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骨近端抗旋髓内钉内固定术与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高龄股骨转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股骨近端抗旋髓内钉内固定术与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高龄股骨转子间骨折疗效观察
发表时间:2012-07-13T09:17:42.270Z 来源:《中外健康文摘》2012年第9期供稿作者:罗柳怀
[导读] 高龄髋部骨折手术最常见的并发症是DVT和肺部感染。
罗柳怀 (广西柳城县人民医院 545200)
【中图分类号】R68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5085(2012)9-0079-02
【摘要】目的观察股骨近近端抗旋髓内钉内固定术与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高龄股骨转子间骨折的疗效。
方法高龄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109例,分别采用股骨近端抗旋髓内钉内固定术(内固定组52例)与人工股骨头置换术(置换组,57例)治疗。
术后随访11~53个月。
采用Harris评分评价髋关节功能,观察术后并发症情况。
结果所有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为l1~53个月。
与内固定组相比,置换组手术时间短、术中出血量及术后引流量少、切口长度短,卧床时间短(P均<0.05)。
内固定组术后髋关节Harris评分优良率为84、62%,置换组为85.96%,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9.62%和8.77%,两组相比,P均>O.05。
结论在掌握手术适应证的前提下,股骨近端抗旋髓内钉内固定术与人工股骨头置换术均为治疗高龄股骨转子间骨折的有效方法。
【关键词】股骨近端抗旋髓内钉股骨头置换术股骨转子间骨折老年人
股骨转子间骨折多发生于老年人,由于高龄患者常伴有骨质疏松,多合并内科疾病,全身情况差,围手术期死亡率较高。
常用的手术方法有内固定术和人工股骨头置换术等。
2007年6月-2010年11月,我们采用股骨近端动力髋螺钉内固定术与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高龄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109例,观察疗效。
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09例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其中男51例,女58例;年龄70~91岁。
致伤因素:车祸或骑车外伤43例,摔伤66例。
左髋伤49例,右髋伤60例。
骨折分型:Evans lI型20例、Ⅲ型59例、Ⅳ型28例、V型2例。
9l例合并高血压、冠心病、慢性肺部疾病和糖尿病等内科疾病。
受伤前伤肢活动正常术前均请内科会诊,控制其合并症,预防性应用抗生素。
新鲜骨折在伤后1—5d手术,陈旧骨折采用股骨髁上骨牵引,床旁x线片证实下肢长度已接近伤前时进行手术。
52例采用股骨近端抗旋髓内钉内固定术治疗(内固定组),57例行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置换组)。
骨折分型:内固定组EvansII型l9例、Ⅲ型24例、Ⅳ型7例、V型2例,置换组分别为1、35、21、0例。
两组患者年龄、性别、病情、合并症等比较,P均>0.05,具有可比性。
术后1d取半卧位,开始行下肢肌群等长收缩锻炼。
2~5周后扶拐下地活动。
随访观察术后患肢疼痛、功能活动、下肢畸形、髋关节活动范围等情况。
术后11~12个月进行髋关节Harris评分[1]。
90~100分为优,80~89分为良,70~79分为可,<70分为差。
采用SPSSI0.0统计学软件。
数据以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和x2检验。
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内固定组与置换组切口长度分别为(12.5±1.5)、(10±1.5)cm,手术时间分别为(90±15)、(60士15)min,术中出血量分别为(250±50)、(150±50)ml,术后引流量分别为(300±20)、(200土20)ml,卧床时间分别为(28±3)、(12±5)d,两组相比,P均<0.05。
所有患者术后均获随访。
随访时间为11~53个月。
髋关节Harris评分内固定组优35例、良9例、中5例、差3例,优良率84.62%,置换组分别为42、7、6、2例和85.96%。
两组优良率相比,P>0.05。
内固定组发生术后并发症5例(9.62%),其中螺钉松动1例、髋内翻畸形愈合1例、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2例、伤口感染1例;置换组发生并发症5例(8.77%),其中假体松动1例、DVT3例、伤口感染1例。
两组并发症发生率相比,P>0.05。
3 讨论
老年人股骨转子间骨折,多为粉碎性、不稳定,保守治疗难以解剖复位效果不理想。
由于老年患者多伴骨质疏松,手术治疗后螺钉切割骨质疏松的股骨头颈,甚至穿出股骨头,会造成髋内翻畸形。
手术治疗可使骨折得以良好复位、固定,减轻骨折部位疼痛,可早期下床活动,提高生活质量。
多数学者[2、3]认为只要患者条件允许,股骨转子间骨折可选择内固定术或人工股骨头置换术。
用股骨近端抗旋髓内钉是在股骨近端髓内钉的基础上开发研制的用于股骨粗隆间骨折的新型髓内固定装置,它不仅具有股骨近端髓内钉的上述优点,而且克服了股骨近端髓内钉诸多技术上的缺陷:(1)主钉有6度外翻角,使进针点位于股骨大粗隆的顶端而不是在梨状窝,更符合股骨的解剖结构;手术切口起于大粗隆顶点,沿股骨长轴向近端延伸3~4cm,切口小,减少了对股骨头颈区血供和骨质的破坏。
(2)符合生物力学固定原则,不强求骨折的解剖复位,只要求不显露股骨小粗隆及后侧皮质的闭合复位和功能重建。
(3)相对螺钉而言,螺旋刀片移除的骨量少,具有更大的抗拔出力和更好的抗旋转及防塌陷能力;螺旋刀片末端宽大的表面能够尽可能地压缩骨质,具有很好的抓持力。
(4)螺旋刀片打入后,顺时针旋转加压,压紧骨折端,有利于骨折愈合。
(5)刀片和主钉有自动锁定装置,抗旋转能力更强,因而可以满足牢靠固定及早期功能活动的要求。
(6)改进了主钉末端和锁定螺钉之间的距离,采用尽可能长的股骨近端抗旋髓内钉尖端及凹槽设计,使其插入更加方便,避免了股骨近端髓内钉因钉尾处应力集中而易导致股骨干骨折的缺点。
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术后关节可早期活动负重,尽快使患肢髋关节功能恢复至伤前水平,还可解决内固定不牢的问题,避免畸形愈合骨不连[4]。
尤其适合于相对年轻、活动要求较高、预期寿命较长的老年患者。
该术式治疗高龄股骨转子间粉碎性骨折,宜选用双极长柄型人工股骨头假体,尽量选择骨水泥型假体,主要是为了获得良好的稳定性。
对于转子间骨折不愈合和内固定失败者,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是一种有效的办法。
Sanchefi等[5]对37例高龄不稳定型转子间骨折合并骨质疏松患者行人工股骨头置换术,优良率达91%。
Chan等[6]研究认为,人工股骨头置换术尤其适合于严重粉碎性股骨转子间骨折伴骨折疏松的患者,或髋关节已存在严重骨关节炎者及转子间骨折畸形愈合者。
有学者[7]提出伴骨质疏松的高龄患者髋部肌群力量减弱,人工股骨头置换术仍缺乏可靠的长期稳定性,后期假体翻修的危险及困难增加,且术后感染、骨溶解及假体松动等并发症尚没有很好的解决方法,远期疗效有待进一步研究探讨。
本研究分别采用股骨近端抗旋髓内钉内固定术和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高龄股骨转子间骨折,髋关节Harris评分优良率分别为84.62%、85.96%(P<0.05)。
说明这两种方法治疗高龄股骨转子间骨折疗效均较好。
本研究结果还显示,与置换组相比,内固定组手术时间短、术中出血量少、术后引流量少、切口小、患者卧床时间缩短。
说明近端抗旋髓内钉内固定术治疗高龄股骨转子间骨折与人工股骨头置换术相比,在手术时间、手术创伤、患者恢复时间上有一定优势,与研究[8]结果一致。
高龄髋部骨折手术最常见的并发症是DVT和肺部感染。
本研究中,两组共发生DVT 5例,经过积极处理均治愈,未发生肺动脉栓塞。
两组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9.62%和8.77%)相比,P>0.05。
总之,股骨近端抗旋髓内钉内固定术与人工股骨头置换术均为治疗高龄股骨转子间骨折的有效措施,应根据患者年龄、骨折类型、一般情况及经济条件等综合评估,根据个体化原则,选择合适的手术方式。
参考文献
[1]Harris WH.Traumatic ofthe hip after dislocation and acetabularfracture:treatmeant by mold arthroplasty[J].J Bone Joint Surg,1969,51(4):737- 755.
[2]刘海春,陈允震,杨子来,等.股骨粗隆间粉碎性骨折不同内固定疗效分析[J].中国骨与关节损伤杂志,2005,zo(1):18.
[3]Homwitz BG.Retrospective analysis of hip fxacturcs[J].Surg Gyne—col Obstet,1996,123(3):565-570.
[4]Rodop 0,Kiral A,Kaplan H,et a1.Primary bipolar hemiprosthesisfor unstable intertroehanteric fractures[J].Int Orthop,2002,26(4):233-237.
[5]Sancheti KH,Saneheti PK,Shyam AK,et al•Primary hemiarthroplasty for unstable osteopomtie intertroehanterie fraemms in the eld•erly[J].Indian J Orthop.2010,44(4):428-434.[6]Chart KC,Gill GS.Cemented hemiarthroplmti~for elderly patientswith intertroehanterie fractures[j].Clin Orthop,2000,(317):206—215.
[7]杨国跃,商振德,卢晓栋,等.老年人股骨粗隆间骨折126例手术治疗分析[J].实用骨科杂志,2009,15(3):168—170.
[8]Kayali c,Agus H,Ozluk s,et a1.Trea.tment for tin8table intertrochanteric flT~ture8 in elderly patients[J].J Orthop Sur$(HongKong),2006,14(3):24JD-2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