的一代文宗,首倡唐诗中山水田园诗派,是唐诗由初唐进入盛唐的桥梁与标志。

二、背景资料
张九龄在武后神功年中进士,官至中书令。

开元十八年,转任桂州刺史、充岭南道按察使。

为人刚直不阿,直言敢谏,因而也时常遭李林甫等人的排挤,其内心自然有诸多凄苦、不快和无奈。

联系众多仁人志士连遭贬谪、正义不能伸张的苦闷和无奈,他有感而发,写下《荔枝赋并序》,托物言志,借物抒发心中的块垒。

文白对照
南海郡出荔枝焉,每至季夏,其实乃熟,状甚
南海郡出产荔枝,每年到夏季,它的果实就成熟了,它的形状很
环诡,味特甘滋,百果之中,无一可比。

错误!
奇异,味道特别甘甜而又有水分,百果之中没有一种能比得上它。

⎦⎥⎥⎤季夏:夏季第三个月,即农历六月。

实:果实。

乃:就。

甚:很。

环诡:珍贵奇异。

特:特别,副词。

余 往 在西我以前在中书省 掖, 尝盛 称之, 诸公莫之知, 而固未之信。

的时候,曾经大力赞美荔枝,诸公没有人知道,当然不肯相信了。

错误! ⎦
⎥⎥⎤
张九龄曾任中书舍人,掌制诰。

尝:曾经。

盛:大力。

莫:没有。

而:连词,表示因果关系。

固:当然。

唯舍人彭城刘侯, 弱年迁累, 经于南海,一闻唯有彭城刘侯,年轻时多次调任官职,路过南海,一听
斯谈, 倍复 喜叹,以为甘旨之极也。

到我的话语,非常欢喜,发出感叹,认为它是水果中的极品。

错误! ⎦
⎥⎥
⎤调任官职。

累:多次,屡次。

经:路过。

闻:听见。

斯:我。

倍:倍加,更加。

以为:认为。

甘旨:美好的食物。

极:极品。

又谓龙眼 凡 果,而与荔枝齐名,魏文帝方引又说,龙眼不过是平常的果实,却与荔枝齐名,魏文帝曹丕
蒲 桃及龙 眼 相 比, 是时二
曾将葡萄、龙眼跟荔枝进行比较,其实那时(盛产荔枝的)
方 不 通, 传闻之大谬也。

南方与(盛产葡萄的)西域不通往来,是传闻所致的谬误。

⎣⎢⎢⎡
谓:说。

凡:平凡。

而:连词,表示转折,但,却。

魏文帝:曹丕。

蒲桃:蒲萄,葡萄。

二方:指西域与南方。

闻:传闻。

⎦⎥⎥⎤谬:谬误。

也:语气词。

每相顾闲议, 欲为 赋述, 常常闲谈议论(荔枝),想写一篇赋来加以描述, 而世务卒卒, 此志 莫就。

但是政务繁忙,这一想法没有实现。

错误! ⎦
⎥⎥⎤写、述说。

而:连词,表示转折。

世务卒卒(cù cù):政务匆促。

莫:没有。

就:实现。

及 理 郡等到治理岭南的 暇日, 追叙往心, 夫物以 不知 而轻,闲暇,抓紧时间写这篇赋文,事物因为不为人知而被忽视,
味 以 无比 而疑,远不可验, 终然永屈。

味道因为无法比较而受到怀疑,长期不可验证,最终还是受到委屈。

⎣⎢⎢⎡⎦
⎥⎥⎤理郡:治理郡务。

暇日:闲暇时候。

往心:以往的愿望,指作赋。

夫:语气词。

以:因为。

轻:轻视,忽视。

疑:怀疑。

况士有未效之用, 而身在无誉之间, 苟 无 况且士人未能施展才华,一直没有获得声誉,如果对他没有 深 知, 与彼亦何 以异也? 深入了解,那么他与荔枝有何区别呢?⎣⎢⎢⎡
况:况且。

未效之用:未能施展才华。

⎦⎥⎥⎤
苟:如果。

彼:指代荔枝。

何以:用什么;怎么。

异:区别。

因道扬其实,遂作于是大力推介荔枝,就写了 此赋:这篇赋:⎣⎢⎢⎡⎦
⎥⎥⎤因:于是。

道扬:一作“导扬”,彰显,表彰。

遂:就,于是。

果之 美者, 厥有荔枝。

虽 受气于震方,实果实中的美者,就是荔枝。

虽然是受东方之气,实际
禀精于火离。

得南方的精华。

⎣⎢⎢⎡ 震方:东方。

震,八卦之一,指东方。

《周易·说卦》:“万物出于震,震,东
⎦⎥⎥⎤方也。

”禀:承受,领受。

火离:南方。

离,八卦之一,《周易·说卦》:“离者明也……南方之卦也。

”乃作酸于生长于偏远 此裔,爰 负阳以从宜。

蒙休和 之所 播,涉地区,只是为向着阳光顺应自然。

承蒙安逸平和的传播,经历 寒 暑而匪亏。

冬寒夏暑而不凋零。

错误!
⎦⎥⎥⎤宜:向着阳光,顺应着自然环境。

匪:同“非”,不,不是。

下合围 以 擢本,下方主干粗可合抱、挺拔, 傍荫 亩 而 抱规。

上方树阴浓遮田亩而浑圆。

错误! ⎦⎥⎥⎤擢,挺拔,直。

本,主干。

抱规:环绕成圆形。

规,圆形。

紫纹绀理,(荔枝有着)紫色的纹理、
黛 叶 缃 枝, 蓊郁 而 霮 ,青黑色的叶子、浅黄色的枝条,蓊郁葱茏又如繁露鲜润,
环合 而棼 。

盘绕重叠而又缠绕飞扬。

错误! 色的枝条。

绀,深青色透出红色。

缃,浅黄色。

蓊郁而霮 (dàn duì):蓊郁,繁盛。

霮,露重的样子。

环合而棼
⎦⎥⎥⎤:盘绕重叠。

棼,繁盛的样子。

如 盖 之 张, 如 帷之垂, 就像车盖铺张开来,就像帷幔漂浮开去,
云 烟 沃若, 孔 翠 于 斯。

云霞烟雾升腾,仿佛孔雀与翠鸟栖息在这儿。

⎣⎢⎢⎡
如:好像。

盖:车盖。

⎦⎥⎥⎤沃若:润泽的样子。

孔翠于斯:孔雀、翠鸟栖息在这儿。

灵 根所盘,有灵气的树根盘踞的地方,
不高不卑,陋下泽之沮洳,恶层崖之崄巇,不高也不低,既鄙视洼地的低湿,又厌恶层崖的高险,
彼前志之或妄,何侧生之见疵?
那些以前的记述有些是错的,为何指责荔枝生于侧枝? ⎣⎢⎢⎡⎦
⎥⎥⎤盘:盘踞。

卑:低。

陋:鄙视,轻视。

沮洳(jù rù):低湿。

崄巇(xián xī):高险。

彼:那些。

志:记载。

妄:错误。

尔其勾芒在辰,凯风入律,肇允含滋,芬敷谧溢,农历三月,木神来临,南风吹送,水汽升蒸,馨香溢发,
绿穗靡靡,青英苾苾,不丰其华,绿色的花穗一串串,浓郁的花香一阵阵,不使它的花朵丰盛,
但 甘 其 实。

只让它的果实甘美。

⎣⎢⎢⎡
勾芒:古代传说中主管树木的神。

辰:农历三月。

凯风:南风。

律:古代用铜 ⎦⎥⎥⎤管制成的占气候变化的仪器。

含滋:包含水
分。

敷:散发。

靡靡:蔓延。

苾苾:香气浓郁。

如 有 意就像有意培育 乎 敦 本, 故 微 文 而 妙 质。

敦厚的根本,所以没有文采而有奇妙的品质。

错误!

⎥⎥⎤培育树的根本。

故:所以。

微:无,没有。

蒂 药 房 而 攒萃,皮蒂部像芍药的子房一样聚集,外皮像 龙鳞 以骈比,肤 玉英 而 含 津, 色江龙鳞一样紧密排列,内膜像润洁的玉一样含着水分,果肉像向阳
萍以吐日。

盛开的萍花。

⎣⎢⎢⎡⎦
⎥⎥⎤药:芍药。

肤:荔枝内膜。

玉英:玉之精华。

色:实物,指荔枝肉。

萍:浮萍,夏季开白花。

朱 苞剖, 明 珰 出, 然 数寸,红色的内膜打开,明玉一般的果肉现出,亮晶晶的,大小盈寸, 犹不可匹。

这样仍难比拟。

⎣⎢⎢⎡⎦
⎥⎥⎤朱苞:红色的内膜。

然数寸:亮晶晶的,大小盈寸。

然,亮晶晶,鲜明。

未 玉 齿而 殆 销, 虽 琼 浆 而 可 尚未沾上牙齿仿佛就要消溶,即便是琼浆玉液它也超过了它们的
轶。

彼众味之有五, 此甘滋之不一。

味道。

世间味道有五种,荔枝甘甜,与众不同。

错误! ⎦⎥⎥⎤虽:即使。

轶:超过。

彼众味之有五,此甘滋之不一:世
间味道有五种(甘、苦、酸、辛、咸),荔枝甘甜,与众不同。

伊醇淑之无准, 非精 言之 能 悉。

闻它的甘醇美味无与伦比,不是精美的语言能够说尽的。

听到
者欢而竦企,见者讶而惊仡。

的人欢喜而企望,见到的人惊讶而扬头。

⎣⎢⎢⎡
伊:它。

醇淑:甘醇美味。

精言:美丽的
⎦⎥⎥⎤语言。

悉:详尽。

竦企:企望。

惊仡(yì):惊讶得抬起头来。

心恚 可以蠲忿,(吃了荔枝)心头愤怒可得到平息, 口爽可以忘疾。

且欲神于醴露,口里的爽味可忘却疾病。

甚至比天降甘露还要神奇, 何比 数 之湘 橘?怎能与橘子相提并论呢?
错误! ⎦⎥⎥⎤怒。

蠲,平息,除去。

且:甚至。

比数:相比。

援蒲桃之见拟, 亦古 人之 深 疾。

用葡萄来作比拟的,也是古人的一大过错。

⎣⎢⎢⎡⎦
⎥⎥⎤援:引用。

亦:也。

疾:错误,过错。

若乃卑轩洞开,嘉宾四会,时当燠煜,客或如果是厅堂门窗大开,嘉宾好友会集,时节炎热,客人中有
烦 愦。

烦躁不安的。

⎣⎢⎢⎡⎦
⎥⎥⎤若:如果。

卑轩:厅堂。

时:时节。

当:正值。

燠煜:炎热。

或:有的。

烦愦:烦躁不安。

而斯 果 在焉, 莫不心 侈 而 体忲,然而只要这种果实在场,便使人无不心情舒畅而身体安泰,
信 雕 盘之 仙液,实玳 筵之绮缋。

(荔枝)确实是雕刻精美的杯盘中的仙液,是华美宴席上的珍品。

错误!
⎦⎥⎥⎤盘中的仙液,是华美宴席上的珍品。

雕盘,雕刻精美的杯盘。

玳筵,玳瑁装饰器具的宴席。

绮缋,文采华丽,珍品。

有终食于 累 百, 愈 益 气 而 治内, 故 无有人吃了一百多颗荔枝,更能补益元气,调理内脏,所以不会对这 厌于 所甘, 虽 不 贪 而 必 爱。

甘美有满足之时,即使是不贪婪的人也一直会喜欢它。

错误! ⎦⎥⎥⎤多颗。

累,多。

愈:更,更加。

故:所以。

虽:即使。

沉美 李而 莫取,(吃了荔枝之后)连甘美的瓜、 浮甘 瓜而 自退。

岂 一座之所 荣,李子也没有人取食。

荔枝哪里只是在一座山上荣耀,
冠四时之为最。

它是四时果品中最珍贵的。

⎣⎢⎢⎡⎦⎥⎥⎤莫:不。

岂:哪里。

冠(ɡuàn ):在众之上,居第一位。

夫其贵可以荐宗庙,其珍可以羞王公,它的高贵可以敬献于宗庙,它的珍奇可以进贡给王公,
亭十里而莫致, 门九重兮曷通?路途遥远,荔枝无法运往内地,宫禁幽深,荔枝也无法进入宫廷。

⎣⎢⎢⎡⎦
⎥⎥⎤夫:语气词。

荐:敬献,祭祀。

羞:进贡(给人进食)。

亭:古代行政区划,多十里一长亭,五里一短亭。

门九重:宫门。

曷:何,怎能。

山 五峤兮白云, 江千里兮清枫, 何 斯 美山有五岭高入白云,江有千里岸生清枫,为什么这么美好
之 独 远?的生物却生长在偏远的地方?错误! ⎦⎥⎥⎤大庾、骑田、都庞、萌渚、越城。

何:为什么。

斯:这。

嗟尔 命之不工。

嗟叹你的命运太不顺利。

每被销于凡口, 罕获知于贵躬。

总是在凡夫的口舌中消溶,极少有贵人相知。

⎣⎢⎢⎡⎦
⎥⎥⎤嗟:嗟叹。

尔:你。

工:好运。

指荔枝被人赏识。

凡口:普通人的口舌。

罕:极少,少有。

贵躬:贵人亲自体验、品尝。

柿 可称乎 梁侯,梨 何幸乎 张公? 亦因人之所遇,柿子何以被梁侯称赞,梨子何以有幸被张公赏识?也是遇见识者, 孰能辩乎其中哉!谁能说得清楚其中的缘故呢!⎣⎢⎢⎡⎦⎥⎥⎤亦:也。

遇:赏识。

孰:谁。

哉:语气词。

探究本文托物言志手法的运用
托物言志是古诗文常见的一种表现手法。

所谓托物言志,也称寄意于物,是指作者运用象征或起兴等手法,通过描摹客观事物的某一个方面的特征来表达作者的情感或揭示作品的主旨。

采用托物言志法写的文章的特点是用某一物品来比拟或象征某种精神、品格、思想、感情等。

要写好这样的文章,就要掌握好“物品”与“志向”及“物品”与“感情”的内在联系。

首先是物品的主要特点要与自己的志向和意愿有某种相同点和相似点。

其次,描述时,自己的志向要以物品的特点为核心,物品要能表达自己的意愿。

张九龄运用托物言志的表现手法,把对荔枝的描写与对不被人赏识的士人的同情融为一体。

荔枝就像那些高洁之士一样,心怀美玉却不被赏识,如他写道“夫物以不知而轻,味以无比而疑,远不可验,终然永屈。

况士有未效之用,而身在无誉之间,苟无深知,与彼亦何以异也?因道扬其实,遂作此赋”。

即事物因为不为人知而被忽视,味道因为无法比较而受到怀疑,长期不可验证,最终还是受到委屈。

况且士人未能施展才华,一直没有获得声誉,如果对他没有深入了解,那么他与荔枝有何区别呢?于是大力推介荔枝,就写了这篇赋。

这样看来,文中所写的荔枝,其实就是士子。

荔枝的珍奇象征士人的才德,荔枝的情态象征士
人的品格,荔枝的“每被销于凡口”象征了士人的被埋没,荔枝的“罕获知于贵躬”象征了士人的不能被掌权者重用的悲哀。

荔枝与士子两相映衬,引人同情和感叹。

类文品悟
窗前的树
张抗抗
我家窗前有一棵树,那是一棵高大的洋槐。

洋槐在春天,似乎比其他的树都沉稳些。

杨与柳都已翠叶青青,它才爆发出米粒大的嫩芽:只星星点点的一层隐绿,悄悄然绝不喧哗。

又过了些日子,忽然就挂满了一串串葡萄似的花苞,又如一只只浅绿色的蜻蜓缀满树枝——当它张开翅膀跃跃欲飞时,薄薄的羽翼在春日温和的云朵下染织成一片耀眼的银色。

那个清晨你会被一阵来自梦中的花香唤醒,那香味甘甜淡雅、撩人心脾,却又若有若无。

你寻着这馥郁走上阳台,你的身子为之一震,你的眼前为之一亮,顿时整个世界都因此灿烂而壮丽:满满的一树雪白,袅袅低垂,如瀑布倾泻四溅。

银珠般的花瓣在清风中微微飘荡,花气熏人,人也陶醉。

便设法用手勾一串鲜嫩的槐花,一小朵一小朵地放进嘴里,如一个圣洁的吻,甜津津、凉丝丝的。

轻轻地咽下,心也香了。

槐花开过,才知春是真的来了。

铺在桌上的稿纸,便也文思灵动起来。

那时的文字,就有了些轻松。

夏日的洋槐,巍巍然郁郁葱葱,一派的生机勃发。

夏日常有雨,暴雨如注时,偏爱久久站在窗前看我的槐树——它任凭狂风将树冠刮得东歪西倒,满树的绿叶呼号犹如一头发怒的雄狮,它翻滚,它旋转,它战栗,它呻吟。

曾有好几次我以为它会被风暴折断,闪电与雷鸣照亮黑暗的瞬间,我窥见它的树干却始终岿然。

大雨过后,它轻轻抖落树身的水珠,那一片片细碎光滑的叶子被雨水洗得发亮,饱含着水分,安详而平静。

那个时刻我便为它幽幽地滋生出一种感动。

自己的心似乎变得干净而澄明。

雨后清新的湿气萦绕书桌徘徊不去,我想这书桌会不会是用洋槐树木做成的呢?否则为何它负载着沉重
的思维却依然结实有力。

洋槐伴我一春一夏的绿色,到秋天,艳阳在树顶涂出一抹金黄,不几日,窗前已是装点得金碧辉煌。

秋风乍起,金色的槐树叶如雨纷纷飘落,我的思路便常常被树叶的沙沙声打断。

我明白那是一种告别的方式。

它们从不缠缠绵绵凄凄切切,它们只是痛痛快快利利索索地向我挥挥手连头也不回。

它们离开了槐树就好比清除了衰老抛去了陈旧,是一个必然,一种整合,一次更新。

它们一日日稀疏凋零,安然地沉入泥土,把自己还原给自己。

他们需要休养生息,一如我需要忘却所有的陈词滥调而寻找新的开始。

所以凝望一棵斑驳而残缺的树,我并不怎么觉得感伤和悲凉——我知道它们明年还会再来。

冬天的洋槐便静静地沉默。

它赤裸着全身一无遮挡,向我展示它的挺拔与骄傲。

或许没人理会过它的存在,它活得孤独,却也活得自信,活得潇洒。

寒流摇撼它时,它黑色的枝条俨然如乐队指挥庄严的手臂,指挥着风的合奏。

树叶落尽以后,树杈间露出一只褐色的鸟窝,肥硕的喜鹊啄着树杈喳喳欢叫,几只麻雀飞来飞去飞到阳台上寻食,偶尔还有乌鸦的黑影匆匆掠过,时喜时悲地营造出一派生命的气氛,使我常常猜测着鸟们的语言,也许是在提醒着我什么。

雪后的槐树一身素裹银光璀璨,在阳光还未及融化它时,真不知是雪如槐花,还是槐花如雪。

年复一年,我已同我的洋槐度过了六个春秋。

在我的一生中,我与槐树无言相对的时间将超过所有的人,这段漫长又真实的日子,槐树与我无声的对话,便构成一种神秘的默契。

读后小悟:
1.文章最后写“槐树与我无声的对话,便构成一种神秘的默契”,你是怎样理解“我”与槐树之间的“默契”的。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诗词赏析
望月怀远
张九龄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

灭烛怜光满,披衣觉露滋。

不堪盈手赠,还寝梦佳期。

问题小思:
2.诗歌开头两句“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诗人写月亮不用“升”,却用“生”,张若虚《春江花月夜》开头也是“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

这里头肯定有道理可说。

请说说你的理解。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点击文本
嗟尔命之不工。

每被销于凡口,罕获知于贵躬。

——怀才不遇,遭遇挫折
运用示例
荔枝甘醇美味无与伦比,它的高贵可以敬献于宗庙,它的珍奇可以进贡给王公,怎奈生于偏远之地,最终只能消溶于凡夫之口,极少贵人相知。

物尤如此,人何以堪?方山子年少时行侠乡里,为人推重,后来弃侠而学文,欲有为于当世,却终怀才不遇,他就是那生于南海之郡无人知晓的荔枝。

三闾大夫虽有昭昭若明星之德,有日月齐辉之才,一旦被疏,不复被用,虽心系楚国,胸怀天下,岂不枉然;空有满腔才干,更对楚国忠心耿耿,却被楚怀王流斥,又被顷襄王流放,最终怀石自沉汨罗,三闾大夫亦是那无法逾越十里长亭通过九重宫门的“闽南荔枝”。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