员工不安全行为管理手册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本质安全管理体系
员工不安全行为管理手册
ZNHDG-ES-C-2008-04-I/0
中国神华准能黑岱沟露天煤矿
体系文件编审委员会
主任:郭昭华
副主任:战德仁张勇曹勇韦海良
指导老师:国汉君高卓辉罗建军
主编:曹勇
副主编:韦海良
编辑:颜杰闫文彬赵君朱治业康爱军王俊良韩培军李明
郝俊峰郝金柱李海斌武占宽孙怀臣贾玉柱石永林张殿辉
隋志刚单喜超张平宽李守君陈彦王军赵国明陈国勇
张军张引良王立友王尚发李波柳德厚王云厚张宝卫
穆永刚王占红周有强韩建鲁文岐袁欣陈强刘连伟
王恩志付建国白利俊白建国胡正柱丁建国
编制说明
根据有关资料统计分析,在煤矿各类事故中,有近90%以上的事故都是由于人员的
不安全行为造成,而且在煤矿安全生产管理中,人的不安全行为比物的不安全状态更难预测、更难控制,研究人员不安全行为产生的原因和规律性,并有针对性地进行控制,切断事故发生的因果链,是防止和避免事故发生的重要途径。

员工不安全行为管理手册第一部分,通过对黑岱沟露天煤矿生产作业中员工可能出现的主要不安全行为辨识梳理,将辨识出的688种不安全行为按照行为痕迹、频次、风
险等级重要指标进行分类,分析不安全行为发生的原因,并根据不安全行为原因及不同的分类指标制定了有针对性的控制措施和相应的管理制度,通过进一步细化行为纠正、奖罚考核等全过程的管理,以实现人的本质安全。

员工不安全行为管理手册中的第二部分员工岗位规范,是在黑岱沟露天煤矿原《岗位标准》基础上,参照黑岱沟露天煤矿《安全技术操作规程》等进行的修订、补充、完善。

岗位规范内容包含黑岱沟露天煤矿各岗位的通用安全规范和具体的109个岗位规范行为描述,通过进一步明确各岗位安全要点、职责范围和岗位标准等内容,用以指导规范员工的安全作业行为。

目录
第一部分员工不安全行为管理
1.员工不安全行为控制与管理工作目标
2.员工主要不安全行为表现及其分类
3.人员不安全行为产生原因分析
4.员工不安全行为控制措施
第二部分员工岗位规范
1.员工通用行为规范
2.各岗位规范
(后补)
第一部分员工不安全行为管理
1 员工不安全行为控制与管理工作目标
为建立安全生产长效机制,实现安全生产的长治久安,创建本质安全型企业,全面加强对人员不安全行为的控制与管理,特制定人员不安全行为控制与管理的指导思想、奋斗目标和控制目标。

指导思想: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树立“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

走风险预控的道路,强化安全培训,提高员工安全责任意识,构建现代化安全长效机制,打造本质安全型露天煤矿。

奋斗目标:杜绝不安全行为人身伤害事故,实现作业无违章、设备无缺陷、现场无隐患和管理无漏洞,实现人、机、环、管的和谐统一。

控制目标:杜绝重伤及以上人身伤害事故,降低轻伤及非人身伤害事故,使员工不安全行为发生率每年递减20%。

2 员工主要不安全行为表现及其分类
按轮斗连续工艺、单斗卡车工艺、吊斗铲倒堆工艺、穿孔爆破工艺、供电系统及生产辅助系统等生产环节,对员工可能出现的主要不安全行为进行统计。

另外按照不安全行为发生的行为痕迹、频次、风险等级进行划分。

在生产作业中员工可能会发生的主要不安全行为共605种,其中轮斗队作业114种;穿爆队作业103种;采掘作业68种;运输作业39种;工务队作业127种;供电队138种。

同时,将不安全行为按照风险等级划分,可能产生特别重大的不安全行为有0种,重大风险的不安全行为有19种,中等风险的不安全行为有186种,一般风险的不安全行为有417种,低风险的不安全行为有107种。

按照员工在做出的不安全行为之前是否有意识,分为有意做出的不安全行为和无意做出的不安全行为。

管理人员违章指挥分为一般违章指挥和严重违章指挥。

有意做出的不安全行为是指员工在做出不安全行为之前,已经过学习培训,了解掌握了规程中的各种规定、措施,熟悉岗位操作标准,知道怎样做才符合规定。

但是,由于对不安全行为的价值认识上有差距,在侥幸、麻痹等错误心理驱动下,而做出的行为选择,属于明知故犯行为。

无意做出的不安全行为是指员工在做出不安全行为之前,对规程措施、岗位标准不了解或知之甚少,对自己的行为过错没有意识到或者根本不知道自己行为的对错,自身安全辨识能力不足,大脑没有认识到行为的不安全性所致,有的事后可察觉到,有的一直没察觉。

(具体内容见下表)
注:未列出的部分设备执行通用部分
3 人员不安全行为产生原因分析
不安全行为的产生原因较为复杂,是多方面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

其中有个体内在因素,如生理、心理、知识和技能等因素;有外在客观因素,如环境、管理等因素。

根据员工在生产中的行为表现,其不安全行为的产生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的原因。

3.1 知识与技能缺陷
3.1.1 培训制度不健全,培训内容缺乏针对性,培训教育方法欠佳等,不能使作业人员准确掌握安全生产知识,易出现盲目甚至野蛮作业等不安全行为。

3.1.2 部分员工不思进取,不愿学习操作规程。

业务技能低,生产实践经验缺乏,看见别人违章作业没出事故就盲目效仿,时间久了,便养成了不良的操作习惯,因而造成不安全行为的发生。

3.2 思想和情绪因素
思想和情绪是人对客观事物态度的反映,与人的行为有直接关系。

3.2.1 对安全持轻视的态度,认为一些安全制度、规定、措施是束缚手脚的条条框框。

3.2.2 有麻痹思想、自以为是的人。

明知安全重要但不重视,做事马虎大意。

3.2.3 持侥幸思想的人。

明知道有危险,却因怕麻烦而不采取安全措施,抱有“违章不一定出事,出事不一定伤人,伤人不一定是我”的侥幸过关心理。

3.2.4 由于生活条件、家庭情况、人际关系不佳等原因,导致情绪烦躁的人。

工作精神不集中,自身与外界环境不能很好协调,极易产生不安全行为。

3.2.5 情绪急躁的人。

由于赶紧度、赶时间,工作不细致,易出现有章不循现象。

3.2.6 部分员工由于疲劳、体力下降、视力不佳、年龄偏大等生理原因,也易产生不安全行为。

3.3 利益与管理原因
3.3.1 为了片面地追求经济利益,抢时间、赶进度而忽视安全,产生违章作业、违章指挥。

3.3.2 规章制度、作业规程不完善,协调配合不当,监督检查不严,信息传递不畅等,易助长员工不安全行为的发生。

3.4 生产环境影响
心理学认为,行为是人和环境相互作用的结果,并随人和环境的改变而改变。

因此,生产环境对不安全行为的产生有直接影响。

3.4.1 夜间作业光线昏暗,视野窄,容易造成作业不准确,并易使人感到困倦、精神不振,从而造成操作失误。

3.4.2 个别作业空间狭小,易使操作动作变形而产生不安全行为。

3.4.3 作业现场有的机械设备噪声大,影响语言交流,易使人多疑易怒,从而产生不安全行为。

4 员工不安全行为控制措施
4.1人员不安全行为的基本控制措施
4.1.1 强化安全教育培训
“干什么、学什么,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组织培训。

培训教师主要从本矿职能部门、基层单位的工程技术管理人员中选聘,必要时外聘有资质的专业教师进行授课。

“每日一题”安全知识学习活动。

通过生产技术知识和岗位培训,提高职业技能,确保安全生产。

“五思而行”即:做本项工作有什么风险?不知道不去做;是否具备做此项工作的技能?不具备不去做;做本项工作环境是否安全?不安全不去做;做本项
工作是否有合适的工具?不适合不去做;做本项工作是否佩带合适的防护用品?
没有不去做。

4.1.2 强化安全管理
采取奖、罚相结合的方式。

通过对员工安全行为的奖励,促使员工更加积极主动的提高个人安全意识;通过处罚对员工的不安全行为进行约束,使员工知道不该那样做、不敢那样做。

“要我安全”到“我要安全”、“我能安全”、“我会安全”的根本转变。

“榜样”激励员工不违章作业。

4.1.3 科学地选用人员,做到人机最佳匹配
4.1.4 改善作业环境
通过以上措施,使作业环境达到作业人员不因环境而产生不良的心理和生理反应,使作业人员愉快地工作,从而避免不安全行为的发生。

4.1.5 做好思想和情绪调解工作
员工因思想情绪的变化而影响正常工作的事件突出表现在:工资和福利待遇、工作晋级、人际关系、家庭和个人生活中发生的问题等等。

4.2 有痕无痕不安全行为的控制措施
行为痕迹主要是看不安全行为发生后是否可追溯性。

有痕不安全行为的特点是人员发生不安全行为在一定时间内会留下一定的行为痕迹;无痕不安全行为的特点是只有在行为发生的过程中才能发现,而不会留下可追溯的痕迹。

针对上述行为的特点,各级管理人员可以利用相应的管理手段推断出不安全行为发生的原因。

对于发现的有痕不安全行为,重点要对其进行及时的责任认定和相应的处罚。

对于无痕不安全行为的管理必须加强现场的监督检查力度,及时发现控制无痕不安全行为。

4.2.1 有痕不安全行为控制措施
4.2.2 无痕不安全行为控制措施
“安监日志”,对于检查出的不安全行为,要立即纠正,并对不安全行为人员给予处理,并在调度会上通报。

4.3 不同频率不安全行为的控制措施
通过对不安全行为的分析分类,在具体工作中应重点对发生频率高的不安全行为予以高度关注,并及时进行纠正。

对于发生频率低的不安全行为也要力求杜绝。

对于不同频率的不安全行为,要建立不安全行为人员管理台帐,对不安全行为除罚款、停职待岗培训等处理外,实行扣分积分考核。

4.3.1 低频率不安全行为控制措施
4.3.2 高频率不安全行为控制措施
4.4 不同风险等级不安全行为的控制措施
对于人员不安全行为风险等级划分参照本质安全管理中危险源的风险等级
划分,划分了特别重大风险、重大风险、较大风险、一般风险、低风险5个等级。

4.4.2 低风险不安全行为控制措施
5 员工不安全行为矫正办法
5.1 不安全行为的矫正
5.1.1 有意不安全行为矫正
为的人员,由露天煤矿本质安全管理委员会召开专题会议讨论分析,做出停职、待岗决定,并根据相关规定对其做出罚款处理或警告、记过、记大过行政处分决定。

对于有意不安全行为人员的停职待岗培训,必须进行不少于一周的强制培训。

(l)思想认识教育,由露天煤矿有关领导为其上好第一课,解决其思想认识问题;
(2)对不安全行为后果认识,要写出书面检查,深刻反省自己所犯错误的严重性;
(3)国家安全法律、法规,公司、露天煤矿相关安全生产文件及规程措施;
(4)本岗位危害因素辨识;
(5)相关事故案例;
(6)关于不安全行为对国家集体、个人造成后果的有关材料。

5.1.2 无意不安全行为矫正
(1)安全生产相关知识和安全法律法规;
(2)岗位危害因素辨识;
(3)岗位职责、岗位安全技术操作规程、作业规程;
(4)有关事故案例等;
(5)安全态度和安全思想教育。

5.1.3 违章指挥的矫正
5.1.4 不安全行为矫正管理
6 员工不安全行为积分考核办法
为了激励员工自觉做出安全行为,对员工不安全行为实行扣分积分考核。

6.1 扣分标准
员工基础安全分为10分。

根据《员工主要不安全行为表现及其分类》,对各类不安全行为进行量化考核,每发生一人次可能导致特别重大风险的不安全行为扣5分;每发生一人次可能导致重大风险的不安全行为扣4分;每发生一人次可能导致较大风险的不安全行为扣3分;每发生一人次可能导致一般风险的不安全行为扣2分;每发生一人次可能导致低风险的不安全行为扣1分。

6.2 扣分方式
按照扣分标准和不安全行为性质,对责任人进行累计扣分考核,动态监查。

凡出现不安全行为,除罚款、待岗培训处理外,根据违章情况进行考核扣分。

6.3 处罚
6.3.1 对于扣分达5分及以上,作为安全重点监督管理对象。

6.3.2 不安全行为扣分累计达10分以上,对责任人罚款2000元,并停岗培训。

6.4 不安全行为扣分考核方法
6.4.1 各露天煤矿不安全行为积分管理由安监部门统一负责。

安监部门建立不安全行为人员档案,专人负责积分登记,每月公布一次积分情况。

6.4.2 根据扣分结果,对不安全行为的个人给予相应的处罚。

6.4.3 连续一年未发生不安全行为的一线操作人员给予100元的奖励。

6.4.4 对员工不安全行为的考核计分周期为12个月(年度考核)。

7 岗位考核标准
7.1 考核说明:
每月由基层队负责人负责组织对各班组人员进行一次考核,打分时以班组长对组内人员日常工作表现的评价为基础,结合被考核人在单位的整体表现,进行综合打分,考核得分作为评选各种先进、选拔班组长的先决条件。

7.2 附表
第二部分员工岗位规范
1 员工通用安全行为规范
1.1 班前准备
1.1.1 上班前8小时内不准饮酒,保证睡眠,精神饱满,不准带病工作。

1.1.2 有事外出或不能上班时,要提前一天办理请假手续,无特殊情况不采取电话或托人传话请假。

1.1.3 按规定时间参加班前会。

1.1.4 做好班前签字。

1.2 着装
1.2.1 员工在作业现场必须穿戴相应的的劳动保护用品,劳动保护用品保证整洁、无破损。

1.2.2 员工在作业现场必须使用相应的劳动保护用具,保证用具完好。

1.2.3 随身携带上岗证。

1.3 作业标准
1.3.1 无驾驶证的人员不准驾驶机动车辆。

1.3.2 不准驾驶不完好的车辆进入作业现场。

1.3.3 不准超员乘座、人货混装。

1.3.4 乘车时不准将身体或携带的物料伸出车外。

1.3.5 不准在车辆尚未站稳时,上车或在车上站立。

1.3.6 不准在车内躺卧、打闹。

1.3.7 没有制定专门的安全措施,不准拉运超长、超宽、超高的物件。

1.3.8 氧气、乙炔不准同车装运,运送时必须采取可靠的固定和防震措施。

1.3.9 不准在禁止烟火区域吸烟或使用明火。

“严禁入内”警示牌的区域。

2 各岗位规范
2 各岗位规范
2.1 矿领导
2.1.1 矿长岗位规范
2.1.2 党委书记岗位规范
2.1.3 生产副矿长岗位规范
2.1.4 机电副矿长岗位规范
2.1.5 经营副矿长岗位规范
2.1.6 安全副矿长岗位规范。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