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大脑的可塑性透视老年人才的二度开发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从大脑的可塑性透视老年人才的二度开发
[摘要]21世纪各国都面临着世界范围内的激烈的经济竞争和新技术革命的挑战,为了在全球化竞争中占据自己的一席之地,人才战略已经成为世界各大国的重要国家战略。

同时各国都面临着迈向老龄化社会这一严峻问题,开发利用老年人才这一巨大的智力资源,已势在必行。

本文主要是从脑科学研究的视角下分析老年人才开发的问题。

[关键词]可修可塑大脑潜力二度开发
目前人口老龄化已成为世界人口发展的一个必然趋势。

面对日益激烈的“银发浪潮”,我们既不能视其为洪水猛兽,谈“老”色变,因为总体上看老龄化并不是一件坏事,它恰恰是人类社会文明进步的标志。

当然,我们也不能掉以轻心,对同时带来的许多老龄问题视而不见。

老龄化是社会生产力变革所引起的人类自身发展过程中的必然结果,是人类社会的文明和进步的标志。

我们真正应该做的就是如何发掘利用老年人这一群体的潜力。

一、老年人大脑研究的新进展
在倡导教育、学习应该延续一生的背景下,人们对老年人的学习能力还是疑虑重重,“老狗何能教以新花样“的西方名谚,“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的东方格言,仍在心中挥之不去。

随着年龄的增长,老年人的脑细胞萎缩,脑重量减轻,脑体积减小,出现衰退,记忆力下降,思维能力降低。

有些老年人认为自己已经老了,只求饱食终日,无须多动脑了,岂不知这正是加速心理衰老的关键原因所在。

还有些老年人担心,勤用脑会影响寿命,因而思想懒散,不想动脑,孰不知这是对大脑认识上的一个误区。

美国著名心理学家桑代克的“年龄与学习能力”研究所得出的结论率先向怀疑人到成年“纯粹之好奇心已衰退,神经之通道已固定,同化之能力已消灭,学习新观念,非常困难”的传统观念和世俗偏见发起了革命性的挑战。

桑代克指出,人的“学习之能量,永不停止;成人之可塑性和可教育性极大,25岁之后仍可继续学习”。

瑞典科学家发现,大脑一生中都有更新能力,不是在出生后一切都结束了。

过去人们一直存在着这样一个误区,即认为只有青少年的大脑是生长、变化、发
展着的,而成人的大脑已经定型,失去了继续生长的能力。

而事实上,在任何年龄阶段脑细胞都会萌发新的神经元,建立新的突触,形成新的联结网络。

日本东京大学研究生院新领域创成科学研究所久恒辰博副教授等日前发布消息说,他们通过实验确认人类成年后脑细胞仍在继续生长,从而推翻了成年人脑细胞不能再生的传统理论。

这一发现表明老年人的大脑仍然具有开发的潜力,老年人脑细胞经常受良性刺激后,仍会不断分裂繁殖,且充满活力。

人的大脑是一台万能思维的机器,可以说取之不尽,用之不竭,脑的创造性几乎是无限制的。

对老年人的大脑进行“二度开发”目前已引起世界各个国家的重视,同时这一理论也为目前全世界都在倡导的终身学习思想提供了坚定地理论基础。

二、开发老年人才的可行性
大脑的可塑性是指神经元之间的联络后天可以改变,从而引起大脑功能的一些修复。

脑的可塑性,是人类进行学习和记忆的基础,是指脑的结构和功能可以被环境因素所修饰。

学习训练、经验积累、习惯性行为等都可能使大脑发生变化。

正是脑的可塑性使得大脑的结构和功能有很强的适应能力和重组能力。

现代生理医学的研究表明,人的大脑同机体中的其他器官一样,都受到“用进废退”规律的制约。

大脑如果能不断地接受外部刺激,就会促使大脑活跃,增强大脑活力。

日本的脑科学家对经常用脑和经常不用脑的人作了对比,得出的结论是:同样年龄的老人,常用脑者,大脑皮层很少萎缩,空洞体积小,勤奋用脑的人,其脑功能比懒散者高出50%左右;而平时不爱动脑智力负荷轻,思想懒散的人,久而久之,大脑就会出现“废用性”萎缩,并出现脑力不济。

因此,用脑少是导致大脑衰老的重要原因之一。

目前,全世界都在关注着老龄化社会和老年人的问题。

人们常说上了年纪的人“老糊涂”了,从生物学角度而言,人的衰老时不可避免的,但是许多老年人通过长期有意识的正确地使用大脑来保持大脑神经细胞之间的联络网“不生锈”,从而来延缓衰老,保持脑机能的青春活力,对于预防“老糊涂”则是完全可以实现的。

现代科学研究表明,大脑用得越多,神经细胞的分支生长的就越长,反之,神经纤维则会变短(有待考证)。

一些医生也认为:大脑利用得越多,脑里丧失的时间就越晚。

勤于思考也是人们健康长寿的奥秘所在。

据我国科学工作者在对从秦汉以来,到新中国成立后的3088 名科学家、文学家、艺术家和思想家的寿命进行统计,结果表明,他们的平均寿命65.58 岁,其平均寿命高于同时代一般人。

由此可见,认为勤奋用脑会影响寿命的说法是寿终毫无根据的。

人是要衰老的,并总是由衰老到衰竭,最后走完人生的历程。

这是生物界的
一条自然规律。

而俗话说:“知老者寿也。

”人到老年,不应该一味的等待人生的衰竭,而是要在人生旅途的最后一段做出冲刺,如同夕阳告别大地的珍贵时光,放射出更加灿烂的光辉。

三、重视老年人才的社会地位
37届联合国大会批准1982年维也纳“首届老龄问题世界大会(World Assembly on Aging)”57号决议中曾写到:“全世界要认识到,寿命的延长是一项生理上的成就和一种进步的象征,并认识到老年人是社会的财富而非负担,因为他们可以已积累的丰富知识和经验作出加之无比的贡献。

”这对老年人的社会地位作出了充分的肯定。

我国加入WTO以后,面临的人才问题更加突出,主要是人才总量相对不足。

因而,开发利用老年人才资源势在必行。

调动和发挥老专家、老学者、老教授以及老科学家等老年人才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将其宝贵的知识和才能以及丰富的人生经验转化为巨大的精神和物质财富,从而来弥补我国人才资源不足,加快实施人才强国战略;积极应对即将到来的老龄化问题,构建和谐社会。

至此我们不得不提出老年人再就业问题,这是人类对其自身潜能的深层开发,是人类自身智能的“二次利用”。

目前许多退休的老年人,尤其是那些曾经在工作上有一定建树的老人,都有这一主观愿望。

孔子说:“我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意味着人在55-70岁达到智力的第二高峰,也是人生的第二黄金时期。

著名作家冰心曾说道:“生命从80岁开始。

”所以,我们应积极鼓励老年人发挥余热,让一些身体尚好的专家学者延长退休时间。

大量事实证实了“老而有用”“老而能用”“老而有为”,老年人才资源是一支不可忽视的力量。

开发利用老年人才,不仅仅是有益于老年人个人的身心发展,对于社会也将是非常宝贵的财富资源。

四、老年人才大脑二度开发的建议
生命不止,发展不息。

保罗·朗格朗说:“人死之前,没有理由停止教育,而应该通过人的一生持续进行。

”人的大脑的潜力是无限的。

大脑在一生中真正被使用的仅仅是极少的一部分,因而,不必为神经细胞的减少而担心,但要注意科学合理用脑,延缓大脑的衰退。

生命在于运动,维护好大脑首先就是要坚持运动,积极参加体育锻炼。

不仅包括肢体的锻炼,即注意锻炼身体,从事一些力所能及的劳动,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还包括大脑的锻炼,合理用脑,使大脑皮层生神经细胞的兴奋和抑制得到良好有序地运行,使大脑不断的进行更新。

要合理膳食,为大脑增加营养。

要及时补充适量补充蛋白质、维生素等营养物质,以保证大脑正常运转和代谢之需要。

首先早餐要吃得好,保证供应完全蛋白质,如蛋、鱼、瘦肉、乳制品、豆制品、花生、芝麻等。

还应常吃些含铁的食物,如芹菜、菠菜、胡萝卜、水果等。

适当服用些脑磷脂、卵磷脂、谷维素等对延缓脑细胞老化也有益处。

同时,还须注意大脑不能缺氧,虽然大脑的重量只占体重的2%,但却要消耗全身用氧量的20%,是人体“燃料”的最大“消费户”,所以,应注意不要让大脑“挨饿”。

同时社会和家庭也要多关注老年人内心世界,鼓励老年人整合他们的人生经验,积极地参与到社会提供的各种活动中,把他们丰富的人生经验,提供给青年人。

老年人自身也要时刻保持心情愉悦,走出“恐老症”的阴影,保持乐观豁达、愉快的人生态度。

积极参加文学、美术、音乐、棋类等文体活动,可以改善老年人的想象力,反应速度和形象思维能力,从而保持大脑的活力。

这对老年人大脑和身心健康都是有益的。

参考文献
[1]陈蕃.21世纪老龄问题研究[M].北京:宇航出版社,1993.
[2]高志敏.终身教育、终身学习与学习化社会[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
[3]孙颖心.老年心理学[M].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2007.。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