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年2月苏州市高三质量调研卷历史试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05年2月苏州市高三质量调研卷历史试题
本卷分第I卷和第II卷,共150分。
考试时间120分钟。
第I卷(选择题共75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3分,共计75分)
1.“仁”的思想在先秦时期的进步意义主要是 ( )
A.满足新兴地主阶级的政治需要 B.抑制统治者的暴政
C.成为各国变法的理论依据 D.奠定“非攻”主张的思想基础2.《史记·商君列传》载:“商君相秦十年,宗室贵戚多怨望。
”这主要是因为 ( )
A.允许工商者人仕为官 B.准许土地自由买卖
C.承认土地归私人所有 D.规定按军功授爵赐田
3.北宋在军事部署上,最能表现“强干弱枝”、“内外相制”目的的措施是 ( )
A.“杯酒释兵权”,削夺大将兵权 B.解除地方节度使的权力
C.禁军与将领分属中央与地方 D.禁军分别驻守京师和地方
4.台湾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最早将台湾地区纳入其行政管辖范围的是 ( )
A.三国 B.隋朝 C.元朝 D.清朝
5.“生女直(真)IR无铁”,他们用马匹、人参等与邻近各族换取来的铁,主要用于制造 ( ) A.兵器 B.钱币 C.生产工具 D.生活用具
6.我们之所以肯定洋务运动,主要是因为它 ( )
A.建立了近代化的政治制度
B.使中国走上了富强的道路
C.导致中国第一批近代企业和技术人员产生
D.抵御列强侵略,维护清朝统治
7.资产阶级维新派的施政纲领是 ( )
A.《新学伪经考》 B.《定国是诏》
C.《变法通议》 D.《应诏统筹全局折》
8.两次鸦片战争在本质上的相似之处是 ( )
A.都开始于侵略者对广东沿海的进攻
B.都有利于侵略者打开中国市场
C.都推进到清潮的统治中心京津地区
D.侵略者都以武力挫败了清政府的抵抗
9.之所以说三民主义是比较完整的资产阶级革命纲领,主要是因力它 ( )
A.提出了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革命纲领
B.适应了近代中国历史发展的要求
C.表达了资产阶级在政治上和经济上的要求
D.提出了平均地权以解决农民的土地问题
10.前期新文化运动与资产阶级改良派、革命派的思想相比,就作用而言,主要“新”在( )
A.传播了西方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思想 B.较为彻底地批判了封建正统思想
C.统对肯定了西方文化的进步性 D.传播了马克思主义
11.中国共产党的下列决策中符合中国国情的有 ( )
①“二大”制定民主革命纲领
②“三大”决定建立革命统一战线
③八七会议确定了开展土地革命的方针
④八大二次会议上提出了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12.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建立和巩固,其意义主要在于 ( )
A.标志着国共政权对峙局面的形成
B.奠定了新型人民军队的基础
C.开创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
D.创建了中共第一支独立领导的革命武装
13.1947年,人民解放军三路大军挺进中原时开辟或扩大的三块根据地共同涉及的省份是 ( ) A.陕西 B.山东 C.江苏 D.河南
14.中央文革小组基本上取代了中央政治局的职能是在 ( )
A.发出五一六通知不久 B.上海“一月革命”不久
C.围攻所谓“二月逆流”不久 D.把刘少奇“永远开除出党”不久
15.1953~1956年我国民主法制建设取得重大进展,其表现为 ( )
A.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确立 B.过渡时期总路线提出,。
C.全国政协成立 D.提出“长期共存,互相监督”的方针
16.民主革命时期中共党内的“左”倾路线与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的“左”倾路线相同点有( )
①都有急于求成、超越阶段的特点
②都与主要领导人有直接关系
③都曾给革命和建设事业带来重大损失
④其纠正都促进了革命和建设的发展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③④
17.解放后,人民政府对少数民族地区进行了民主改革。
“民主改革”的确切含义是 ( )
A.通过和平方式废除封建剥削制度 B.在少数民族聚居区实行区域自治
C.建立各种形式的社会主义制度 D.实行民族平等团结、共同发展政策
18.新中国成立后西方国家实行孤立中国的政策。
这一政策彻底失败的标志是 ( )
A.中国与苏联等17国建立外交关系
B.中国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C.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D.中美两国关系实行正常化
19.下列西欧文艺复兴的代表人物与其国家搭配不当的是 ( )
A.伊拉斯谟——德意志 B.莎士比亚——英国
C.拉伯雷——意大利 D.塞万提斯——西班牙
20.法国大资产阶级当政时完成的反封建任务是 ( )
A.推翻君主制建立共和国 B.从法律上确认废除等级制度的思想
C.确立了资本主义社会的立法规范 D.解除了广大农民所受的封建束缚
21.20世纪初中国、印度民族解放运动的新特点是 ( )
A.运动具有反殖民主义和反封建主义的双重性质
B.采用政治斗争、武装斗争等多种斗争形式
C.以马克思主义作为斗争的思想武器
D.资产阶级开始领导民族民主革命
22.美国内战后,仍未得到解决的问题是 ( )
A.国内市场的狭,J B.自由劳动力的缺乏
C.奴隶制的存废 D.种族歧视的政策
23.俄国十月革命的特点,不包括 ( )
A.暴力革命和合法的议会斗争相结合
B.走中心城市暴动的革命道路
C.民主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紧密相连
D.社会主义革命在一国取得胜利
24.一战后,美国总统威尔逊在巴黎和会上提出“十四点原则”的主要意图是 ( )
A.重建世界和平 B.成立国际联盟
C.攫取世界领导权 D.宰割战败国
25.20世纪50-至70年代,日本、韩国、新加坡等国经济高速发展原因的共同之处是( )
①制定适合本国国情的经济发展战略②美国资本的大力扶植
③大力引进外国资本和技术t ④积极发展国家垄断资本主义
A.①③ B.②④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
第Ⅱ卷(非选择题共75分)
二、材料解析题(本大题共3小题,第26题13分,第27题12分,第28题10分,共35分。
要求:分析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26.阅读下列材料(13分)
材料一:丁口之输赋也,其来旧矣。
至我朝雍正间,因各疆吏奏请,以次摊入地亩。
于是,输纳征解,通谓之地丁,或曰丁随地起。
……惟均之于田,可以无额外之多取,而催科易集。
其派丁多者,必其田多者也;其派丁少者,亦必有其田也。
保甲无减匿,里户不逃亡,究穷免敲扑,一举而数善备焉。
——王庆云《熙朝纪政》
材料二:康熙四十八年,帝日:“本朝自统一区宇以来,至今六十七八年矣,百姓俱安享太平,生育日以繁庶。
户口虽增,而土田并无所增,分一人之产,供数家之间……”材料三:乾隆四十六年(1781年)黄河河滩地亩,尽皆耕种麦田,并多居民村落……筑围打坝,填塞日多。
这时南北各地湖泊大多出现类似情况。
一——《清高宗实录》
材料四:我国感到人口的压力,始自清代……中国汉代在册的人口约6 000万,到一千多年后的明代初年依然约6000万,明万历中期(16世纪未)增至1.5亿,到清初又降至1.2亿……康熙末年(17世纪末)人口恢复至明代万历中期的水平后,继而出现了空前的人口高峰期。
乾隆十八年(1753年),在册人数约1.83亿。
道光十三年(1833年)巳达约4亿,在80年问增加了一倍。
一一《为何清代人口空前膨胀》《羊城晚报》(1998年3月2日)
请回答:(1)根据材料~指出清朝前期实行了什么赋税制度?(2分)
(2)材料二、三反映了什么现象?(3分)
(3)结合材料四和所学知识,分析清初人口下降和康熙末年人口数恢复进而出现空前的人口高峰期的原因。
(8分)
27、阅读下列材料(12分)
材料一:1950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明确规定:“废除地主阶级封建剥削的土地制度,实行农民阶级的土地所有刺,借以解放农村生产力,发展农业生产力,为新中国的工业化开辟道路。
”
材料二:1953年12月中共中央作出的《关于发展农业生产舍作社的决议》指出:“引导个体农民经过具有社会主义萌芽性质的互助组,到土地入股、统一经营的半社会主义性质的初级社,再到生产资料归集体所有、完全实行按劳分配的社会主义性质的高级社,就是中国农业逐步实现社会主义改造的道路”。
到1956年底,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原本计划用三个五年计划完成的事情,现在不到一个五年计划就提前完成了。
材料三:1958年8月,中共中央政治局北戴河会议作出了《关于在农村建立人民公社问题的决议》,指出在目前形势下,建立人民公社“是指导农民加速社会主义建设,提前建成社会主义并逐步过渡到共产主义所必须采取的基本方针”,并认为“共产主义在我国实现,已经不是什么遥远的事情了。
”材料四:1982年1月1日,中共中央发出第一个“一号文件”,对迅速推开的农村改革进行了总结,明确指出包产到户、包干到户或大包干“都是社会主义生产责任制”,并对当年和此后一个时期农村改革和农业发展作出了具体的部署。
之后,连续4年的中央“一号文件”都是关于农村政策的。
这五个“一号文件”,在中国农村改革史上成为专用名词一一“五个一号文件”。
请回答:结合材料指出我国在不同时期实行的农村政策及其所产生的影响(8分),并分析党和国家关心农民生活、重视农业发展的主要原因。
(4分)
28.阅读下列材料(10分)
材料一:资本主义世界工业生产总值比重变化表
材料二:资本主义世界黄金储备比重变化表
材料三:由于欧洲共同体和日本的商品积极打入美国市场,加上爆发美元危机,1921年美国的贸易逆差达20亿美元。
面对这种情况,尼克松政府于1971年8月宣布实行“新的经济政策”,决定对进口商品征收10%的附加税。
此项政策一旦实施,将使西欧六国对美国出口货物的87%受到影响,美国的出口货物要缴付的平均关税增加一倍;将使日本每年损失20亿美元。
日本和西欧六国联合起来,同美国进行斗争。
西欧六国坚决要求美国取消进口附加税,否则六国将“采取_切必要的措施”和“直接反击行动”。
经过西欧六国和日本的坚决斗争,美国最终取消了进口附加税。
请回答:(1)从材料一、二可看出,“二战”后初期西欧及日本同美国的经济实力相差悬殊,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原因。
(4分)
(2)与“二战”后初期相比,20世纪70年代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对比发生了怎样的变化?70年代初美国的黄金储备急剧下降直接导致了什么后果?(3分)
(3)根据材料三指出20世纪70年代初西欧、日本同美国的经济关系。
上述关于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实力地位消长的材料反映了什么规律?(3分)
三、问答题(本大题共3小题,第29题14分,第30题11分,第31题14分,共39分)29.在中国古代历史上一些政治制度不断得到创新并影响到社会的发展。
请回答:
(1)秦朝统一后创立了怎样的监察制度?西汉时期,监察制度又有什么新发展?(4分)
(2)唐朝兵制经历了由府兵制到募兵制的转变,分析转变的原因及募兵制的利弊。
(6分)
(3)元朝时我国地方制度进行了什么创新?产生什么重大影响?(2分)
(4)上述制度创新的共同着眼点是什么?(2分)
30.从“九·一八”事变至抗日战争相持阶段,国民政府的对日政策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分析变化的原因与影响?(11分)
31.19世纪末20世纪初,欧美资本主义政治经济发展的趋势如何?其根源是什么?这种趋势对国际关系产生怎样的影响?(14分)
2005年2月苏州市高三质量调研卷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一、选择题
1—5 BDDCA 6一10 CDBCB ll—15 ACDAA 16—20 AACCB 21—25 DDACA
二、材料解析题
26.(1)摊丁人亩或征收地丁银(2分) (2)①人口增长造成“食众田寡”的现象,康熙时人口和耕地矛盾相当严重,可耕地严重不足(2分) ②乾隆时普遍出现“与水争地”现象。
(1分) (3)清初人口下降原因:明末农民战争(1分);清军南下与各族人民反清斗争(1分)恢复发展原因:康乾盛世,经济发展,社会稳定,有利于人口增长(2分);摊丁入亩的实行使隐瞒人口的现象减少(2分);新的农作物进有助于解决增加人口后的吃饭问题(2分)。
27.政策与影响:土地改革彻底废除了封建剥削土地制度,解放了农村生产力,为农业发展和国家工业化开辟道路;(2分)农业合作化运动把农民组织起来走社会主义道路,但要求过急,工作过粗:(2分)人民公社化运动急于求成,严重损害了农民的利益,影响他们建设社会主义的积极性;(2分)联产承包责任制适应了农村生产力发展水平,推动了农业的发展。
(2分)原因:中国共产党代表人民的利益;中国是农业大国,农村人口占多数;农业的发展是国家稳定的基础。
(三点任答两点给4分,该部分总分不超过4分)
28.(1)原因:①德国和日本战败,(1分)英国和法国等西欧国家普遍衰弱。
(1分) ②经过“二战”美国的经济实力空前膨胀,成为资本主义世界头号强国。
(2分) (2)变化:美国在资本主义世界的经济地位下降,西
欧和日本的经济地位上升,西欧、日本同美国之间的经济实力差距缩小。
(2分)后果:以美元为中心的资本主义世界货币体系解体。
(1分) (3)关系:西欧、日本同美国在国际市场上进行激烈的竞争,联合起来同美国作斗争(2分) 规律:资本主义经济政治发展不平衡。
(1分)
29.(1)秦设御史大夫兼理国家监察事务(2分);西汉设更为严密的监察制度——“刺史制度”,刺史代表中央监察诸候王和地方高官(2分)。
(2)原因:均田制的破坏,使府兵制失去了赖以推行的经济基础;战事频繁,府兵地位下降,社会上以充当府兵为耻;唐玄宗为增强军事力量实行了募兵制(三点任答二点得4分)利:减轻了农民的兵役负担,有利于生产发展;(1分)弊:兵将之间形成隶属关系,导致军阀的形成。
(1分) (3)元朝实行行省制度,有效地控制了地方,对明清和今天的行政区划有深远影响(2分)
(4)维护封建专制统治(2分)
30.(1)九·一八事变后,对日采取“不抵政策”和“攘外必先安内”的政策,这是由其反共反人民的本质决定的,结果造成东三省的沦亡。
(4分) (2)西安事变后,被迫调整对日政策。
七·七事变、八·一三事变后,日本的侵略威胁到国民政府的生存,同时由于全国人民的强烈要求和中共抗日统一战线的影响,国民政府开始抗日,并粉碎了日军迅速灭亡中国的企图。
(4分) (3)进入相持阶段后,由于日本的诱降政策,国民党内亲日派公开投敌,蒋介石集团消极抗日、积极反共。
削弱了中国的抗战力量,使敌后战场的抗战更加艰苦。
(3分) 31.趋势:(1)资本主义生产的社会化趋势加强。
欧美主要资本主义国家过渡到帝国主义阶段,垄断资产阶级控制国家的经济命脉进而控制国家政权。
(2分) (2)资本主义经济处于高速发展时期,但各国经济发展不平衡加剧(2分)根源: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推动(2分) 影响:(1)列强掀起了瓜分世界的狂潮,资本主义世界殖民体系最终形成(2分) (2)围绕着争夺殖民地和瓜分世界,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矛盾重重,形成三个中心环节,其中英德矛盾是最主要的矛盾,(2分)进而形成两大军事集团,疯狂扩军备战,(2分)导致一战爆发(2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