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郑州市轻工业学院附中八年级物理上学期9月月考试卷(含解析) 新人教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6-2017学年河南省郑州市轻工业学院附中八年级(上)月考物理
试卷(9月份)
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33分)
1.吉它是年轻人喜爱的一种乐器.在演奏前,需要调整琴弦的松紧程度,这样做的目的是调节琴弦发声时的()
A.振幅 B.响度 C.音调 D.音色
2.甲、乙两车分别从P、Q两点同时同向运动,它们的s﹣t图象分别如图(a)、(b)所示,经过6秒甲、乙相遇.甲、乙的速度分别为v甲、v乙,P、Q间的距离为s,则()
A.v甲>v乙,s=16米B.v甲>v乙,s=8米
C.v甲<v乙,s=16米D.v甲<v乙,s=8米
3.关于图中声现象的四种情景,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甲图中,敲打钢尺的力越小,发出声音的音调越低
B.乙图中,齿轮转动越快,发出声音的音调越高
C.丙图中,向甁外不断抽气,听到手机铃声的音色发生改变
D.丁图中,安装“噪声监测仪”可以减弱噪声污染
4.下列关于速度的说法正确的是()
A.速度是表示物体通过路程长短的物理量
B.速度越大的物体,通过的路程一定越长
C.做匀速直线运动的任何物体,它们的速度都是相同的
D.速度是表示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
5.下列关于运动和静止的说法正确的是()
A.地球同步卫星围绕地球飞行时,以地面为参照物,卫星是运动的
B.月亮在云中穿行时,以云为参照物,月亮是运动的
C.飞机在空中加油时,以地面为参照物,受油机是静止的
D.漂流而下的小船,以河岸为参照物,小船是静止的
6.如图四个瓶子,吹出的声音音调最高的是()
A.B.C.D.
7.一物体从A地运动到B地,如果通过前二分之一路程时的平均速度是4m/s,通过后二分之一路程时的平均速度是6m/s,则整个行驶过程中的平均速度是()
A.4 m/s B.4.8m/s C.5 m/s D.6m/s
8.2014年是国家对重点地区实行大气“国考”的第一年.12月30日,南京市环保局发布消息,南京今年PM2.5下降2%的考核目标已基本完成.“PM2.5”是指大气层中直径小于或等于2.5μm可入肺的微粒.2.5μm相当于
()
A.2.5×10﹣6km B.2.5×10﹣3mm C.2.5×10﹣1nm D.2.5×10﹣9m
9.下列四个表达式是某班四位同学在学习“长度单位换算”时的演算过程记录,其中正确的是()
A.0.6m=0.6×100=60cm B.0.6 m=0.6m×100cm=60cm
C.0.6m=0.6×100cm=60cm D.0.6m=0.6m×100=60cm
10.图中,主要描述声音能够传递能量的是()
A.B.C.D.
11.暖水瓶的瓶胆夹壁中是真空,小明想利用它来探究真空能否传声.他把音乐贺卡里的电子发生器放入瓶中,根据听到的声音进行判断.在他设计的下列几组比较因素中最合理的是()
A.塞上瓶塞和不塞瓶塞进行比较
B.把瓶胆放在近处和远处进行比较
C.用一个完好的和一个已经漏气的瓶胆进行比较
D.将音量大小不同的芯片先后放入瓶胆中进行比较
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17分)
12.如图所示是几种声音输入到示波器上时显示的波形,其中音调相同的是;响度相同的是.
13.“中国好声音”比赛现场,吉他手弹奏电吉他时不断用手指去控制琴弦长度,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改变声音的;琴声是通过传播到现场观众耳中的.观众在听音乐时都要把手机关机或把铃声调成振动,目的是为了在减弱噪声.
14.女高音与男低音中的“高”与“低”是指声音的不一样,这主要是由声源振动的决定的,引吭高歌与低声细语中的“高”与“低”是指声音的不一样.
15.如图所示,物体A的长度是cm.
16.某同学进行测量时记录的数据如下:32.56cm,则他的数据中准确数字是,估测数字是;从记录结果中可以判断他使用的刻度尺的分度值是.
17.五一节,爸爸驾车带楠楠去南滨路海洋公园游玩,途经长江大桥,如图所示.如果小车以36km/h的速度匀速通过长为450m的大桥,则过桥所需的时间为s.车行驶在桥中央时,爸爸问楠楠:为什么我们看到桥两边的路灯在不停地后退呢?楠楠告诉爸爸,这是因为我们选择了为参照.
18.某同学郊游时,用半小时走完2km的路程,休息半小时后,再用30min走完2.5km的路程.那么,他在前半小时的平均速度是km/h,后30min的平均速度是km/h,全程的平均速度是m/s.
三、实验题(每空2分,共16分)
19.在“测量平均速度”的实验中:
(1)实验原理是;
(2)实验器材有斜面、垫块、小车、金属片,还有、;
(3)金属片的作用;
(4)斜面不能过高的原因是.
20.晓伟在观察提琴、吉他、二胡等弦乐器的弦振动的情况后猜测:在弦张紧程度相同的条件下,发声的音调高低还可能与弦的粗细、长短及弦的材料有关.于是他想通过实验来探究
)在探究一个物理量是否与多个因素有关过程中,常常采用的方法.如果晓伟想探究弦发声的音调是否与弦的材料有关,你认为他应选用表中编号为的琴弦.
(2)如果选用编号为A、B的两根琴弦,可探究弦发声的音调是否与弦的有关.
四、计算题(共34分,第21题12分,第22题12分,第23题10分)
21.便捷的交通与互联网给人们出行带来了极大的方便,王爷爷带小孙子驾车到南昌西站,然后乘高铁去上海游玩迪士尼乐园,9:35开车出发,并看到路边如图所示的交通标志牌,此刻吩咐小孙子通过铁路12306网站查询列车时刻表,如图所示,求:
(2)该趟高铁运行的平均速度为多少km/h?
22.小明乘坐的汽艇正对面有一座山崖,他向山崖大喊一声,历时5s 听到回声(声速为340m/s),问:
(1)若汽艇静止在水面上时,他离山崖有多远?
(2)若汽艇以20m/s的速度正对着山崖驶去,他大喊时离山崖有多远?
23.某人在长铁管一端猛敲击一下,在长铁管另一端人听到两次声音间隔为0.4s,求长铁管的长度?(声音在空气中、钢铁中传播速度分别是340m/s、5200m/s)
2016-2017学年河南省郑州市轻工业学院附中八年级(上)月考物理试卷(9月份)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33分)
1.吉它是年轻人喜爱的一种乐器.在演奏前,需要调整琴弦的松紧程度,这样做的目的是调节琴弦发声时的()
A.振幅 B.响度 C.音调 D.音色
【考点】频率及音调的关系.
【分析】音调和物体振动频率有关,频率越高音调越高,频率越低音调越低.
【解答】解:调整琴弦的松紧程度的目的是调节物体振动的频率,从而改变琴弦发声时的音调.
故选C.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频率和音调关系的掌握情况.
2.甲、乙两车分别从P、Q两点同时同向运动,它们的s﹣t图象分别如图(a)、(b)所示,经过6秒甲、乙相遇.甲、乙的速度分别为v甲、v乙,P、Q间的距离为s,则()
A.v甲>v乙,s=16米B.v甲>v乙,s=8米
C.v甲<v乙,s=16米D.v甲<v乙,s=8米
【考点】速度与物体运动.
【分析】(1)根据v=求出两车的速度,然后比较两车速度的大小关系;
(2)从图象上找出当时间为6s时,甲、乙车对应的纵坐标﹣﹣路程是多少,因为两车分别从P、Q两点同时同向运动,所以两者之差即为P、Q之间的距离.
【解答】解:(1)根据图示可知,当t=12s时,甲通过的路程为8m;当t=6s时,乙通过的路程为12m;
甲的速度:v甲==≈0.67m/s;
乙的速度:v乙===2m/s;所以v乙>v甲;
(2)由图象读出经过6s时,甲行驶的路程s甲=4m,乙行驶的路程s乙=12m,所以P、Q间的距离为s=s乙﹣s甲=12m﹣4m=8m.
故选D.
【点评】此题主要考查的是学生对速度计算公式的理解和掌握,读懂图象是解决此题的关键.
3.关于图中声现象的四种情景,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甲图中,敲打钢尺的力越小,发出声音的音调越低
B.乙图中,齿轮转动越快,发出声音的音调越高
C.丙图中,向甁外不断抽气,听到手机铃声的音色发生改变
D.丁图中,安装“噪声监测仪”可以减弱噪声污染
【考点】频率及音调的关系;响度与振幅的关系;防治噪声的途径.
【分析】(1)物理学中把人耳能感觉到的声音的强弱称为响度,把声音的高低称为音调,音色反映了声音的品质与特色.
(2)减弱噪声有三种:①在声源处减弱;②在传播过程中减弱;③在人耳处减弱.
【解答】解:A、甲图中,敲打钢尺的力越小,钢尺振动的幅度越小,即发出声音的响度越小;故A错误;
B、乙图中,齿轮转动越快,振动的频率越快,则发出声音的音调越高;故B正确;
C、丙图中,向甁外不断抽气,听到手机铃声的响度越小,音色不变;故C错误;
D、图中,安装“噪声监测仪”可以检测到声音的大小,不能减弱噪声污染,故D错误.故选B.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乐音的三个特征和减弱噪声的途径,比较简单,属于基础题.
4.下列关于速度的说法正确的是()
A.速度是表示物体通过路程长短的物理量
B.速度越大的物体,通过的路程一定越长
C.做匀速直线运动的任何物体,它们的速度都是相同的
D.速度是表示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
【考点】速度与物体运动;匀速直线运动.
【分析】物体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叫速度,速度是表示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
速度不变、方向不变的运动叫匀速直线运动.
【解答】解:
A、物体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叫速度,速度是表示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故A错;
B、物体的速度越大,表示其运动得快,因为运动时间不确定,所以通过的路程不一定长,故B错;
C、做匀速直线运动的不同物体,它们的速度不一定相同,故C错;
D、速度是表示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D正确.
故选D.
【点评】此题考查的是我们对于速度和匀速直线运动的了解,是一道基础题.
5.下列关于运动和静止的说法正确的是()
A.地球同步卫星围绕地球飞行时,以地面为参照物,卫星是运动的
B.月亮在云中穿行时,以云为参照物,月亮是运动的
C.飞机在空中加油时,以地面为参照物,受油机是静止的
D.漂流而下的小船,以河岸为参照物,小船是静止的
【考点】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分析】判断物体是否运动就看物体与参照物之间的位置是否发生变化,位置发生变化则物体运动,位置不发生变化,则物体静止.
【解答】解:同步卫星的“同步”指的正是它与地球自转周期、角速度相同的意思,它和地球是相对静止不动的.所以以地面为参照物,卫星是静止的,故A不符合题意.
月亮在云中穿行时,月亮相对于云的位置发生了改变.所以以云为参照物,月亮是运动,故B符合题意.
飞机在空中加油时,飞机相对于地面的位置发生了改变.所以以地面为参照物,受油机是运动的,故C不符合题意.
漂流而下的小船,相对于河岸的位置发生了改变.所以以河岸为参照物,小船是运动的,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点评】在判断一个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时,一般按照以下几个步骤进行:①确定被研究物体;②选定参照物;③判断被研究物体相对于参照物的位置是否发生了改变来确定物体的运动情况.
6.如图四个瓶子,吹出的声音音调最高的是()
A.B.C.D.
【考点】频率及音调的关系.
【分析】解决此题要知道吹奏和敲击时振动的物体是不同的,吹奏时空气柱会振动发出声音,空气柱越短,振动越快,声音的音调越高;敲击时是瓶和水的振动发声,水越多,振动越慢,声音的音调越低.
【解答】解:当用嘴贴着瓶口吹气时,瓶中的空气柱会振动发出声音,空气柱越短振动越快,发出声音的音调就会越高,故发出声音的音调最高的是B;
故选B.
【点评】此题考查了声音的音调与发声体的振动频率关系,要结合题意分析解答.同时,知道发声物体是什么是本题解答的关键.
7.一物体从A地运动到B地,如果通过前二分之一路程时的平均速度是4m/s,通过后二分之一路程时的平均速度是6m/s,则整个行驶过程中的平均速度是()
A.4 m/s B.4.8m/s C.5 m/s D.6m/s
【考点】变速运动与平均速度.
【分析】由速度公式的变形公式求出前半段路程与后半段路程所用时间,然后由平均速度公式求出整个过程的平均速度.
【解答】解:设总路程是s,
∵v=,
∴前二分之一路程的时间,
t1===,
t2===,
整个过程的平均速度:
v===4.8m/s;
故选B.
【点评】本题考查了求物体的平均速度,熟练应用平均速度公式及其变形公式是正确解题的关键.
8.2014年是国家对重点地区实行大气“国考”的第一年.12月30日,南京市环保局发布消息,南京今年PM2.5下降2%的考核目标已基本完成.“PM2.5”是指大气层中直径小于或等于2.5μm可入肺的微粒.2.5μm相当于
()
A.2.5×10﹣6km B.2.5×10﹣3mm C.2.5×10﹣1nm D.2.5×10﹣9m
【考点】物理量的单位及单位换算.
【分析】长度单位间的换算关系是:1km=103m=104dm=105cm=106mm=109μm=1012nm.进行换算时,将数值看做倍数,然后依据单位之间的关系进行换算.
【解答】解:
因为1μm=10﹣6m,所以2.5μm=2.5×10﹣6m=2.5×10﹣3mm.
故选B.
【点评】此题以社会普遍关注的PM2.5为素材,考查了长度不同单位的换算,体现了物理知识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9.下列四个表达式是某班四位同学在学习“长度单位换算”时的演算过程记录,其中正确的是()
A.0.6m=0.6×100=60cm B.0.6 m=0.6m×100cm=60cm
C.0.6m=0.6×100cm=60cm D.0.6m=0.6m×100=60cm
【考点】物理量的单位及单位换算.
【分析】此题考查长度不同单位间的换算,运用不同单位间的具体关系,利用数学上的运算就可解答.
【解答】解:A、“0.6×100”换算过程缺少单位,故A不符合题意;
B、“0.6 km×100cm”得到的单位不存在,故B不符合题意;
C、过程及进率正确,故C符合题意;
D、0.6m×100得到的单位是“m”,不是“cm”,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点评】无论什么物理量的单位换算,前面的数都表示倍数,不进行换算,只是把后面的单位进行换算.这才是真正意义上的单位换算.
10.图中,主要描述声音能够传递能量的是()
A .
B .
C .
D .
【考点】声与能量.
【分析】声音可以传递信息,如:隆隆的雷声预示着一场可能的大雨;
声音能够传递能量,如:利用声波来清洗钟表等精细的机械.
【解答】解:探测海深、回声定位、超声波探查都是利用声波传递信息;
敲瓶底橡皮膜时火焰摇动,是利用声波来传递能量.
故选C .
【点评】本题考查的是声的利用,是一道基础题.
11.暖水瓶的瓶胆夹壁中是真空,小明想利用它来探究真空能否传声.他把音乐贺卡里的电子发生器放入瓶中,根据听到的声音进行判断.在他设计的下列几组比较因素中最合理的是( )
A .塞上瓶塞和不塞瓶塞进行比较
B .把瓶胆放在近处和远处进行比较
C .用一个完好的和一个已经漏气的瓶胆进行比较
D .将音量大小不同的芯片先后放入瓶胆中进行比较
【考点】声音的传播条件.
【分析】我们的目的就是为了验证真空能否传声,所以我们需要比较的是真空和非真空条件下,物体发出的声音,我们是否能听到,需要选取的器材应该一个是真空条件下的,另一个是非真空条件下的.
【解答】解:A 、不塞瓶塞时声音通过空气向外传播,塞上瓶塞时声音通过瓶塞向外传播,探究的是固体传声和气体传声,不符合题意,该选项设计不合理;
B 、把瓶胆放在近处和远处进行比较,没有控制距离的大小,不符合控制变量法的思想,无法比较,该选项设计不合理.
C 、完好的瓶胆夹壁中都是真空的,漏气的瓶胆不是真空的,可以验证真空能否传声,该选项设计合理;
D 、将音量大小不同的芯片先后放入瓶胆中,没有控制声音响度大小,不符合控制变量法的思想,无法比较,该选项设计不合理.
故选:C .
【点评】此实验主要是探究声音传播的条件,声音的传播需要靠介质,真空不能传声,属于基础性实验,比较容易,要学会对控制变量法的应用.
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17分)
12.如图所示是几种声音输入到示波器上时显示的波形,其中音调相同的是 甲和乙 ;响度相同的是 甲和丙 .
【考点】音调;响度.
【分析】声音的特性有三个:音调、响度和音色.音调和发声体的振动频率快慢有关系;响度和发声体的振幅大小有关.
【解答】解:从甲乙丙三幅图可以看出,甲和乙在相同时间内,振动的次数是相同的,因此它们的振动频率是相同的.所以甲和乙的音调是相同的;
甲和丙两种波形的振幅是相同的,因此它们的响度是相同的.
故答案为:甲和乙;甲和丙.
【点评】此题主要考查的是声音的三个基本特性﹣﹣音调、响度和音色,以及对其影响因素的了解和掌握.基础性题目,难度不大.
13.“中国好声音”比赛现场,吉他手弹奏电吉他时不断用手指去控制琴弦长度,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改变声音的音调;琴声是通过空气传播到现场观众耳中的.观众在听音乐时都要把手机关机或把铃声调成振动,目的是为了在声源处减弱噪声.
【考点】频率及音调的关系;声音的传播条件;防治噪声的途径.
【分析】(1)音调的高低与发声体振动快慢有关,物体振动越快,音调就越高;
(2)声音的传播是需要介质的,它既可以在气体中传播,也可以在固体和液体中传播;(3)减弱噪声有三种途径:①在声源处减弱;②在传播过程中减弱;③在人耳处减弱.【解答】解:(1)弹奏电吉他时不断用手指去控制琴弦长度,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改变琴弦的振动快慢,即改变声音的音调.
(2)琴声和我们的耳朵之间有空气,琴声是通过空气传播到耳朵中.
(3)观众在听音乐时都要把手机关机或把铃声调成振动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
故答案为:音调;空气;声源处.
【点评】本题考查声音的三要素、声音传播的条件以及减弱噪声的途径,解决此类问题要结合声音的产生和传播进行分析解答.
14.女高音与男低音中的“高”与“低”是指声音的音调不一样,这主要是由声源振动的频率决定的,引吭高歌与低声细语中的“高”与“低”是指声音的响度不一样.【考点】音调、响度与音色的区分.
【分析】声音的三个特征分别是:音调、响度、音色,是从不同角度描述声音的,音调指声音的高低,由振动频率决定;响度指声音的强弱或大小,与振幅和距离有关;音色是由发声体本身决定的一个特性;将声现象与生活实际中的一些说法相联系,深入理解音调和响度的概念.
【解答】解:声音音调的高低是由物体振动频率决定的,由于男女声带振动的快慢不同,所以音调也会不同,即会有女高音与男低音;
“引吭高歌“与“低声细语”中的“高”与“低”指声音的响度不一样,是由声源振动的幅度决定的;
故答案为:音调,频率,响度.
【点评】声音的特征有音调、响度、音色;三个特征是从三个不同角度描述声音的,且影响三个特征的因素各不相同.
15.如图所示,物体A的长度是 1.90 cm.
【考点】长度的测量.
【分析】使用刻度尺测量物体长度时,要观察是否从0刻度线量起,起始端没从0开始,要以某一刻度当作“0”刻度,读出末端刻度值,减去前面的刻度即为物体长度,注意刻度尺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
【解答】解:由图知:
刻度尺上1cm之间有10个小格,所以一个小格代表1mm,即刻度尺的分度值为1mm;
物体A左侧与0刻度线对齐,右侧与1.9cm对齐,估读为1.90cm,所以物体的长度为L=1.90cm.故答案为:1.90.
【点评】此题考查的是刻度尺的读数,在物理实验中,虽然学习了很多物理量的测量,但没有特殊要求,只有长度的测量要有估读值,其它读到准确值即可.
16.某同学进行测量时记录的数据如下:32.56cm,则他的数据中准确数字是32.5cm ,估测数字是0.06cm ;从记录结果中可以判断他使用的刻度尺的分度值是1mm .
【考点】长度的测量.
【分析】用刻度尺测物体长度时,读数应准确到刻度尺的最小刻度值,在最小刻度值以下还应再估读一位,据此分析答题.
【解答】解:刻度尺的读数,准确到最小刻度值,读数的最后一位是估读数据,倒数第二位数字是刻度尺的最小刻度值,
由32.56cm可知,该读数的准确数字是32.5cm,0.06cm是估读数字,他所用刻度尺的最小分度值是1mm.
故答案为:32.5 cm;0.06cm;1mm.
【点评】本题考查了刻度尺数据记录方法,用刻度尺测物体长度时,记录数据应准确到刻度尺的最小刻度值,在最小刻度值之下应再估读一位,记录数据的最后一位是估读值,倒数第二位之前的(含倒数第二位)数据是准确值.
17.五一节,爸爸驾车带楠楠去南滨路海洋公园游玩,途经长江大桥,如图所示.如果小车以36km/h的速度匀速通过长为450m的大桥,则过桥所需的时间为45 s.车行驶在桥中央时,爸爸问楠楠:为什么我们看到桥两边的路灯在不停地后退呢?楠楠告诉爸爸,这是因为我们选择了汽车为参照.
【考点】速度公式及其应用;参照物及其选择;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分析】利用速度计算公式求时间,用来判断一个物体是否运动的另一个物体叫做参照物,车外路灯相对于乘坐的车来说是运动的.
【解答】解:已知v=36km/h=10m/s,S=450m
则
看到车外路灯后退是以乘坐的行驶的车为参照物.
故答案为:45;汽车.
【点评】本题考查利用速度公式求时间的计算以及参照物的选择,关键是公式的应用和参照物的选择,最容易出错的就是参照物的选择.
18.某同学郊游时,用半小时走完2km的路程,休息半小时后,再用30min走完2.5km的路程.那么,他在前半小时的平均速度是 4 km/h,后30min的平均速度是 5 km/h,全程的平均速度是0.83 m/s.
【考点】变速运动与平均速度.
【分析】此题考查了平均速度的定义,即运动物体在某段时间段内的平均速度v等于在这段时间t内通过的路程s与所用时间的比值.
【解答】解:(1)他在前半小时,用半小时走完2km的路程,故平均速度v===4km/h;
(2)后30min,用30min走完2.5km的路程,故平均速度v===5km/h;
(3)全程总路程s=4.5km,共用时t=1.5h,故平均速度v===3km/h=3×m/s
≈0.83m/s;
故答案为:4;5;0.83.
【点评】解决此类题目的关键是利用平均速度公式v=,把经过的路程和时间代入即可.
三、实验题(每空2分,共16分)
19.在“测量平均速度”的实验中:
(1)实验原理是v=;
(2)实验器材有斜面、垫块、小车、金属片,还有刻度尺、秒表;
(3)金属片的作用使小车在同一位置停下,便于准确测量小车运动的时间;
(4)斜面不能过高的原因是使小车在斜面上运动时间会长些,便于测量时间.
【考点】变速运动与平均速度.
【分析】(1)在测平均速度实验中所采用的是一种间接测量法,原理是速度公式;
(2)由实验原理可知需要测量的数据可知所需器材,用的测量工具是刻度尺和停表;(3)在斜面的同一位置放置金属片,小车就可以在同一位置停下来,使小车运动的路程相等;
(4)斜面坡度越小,小车速度变化越慢,小车运动时间越长,越方便时间的测量.
【解答】解:(1)本实验测量平均速度采用的是一种间接测量法,通过测量小车通过的路程
和所用的时间,然后根据速度公式计算平均速度,所以这个实验的原理是v=;
(2)需要测量小车通过的路程和所用的时间,需要的测量工具是秒表和刻度尺;
(3)为了让小车在同一位置停下来,便于测出小车行驶相同路程的时间,需要在斜面上放置一个金属片,实验中金属片的作用是使小车在同一位置停下,便于准确测量小车运动的时间;
(4)小车所放的斜面应保持较小的坡度,小车速度变化越慢,这样使小车在斜面上运动时间会长些,便于测量时间.
故答案为:(1)v=;(2)刻度尺;秒表;(3)使小车在同一位置停下,便于准确测量小车运动的时间;(4)使小车在斜面上运动时间会长些,便于测量时间.
【点评】本题考查“测小车的平均速度”的实验,考查了实验原理、器材以及器材的作用及使用,是一道常见题型.
20.晓伟在观察提琴、吉他、二胡等弦乐器的弦振动的情况后猜测:在弦张紧程度相同的条件下,发声的音调高低还可能与弦的粗细、长短及弦的材料有关.于是他想通过实验来探究
(1)在探究一个物理量是否与多个因素有关过程中,常常采用 控制变量 的方法.如果晓伟想探究弦发声的音调是否与弦的材料有关,你认为他应选用表中编号为 D 、E 的琴弦.
(2)如果选用编号为A 、B 的两根琴弦,可探究弦发声的音调是否与弦的 A 、B 有关.
【考点】控制变量法与探究性实验方案.
【分析】声音的三个特征分别是:音调、响度、音色,是从不同角度描述声音的,音调指声音的高低,由振动频率决定.琴弦的粗细,长度,以及弦的材料都会影响其音调,结合控制变量法可逐一做出探究.
【解答】解:(1)由实验过程可知,音调与多个因素有关,我们探究时每次只探究与其中一个量的关系,而控制其它的量不变,故采用的方法是控制变量法.
如果想探究弦发声的音调与弦的材料的关系,她应该控制琴弦的长度、横截面积相同,故对照表中数据可知,应该选用表中编号为D 、E 的琴弦.
(2)若选用表中编号为A 、B 的琴弦,对照表中数据可知控制琴弦的材料、长度相同,可探究弦发声的音调与弦的横截面积的关系.
故答案为:(1)控制变量;D 、E ;(2)
A 、
B .
【点评】明确影响琴弦振动的频率有哪些,按照控制变量法的要求进行逐一的分析,可得出相应的结论.
四、计算题(共34分,第21题12分,第22题12分,第23题10分)
21.便捷的交通与互联网给人们出行带来了极大的方便,王爷爷带小孙子驾车到南昌西站,然后乘高铁去上海游玩迪士尼乐园,9:35开车出发,并看到路边如图所示的交通标志牌,(2)该趟高铁运行的平均速度为多少km/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