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新课标二年级数学上册3《角的初步认识》教案13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教新课标二年级数学上册3《角的初步认识》教案13
一. 教材分析
《角的初步认识》是人教新课标二年级数学上册第三单元的内容。
本节课主要让学生初步认识角,知道角的特征,能用角的符号表示角,并学会用直尺和量角器量角的大小。
这一内容是学生空间观念发展的重要环节,也为后续学习几何知识打下基础。
二. 学情分析
二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和动手能力,他们对周围事物的认知兴趣浓厚。
但是,对于角的特征和表示方法,他们还比较陌生。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通过丰富的教学资源和生动的教学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他们建立角的概念。
三. 教学目标
1.让学生初步认识角,知道角的特征,能用角的符号表示角。
2.培养学生用直尺和量角器量角的能力。
3.培养学生空间观念和观察能力,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
四. 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让学生认识角,知道角的特征,学会用角的符号表示角。
2.教学难点:让学生学会用直尺和量角器量角的大小。
五. 教学方法
1.采用直观演示法,让学生通过观察实物和模型,认识角。
2.采用操作实践法,让学生动手用直尺和量角器量角。
3.采用游戏教学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巩固所学知识。
六. 教学准备
1.准备各种形状的卡片,用于展示不同的角。
2.准备量角器、直尺等学具,让学生动手实践。
3.准备与本节课相关的教学课件和游戏。
七. 教学过程
1.导入(5分钟)
教师通过展示各种形状的卡片,引导学生观察并找出其中的角。
让学生说说角
的特点,从而引出本节课的主题。
2.呈现(10分钟)
教师通过讲解和示范,让学生了解角的特征,学会用角的符号表示角。
同时,
让学生用直尺和量角器量一量,加深对角的认识。
3.操练(10分钟)
学生分组进行实践活动,用直尺和量角器量一量教室里的各种角。
教师巡回指导,纠正学生的错误。
4.巩固(10分钟)
教师通过游戏和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例如,让学生在游戏中找出隐
藏的角,或完成有关角的练习题。
5.拓展(5分钟)
教师引导学生思考:角在生活中的应用。
让学生举例说明角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从而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
6.小结(5分钟)
教师带领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让学生明确角的特征,学会用角的符号表
示角,以及用直尺和量角器量角的方法。
7.家庭作业(5分钟)
布置与本节课相关的作业,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例如,画出生活中的各种角,并用角的符号表示。
8.板书(5分钟)
教师在黑板上板书本节课的主要内容,让学生加深记忆。
板书内容包括:角的
特征、角的符号、量角的方法等。
注:以上时间安排仅供参考,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需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灵
活调整。
教学情境和教学活动分析:
一、教学情境
1.生活情境:课堂开始时,教师可以展示一些生活中的图片,如剪刀、
钟表、房间的角落等,让学生观察并指出其中的角。
这样的情境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使他们更容易理解角的概念。
2.问题情境:教师可以提出一些问题,如“你能找到教室里的角
吗?”“角在哪里?”等,引导学生关注周围环境中的角,激发他们的探究欲望。
3.操作情境:教师可以准备一些教具,如量角器、直尺等,让学生在实
际操作中认识角,体验学习的乐趣。
二、教学活动
1.观察活动:教师展示各种形状的卡片,让学生观察并找出其中的角。
学生通过观察,了解角的特点,培养空间观念。
2.操作活动:学生分组进行实践活动,用直尺和量角器量一量教室里的
各种角。
教师巡回指导,纠正学生的错误,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
3.游戏活动:教师设计一些与角相关的游戏,如找角、比角等,让学生
在游戏中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学习的趣味性。
4.练习活动:教师布置一些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
通过练习,学生
能够进一步巩固角的概念,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5.讨论活动:教师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在生活中发现的
角,并交流测量角的方法。
这样可以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提高他们的沟通能力。
6.教学情境的创设要贴近学生的生活,激发学生的兴趣。
在教学过程中,
教师可以通过展示生活中的图片、提出问题等方式,引导学生关注周围环境中的角,提高他们对角的认识。
7.教学活动要注重学生的动手操作和实践体验。
在课堂中,教师应给予
学生充分的时间和机会,让他们用直尺和量角器量一量各种角,从而加深对角的理解。
8.教学活动要具有趣味性。
通过设计各种游戏和练习题,教师可以使学
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提高他们的学习积极性。
9.课堂讨论要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在讨论环节,教师应鼓励每个学
生发表自己的观点,培养他们的合作意识和沟通能力。
课堂实施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及其解决办法、改进措施:
1.问题:学生在操作过程中,可能对如何正确使用量角器感到困惑。
解决办法:教师在学生操作前,应进行详细的讲解和示范,确保学生掌握量角
器的使用方法。
改进措施:在操作环节,教师可以安排一些小组活动,让学生相互帮助,共同
完成任务。
这样可以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同时培养他们的合作精神。
2.问题:学生在讨论环节可能出现冷场,积极性不高。
解决办法:教师可以通过提问、鼓励等方式,激发学生的讨论热情。
同时,教
师应参与到学生的讨论中,引导他们深入思考。
改进措施:在讨论环节,教师可以准备一些与生活息息相关的问题,让学生围
绕这些问题展开讨论。
这样可以提高学生的兴趣,使他们更愿意参与到讨论中来。
3.问题:在课堂总结环节,学生可能对所学知识印象不深。
解决办法:教师在总结环节,可以采用思维导图、口诀等形式,帮助学生梳理
和记忆所学知识。
改进措施: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重对学生的反馈,及时了解他们对知识的
理解程度。
对于学生掌握不扎实的知识点,教师应在总结环节进行有针对性的复习和巩固。
4.问题:家庭作业的布置可能过于单调,无法激发学生的兴趣。
解决办法:教师可以设计一些富有创意的家庭作业,如让学生用角的符号表示
生活中的各种角,或制作角的手工作品等。
改进措施:在布置家庭作业时,教师应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根据他们的实际
情况提出不同难度的要求。
同时,教师应定期检查学生的作业,及时给予指导和反馈。
教学实录:
一、导入(5分钟)
教师通过展示各种形状的卡片,引导学生观察并找出其中的角。
学生积极参与,纷纷指出卡片上的角。
二、呈现(10分钟)
教师通过讲解和示范,让学生了解角的特征,学会用角的符号表示角。
同时,
让学生用直尺和量角器量一量,加深对角的认识。
三、操练(10分钟)
学生分组进行实践活动,用直尺和量角器量一量教室里的各种角。
教师巡回指导,纠正学生的错误。
四、巩固(10分钟)
教师通过游戏和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例如,让学生在游戏中找出隐
藏的角,或完成有关角的练习题。
五、拓展(5分钟)
教师引导学生思考:角在生活中的应用。
让学生举例说明角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从而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
六、小结(5分钟)
教师带领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让学生明确角的特征,学会用角的符号表
示角,以及用直尺和量角器量角的方法。
七、家庭作业(5分钟)
布置与本节课相关的作业,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例如,画出生活中的各种角,并用角的符号表示。
八、板书(5分钟)
教师在黑板上板书本节课的主要内容,让学生加深记忆。
板书内容包括:角的
特征、角的符号、量角的方法等。
本节课教师在教学情境的创设上做得很好,通过展示生活中的图片和提出问题,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教学活动中,教师注重学生的动手操作和实践体验,使学生在实际操作中认识角,体验学习的乐趣。
同时,教师还设计了各种游戏和练习题,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对学生的反馈及时,能够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调整教学难度。
在课堂总结环节,教师采用思维导图等形式,帮助学生梳理和记忆所学知识,有利于学生的复习和巩固。
建议教师在家庭作业的布置上更加多样化,可以设计一些富有创意的作业,让
学生在完成作业的过程中,进一步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学习的兴趣。
此外,教师在课堂实施过程中,可以更加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对于掌握不扎实的知识点,可以进行有针对性的复习和巩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