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亲一定要是权威的化身吗?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父亲一定要是权威的化身吗?
在多数家庭里,父亲总是热衷于扮演权威的角色,把教育当作一厢情愿的事情。
随着孩子的成长,这样的权威越来越会受到挑战。
有位父亲曾对我说:“养不教,父之过。
随时随地纠正和教育孩子是我做父亲的职责。
”他的儿子却说:“我觉得爸爸从来就没有喜欢过我,在他眼里,我浑身都是毛病,我的存在使他没有了快乐。
”
的确,当一个父亲把管教孩子只看成是一种责任时,他就会失去和孩子沟通的乐趣。
这样的教育是枯燥乏味的。
其实,越是这样,越能把孩子逼上梁山,产生逆反心理。
心理学家认为,父亲首先要与孩子分享情感,不能总是充当居高临下高高在上的指导者。
此外,教育孩子必须有良好的亲密关系作基础,关系的影响力大于教育的内容。
父亲和孩子建立亲密关系的最好时机是孩子两岁以后。
这时,父亲可以像一个讨厌的第三者,进入母子关系圈中。
在西方,让两岁的孩子拥有单独睡房已是一种促进儿童心理成长的共识。
中国的孩子跟母亲可以睡到很大。
第二个关键时期是孩子6岁时。
这时,父亲要积极参与家庭的互动和规则的建立。
独生子女给家庭关系带来许多挑战,父母与孩子需要相互形成一种情感三角,才能使家庭关系得到平衡。
父亲要对孩子好,必须先和太太感情深厚。
第三个关键期是孩子的青春期。
比起母亲来,父亲更易于接纳和认同孩子的独立。
在传统文化中,父亲常常是家庭的边缘人,他们乐于闯天下,把孩子留给母亲。
这样的父亲喜欢回来诱导成年的男孩离家,和他一同涉难犯险,体味人生。
由于独生子女的关系,现代父亲更多地扮演了非传统的角色,使孩子失去了自然的同盟者和很好的领路人。
现代父亲的潜意识中怕失去唯一的孩子,他们怕孩子长大后与他们分离,因而甘愿听凭孩子在一片黑夜迷茫的内心困惑中摸索着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