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观国:菩萨蛮·何须急管吹云暝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观国:菩萨蛮·何须急管吹云暝
导读: 《菩萨蛮·何须急管吹云暝》
作者:高观国
原文:
何须急管吹云暝,高寒滟滟开金饼。

今夕不登楼,一年空过秋。

桂花香雾冷,梧叶西风影。

客醉倚河桥,清光愁玉箫。

注释:
1、滟滟:光动摇貌。

张若虚《春江花月夜》:“滟滟随波千万里。


2、金饼:杜甫《赠蜀僧闾丘师兄》:“落月如今盘。

“杜以金盘喻落月,此以金饼喻初升之月。

苏舜钦《中秋松江新桥和柳令之作》:”云头艳艳开金饼,水面沈沈卧彩虹。

“贺铸《游仙咏》词:”好月为人重破暝,云头艳艳开金饼“,即用苏句,与本篇更近。

看下文”今夕“云云,本篇当亦是中秋作,”金饼“或有月饼的联想。

叶梦得《石林诗话》卷上载北宋时王君玉(琪)诗:”只在浮云最深处凭弦,试管一吹开。

“此词说不须急管吹开,意亦相近。

3、桂花:兼指月中之桂,半虚半实。

杜甫《月夜》:“香雾云鬟湿,清辉玉臂寒。

”杜句“香雾”,意亦连月中桂,却不曾说破。

4、用杜牧诗“二十四桥明月夜”句(见前姜夔《扬州慢》注⒄
218页),表示怀人之意。

又“客醉倚河桥”,句法亦与韦庄《菩萨蛮》“骑马倚斜阳”相似。

用急管起,玉箫结,皆借音乐为虚拟之词。

赏析:
中秋佳节是我国古代文人经常采用的题材。

这首词充分表达了作者对中秋赏月的无比赞美之情。

上片的四句写待月的心情,依换韵分两层。

“何须急管吹云暝,高寒滟滟开金饼”写人们等待月亮缓慢爬高时的情景。

起句作者通过描写“急管吹云暝”的幼稚举动,表现出人们盼月的急切心情。

妙在作者并非仅仅依赖“急管”这具体的东西来表达抽象复杂的心情,却在“急管吹云暝”之前冠上“何须”两字。

这样一来就使句意更深一层。

不单表现了人们的急切心情;又表现出月出人间的积极主动。

下句“高寒滟滟开金饼”具体细致地描写了月如何穿出云丛出现在高空。

此句化用苏舜钦《中秋新桥对月》诗:“云头滟滟开金饼。

”“滟滟”,光摇动貌,写月的迷人姿态。

“金饼”既以金色形容了月光之明亮耀眼,又以饼的圆形点明是中秋满月。

从而很自然地引出“今夕不登楼,一年空过秋”,这是自劝与劝人勿辜负良辰美景的警语。

这句既高度赞美了中秋夜月,又为下片赏月铺垫。

下片写赏月,作者扣紧中秋月的特色,一句一个动人的月夜场景,从各个角度来刻画这令人难以忘怀的中秋月夜。

换头“桂花香雾冷”是半虚半实的双关语。

实者,桂花被月光笼罩着,加上秋夜湿露,看上去朦朦胧胧,若隐若现,桂花透过这“雾气”散发着阵阵幽香。

虚者,写月中桂。

联系上片的“高寒”很自然地会想到广寒宫的桂树、嫦娥、吴刚、桂子飘香等美丽的传说故事,仿佛感到月中之“桂花香雾冷”,令人产生无尽的遐想。

下句“梧叶西风影”,则实写月光下明亮的夜景。

这句与上句同样没有出现“月光”字样,但却通过秋风中梧桐树枝叶的清影反衬月光的明亮。

没有月,那有影,不言月光而言树影便将月光的亮度具体可感地写出来了。

“西风”二字不只是再点秋季,更重要的是使这个景色变活了,因为有“西风”,能使“梧叶”发出响声,能使“影”动,还能使人仿佛感觉到凉意。

这一韵中的“桂花”、“冷”、“梧叶”、“西风”都是节候性强的词语,这就构成了秋月的特征性意境。

最后“客醉倚河桥,清光愁玉箫”又换一个镜头,进一层写人在中秋之月的心境。

上片“今夕不登楼,一年空过秋”只不过从月明当赏而言,这里却是既赏情景。

“客醉”二字最引人深思。

若只言“醉”,有可能是中秋亲朋好友团圆欢聚,一醉方休,但加上一个“客”字就要突破这个可能性了。

中秋为“客”,一醉之后,对着团圆的月,就更会因离别而伤心了。

“倚河桥”,对着天上、水中的明月,更会浮想联翩,很自然地想到“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唐杜牧《寄扬州韩绰判官》诗)的意境。

“玉箫”与首句的“急管”遥相呼应,然而两者的情调迥然不同。

一个是待月之初,一时忘却客中之感的急切希冀的欢快之音,一个是既见秋月反勾起客愁的冷漠凄凉的愁苦之声。

常见的月圆人不圆的主题,作者却并不急于一语道破,先从情理中应有的欢快说起,继用“冷”、“影”稍稍透露气氛,一直憋到最后才吐出一个“愁”字来,不仅在写法上有如剥茧
抽丝之妙,而且在效果上收到扣人心弦之妙。

这样写出的愁,读者之心能够格外惦量出它的沉重。

这是一种别致的艺术手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