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课堂有效教学的策略分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程教育研究 教学方法
·132·小学语文课堂有效教学的策略分析
魏中天
(青海民和川口镇中心学校)
【中图分类号】G62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3089(2016)34-0132-01
随着时代的变革和教育理念的不断更新,对小学语文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在这一背景下,广大语文教师不仅要具备良好的知识素养和职业道德素养,还要具备开放式思维,在教学中积极探索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途径与方法。
一、要重视文本,吃透教材
于永正老师曾经说过:“我备课没什么诀窍,就是那么翻来覆去地诵读、默想,当读出自己的理解、情感,当读出了文章的妙处,当读出了自己的惊喜,我便敢走进课堂。
”因此,我们在课前要深入钻研教材,从多角度进行研读,挖掘内涵,再形成自己独特的见解。
这样才能引导学生与文本展开交流,才能辅导、解决学生遇到的各种问题,才能更好地开展教学。
如果教师自己都对教材没有吃透,就很难做到以教材为基础,帮助学生提高语文素养。
二、要重视学生,了解需求
备课时,教师要努力使自己成为学生的化身,站在学生角色地位上,用学生的价值观念和思维方法去洞察学生的学习心理,理解他们的情感、愿望,设计最佳的问题让学生带着去阅读课文。
教师要深入了解每个学生的认知特点、知识储备和对学习新知识的兴趣等。
只有对每个学生的情况有所了解,才能更好地适应不同学生的需求因材施教。
三、要重视教案,精心设计
教师在了解学生、研读教材的基础上,还要研究课后习题,同时又要站在学生的角度,揣摩学生学习课文可能会遇到的问题,制定出合理的教学目标之后,再精心设计教学方案,在自己的教学方案中充分引导学生深入研究,学会学习,让即将实施的课堂教学充满激情与智慧,充满情感的交流与心灵的沟通。
四、积极营造和谐、民主的小学语文课堂氛围
教师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要积极营造和谐、民主的小学语文课堂氛围。
因为只有在得到充分重视及尊重的环境中才能实现课堂师生良性的互动,在互动的过程中才能真正激发学生的各种潜在的智力及非智力因素,才能充分发挥出学生学习的主体性,才能有效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五、采用丰富的教学手段,以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
为了保障小学语文课堂有效教学,教师应当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手段,以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让学生能够主动地投入语文学习中去。
首先,教师可以采用情境创设教学法,这种方法有利于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加强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使其更好地掌握语文知识,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以使学生将所学到的语文知识应用于实际生活中。
例如,教师在讲解课文《王二小》的时候,可以让学生分角色扮演其中的情节,以此让学生能够真正地投入整个故事情节中,以加深对王二小这个人物的了解,从中体会王二小的爱国情怀,感受作者所要表达的情感。
其次,教师要充分应用多媒体教学设备,采用先进的计算机信息技术,以推动小学语文教育事业的现代化发展。
利用现代教育技术,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通过视频、动画、图片等形式来刺激学生的各个感官,让学生仿佛身临其境,能够使学生更好地了解课文的含义,明确作者的写作目的。
比如,教师在讲解《雪地里的小画家》这一课的时候,可以先利用投影仪播放与雪景有关的图片和音乐,让学生观看与雪有关的视频,以产生学习的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使其能够积极地配合教师开展教学活动,从而保障小学语文教学效果。
六、鼓励学生参加课后练习
有些教师反映,课堂上,学生的上课态度比较积极,并且能够很快地掌握和运用知识点,但是之后的考试成绩却并不是很理想,这是因为教师没有帮助学生进行课后知识点巩固,语文全面锻炼了学生的听说读写等基本素质,教师应该根据语文这门学科的特色,利用学生的课后和课间自习时间进行强化训练,让学生对重点和难点能够更好地掌握,帮助学生在短时间之内对语文知识能够全方面理解和运用。
例如,小学生语文课文《妈妈的爱》,教师可以通过课后留作业的形式,让小学生对父母表达出自己的尊敬和爱意,并用作文的方式对自己做的事情进行记录,一方面,提高学生的道德修养;另一方面,达到了语文教育的根本目的。
开展小学语文课堂有效教学活动,是我国素质教育改革的必然要求,能够满足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的要求,顺应了教育事业现代化发展的必然趋势,具有重要的意义。
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加强与学生之间的交流与沟通,承认学生之间的差异性,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总而言之,对小学语文课堂有效教学进行分析和研究,具有较高的研究价值。
小议在新课改理念下创设小学数学情境教学
汪海晓
(青海民和县官亭中心学校 810800)
【中图分类号】G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3089(2016)34-0132-01
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是面向全体学生的教学,应该突出体现教学的基础性、普及型以及发展性。
学生们在学习数学知识的过程中应该是积极,主动且觉得富有挑战性的,这就对于数学课堂情境的创设有了很高的要求。
本文主要以小学课堂情境为着力点,简要叙述创设有效课堂的重要性以及如何创设有效的小学数学课堂情境。
一、课堂情境创设的原则
1.趣味性原则。
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教学实践充分表明: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只有创设恰当的教学情境,才能使教学内容深深触及学生的心灵,才能诱导学生把学习新知的压力变成探求新知的动力。
学生只有对学习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才会去仔细观察、合理想象、努力思考、积极探索,最终形成数学知识,从而牢固记忆并进行创造性地运用。
2.现实性原则。
教师在教学设计时,首先要选择创设与主题相关的、尽可能真实的问题情境。
创设教学情境是课堂生活化的基本途径,是模拟生活,使课堂教学更接近现实生活,使学生如身临其境,如见其人,如闻其声,加强感知,突出体验。
3.实践性原则。
情境教学既要注重“情感”,又要重视“学以致用”,同时还要注重贯穿实践性,数学教学要“生活化”,学生生活要“数学化”。
根据新课标提出的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学生生活“数学化”。
由此可见,小学数学教学的改革,关键在贴近学生生活,这是“根”。
此外,还有动态性原则、开放性原则、诱发性原则、认知接近性原则、合作性原则、层次性原则等。
二、创设生活情境,唤起学生亲近数学的热情
心理学研究表明,当学习内容和小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越贴近,学生自觉接纳知识的程度就越高。
因此,教师要善于挖掘数学内容中的生活情境,让数学贴近生活;要尽量去创设一些生活情境,从中引出数学问题,并以此让学生感悟到数学问题的存在,引起一种学习的需要,从而使学生能积极主动地投入到学习、探索之中。
如教学“小数的性质”,课前预先布置学生到超市或商店里了解各种商品的价格。
上课时先听取学生了解情况汇报,教师有意识地记录一些价格,如20.40元、50.25元、3.60元、8.06元、121.00元等。
然后教师提出三个问题:(1)商品的标价为什么都是两位小数?(2)商品的这些标价,如果把它们小数部分的“0”都去掉,商品的价格有没有发生变化?(3)这些数中哪些“0”可以去掉,而商品的价格却没有改变?这样的生活情境学生感到熟悉、自然,从而唤起学生对数学的亲切感。
三、通过操作实验,创设教学情境
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儿童在遇到问题时,总爱把自己当成探索者、研究者、发现者。
”而通过操作实验创设情境能使这些角色得到充分的发挥,促进他们创造性地解决问题。
教学中,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和已有的知识经验灵活地处理教材,运用学具设计操作性实验,给予学生动手操作的空间。
学生通过一系列操作实验(如:剪拼实验、测量实验、计算实验等)观察、发现、猜想等,培养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在操作实验过程中,让学生用自己的思维方式去发现数学知识,经历数学知识的形成过程,享受成功的喜悦。
当然在操作之前,教师要根据教材的特点,认真研究教具、学具,设计操作活动的全过程,精心组织操作活动,重视操作前的启发诱导,并指导学生在操作中仔细观察和认真思考。
各种创设教学情境的途径和方法,都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适当地运用多媒体动画技术辅助教学,以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多媒体以声音、图像、颜色、光线等变化多姿的组合效果,对激发学生学习动机,调动学生积极性,激活学生思维,激发学生创造能力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
另外,教师也要重视积累情境素材,平时多用数学的眼光关注学生的生活世界,多留意公共媒体,如电影电视、报刊杂志、网络世界等。
这样,在设计情境时才会左右逢源,创设的情境才会具有浓郁的生活气息和鲜明的时代感。
四、围绕数学目标创设情境
我们努力创设教学情境的目的是调动孩子学习的积极性,提高课堂效率,所以这就要求我们在创设教学情境时不能背离我们的数学教学目标,如果说只一味地追求情境教学而忽视对原本教学内容的讲解,那么极有可能造成教学上本末倒置的现象。
教学情境的设计不能随心所欲,要一切围绕书本内容展开,一切围绕数学教学目标展开。
在数学中结合有效的教学情境是十分有必要的,它对于调动孩子的思维能力、创造能力来说有是有着不容小觑的作用。
当然,创设有效教学情境的方法多种多样,在教学的过程中,老师们要根据书本内容与孩子们的特点进行灵活的创造与运用,促使我们的数学课堂越来越丰富有趣,课堂质量越来越高。
.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