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第二师范学院番禺附属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期中试题201904280143.doc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广东省第二师范学院番禺附属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期中试题
本试卷分第Ⅰ卷和第Ⅱ卷两部分,全卷二大题32小题,满分100分,考试用时90分钟。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将自已的姓名、考试科目、班级和考生号等信息填写在答题卡上,并用2B铅笔将考号在答题卡相关的区域内涂黑。
2.选择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对应的答案符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答案不能答在试卷上。
3.非选择题必须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的相应位置上;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不准使用铅笔和涂改液。
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
4.考生必须保持答题卡的整洁,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卡答卷交给监考老师。
第Ⅰ卷(选择题共60分)
1.《礼记?月令》载,每年正月周天子亲率臣下耕作,称为“藉田”;三月王后亲率嫔妃举行采桑养蚕仪式,称为“亲蚕”。
后来,历代皇帝、皇后不断举行这样的仪式。
这反映了
A. 农耕是古代社会经济的主体
B. 古代政治制度变迁异常缓慢
C. 重农抑商从周代始一直推行
D. 周代制度在后代被严格奉行
2. 下图是《中国古代社会家庭关系示意图》,形成和维护图中社会家庭关系特征的根本因素是
A.皇权专制 B.等级观念 C.自然经济 D.社会习俗
3.中国古代有谚语说:“千年田,八百主。
”清人钱泳说:“俗语云‘百年天地转三家’,言百年之内,兴废无常,必有转售其田至于三家也。
今则不然……十年之间,已易数主。
”这种现象出现的根源是
A.封建土地私有制的发展 B.农业耕作方式的变化
C.政府重农抑商政策的实行 D.政府闭关锁国政策的实行
4.学者王家范认为中国古代手工业的三种形态的态势好像哑铃:两头粗壮,中间细长。
中间应该是
A. 官营手工业
B. 家庭手工业
C. 私营手工业
D. 工场手工业
5.《清代外销瓷》一文作者认为:康乾时期大量外销并被西方人作为官窑精品收藏的外销瓷其实并不是官窑产品,而是出自民窑。
作者的主要判断依据是
A.产品用途?? ?B.釉色的区别 C.器物纹饰??? ?D.产品质量
6.明清时期,江南地区出现一些“商人通过市肆——经纪以造袜原料发给妇女去织造,按规定条件,付与工资;然后由其收鬻,以之包售四方”。
这些商人的行为
A. 已具某些近代化经营特征
B. 加速自然经济的瓦解进程
C. 显示国内市场已发育成熟
D. 已经颠覆传统的投资理念
7.明代张居正说:“古之为国者,使商通有无,农力本穑,商不得通有无以利农,则农病;农不得力本穑以资商,则商病。
故商农之势,常若权衡。
”张居正主张
A. 重商抑农
B. 农商并重
C. 重农抑商
D. 重本抑末
8.据统计:若以秦岭淮河为界,西汉元始二年(公元2年)北方人口户数占全部人口户数的77.5%,南方占22.5%;按北宋元丰三年(1080年)之户数,北方约占37.3%,而南方占62.7%。
造成以上人口地域分布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北方战乱,南方政局相对稳定 B.经济重心南移完成
C.交通的发展与进步 D.南方统治者实施仁政
9.不管是到东方来的达·伽马还是到西方去的哥伦布,都是把宗教目标和现实目标糅合在一起,无法区分。
其主要含义有( )
①体现出欧洲探险家们的传教热情②现实目标指的是追求黄金、香料等财富③反映出海外探险的精神和物质的双重动力④说明达·伽马和哥伦布对世界做出了重大贡献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
10.梁启超在《祖国大航海家郑和》中说:“何以哥氏(指哥伦布)、维氏(指达·伽马)之绩,能使全世界划然开一新纪元,而郑君(指郑和)之烈,随郑君之没以俱逝?”下列哪一句话最能从根本上解决梁启超的困惑( )
A.中国人缺乏持久探险、创新的精神
B.支撑东西方航海活动的经济形态存在着巨大差异
C.郑和船队缺乏强有力的、持久的政府支持
D.西方拥有更加先进的科学技术和更加强大的武装力量
11.下图是美国黑人作家亚历克斯·哈里的著作《根》的书影。
书中讲到1760年,西非少年昆塔在独自外出时,被白人抓走,与其他黑人一起被贩卖到美洲。
下列历史事件能直接说明上述事情确有发生的是( )
A.迪亚士到达非洲南端B.黑奴贸易 C.工业革命 D.第二次工业革命12.有史学家认为,新航路开辟以来,以西方为主导的世界体系,又造成了“全球分裂”。
这里“全球分裂”主要是指( )
A.政治纷争加剧 B.军事对抗升级 C.文化差异加大 D.贫富差距拉大
13.1851年5月1日,万国博览会在伦敦开幕,英国女王维多利亚怀着从未有过的骄傲和自信前往水晶宫为万国博览会剪彩,女王当时反复使用了一个词语来表达自己的兴奋之情:荣光、荣光、无尽的荣光。
女王的自信和骄傲主要来自( )
A.“光荣革命”成功B.君主立宪制完善
C.“日不落”帝国建立D.工业革命的巨大成就
14.1911年,伦敦居民约翰可以打电话订购世界上任何产品,也可以投资到地球任何角落的自然资源开发和新的冒险事业中。
这一现象的最终形成在根本上得益于( ) A.两次工业革命的推动B.资本主义世界体系初步形成
C.经济全球化D.交通通讯技术的不断进步
15.1876年,美国庆祝独立一百周年而在费城举办国际博览会,有37个国家参展。
英国展出最新的蒸汽机车,美国展出大功率电动机和发电机,德国展出加工枪炮的精密机床,中国展出的是纯银打制的27套件耳挖勺和小脚绣花鞋。
这说明( )
A.西方人喜欢中国的传统文化B.中国有着悠久的传统文化
C.中国还没有跨过近代科学的门槛 D.中国生产工艺落后
16.19、20世纪之交,“由于开拓了世界市场,使一切国家的生产和消费都成为世界性的了。
不管反动派怎样惋惜,资产阶级还是挖掉了工业脚下的民族基础。
”这段话的正确含义是( ) A.资产阶级革命是历史的倒退B.民族运动在世界范围内趋于消亡
C.资本主义生产不需要民族基础D.资本主义世界体系形成
17. 1840年后,长江三角洲的村镇无不受到开埠带来的影响。
时人有诗:蚕事乍毕丝事起,乡农卖丝争赴市。
……小贾收买交大贾,大贾载入申江(上海)界,申江鬼国正通商……番舶来银百万计,中国商人皆若狂。
今年买经更陆续,农人纺经十之六。
遂使家家置纺车,无复有心种菽粟。
这首诗不能反映的是( )
A.自然经济加速解体 B.农产品商品化,受到世界市场的影响
C.近代民族丝织业兴起 D.农业经济与商业经济的关系发生变化
18.下表内容集中体现出( )
A.形成齐全的工业体系B.中国近代化开始起步
C.民主共和思想的传播D.收回了国家领海主权
19.1873年,上海《申报》载有“上海虹口发昌号铜铁机器车房”的广告,之后该厂又刊登广告,称“专造大小火轮机器,已经造起数艘,快马如飞……有小火轮出售,由英国来的”。
据此可推断发昌号( )
A.是中国最早的民族资本主义企业 B.受外国资本控制
C.是洋务派开创的近代民用工业 D.已是近代性质的企业
20.民国时期,民族工业经历了曲折的发展历程。
下列各项中对此理解不正确的是( ) A.在短暂春天时期,在一些主要工业部门,外国资本仍然超过民族资本
B.1935-1936年间,工商业产值增长速度创历史最高纪录
C.抗日战争时期,近代中国民族工业的布局发生重大改变
D.欧美列强的经济侵略,是抗战后民族工业陷入困境的主因
21.据统计,在抗战时期,大后方主要产品的产值中,私人资本工业所占比重由1938年的78.8%降至1944年的46.3%。
1947—1948年,国统区私人工业资本仅仅恢复到1936年水平的78.6%。
出现这一历史现象的原因是( )
①帝国主义的侵略和掠夺②政府实行经济统制政策
③日本在华大量开设工厂④官僚资本的垄断与排挤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D.①③④
22.有学者列下表对张之洞创办的汉阳铁厂进行成本分析。
通过表格分析可知( )
面临的问题解决办法成本
缺少铁矿砂从120公里外的湖北大冶运输60两白银(每吨)
缺少焦煤从河北开平运输或从国外进口16两白银(每吨)
厂址位于大别山麓的低洼潮湿地带填土、垫高地基建厂 30万两白银
A.近代工业刺激民族资本主义产生 B.近代工业抵制了外国资本主义扩张
C.近代工业创办克服了诸多困难 D.洋务派官僚草率决策影响企业效益23.近代中国的民族工业呈现出“一流价格,二流设备,三流产品”的不正常现象,其中的主要原因是( ) A.缺少必要的资金B.缺乏先进的投资方式
C.劳动力素质较低D.设备和技术受制于外国
24.20 世纪 30 年代,民族资本家范旭东创办了永利化学工业公司南京铔厂。
该厂生产的化肥填补了国内空白,……被誉为“远东第一”。
这主要得益于
A.群众性的反帝爱国运动高涨
B.国民政府开展“国民经济建设运动”
C.南京临时政府奖励发展实业
D.民族资本在国民经济中居主导地位
25.下面宣传画是”为全面实现第一个五年计划而奋斗“,对该计划的意义表述正确的是A.造成国民经济全面崩溃
B.奠定了工业化初步基础
C.激发广大农民建设热情
D.新中国建设成工业强国
26.中共在某次会议上指出:“我们彻底地完成了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又取得了社会主义革命的决定性的胜利。
……要把一个落后的农业的中国改变成为一个先进的工业化的中国,我们面前的工作是很艰苦的。
”对该会议表述正确的是
A.会议确立的路线正确并坚持下来B.会议召开时已提前完成一五计划
C.会议是中共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D.会议抛弃了以阶级斗争为纲方针
27.下图是全国工业总产值的所有制结构图。
对该图表述正确的是
A.这一时期实现了对公有制的根本调整 B.农民生产积极性提高C.国有经济、集体经济的比重明显下降 D.“一五计划”已完成
28.党认为要克服很多农民在分散经营中所发生的困难……就必须“组织起来”,发展农民劳动互助的积极性。
这种组织起来的劳动互助后来发展成为
A.农业合作化 B.包产到户 C.公私合营D.国企改革
29.1979年初有中央领导指出,社会主义经济中有计划按比例部分是基本的、主要的;根据市场供求变化的部分,即带有“盲目”调节的部分,是次要的但又是必须的。
该领导主张
A.市场为主,计划为辅 B.仍坚持计划经济为主
C.继续以阶级斗争为主 D.设立一批经济特区
30.图一和图二反映了中国共产党在20世纪50年代以来不同时期的农村政策,这些政策相同之处是 ?
图一 50年代“农民申请加入合作社”图二 80年代“农民领取生产承包合同书”
A.都改变了土地所有制性质B.农民都可以自主分配农产品?
C.都有利于深化城市改革D.都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经营方式
第Ⅱ卷(问答题共40分)
31.经济结构的变动通常表现为所有制结构、产业结构等的调整。
阅读以下材料:
材料一鸦片战争以后,西方列强的经济侵略,摧毁了中国自身孕育的资本主义萌芽,瓦解着中国传统的封建经济,把中国卷入世界资本主义市场。
中国面临“千古未有之变局”。
——摘自《历史学家茶座》
材料二 1952~1956年我国所有制结构变动表
类型1952年1956年
公有制经济国营经济19.1% 32.2%
合作社经济19.1% 53.4%
公私合营经济0.7% 7.3%
私有制经济资本主义经济6.9% 不足1%
个体经济71.8% 7.1%
材料三
请回答: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鸦片战争后,中国经济结构变动的表现。
导致这种变动的主要原因是什么?(6分)
(2)据材料二,建国后我国所有制结构发生了怎样的变化?指出这种变化的主要因素及其对我国社会性质产生的影响。
(6分)
(3)据材料三,指出这一时期我国所有制结构又发生怎样的变化?这一变化有何积极作用?(6分)
(4)综上所述,就近现代中国经济结构变化的过程谈谈你的认识。
(2分)
32. 近现代以来世界经济发展呈现全球化趋势。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25分)
材料一
材料二
材料三 16世纪以来世界经济发展示意图
(1)根据材料一,中国近代和现代两个时期对外开放格局有何明显的不同。
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近代开放对中国经济产生的影响。
(8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三角贸易”示意图》与《14世纪欧亚贸易商路图》相比发生了哪些变化?分析造成这些变化的原因。
(8分)
(3)依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叙述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发展趋势。
(4分)
2018学年第二学期广东二师附中中段测试高一级试题
历史答案
1 2 3 4 5 6 7 8 9 10
A C A C A A
B A A B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B D D A
C
D C B D D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C D D B B C C A B D
31(20分)
(1)表现:自然经济逐渐解体;洋务运动的出现;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
(4分,任答2点)原因:外国的入侵(或西方列强的经济侵略)。
(2分)
(2)变化:由私有制为主转变为公有制占主导地位。
(2分)
因素:三大改造的完成。
(2分)
影响:社会主义制度基本建立。
(2分)
(3)变化:由单一公有制经济转变成以公有制经济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
(4分)作用: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增强了企业活力,推动经济快速发展。
(2分)
(4)认识:由被动变化到主动变化。
(2分,言之有理即可)
32.(1)不同:近代开放只是在沿海沿江主要城市;现代开放则形成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
开放格局。
(4分)
影响:促进自然经济逐步解体,民族工业兴起;中国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沦为西方的商品市场和原料产地。
(4分)
(2)变化:欧洲贸易中心由地中海沿岸转移到大西洋沿岸;贸易路线由陆路为主发展到以海路为主;国际贸易范围更广。
(任二点,4分)
原因:新航路开辟;早期殖民扩张。
(4分)
(3)新航路开辟,资本主义世界市场雏形出现(1*4分)
殖民扩张,世界市场进一步发展
第一次工业革命,世界市场初步形成,
第二次工业革命,世界市场最终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