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查与非专项编码工作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00
数字填写在编码格内。
如普查表长/短表中
“户编号”、“本户
住房建筑面积”、 “出生年月”等项目。 102
I2
1960 10
960
38
3.对“代码项”编码
按给定的地址码及普查小区图中的“建筑物”编号填写。 如:普查表长表中“本户地址”。
蜀山
井岗
蜀山社区
001
01
04 0 0 00 I 00 I 0
非专项编码 对“圈定项”编码 对“填数项”编码 对“代码项”编码
36
1.对“圈定项”编码
圈定项:圈填 答案的项目。
对“圈定项”
编码,就是将
登记时圈中的
答案填入编码
格内。如短表
中R.8—R12

项。
I
I I3
37
2.对“填数项”编码
填数项:填写数字的 项目。
010
对“填数项”编码。 就是将普查表登记的
即死亡的婴儿,特别是在医院出生后随即死亡、医院 未发出生证的婴儿,是否漏登了出生和死亡人口;
8
全户死亡或孤寡户死亡,是否漏登了死亡人口; 按人填报的项目是否严格按普查表上所规定的年
龄界限填写; 户口登记地和普查时点居住地地址的填写是否完
整正确; 普查表上除按户和人填报的项目外,其它应填的
必须圈填答案1或2。 (十三)“R15.受教育程度”圈填答案1的人,跳填 “R17.上周工作
情况”。 (十四)“R16.学业完成情况”中圈填答案1的人,当 “R15.受教育
程度”圈填答案2时,其年龄一般不能超过15周岁;当 “R15.受教育 程度”圈填答案3时,其年龄一般不能超过20周岁。如果年龄明显不 符合常规的学龄界限,普查员要核实情况,进行确认。 (十五)R17-R24项必须是15周岁及以上的人填报。
27
境外人员普查表人工逻辑检查规则
(一)R1—R8为所有港澳台和外籍人员填写,R9—R11仅 港澳台人员填写,R10—R11由港澳台15周岁以上有工作的 人员填写。
(二)圈填R8项4、外国人的,必须填写国籍,不用填写 R9—R11。
(三)R7受教育程度,没有年龄限制,不到6岁的儿童也 要填写,可圈填1、未上过学。
34
专项编码包括:普查表 非专项编码包括:普查
长表中 “R18.行业”、 表短表、普查表长表
“R19.职业”及境外人 (除“R19.职业”、
口普查表项目中“国籍” “R18.行业”)、境外
的编码。
人口普查表(除“国
籍”)及死亡人口调查
表内各编码格,以及这
四种表封面上各编码格。
35
(三)编码的方法(非专项编码)
议查应在自查和互查完成的基础上进行。
21
(五)遵守保密规定
普查指导员、普查员及其他普查工作人员要 严格做好保密工作,对申报人家庭和个人不便公 开的情况,如:未履行结婚登记手续而同居的; 未婚先育的;从小领养的孩子等,要注意保密, 复查时不进行议查。同时,严格遵守保密规定, 对各户申报的情况,必须保守秘密,严禁公开个 人和家庭的登记资料。
“R23.婚姻状况”应圈填答案2“有配偶”。 月
(二十二)“R24.初婚年龄”中的年数减去该人的出生年数一般不应小于15, 若小于15,应进行核查确认。
(二十三)R25项必须是15至64周岁的妇女填报。 (二十四)R26项必须是15至50周岁的妇女填报。 (二十五)R27-R28项必须是60周岁及以上的人填报。
20日至2010年3月19日之间。 (四)填写第7项“受教育程度”的,必须是死亡时满6周岁的人。 (五)填写第8项“婚姻状况”的,必须是死亡时满15周岁的人。
29
二、非专项编码
摸底 登记 复查
复查工作 结束后,普查 指导员要组织 普查员对负责 登记的普查表 及封面进行非 专项编码。
30
主要内容
的年龄差,至少一方应大于15岁;祖父母双方与孙子女的年龄差,至 少有一方应大于30岁。如不相符,应加以核实。 (五)子女应与父母双方或一方所填民族相同。如与父母双方中任何 一方都不相同,应加以核实。
24
(六)“R6.普查时点居住地”圈填答案2-6中任意一项的人,“R7. 户口登记地情况”必须圈填答案1;圈填答案5的人,需填写普查时点 居住地所在省(区、市)、市(地)、县(市、区)的具体名称。
(七)“R7.户口登记地”圈填答案2-4的人,“R6.普查时点居住地” 必须圈填答案1;圈填答案4的人,需填写户口登记地所在省(区、 市)、市(地)、县(市、区)的具体名称;圈填答案5的人,跳填 “R12.出生地”。
(八)“R8.离开户口登记地时间”圈填答案1的人,跳填 “R11.户 口性质”。
40
2
2
I
3
I
6.保持普查表的整洁,不要折叠、污损普查表。
4×08
45
(五)编码中须注意的问题
问题一:
普查表中有些项目 的编码类型不是单一的, 如普查表长表中“R17. 工作情况” 、“R22. 能否工作” ,在一个 项目中既有圈定项又有 填数项,编码时注意不 要遗漏。
41
3. 必填的项目必须编码,数字靠右填写,中间不为空,且 高位补“0”。
示例1:
×

错误的填写
正确的填写
42
示例2:
×

错误的填写
正确的填写
43
4.不必填写的项目不需编码,不必补“0”,不得画“横线”。
I
I
44
5.尽量避免填错,一旦错填需要纠正时,用“三横两竖” 划掉编码格(不得影响邻近编码格),在格上方相应位置 改正。不得使用橡皮涂擦,严禁使用涂改液或贴条。
普查表为什么要编码 编码的分类 编码的方法 编码的书写要求 编码中须注意的问题 编码工作的复查
31
(一)普查表为什么要编码
什么是编码? 普查表为什么编码? 编码错误导致的后果?


数据处理
32
普查表编码就是把普查登记的每个项目以数字的形式 填写到普查表给定的编码格内。 计算机“读入”这 些数字后,才能对这些数字进行计算、汇总处理,最 终得出普查所得到的全部资料。
16
根据《普查小区图》和《户主姓名底册》 检查所登记的户是否有遗漏和重复。
根据“人工逻辑检查规则”逐户、逐人、 逐项地审核各个项目之间的逻辑关系是 否正确。
17
2.互查:指普查指导员组织普查员对普 查表的填写情况进行相互检查,互查 应在普查员完成自查的基础上进行。
18
普查指导员组织普查员按专项分成若干组,根 据“人工逻辑检查规则”进行专项检查。互查 中发现的差错或疑问,普查员应认真做好记录, 并由普查指导员与原普查员联系核实,或统一 组织再次入户核对,并据实更正。
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 综合试点讲义之七
复查与非专项编码工作
国务院人口普查办公室
2010年3月 安徽
1
一、复查
摸底 登记
登记工作 结束后,普查 指导员要组织 普查员进行登 记后的复查工 作。
2
(二)复 查的组
织实施
(一)复查 的目的
(五)遵守 保密规定
主要内容
(四)复查 的方法
(三)复查 的内容
3
(一)复查的目的
如果编码有误,普查资料就会产生“再生性误差”。 所以,编码工作关系到普查登记的信息能否准确地传 递给计算机进行处理,其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光电 录入工作的质量和进度。
33
(二)编码的分类
普查表编码分为“专项编码”和“非专项编码”。
专 项 编
非 专 项



专项编码员 负责
普查员/普查 指导员负责
19
自查、互查完成后,普查指导员要对每个 普查员负责登记的普查表进行抽查。如果 发现某普查员登记的差错较多,应责成该 普查员重新复查所登记的全部普查表,并 将复查结果向普查指导员做出报告。
20
3.议查:普查指导员或普查员召集由基层干部 和熟悉本普查小区情况的人员座谈,议查登 记的质量。 议查的重点是外来人口和户籍 外出人口、出生人口和死亡人口有无重、漏。 对议查发现的差错,要进一步核对,并据实 更正。
23
普查表长表人工逻辑检查规则
• 人记录: (一)本户人记录中的第一人必须是户主,一户必须有一个户主。 (二)户主的配偶也在本户登记的,应填写为第二条人记录,且配偶
的性别必须与户主相反。 (三)集体户内每个人与户主的关系均为“其他”。 (四)户主与其配偶的年龄差,一般不应大于30岁;父母双方与子女
为使人口普查做到“区不漏房、房不漏户、户不 漏人、人不错项”,在普查登记后要进行复查工作。
(二)复查的组织实施
普查登记工作结束后,普查指导员组织普查员完成。 由相关部门及熟悉本小区情况的其他人员协助进行。 复查时间:3月27—28日。
4
(三)复查的内容
本普查小区的户数、人口数、出生人口、 死亡人口是否准确
26
(十六)“R17.工作情况”圈填答案1的人,需填写上周工作时间;圈填答 案3的人,跳填“R20.未工作原因”。
(十七)凡填写第19项“职业”的,跳填第23项“婚姻状况”。 (十八)“R20.未工作原因”圈填答案1或2的人,跳填第23项“婚姻状况”。 (十九)“R22.能否工作”圈填答案1的人,需填写连续未工作的时间。 (二十)“R23.婚姻状况”圈填答案1的人,跳填第27项“主要生活来源”。 (二十一)“R2.与户主关系”中圈填答案1“配偶”的人,该人与户主的
项目(如签字、日期等)是否填写齐全。
9
娱乐场所
招待所



老 院
学 校
写 字 楼
工 厂
机关/团体
全户外出/空房
宾馆饭店
工地 商场/小店铺 已拆住房
棚户 10
全户死亡或孤寡户死亡,是否漏登了死亡人口
王 五
999
1940 6
59

2
999
1
11
按人填报的项目要严格按普查表上所规定的年龄界限填写 (以长表为例):
(四)第一人必须填写户主,户主的配偶也在本户登记的 应填写在第二条人记录上。
28
死亡人口调查表人工逻辑检查规则
(一)户编号应与该户在普查表中登记的户编号一致。 (二)登记的死亡人数应与普查表户记录第4项登记的死亡人数一致。 (三)死亡时间应大于或等于出生时间,且死亡时间应在2009年3月
22
普查表长表人工逻辑检查规则
• 户记录: (一)“H3.本户应登记人数”中的两部分人数相加,应与表中填报
的人记录条数相等。 (二)“H4.本户2009年3月20日至2010年3月19日出生人口”,应
等于本户人记录中生于2009年3月20日至2010年3月19日的人口与 《死亡表》中属于本户并生于2009年3月20日至2010年3月19日的死 亡人口之和。 (三)“H4.本户2009年3月20日至2010年3月19日死亡人口”,应 与《死亡表》中属于本户的死亡人口数相等。 (四)“H5.住房用途”圈填答案3的人,户记录填写结束。 (五)“H16.住房来源”圈填答案3-8的人,户记录填写结束。
普查表中每个项目的填写是否有错漏, 各项目之间的逻辑关系是否合理
普查表中的跳填项目是否错填、漏填和多填
5
项目之间逻辑关系不合理
×

6
跳填项目错跳
×
7
重点核查的内容:
集体户有无漏登; 外来人口有无漏登; 全户外出的户和空挂户有无漏登; 境外人员有无漏登; 未报户口的孩子,特别是超计划生育的孩子有无漏登; 2009年3月20日至2010年3月19日期间,出生后不久
(九)“R6.普查时点居住地”圈填答案1-2的人,并且“R7.户口登 记地” 圈填答案1,“R8.离开户口登记地时间”必须圈填答案1。
25
(十)“R13.五年前常住地”必须是5周岁及以上的人填报。 (十一)R14-R16项必须是6周岁及以上的人填报。 (十二)圈填第14项“是否识字”中答案2的人,“R15.受教育程度”
39
(四)编码的书写要求 1. 必须使用黑色签字笔,禁止使用钢笔、铅
笔和圆珠笔。 2. 一律用阿拉伯数字“0 1 2 3 4 5 6 7 8 9”
填写。手写数字规范示例如下:
40
数字书写中注意事项:
字体不要太小
数字位置要居中
数与数之间不要相连
一个编码格中一个数字 不要对字体进行修饰
字体不能超出编码格
12
户口登记地和普查时点居住地地址的填写是否完整正确
安徽 怀远
安徽 ×
怀远
安徽
安徽 √
蚌埠
蚌埠
怀远
怀远
13
普查表上除按户和人填报的项目外,其它应填项目未填齐全
031
3
3魏东ຫໍສະໝຸດ 马一鸣2010 3 21
14
(四)复查的方法 自查 互查 议查
15
1.自查:普查员对自己登记的普查表进行 检查。
自查可与登记工作同时进行,普查员对 当天登记的普查表进行检查,发现疑问 及时入户核对,并据实更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