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泰州中学2015-2016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二次质检化学试卷 含解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5—2016学年江苏省泰州中学高二(上)第二次质检化学试
卷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23小题,每小题3分,共69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世界气候大会与2009年12月在丹麦首都哥本哈根召开,商讨2012至2020年全球温室气体减排协议.下列物质属于温室气体的是( )
A.N2B.H2C.CO2D.O2
2.海洋是一个巨大的宝藏,期待着人们的开发和利用.下列物质不经过化学变化就能从海水中获得的是()
A.单质溴B.单质镁C.烧碱 D.食盐
3.Na2CO3俗名纯碱,下面是对纯碱采用不同分类法的分类,不正确的是()A.Na2CO3是碱B.Na2CO3是盐
C.Na2CO3是钠盐D.Na2CO3是碳酸盐
4.对于易燃,易爆,有毒的化学物质,往往会在其包装上贴上危险警告标签,下面所列物质中,标签贴错了的是()
A B C D
物质浓H2SO4汽油乙醇KNO3
危险警告标签
腐蚀品易燃液体剧毒品爆炸品
A.A B.B C.C D.D
5.当光束通过下列分散系时,能观察到丁达尔效应的是()
A.盐酸 B.氢氧化铁胶体 C.氯化钠溶液D.硫酸铜溶液
6.实验室制取下列气体时,不能用排气法收集,而只能用排水法收集的是() A.NH3B.Cl2C.CO2D.NO
7.实验室中,有关试剂的保存方法错误的是( )
A .烧碱溶液保存在带玻璃塞的试剂瓶中
B.氢氟酸保存在塑料瓶中
C .少量金属钠保存在煤油中
D .浓硝酸保存在棕色细口瓶中
8.下列实验操作或装置正确的是( )
A.
点燃酒精灯B.
蒸馏C.
过滤D.
稀释浓硫酸
9.据报载我国最近合成新的同位素,其中一种是Hf(铪),它的质子数是( ) A.72 B.113 C.185 D.257
10.下列物质中,只含共价键的是()
A.HCl B.NaCl C.Na2O D.NaOH
11.下列各组离子在溶液中能大量共存的是()
A.Cu2+、Mg2+、SO42﹣、NO3﹣B.H+、Mg2+、SO42﹣、ClO﹣
C.Ag+、Na+、NO3﹣、Cl﹣ D.NH4+、Ba2+、NO3﹣、OH﹣
12.N A表示阿伏伽德罗常数的值,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16g CH4所含原子数目为N A
B.1mol•L NaCl溶液含有N A个Na+
C.常温常压下,22.4L CO2中含有N A个CO2分子
D.2.4g Mg与足量盐酸反应转移的电子数为0。
2N A
13.下列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中,正确的是()
A.向硝酸银溶液中加盐酸:Ag++Cl﹣═AgCl↓
B.碳酸氢钙溶液跟盐酸反应:Ca(HCO3)2+2H+═Ca2++2H2O+2CO2↑
C.盐酸跟氢氧化镁反应:H++OH﹣═H2O
D.碳酸镁跟硫酸反应:MgCO3+H+═Mg2++H2O+CO2↑
14.不属于氧化还原反应的是()
A.2Al+Fe2O32Fe+Al2O3
B.2Mg+CO22MgO+C
C.N2+3H22NH3
D.SiO2+CaO CaSiO3
15.下列物质不属于天然高分子化合物的是()
A.淀粉 B.蚕丝 C.葡萄糖D.纤维素
16.对下列有机反应类型的认识中,不正确的是()
A.+HNO3+H2O;取代反应
B.CH4+Cl2→CH3Cl+HCl;置换反应
C.CH2═CH2+H2O CH3﹣CH2OH;加成反应
D.2CH3CH2OH+O22CH3CHO+2H2O;氧化反应
17.下列化学用语正确的是()
A.氯化钠的电子式B.乙烯的结构式H﹣C=C﹣H C.磷原子的结构示意图D.乙酸的分子式C2H4O2
18.对于可逆反应M+N⇌Q达到平衡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M、N、Q三种物质的浓度一定相等
B.M、N全部变成了Q
C.反应物和生成物的浓度都保持不变
D.反应已经停止
19.对于反应中的能量变化,表述正确的是()
A.放热反应中,反应物的总能量大于生成物的总能量
B.断开化学键的过程会放出能量
C.加热才能发生的反应一定是吸热反应
D.氧化反应均为吸热反应
20.对原电池的电极名称,下列叙述中错误的是()
A.电子流入的一极为正极 B.比较不活泼的一极为正极
C.电子流出的一极为负极 D.发生氧化反应的一极为正极
2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某气体通入品红溶液中,能使其褪色,则该气体为二氧化硫
B.向Fe(NO3)2溶液中滴加稀盐酸溶液变成黄色
C.某无色溶液中加入盐酸酸化的BaCl2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则原溶液中含有SO42﹣D.钠在空气中燃料产物为白色固体
22.短周期元素A、B、C、D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大,A的原子半径在所有原子中最小,B
位于第V A族,A和C同主族,D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与电子层数相等.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原子半径:C<B
B.元素A、C的氧化物均为共价化合物
C.金属性:D>C
D.元素B、C、D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能相互反应
23.一定量的CuS和Cu2S的混合物投入足量的HNO3中,收集到气体V L(标准状况),向反应后的溶液中(存在Cu2+和SO42﹣)加入足量NaOH,产生蓝色沉淀,过滤,洗涤,灼烧,得到CuO 12.0g,若上述气体为NO和NO2的混合物,且体积比为1:1,则V可能为()A.9。
0 L B.13。
5 L C.15.7 L D.16。
8 L
二、非选择题(本题包括3小题,共31分)A,<<化学与生活》
24.材料是经济和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物质基础.
①生产硅酸盐水泥和普通玻璃都需用到的共同原料是__________.
②橡胶是制造轮胎的重要原料,橡胶属于__________(填字母).
A.金属材料B.无机非金属材料C.有机高分子材料
③钢铁制品在潮湿的空气中能发生__________腐蚀.发生该腐蚀时的负极反应式为
__________.
25.防治环境污染,改善生态环境已成为全球共识.
①2013年,全国多个省市出现严重的雾霾天气.导致雾霾形成的主要污染物是__________ (填字母);
A.O2B.CO2C.PM2.5
②采用焚烧处理垃圾进行发电已在江苏投入使用.下列是生活中的常见垃圾.
A.废电池B.易拉罐C.玻璃瓶
在焚烧处理前,除废电池外,还有__________(填字母)应剔除并回收,随意丢弃电池造成的主要危害是__________.
③漂白粉可用于生活用水的杀菌消毒,工业上利用氯气和石灰乳制取漂白粉的化学反应方程式是__________.
26.A《化学与生活》
合理膳食,保持营养均衡,是青少年学生健康成长的重要保证.
(1)维生素C能增强人体对疾病的抵抗能力,促进人体生长发育,中学生每天要补充60mg 的维生素C.下列物质含有丰富维生素C的是__________(填字母).
A.牛肉B.辣椒C.鸡蛋
(2)青少年及成人缺乏某种微量元素将导致甲状腺肿大,而且会造成智力损害,该微量元素是__________( 填字母)
A.碘B.铁C.钙
(3)蛋白质是人体必需的营养物质,它在人体内最终分解为__________(填字母).
A.葡萄糖B.氨基酸C.脂肪酸.
27.材料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物质基础,合理使用材料可以改善我们的生活.
①居室装修所使的人造板材会释放出一种挥发性物质,长期接触会引起过敏性皮炎,免疫功能异常,该挥发性物质是__________.
②玻璃是重要的硅酸盐产品,生产玻璃时,石灰石与石英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
29.已知化合物A,B,C,E,F,G和单质甲,乙所含元素均为短周期元素,A的浓溶液与甲能发生如图所示的反应,甲是常见的黑色固体单质,可为生产生活提供热能,乙是常见的无色气体单质,B是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是主要的大气污染物之一,常温下,C是一种无色液体.
请回答下列问题
(1)C的化学式__________.
(2)D的电子式__________.
(3)写出C+E→F+乙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
(4)写出B+C+乙→A的化学方程式并用单线桥表示电子转移的方向和数目__________.
30.利用钛白工业的副产品FeSO4(含少量重金属离子)可以生产电池级高纯超微细草酸亚铁.其工艺流程如下:
已知:①5Fe2++MnO4﹣+8H+═5Fe3++Mn2++4H2O
②5C2O42﹣+2MnO4﹣+16H+═10CO2↑+2Mn2++8H2O
(1)沉淀过程的反应温度为40℃,温度不宜过高的原因除了控制沉淀的粒径外,还有
__________;
(2)滤液经处理可得到副产品__________;
(3)实验室测定高纯超微细草酸铁组成的步骤依次为:
步骤1:准确称量一定量草酸亚铁样,加入25mL 2mol/L的H2SO4溶解
步骤2:用0.2000mol/L标准KMnO4溶液与其反应,消耗其体积30.40mL.
步骤3:向滴定后的溶液中加入2g Zn粉和5mL 2mol/L的H2SO4溶液,将Fe3+还原为Fe2+步骤4:过滤,滤液用上述标准KMnO4溶液进行反应,消耗溶液10。
00mL.
则样品中C2O42﹣的物质的量为__________;(写出计算过程);
(4)将一定量高锰酸钾溶液与酸化的草酸亚铁溶液混合,测得反应液中Mn2+的浓度随反应时间t的变化如图,其变化趋势的原因可能为__________.
2015-2016学年江苏省泰州中学高二(上)第二次质检化学
试卷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23小题,每小题3分,共69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世界气候大会与2009年12月在丹麦首都哥本哈根召开,商讨2012至2020年全球温室气体减排协议.下列物质属于温室气体的是( )
A.N2B.H2C.CO2D.O2
【考点】常见的生活环境的污染及治理.
【专题】热点问题.
【分析】温室效应加剧主要是由于现代化工业社会燃烧过多煤炭、石油和天然气,这些燃料燃烧后放出大量的二氧化碳气体进入大气造成的.
【解答】解:化石燃料的过度燃烧产生大量的二氧化碳气体排放到大气中形成了温室效应,故温室气体主要是二氧化碳气体.
故选C.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形成温室效应的原因和形成的气体.
2.海洋是一个巨大的宝藏,期待着人们的开发和利用.下列物质不经过化学变化就能从海水中获得的是()
A.单质溴B.单质镁C.烧碱 D.食盐
【考点】海水资源及其综合利用;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的区别与联系.
【专题】物质的性质和变化专题.
【分析】根据从海水制备物质的原理可知,金属单质与非金属单质需要利用化学反应来制取,而食盐可利用蒸发原理,淡水利用蒸馏原理来得到.
【解答】解:A.可从海水中获得氯化钠,通过电解熔融氯化钠得到钠和氯气,是化学变化,通过氯气将溴离子氧化为溴单质,是化学变化,故A错误;
B.通过电解熔融的氯化镁得到镁,是化学变化,故B错误;
C.把从海水中获得的氯化钠配制成饱和食盐水,然后电解,即得烧碱、氢气和氯气,是化学变化,故C错误;
D.把海水经太阳暴晒,蒸发水分后即得食盐,不需要化学变化就能够从海水中获得,故D 正确;
故选D.
【点评】本题考查了海水的成分,需要注意的是金属单质与非金属单质需要利用化学反应来制取,掌握原理是解题的关键.
3.Na2CO3俗名纯碱,下面是对纯碱采用不同分类法的分类,不正确的是( )
A.Na2CO3是碱B.Na2CO3是盐
C.Na2CO3是钠盐D.Na2CO3是碳酸盐
【考点】酸、碱、盐、氧化物的概念及其相互联系.
【专题】物质的分类专题.
【分析】A、溶液中电离出的阴离子全是氢氧根离子的化合物为碱;
B、金属阳离子和酸根阴离子构成的化合物为盐;
C、依据阳离子或阴离子对盐进行分类;
D、依据阳离子或阴离子对盐进行分类;
【解答】解:A、碳酸钠属于盐,不是碱,故A错误;
B、碳酸钠属于盐类,故B正确;
C、碳酸钠可以是钠盐,故C正确;
D、碳酸钠也可以是碳酸盐,故D正确;
故选A.
【点评】本题考查盐的分类方法和判断应用,题目较简单.
4.对于易燃,易爆,有毒的化学物质,往往会在其包装上贴上危险警告标签,下面所列物质中,标签贴错了的是( )
A B C D
物质浓H2SO4汽油乙醇KNO3
危险警告标签
腐蚀品易燃液体剧毒品爆炸品
A.A B.B C.C D.D
【考点】化学试剂的分类.
【专题】化学实验基本操作.
【分析】A.浓硫酸具有强烈的腐蚀性;
B.汽油属于易燃物;
C.乙醇属于易燃物;
D.KNO3属于易爆物.
【解答】解:A.浓硫酸具有强烈的腐蚀性,应贴腐蚀品标志,符合题意,故A正确;B.汽油属于易燃物,应贴易燃液体标志,符合题意,故B正确;
C.乙醇属于易燃物,不属于剧毒品,应贴易燃液体的标志,故C错误;
D.KNO3属于易爆物,应贴爆炸品的标志,符合题意,故D正确.
故选C.
【点评】本题考查危险品标志,难度不大,解这类题时,首先要知道各种物质的性质,然后根据各个标签所代表的含义进行分析判断.
5.当光束通过下列分散系时,能观察到丁达尔效应的是( )
A.盐酸 B.氢氧化铁胶体 C.氯化钠溶液D.硫酸铜溶液
【考点】胶体的重要性质.
【分析】依据分散系的分类和性质分析,胶体分散系具有丁达尔现象,只要判断出分散系是胶体即可.
【解答】解:胶体粒子的微粒直径在1﹣100nm之间,分散质微粒直径小于1﹣100nm的是溶液,大于1﹣100nm的是浊液;盐酸、氯化钠溶液、硫酸铜溶液属于溶液,无丁达尔效应;氢氧化铁胶体分散质大小:1nm~100nm,属于胶体,有丁达尔效应;
故选B.
【点评】本题考查胶体的性质,丁达尔效应是胶体的特有性质,题目较简单.
6.实验室制取下列气体时,不能用排气法收集,而只能用排水法收集的是( ) A.NH3B.Cl2C.CO2D.NO
【考点】气体的收集.
【专题】化学实验基本操作.
【分析】和水反应的气体不能用排水法收集,和氧气反应的气体不能用排空气法收集,根据气体的溶解性、是否和氧气反应、气体的密度来确定气体的收集方法.
【解答】解:A.NH3溶于水且与水反应,因此NH3不能用排水法收集只能用排气法收集,故A错误;
B.Cl2溶于水且与水反应,因此Cl2不能用排水法收集只能用排气法收集,故B错误;C.CO2溶于水且与水反应,因此CO2不能用排水法收集只能用排气法收集,故C错误;D.NO和氧气反应,所以不能用排空气法收集,和水不反应,所以可以用排水法收集,故D 正确.
故选D.
【点评】本题考查了气体的收集方法,实验室收集气体选择依据气体本身的密度、溶解性等物理性质,能用排水法收集的气体应为不易溶于水或难溶于水的物质,且不与水反应.,难度不大.
7.实验室中,有关试剂的保存方法错误的是()
A.烧碱溶液保存在带玻璃塞的试剂瓶中
B.氢氟酸保存在塑料瓶中
C.少量金属钠保存在煤油中
D.浓硝酸保存在棕色细口瓶中
【考点】化学试剂的存放.
【专题】化学实验常用仪器及试剂.
【分析】A.玻璃的主要成分是二氧化硅;
B.氢氟酸能与玻璃反应生成四氟化硅气体;
C.金属钠能与空气中的氧气和水反应;
D.浓硝酸见光易分解.
【解答】解:A.因烧碱溶液能与玻璃中的二氧化硅反应生成具有粘和合性的硅酸钠,容易将瓶口和瓶塞粘结在一起,故烧碱溶液盛放在带橡皮塞的玻璃瓶中,故A错误;
B.氢氟酸能与玻璃反应生成四氟化硅气体,应保存在塑料瓶中,故B正确;
C.因金属钠能与空气中的氧气和水反应,须贮存在煤油中隔离空气,故C正确;
D.因浓硝酸易分解,须存放在棕色试剂瓶中,故D正确.
故选A.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物质的保存方法,难度不大,掌握物质的性质是解题的关键.
8.下列实验操作或装置正确的是()
A.
点燃酒精灯B.
蒸馏C.
过滤D.
稀释浓硫酸
【考点】化学实验安全及事故处理.
【专题】化学实验基本操作.
【分析】A.不能用燃着的酒精灯引燃另一酒精灯;
B.从使用温度计的使用目的角度分析;
C.过滤时玻璃棒应紧靠三层滤纸;
D.稀释浓硫酸时应将浓硫酸加入水中.
【解答】解:A.不能用燃着的酒精灯引燃另一酒精灯,易引起火灾,故A错误;
B.蒸馏时,温度计应在蒸馏烧瓶支管口附近,且冷却水的方向错误,故B错误;
C.过滤时要注意“一帖"、“二低”、“三靠”,本实验操作符合操作要求,故C正确;
D.稀释浓硫酸时应将浓硫酸沿烧杯内壁缓慢加入,并不断用玻璃棒搅拌,以防酸液飞溅,故D错误.
故选C.
【点评】本题考查化学实验的基本操作,题目难度不大,注意基本实验操作的要领和实验要求.
9.据报载我国最近合成新的同位素,其中一种是Hf(铪),它的质子数是()
A.72 B.113 C.185 D.257
【考点】质量数与质子数、中子数之间的相互关系.
【专题】原子组成与结构专题.
【分析】18572Hf(铪)左下角的72代表含有的质子数,左上角的185代表铪含有的质量数.【解答】解:18572Hf(铪)左上角的185代表铪含有的质量数,左下角的72代表其质子数,故选:A.
【点评】本题考查原子的构成及原子中的数量关系,明确原子左下角数字代表质子数,左上角数字代表质量数,题目较简单.
10.下列物质中,只含共价键的是( )
A.HCl B.NaCl C.Na2O D.NaOH
【考点】共价键的形成及共价键的主要类型.
【专题】化学键与晶体结构.
【分析】一般来说,活泼金属和活泼非金属元素之间易形成离子键,非金属元素之间易形成共价键.
【解答】解:A.氯化氢中只含共价键,故A正确;
B.氯化钠中只含离子键,故B错误;
C.氧化钠中只含离子键,故C错误;
D.氢氧化钠中钠离子和氢氧根离子之间存在离子键,氧原子和氢原子之间存在共价键,故D错误;
故选A.
【点评】本题考查了化学键的判断,注意全部由非金属元素形成的化合物不一定只含共价键,如铵盐,为易错点.
11.下列各组离子在溶液中能大量共存的是()
A.Cu2+、Mg2+、SO42﹣、NO3﹣B.H+、Mg2+、SO42﹣、ClO﹣
C.Ag+、Na+、NO3﹣、Cl﹣ D.NH4+、Ba2+、NO3﹣、OH﹣
【考点】离子共存问题.
【专题】离子反应专题.
【分析】根据离子之间不能结合生成水、气体、沉淀、弱电解质等,则离子能大量共存,以此来解答.
【解答】解:A.该组离子之间不发生反应,则能大量共存,故A正确;
B.H+、ClO﹣结合生成弱电解质HClO,则不能共存,故B错误;
C.因Ag+、Cl﹣结合生成沉淀,则不能共存,故C错误;
D.因NH4+、OH﹣结合生成弱电解质,则不能共存,故D错误;
故选A.
【点评】本题考查离子的共存,熟悉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即可解答,注意常见的弱电解质,题目较简单.
12.N A表示阿伏伽德罗常数的值,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16g CH4所含原子数目为N A
B.1mol•L NaCl溶液含有N A个Na+
C.常温常压下,22.4L CO2中含有N A个CO2分子
D.2.4g Mg与足量盐酸反应转移的电子数为0。
2N A
【考点】阿伏加德罗常数.
【专题】阿伏加德罗常数和阿伏加德罗定律.
【分析】A.甲烷分子中含有5个原子,16g甲烷的物质的量为1mol,1mol甲烷中含有5mol 原子;
B.缺少氯化钠溶液的体积无法计算溶液中钠离子的数目;
C.常温常压下,不能使用标况下的气体摩尔体积计算二氧化碳的物质的量;
D.镁为2价金属,2.4g镁的物质的量为0.1mol,完全反应0.1mol镁会失去0。
2mol电子.
【解答】解:A.16g甲烷的物质的量为1mol,含有5mol原子,所含原子数目为5N A,故A
错误;
B.没有告诉1mol•L NaCl溶液的体积,无法计算溶液中钠离子的数目,故B错误;
C.不是标况下,不能使用标况下的气体摩尔体积计算22。
4L二氧化碳的物质的量,故C 错误;
D。
2。
4g镁的物质的量为0.1mol,0.1mol镁与足量盐酸反应失去0.2mol电子,转移的电子数为0.2N A,故D正确;
故选D.
【点评】本题考查了阿伏伽德罗常数的计算与判断,题目难度中等,注意掌握物质的量与阿伏伽德罗常数、摩尔足量等物理量之间的转化关系,明确标况下气体摩尔体积的使用条件;选项B为易错点,注意题中缺少溶液的体积.
13.下列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中,正确的是( )
A.向硝酸银溶液中加盐酸:Ag++Cl﹣═AgCl↓
B.碳酸氢钙溶液跟盐酸反应:Ca(HCO3)2+2H+═Ca2++2H2O+2CO2↑
C.盐酸跟氢氧化镁反应:H++OH﹣═H2O
D.碳酸镁跟硫酸反应:MgCO3+H+═Mg2++H2O+CO2↑
【考点】离子方程式的书写.
【专题】离子反应专题.
【分析】A.反应生成硝酸和氯化银;
B.反应生成氯化钙、水、二氧化碳,碳酸氢钙完全电离出钙离子和碳酸氢根离子;
C.氢氧化镁在离子反应中保留化学式;
D.电荷不守恒.
【解答】解:A.向硝酸银溶液中加盐酸的离子反应为Ag++Cl﹣═AgCl↓,故A正确;B.碳酸氢钙溶液跟盐酸反应的离子反应为HCO3﹣+H+═CO2↑+H2O,故B错误;
C.盐酸跟氢氧化镁反应的离子反应为2H++Mg(OH)2═Mg2++2H2O,故C错误;
D.碳酸镁跟硫酸反应的离子反应为MgCO3+2H+═Mg2++H2O+CO2↑,故D错误;
故选A.
【点评】本题考查离子反应方程式书写的正误判断,为高频考点,把握发生的反应及离子反应的书写方法为解答的关键,侧重复分解反应的离子反应考查,注意电荷守恒及离子反应中保留化学式的物质,题目难度不大.
14.不属于氧化还原反应的是()
A.2Al+Fe2O32Fe+Al2O3
B.2Mg+CO22MgO+C
C.N2+3H22NH3
D.SiO2+CaO CaSiO3
【考点】氧化还原反应.
【分析】发生的反应中,含元素的化合价变化,则为氧化还原反应;若不含元素的化合价变化,则不属于氧化还原反应,以此来解答.
【解答】解:A.2Al+Fe2O32Fe+Al2O3反应中,Al、Fe元素的化合价变化,为氧化
还原反应,故A不选;
B.2Mg+CO22MgO+C反应中,C、Mg元素的化合价变化,为氧化还原反应,故B不选;
C.N2+3H22NH3反应中,N、H元素的化合价变化,为氧化还原反应,故C不选;D.SiO2+CaO CaSiO3反应中没有元素的化合价变化,不属于氧化还原反应,故D
选;
故选D.
【点评】本题考查氧化还原反应,把握发生的反应及反应中元素的化合价变化为解答关键,侧重氧化还原反应判断的考查,题目难度不大.
15.下列物质不属于天然高分子化合物的是( )
A.淀粉 B.蚕丝 C.葡萄糖D.纤维素
【考点】有机高分子化合物的结构和性质.
【专题】糖类与蛋白质专题.
【分析】相对分子质量在10000以上的有机化合物为高分子化合物,高分子化合物分为天然高分子化合物、合成高分子化合物,淀粉、纤维素、蛋白质为天然高分子化合物.
【解答】解:A.淀粉为多糖,相对分子质量在10000以上,属于天然高分子化合物,故A不选; B.蚕丝的成分为蛋白质,相对分子质量在10000以上,属于天然高分子化合物,故B不选;C.葡萄糖为单糖,分子式为C6H12O6,相对分子质量较小,不属于高分子化合物,故C选;D.纤维素为多糖,相对分子质量在10000以上,属于天然高分子化合物,故D不选;
故选C.
【点评】本题考查高分子化合物,明确物质的成分及相对分子质量即可解答,较简单.16.对下列有机反应类型的认识中,不正确的是()
A.+HNO3+H2O;取代反应
B.CH4+Cl2→CH3Cl+HCl;置换反应
C.CH2═CH2+H2O CH3﹣CH2OH;加成反应
D.2CH3CH2OH+O22CH3CHO+2H2O;氧化反应
【考点】化学方程式的书写;有机物的结构和性质.
【专题】有机反应.
【分析】A.苯的硝化反应,为取代反应;
B.为取代反应;
C.乙烯与水发生加成反应;
D.乙醇被氧化生成乙醛.
【解答】解:A.苯的硝化反应,为取代反应,方程式正确,故A不选;
B.没有单质生成,属于取代反应,故B选;
C.为乙烯与水发生加成反应,碳碳双键生成碳碳单键,故C不选;
D.乙醇被氧化生成乙醛,为氧化反应,故D不选.
故选B.
【点评】本题考查化学反应方程式及有机反应类型,为基础性习题,把握发生的化学反应及有机物结构与性质的关系为解答的关键,注意酯化反应属于取代反应,但属于取代反应的不一定为酯化反应,题目难度不大.
17.下列化学用语正确的是( )
A.氯化钠的电子式B.乙烯的结构式H﹣C=C﹣H
C.磷原子的结构示意图D.乙酸的分子式C2H4O2
【考点】电子式、化学式或化学符号及名称的综合.
【专题】化学用语专题.
【分析】A.氯化钠为离子化合物,阴离子氯离子必须标出所带电荷;
B.乙烯分子中含有4个氢原子,漏掉了2个H原子;
C.磷原子的核电荷数、核外电子数都是15,核外电子数错误;
D.乙酸为含有2个C的饱和一元羧酸,分子式为C2H4O2.
【解答】解:A.氯化钠为离子化合物,其中氯离子必须标出所带电荷,氯化钠的电子式为:,故A错误;
B.乙烯的官能团为碳碳双键,分子中含有4个H,乙烯的结构简式为:CH2=CH2,结构式为,故B错误;
C.磷原子核外电子数为15,正确的原子结构示意图为,故C错误;
D.乙酸又名醋酸,乙酸的分子式为C2H4O2,故D正确;
故选D.
【点评】本题考查了电子式、结构简式、分子式、原子结构示意图的判断,题目难度中等,注意掌握常见化学用语的概念及正确的表示方法,明确结构简式与结构式、分子式的区别.
18.对于可逆反应M+N⇌Q达到平衡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M、N、Q三种物质的浓度一定相等
B.M、N全部变成了Q
C.反应物和生成物的浓度都保持不变
D.反应已经停止
【考点】化学平衡建立的过程.
【专题】化学平衡专题.
【分析】根据化学平衡状态的特征分析,当反应达到平衡状态时,正逆反应速率相等,但反应不停止,各物质的浓度、质量、体积分数以及百分含量不变,以及由此衍生的一些量也不发生变化;
可逆反应,所以反应物不可能完全转化为生成物,存在反应限度.
【解答】解:A、反应平衡时各物质的浓度是否相等取决于起始时各物质的量的关系和转化的程度,所以不能作为判断是否达到平衡的依据,故A错误;
B、该反应是可逆反应,所以反应物不可能完全转化为生成物,存在反应限度,故B错误;
C、反应混合物各成分的百分组成不再变化是化学平衡状态的判断依据,故C正确;
D、反应达到平衡状态时,正逆反应速率相等,但反应不停止,故D错误;
故选C.
【点评】本题考查了化学平衡状态的判断,难度不大,抓住反应达到平衡状态时,正逆反应速率相等,但反应不停止,各物质的浓度、质量、体积分数以及百分含量不变,以及由此衍生的一些量也不发生变化.
19.对于反应中的能量变化,表述正确的是()
A.放热反应中,反应物的总能量大于生成物的总能量
B.断开化学键的过程会放出能量
C.加热才能发生的反应一定是吸热反应
D.氧化反应均为吸热反应
【考点】吸热反应和放热反应;化学反应中能量转化的原因.
【专题】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
【分析】A、反应物的总能量大于生成物的总能量,该反应放热;
B、旧化学键的断裂需要吸收能量;
C、吸热反应不一定需要加热热才发生,加热才能发生的反应不一定是吸热反应;
D、有的氧化反应放热有的吸热.
【解答】解:A、大当反应物的总能量大于生成物的总能量时,该反应是放热反应,故A正确;
B、断开化学键的过程会吸收能量,故B错误;
C、吸热反应不一定需要加热热才发生,如氯化铵和十水合氢氧化钡的反应就是吸热的,加热才能发生的反应不一定是吸热反应,如铝热反应,故C错误;
D、食物的腐败变质是氧化反应,该过程是放热的,故D错误.
故选A.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吸热反应和放热反应的知识,可以根据所学知识进行回答,难度不大.
20.对原电池的电极名称,下列叙述中错误的是( )
A.电子流入的一极为正极 B.比较不活泼的一极为正极
C.电子流出的一极为负极 D.发生氧化反应的一极为正极
【考点】原电池和电解池的工作原理.
【专题】电化学专题.
【分析】原电池中,负极上失电子发生氧化反应,正极上得电子发生还原反应,所以较活泼的金属作负极,较不活泼的电极为正极,电子从负极沿导线流向正极.
【解答】解:A、原电池中,电子从负极沿导线流向正极,所以电子流入的一极为正极,故A 正确.
B、原电池中,负极上失电子发生氧化反应,正极上得电子发生还原反应,所以较活泼的金属作负极,较不活泼的电极为正极,故B正确.
C、原电池中,电子从负极沿导线流向正极,所以电子流出的一极为负极,故C正确.
D、电池中,负极上失电子发生氧化反应,正极上得电子发生还原反应,故D错误.
故选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