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初二语文下册送东阳马生序第二课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送东阳马生序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 理解课文内容,把握文章主题。
2. 体会文章中对比于•法的运用。
3. 熟练地背诵课文。
4•学习占人“勤且艰”的好学楷神和坚忍不拔的求学态度,培养正确的苦乐观。
【重点】
1•理解课文内容,把握文章主题。
2. 体会文章中对比于•法的运用。
3. 学习古人“勤且艰”的好学精神和坚忍不拔的求学态度,培养正确的苦乐观。
【难点】
体会文章中对比于•法的运用。
诊斯导入n悟读课文n探读课文n联读课文n背读课文
诊断导入
[设计意图]此环节通过检査上堂课学生所学,既帮助学生回顾旧知,更为教师京握学情,及时调整本堂课的教学目标做铺垫。
【诊断】
【以卜三题生独立完成,以检验口(2的学习效果。
然后组内互阅。
】
1. 解释卜列词语。
致:
假:
游:
援:
请:
叱咄:
俟:
沃灌:
烽然:
敝:
奉:
(明确)爱好得到,文中指买到借交往,外出求学弓I、提出询问,请教训斥, 呵资等待浇洗光彩照人的样子破供养
2. 用现代汉语,准确翻译出下列句子。
⑴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
(2)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
(3)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4)以中有足乐者,不知I I体之奉不若人也。
(明确)(1)抄写完后,赶快跑着把书送还,不敢稍稍超过约定的期限。
(2)有时遇到他的斥责,(我的)态度更加恭顺,礼节更加周到,一句话也不敢辩说。
(3)所以我虽然愚笨,但终于还能够有所收获。
(4)因为我心中有足以快乐的事,不觉得吃的穿的比不上别人。
3. 给卜而的文言语句断句。
(1)余则绵袍敝衣处其间。
(2)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
⑶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坏。
(明确)⑴余/则/媪袍敝衣/处其间。
(2)负篠曳屣/行深山巨谷中。
(3)戴/朱缨宝饰之帽,腰
/白玉之环。
【导入】
上一堂课,我们初识了课文内容,了解了每一段的主要内容,这封书信是怎样劝导吁生发奋读书,又是怎样介绍自己的求学经历的呢,这堂课就让我们一探究竞。
一、悟读课文一一探究人物
[设计意图]此环节旨在通过由教师层层引导学生思考问题,在问题的探究中不断理顺文本内容,认讲人物形彖,理解作者“勤学”的本质。
培养学生推理思维和联想阅读的能力。
【以卜川题均在教师的追问卜•,由学生层层阅读文本内容,然后同桌交流思考的意见,然后指名回答,班内交流、明确。
】
1. 这篇课文主要讲述了什么内容?
(明确)本文讲述了作者青少年时期读书求学的经历。
2. 如果要用一个词概括作者读书求学经历的特点,可以用哪个词?
(明确)艰难。
3. 在第一段中,"艰难”的具体表现有哪些?
【点拨:两方面。
】
(明确)用书中原话回答——“无从致书以观”和"无硕师名人与游”。
4•为什么会有这么两点表现呢?作者是怎样解决这两个矛盾的呢?
(明确)因为“家贫”才会有这两点表现。
作者是通过借书,“手自笔录”解决了无书的难题;是通过到百里之外的“乡之先达”那里去请教,解决了无师的难题。
5. 从作者借书、抄书、还书这一层内容里,你认为我们该学习他哪些阳质或者方法?
【点拨:从学习态度和学习方法两个角度思考其品质。
】
(明确)⑴勤奋好学,不怕吃苦;(2)持之以恒;⑶诚实守信;(4)抄书的读书方法一一俗话说
“好记性不如烂笔头”。
6. 书中“乡之先达”是怎样的老师?宋濂是怎样对待这位“先达”的呢?用文中原句回答。
你怎样评价宋濂的求学精神?
【点拨:对待老师应该持冇什么态度才能更好地学习。
】
(明确)这位先达德高望義,学问渊博,但是对人严厉,其至冷漠,还不时发脾气。
宋濂对待这位“先达”态度虔诚而恭敬一一“立侍左右” “俯身倾耳以请”“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
宋濂的求学精神是谦虚的,有问题需要请教,不要因为对方态度不好而放弃请教的要求,我们应该向一切比自己强的人学习,学习对方的优点,宋濂的求学精神值得我们借鉴。
7. 文章第二段写了作者从师求学过程的艰苦,按照“衣一食一住一行”这几方面,作者先写什么,再写什么,接着写什么,最后写什么?哪部分写得最感人?
【点拨:准确把握第二段的顺序,找出对应的语句加以阅读■】
(明确)先写行,再写住,接着写食,最后写衣。
“行”这部分写得最感人,艰难跋涉,山路难走,天气恶劣,负重远行,以至于到了旅馆四肢僵硬,不能动弹。
8. 文章中有多处对比,请从文中找出两处相应语句分析。
【点拨:找出文中“我”与“同舍生”比较的语句。
】
(明确)请教时老师的态度和作者的态度的対比。
第6个问题中已经分析,用老师的态度反衬作者的虚心和用功。
生活状况,作者的衣食和同舍生的华丽服饰的比较。
通过对比写自己生活艰苦,进而突出学习動苦。
作者追求的不是物质条件的享受,而是知识的积累和精神的充实。
像今天我们周用的同学攀比思想比较严贯,在生活中比享受,比谁吃得好,比谁穿得好,比谁身上的名牌东西銳相反对自己的学习不大关心,茯至不屑一顾。
我们应当以此为鉴。
小结:本文带给我们的启示一一“业精于勤,荒于媳”,学习科学文化知识,是我们每一个学生的光荣任务,专心向学,读书有得,胸中自有真乐。
宋濂挣师重道、不畏艰苦、勒于学习、善于学习的精神是值得效法的。
二、探读课文一一树立价值观
[设计总图]此环节通过让学生各抒己见探究文本延伸出的深刻话题“知足”与“不如足”, 让学生在不断的辩论中明确在生活中哪些诃以知足,哪些不町以知足,再通过貝体爭例的引导, 为学生树立起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1. 在讨论中,人家明白了“不经一番寒彻骨,怎得梅花扑鼻香”。
在学习中我们必须勤奋好学, 发扬“水不知足”的稱神。
但是细心的同学会发现,作者除了''不知足”外,右•时也很“知足”。
请人家再读一读课文,看看作者在哪些方而是“知足”的。
【找出相关的语句:“余则媪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
”】
2. 作若在吃穿住等方面很“知足”,只要吃饱、穿碾,有房子住就行。
那么,人家对作者的这种做法有何感想?假如你身处此种境况,你会怎么想,怎样做?
【学生讨论交流,各抒己见。
】
3. 给学生补充“足”和“勤”两方面的爭例阅读,深化感受。
【“足”】
超级富豪比尔•盖茨怎样对待金钱
2004年2月,美国《福布斯》杂志公布:比尔•盖茨以其名下的净资产466亿美元,仍排名世界富翁的首位。
然而,让人意想不到的是,这位世界首富没何自C的私人司机,公务旅行不坐飞机头等舱却坐经济舱,衣着也不讲究什么名牌。
更让人不町思议的是,他还对打折商品感兴趣,不愿为泊车多花几美元……为这点“小钱”,如此斤斤计较,他是不是“现代的阿巴贡(吝筒鬼)”?
可另一面的事实显示,比尔・孟茨并不是那种慳吝的守财奴一一比如,微软员工的收入都相当高;比如,为公益和慈善爭业一次次捐出人笔善款,他还表示要在自己的有生Z年把95%的财产捐出去而不是留给孩子……比尔・孟茨夫妇宁愿将这些钱捐给址衞要它们的人,也不随意交给孩子挥霍。
比尔・盖茨甚至公开表示过:“我不会将自己的所有财产留给自己的继承人,因为这样对他们没有一点好处。
”
看来,这位世界首富跟那种“一掷万金、摆谱显阔”的富翁迥然有异。
他是不是富者中的“另类”?他对金钱持有怎样的理念和原则?
确实,比尔•盖茨是一个与众不同的人,单从他对待金钱的态度上就可以看得出来。
对他而言,创业是他人牛的旅途,财富是他价值最化的标尺,他曾经说过:“我不是在为钱而工作,钱il 我感到很累。
”
“我只是这笔财富的看管人,我需要找到最介适的方式來使用它。
”这就是比尔•盖茨对佥钱最真实的看法。
在微软,比尔•盖茨己经成为员工,尤其是一些新员工的榜样,他的作风感染了许多人。
所以微软员工的朴素也是很出名的。
这并不是说比尔・盖茨齐爲或是小气,他是在锻炼自己的意志力,也是在培养员工的艰苦创业精神,无疑这是一种非常可贵的精神。
【“勤”】
名人之所以成功的秘诀
著名作家二刀河在谈到“成功秘诀”时说:“我没什么才气,但运气还算不错,我写小说基本上是个力气活,不信你试试,一天写上十几个小时,一写二十年,怎么着也得弄点东西出来。
”说没才气,那是自谦;说运气好,也不为过;说舍得下力气,则恰如其分。
先说才气。
这世界上真正有人才气的人不多,无怪乎谢灵运说:“天卜•才共一石,曹子建独得八斗,我得一斗,天卜共分一斗。
”再说运气。
张说的诗文“得江山助”,越写越好;王勃当初要是没赶上滕王阁盛会,说不定就难有出头霜面的机会,这就是运气。
至于力气,孔圣人的“韦编三绝”靠的是力气,名儒策仲舒“三年不窥园”凭的是力气,李白的磨杵成针、苏秦的悬梁刺股、匡衡的凿壁偷光,也大都是力气活。
钱钟书是公认的才子,博闻强记,才华横溢。
其实他的成功,也多半旅力气。
考进清华园后, 他的目标是“横扫淸华图书馆”,拼的就是时闻和力气。
鲁迅的文学成就町以说至今无人能望英项背,可是他自己说:我哪里有什么天才,只不过把别人喝咖啡的时间也用来学习浜了。
他的英年早逝,大概也与他平时花费力气太多茯至透支有关。
冇人来请教“弄文学”的门道,他老老实实地说:“弄文学的人,只要(一)坚忍,(二)认真,(三)韧长,就可以了。
”
渴塑成功的青年朋友,一定要记住这样的道理:才气是稀缺资源,运气则可遇而不可求,唯有力气,取之不尽。
一个人可能才气不人,运气不佳,但只要坚忍、持之以恒,同样会取得成功。
4. 教师明确、总结,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但凡不是圣人,或多或少都会有那么一点点的虎荣心。
但是,如果我们的虎荣心无限膨胀, 就会形成强烈的攀比心理何能会做一些不理智的事情,于人于C都不利。
所以更多的时候我们提但要有一颗平常心,要令清醒的头脑,明确口C哪些应该“足”,哪些应该“不足”,而“不足”的这些方面又怎样才能通过“勤”去克服,因而,不被物欲所俘虏,坚定自C的理想并为之努力是我们应该认识到的。
老师希望每一个同学都珍惜自己拥有的,在平凡屮寻找幸福,追求理想。
三、联读课文一一探讨写作手法
[设计意图]此环节通过让学生自我感受本文的两人写作特点,深入理解文章内容,培养学生分析比较和归纳概扌舌的能力.
1. 对比论证的运用。
【生找出文中的对比,然后结合貝体语句分析这些对比为了突出强调什么。
】
课文在写法上最突出的特点是对比论证。
第一、二两段内容层层相比,通过对比突出了作者的见解。
2. 多种表达方式的运用。
【生找出文中的描写、议论,然后交流这两种表达方式的作用。
】
本文表达方式上以记叙为主,描写、议论自然结合。
本文以记叙为主,笔法简洁,有些地方适当地加以渲染和描绘,给文章增添了文釆,使文章更加典体生动。
例如,写到趙百里之外向硕师P人求教的情景,写了周国的环境:“门人弟子填其室”泻了“先达”的表现:“未尝稍降辞色” “遇其叱咄”“俟其欣悦”,把対“先达”庄巫、严谢的态度写得很有声色;写自(2求教时的谦虚、恭谨:“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H以诸”“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写出人物的神态。
叙述和描绘的同时还适当穿插议论,突出了文章的思想。
在对比自己同那些被绮绣、享甘肥的同舍生之后,点出了甘于敝衣、粗栃的原因:“以中启足乐者,不知II体之奉不若人也。
” 这里的“足乐者”就是进德修业。
这简要的议论表现了人物的志趣。
四、背读课文一一强化记忆
[设计意图]此环节旨在指导学生课上背诵课文,提高其背诵效率,积累其文肓语句,学会背诵的技
巧。
1. 在理解文意的基础上,结介板书设计进行提示背诵。
【同桌为单位,一人背厂•人提示。
】
2. 检查背诵,指导背诵技巧。
本文作者给我们上了一堂很好的有关学习态度的课。
其实占人论及学习的文章多得很,其中有不少耳熟能详的警句,像“锲而舍之,朽木不折;软而不舍,金石町镂”“业楕于勤,荒于媳; 行成于思,毁于随”等。
占人也曾留卜很幺令人称颂的成语典故,诸如“头悬梁,锥刺股”“囊萤映雪”等。
在今天,学习的目的有了新的定位,但学习的态度与方法是亘占不变的,这些足以供我们借鉴。
希望同学们能树立正确的学习目标,勤奋刻苦,在为学之年,学有所成。
以马生的身份给宋濂写一封回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