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潜能和价值谈特殊儿童的教育与康复——马斯洛人本主义视角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改教法
从潜能和价值谈特殊儿童的教育与康复
———马斯洛人本主义视角
何胜晓
(南京特殊教育职业技术学院
江苏·南京210038)
中图分类号:G7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7894(2015)09-0068-02
作者简介:何胜晓(1973—),男,博士,副教授,研究方向为儿童康复。
摘要特殊儿童的教育和康复具有特殊性,有效地发展特
殊儿童健康的心理模式,推动其超越环境,提升其心智,开发其无穷的潜力等,才可能实现特殊儿童全部的潜能和人性的全部价值。
关键词潜能价值儿童教育康复
On the Education and Recovery of Special Children from Potential and Value:Based on Maslow 's People-orienta 原tion Perspective //He Shengxiao
Abstract The education and recovery of special children is u-nique.To effectively develop special children's healthy psycho-logical mode,promote them to surpass the environment,improve their wisdom,and develop their infinite potentials,can realize their entire potentials and entire humanistic values.Key words potential;value;children;education;recovery
亚伯拉罕·哈罗德·马斯洛(Abraham Harold Maslow )是人本主义心理学的杰出代表。
他对人的潜能和价值有深入剖析,认为只有充分实现全部潜能或人性全部价值的人才能在社会中充分发挥作用。
潜能的发挥就是价值的实现,人认识到自身的潜能和价值,必然有助于人主动实现自身的价值[1]69-329。
正如哥尔德斯坦(Kurt Goldstein )证明的那样:人在自己的本性中也“迫切趋向”人性的完善实现[1]160。
长期以来,对于特殊儿童的教育和康复,许多学者认为其政治上体现了宪法赋予公民的平等权利,体现了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经济上变消费者为生产者;促进精神文明
建设;使普及教育的工作更加完善[2]8-10。
但这无法正面回应:生命主体的特殊儿童,除相对于他人或社会的价值外,有无存在的价值?那些经过教育和康复也无法“变消费者为生产者”的重度特殊儿童,是否意味着其没有存在的价值等问题。
特殊教育和康复有其特殊性:其对象是特殊儿童,其目标是尽可能打造特殊儿童的健全人性。
特殊教育和康复不能只看对社会的物质贡献之大小,更应看重培育特殊儿童人性方面所取得的成就[3]10-14。
而培育人性则在于使特殊儿童的潜能得以发挥,价值得以实现。
特殊教育和康复如何发挥特殊儿童的潜能,更好地实现其价值呢?马斯洛以人本主义视角对特殊儿童的教育和康复给出了重要的启示:
1教育与康复要发展特殊儿童健康的心理模式
1.1内部本性的合理表露
马斯洛认为“生活在地球上的每一个人都具有一种实
质上的生物基础的内部本性”[4]59
,特殊儿童也不例外,内部
本性是自然的、内在的和特定的,并大胆认为“这种内部本
性是好的,或者中性的,而不是坏的”[4]59。
破坏的、虐待的、恶毒的等并非是内在的,它恰恰是内部本性(需要、情绪、智能等)受挫的强烈反应,教育和康复的各种措施是要促使特殊儿童内部本性的表露,能合理表露内部本性的特殊儿童,其成长过程也会更加健康和快乐。
1.2避免内部本性的压制
与动物不同,“人的内部本性是弱的、娇嫩的、微妙的,
容易受习惯、文化和错误态度的影响甚至制服”[4]59。
对特殊儿童的教育和康复需要从习惯、文化、态度等方面克服内部本性的脆弱。
不可否认,特殊儿童某些身心功能的剥夺、遭受的挫折、不幸、训练以及由此而承受的痛苦等有可能削弱特殊儿童的内部本性的表露,同时,这些体验确实能够揭示、促进和实现他们的内部本性。
这对特殊儿童的教育和康复提出了挑战性的要求:作为“人类的成员和独特的个体”,特殊儿童的教育和康复的首要任务是了解其真正的内情和底蕴。
这样他们的内部本性才能得到自由的表达而不是被歪曲、压抑或否定,其潜能才有可能得到充分发挥。
1.3造就健康的文化和良好的社会
“病态的文化造就病态的人,健康的文化造就健康的人”[4]61,马斯洛认为健康的个体使他们的文化更加健康,特殊儿童的教育和康复需要健康的文化,造就健康的人,这有益于造就和谐美好的良好社会,“造就更好社会的一个根本
方法是增进个体的健康”[4]61。
特殊儿童的教育和康复是增进他们的个体健康,造就健康的文化和良好的社会,两者并不矛盾,特殊儿童的发展最终推动文化和社会的发展,文化和社会的发展也给予特殊儿童更好的发展平台,促使其潜能发挥、完善成长和实现自我。
1.4正确对待悲伤和痛苦
在多数人眼里,特殊儿童是相当不幸的,对他们的各种悲伤和痛苦,不论是教育还是康复的各种措施,都希望能保护特殊儿童不受悲伤和痛苦等伤害。
完全没有悲伤和痛苦,特殊儿童能否达到真正意义上的成长和自我实现?马斯洛认为答案是否定的,而且悲伤和痛苦在特殊儿童的人生当中也不可避免。
对待特殊儿童的教育和康复必须正视和容忍合乎需要的悲伤和痛苦等问题,避免机械地保护他们免受此类问题的伤害。
1.5克服心理闭锁
如同正常人,特殊儿童也会出现心理闭锁。
马斯洛认为心理闭锁和压抑具有安全和秩序以及破坏安全和秩序的两面性。
特殊教育和康复对对象的任何不恰当的措施都可能导致对象产生默顿(Robert King Merton )所谓的“自我实现的
68
Total.309
March 2015(C
)
The Science Education Article Collects
总第309期2015年3月(下)
预言”[5]193-210。
但心理闭锁更直接的危害莫过于损害特殊儿童的自主性。
这也恰是特殊儿童实现价值和发展潜能最核心的东西。
虽然特殊儿童具有本身的特殊性,但这并不妨碍其可能的价值和各种潜能的实现。
特殊儿童的教育和康复应该是发现实现其价值和潜能,并不因为其目前的现状与我们理想的结果存在如此之差距就放弃他们。
正如马斯洛所述
“我们只能衡量现状,不可能衡量潜能”[4]64
,当特殊儿童受教育和康复的现状没有我们那么广阔的价值和潜能,需要改变的恰恰是测量的方法,也就是教育和康复措施本身。
2教育和康复要有助于特殊儿童超越环境
特殊儿童的价值和潜能能否实现,重要的是看教育和康复可否使其超越环境?一般认为,对特殊儿童的教育和康复,使其尽可能地得到和恢复部分甚至完全功能,适应和重返社会,适应环境,适应各种工作和任务,特殊儿童的价值和潜能就得到了自由释放。
但马斯洛认为这相当不够。
他认为适应环境,适应各种工作和任务,不应作为个体价值或康复的主要依据。
“要超越环境,不依赖环境,坚定地反抗它,
同它斗争,小看它,或违背它、拒绝适应它”[4]65。
所以,仅对心灵之外的教育和康复是不够的,必须包括心灵之内。
特别是有些特殊儿童其心灵之外的功能可能目前已无法康复,但如能建立起愉悦的心灵,他仍可能是十分快乐的。
如感受剥夺,它带给人的不仅是恐惧,也有愉快。
当其隔断了与外部的联系,内部世界就进入了意识,这常更被人认可和享受。
事实上,对特殊儿童教育和康复,人们对心灵之外的关注往往较多,而心灵之内的措施则乏善可陈。
3教育和康复有助于特殊儿童提升心智
3.1克服约拿情结和成长停滞
人本主义普遍认为人性有成长的渴望、提高和实现的冲动、发挥潜能的愿望。
但马斯洛认为,“约拿情结”(既惧怕自身最坏的东西,又惧怕自身最好的东西)制约人性达到的
高度[4]69。
这常常使教育和康复的对象——
—特殊儿童陷入一种内部冲突。
教育和康复想要取得较好的效果,实现特殊儿童自身的价值和潜能,必须要解决好特殊儿童的这种内部冲突,这样既能使特殊儿童充满自信,酣畅淋漓地表达人性,又可避免自己的潜能受到抑制。
即使给予再适当的教育和康复措施,相当多特殊儿童仍然没有很好实现自己的价值和发挥自己的潜能。
马斯洛把这个问题归结为成长停滞。
在特殊儿童成长的道路上,有推向健康的压力,也有可怕的倒退的力。
有效的教育和康复措施不仅让特殊儿童认识健康的压力,也应让其自知、尊重、欣赏这种倒退的力量。
这反而有助于特殊儿童自身的价值实现和自身的潜能发挥。
3.2克服标签化
特殊儿童,事实上总是被标签化,在现实社会中往往被系统地管理和安排,以至于他们感到恐惧,不敢面对突发事件。
教育和康复的实施减轻了恐惧,促进特殊儿童的发展,这是一个方面,但更为重要的是教育和康复要促使特殊儿童“对对象本身的审查活动,而且完全出于一种对外界独立
存在的现实的好奇”[4]73。
避免使对象熟悉后,不再恐惧,却可能完全丧失兴趣。
前两者有助于特殊儿童的自我实现和潜能发挥,后者却起着相当的负面作用。
3.3帮助成长选择
特殊儿童教育康复的过程,也是他们成长的过程,更是
不断抉择的过程,抉择不是推向安全,就是促进成长。
特殊儿童由于自身原因,功能的障碍,能力的丧失,更能让其确信缺少能力,不可抗拒外界,导致恐惧,而保持自尊和避免恐惧,他们回避各种活动,试图使个人世界可控可测,这种影响只能导致无法发挥潜能,何谈价值实现。
有力地改变特殊儿童抉择的手段是其认知、认识并理解事物,故教育和康复不能舍弃对认知的促进和恐惧的消除。
3.4习惯的养成与破除
对特殊儿童的教育和康复,不论何种举措,都会对他们的习惯有所影响。
马斯洛认为习惯既有好处,又有坏处,既是必要的,也是危险的。
习惯有助于问题轻松解决,节省时间精力,但也会使人失去适应和创造性。
习惯具有保守功能,其存在常阻碍其他习得反应。
事实上,世界不断发展,所有问题都是新的,特殊儿童必须适应这个世界,习惯对特殊儿童的适应起双重作用,它有益于适应,是适应的重要武器,但对适应又有阻碍作用,换句话说,特殊儿童的适应世界需要习惯,但习惯阻碍了他们的创造性。
解决问题的关键是特殊儿童的教育和康复需要有助于其习惯的养成,从而节省时间和精力,并用于改造其其他行为,发挥潜能,不但要适应世界,也要世界适应自己。
4教育和康复有助于特殊儿童开发无穷潜力
马斯洛的最大贡献莫过于发展出一套动机理论,其人类动机的普遍理论是相信人类具有大量尚未加以利用的潜力[4]102。
即使是存在某些障碍和不足,特殊儿童确实有着巨大的潜能,如何合适地开发这些潜能是教育和康复的一个重要内容和目标。
特殊儿童与大多数的差异不表示否认其潜能的存在和伟大,教育和康复的成功往往取决于能否帮助支持他们确立目标。
树立伟大的目标才有可能获取超越、实现价值,甚至产生“高峰体验”,而高峰体验有益于教育和康复效果,更有利于特殊儿童价值的实现和潜能的发挥。
毋庸置疑,马斯洛从人本的角度对潜能、价值及相互关系作出了很好的阐释,不经意间却回答了长期以来困扰着特殊教育领域如何对特殊儿童教育和康复的根本问题:特殊教育和康复需要关注特殊儿童本身,从发展健康的心理模式;推动儿童超越环境;提升其心智;开发无穷的潜力等方面尽可能实现特殊儿童的全部潜能或人性的全部价值。
否则,他们的生活可能会出问题,最大的问题就是不能增强主体能力,不能超越缺陷,使得指向可能生活的理想和能力式微,因无法改变自身现实生活命运而最终失去生活,沦为
“活着”的奴仆[6]75-81。
参考文献
[1]马斯洛,等.人的潜能与价值[M].林方,等,译.北京:华夏出版社,
1987.
[2]朴永馨.特殊教育学[M].福州:福建教育出版社,1995.
[3]葛新斌.关于特殊教育价值问题的再探讨[J].中国特殊教育,2002
(2).
[4]马斯洛.马斯洛人本哲学[M].成明,译.北京:九州出版,2010.
[5]Robert K.Merton.The Self-Fulfilling Prophecy[J].The Antioch Re-view,1948,8(2).
[6]王培峰.特殊儿童生活与教育的哲学思考[J].教育学报,2012,8(1).
编辑石婷
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