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届湖口县马影中学高三语文下学期期末试卷及答案解析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0届湖口县马影中学高三语文下学期期末试卷及答案解析
一、现代文阅读(36分)
(一)现代文阅读I(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2019年7月1日,《上海市生活垃级管理条例》正式实施,上海垃圾分类进入“强制时代”。

一时间,垃圾分类成为人们日常生活的“新时尚”。

近年来,全国各地生活垃圾产生量与日俱增。

从生态环境部公布的数据看,2013~2017年,上海、北京生活垃圾产生量稳居全国前两位。

五年间,上海市垃圾产生量分别为736.0万吨、742.7万吨、789.9万吨、879.9万吨、899.5万吨;北京市垃圾产生量分别为671.7万吨、733.8万吨、790.3万吨、872.6万吨、90l.8万吨。

目前上海市生活垃圾末端处理能力已高达900万晚/年,亟待通过垃圾分类破解“垃圾围城”难题。

2005~2017年,上海市生活垃圾产生量年均增长率为3.1%。

特别值得关注的是,近三年上海市垃圾产生量平均增长率甚至接近7%,出现了垃圾减量每年“越减越多”的尴尬局面,推行垃圾强制分类已迫在眉睫。

(摘编自矫旭东《上海垃圾分类如何引领“新时尚”》)材料二
早在2000年6月,我国就将8个城市列为垃圾分类试点,但时至今日,垃圾分类面临的最大尴尬仍然是很多人因为分拣意识不够而“拎不清”。

“一些城市对垃圾分类工作的认识仍停留在技术层面,还没有从培养一代人的文明习惯和推动社会进步的角度,充分认识垃圾分类工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导致目前公众对垃圾分类的认识主要停留在基础了解层面,还需要加强引导。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环卫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副主任、教授级高级工程师徐海云指出。

复旦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系博士后李长军说:“我们通过七年的研究发现,垃圾分类要获得居民认可,社区里的志愿者及值班很重要,人与人的沟通、交流,比单纯的信息传递更能让居民认识和实施垃圾分类。

”在他看来,志愿者不是单纯的督导作用,更重要的是通过上门拜访,与居民的平时交流,发挥带头示范作用等等。

(摘编自光明网《垃圾分类如何“拎得清”》)材料三
垃圾分类相关政策的推进,不仅促进变废为宝,还催生出了垃圾分类上门回收员这一新兴职业。

他们用互联网在线接单,上门回收固定种类废品。

一名上门回收员表示,自己目前己靠“收垃圾”月入过万。

垃圾分类是进行垃圾减量化、集约化、无害化等科学处理的基础性工作,看似寻常却不容易,既要严
格遵守程序规范,进行有效的细分,又要按照分类处理的原则进行精准投放,需要花费一定的时间与精力,形成了一定的生活成本和日常负担,一些市民原有的处理习惯难以短期内改变。

细分化时代,若是没有专业服务的介入和替代,垃圾分类的日常化处理,就会遭遇各种因素的限制。

垃圾分类上门回放行业的兴起,意味着一种新业态、新职业的产生,由此带来了一系列可喜的变化。

首先,实现了“专业人办专业事”的服务升级,可以解决“生活垃圾怎么分”所造成的困扰与麻烦。

其次,激活了参与的源动力,减少了拾荒者、废品回收站等中间环节,把一部分利益让给市民,同时可回收再生资源的品质也更有保障。

再次,垃圾分类上门回收解决了一部分就业问题,拉长和延伸了产业链。

最重要的是,回收员上门回收,连接了垃圾从收集存放到运输处置的全过程,成为首尾两端的纽带,继而产生闭环和聚合效应。

(摘编自唐伟《垃圾分类上门回收是服务升级下的多赢之举》)
1. 下列对“垃圾分类”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垃圾分类“强制时代”在上海率先出现,与生活垃圾产生量“越减越多”密切相关。

B. 垃圾分类已试行将近二十年,与垃圾分类处理技术相比,居民分拣意识更为重要。

C. 垃圾分类是科学处理垃圾的基础,需要投入时间、精力进行有效细分、精准投放。

D. 垃圾分类上门回收员这一岗位的设置是为了更好地推进垃圾分类工作的有效开展。

2.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随着生态环保、绿色发展理念深入人心,垃圾分类将在全国范围内成为日常生活中的“新时尚”。

B. 上海市垃圾产生量正不断挑战上海当前生活垃圾末端处理能力,“垃圾围城”的难题亟待破解。

C. 专业服务的介入,可以取代市民进行日常性垃圾的分类处理,使垃圾分类在细分化时代顺利完成。

D. 垃圾分类上门回收员这一新兴职业解决了一部分就业问题,是垃圾分类产业链拉长和延伸的一种表现。

3. “垃圾分类”势在必行。

请根据材料,为有效推进这项工作给出具体的建议。

(二)现代文阅读II(12分)
4.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屈原因正道直行被流放,披发行吟于泽畔,渔父看见后,问他为什么来到这里。

屈原说:“举世皆浊而我独清,众人皆醉而我独醒,因此被放逐。

”渔父劝他说:“既然举世皆浊,何不随波逐流、推波助澜呢?
既然众人皆醉,何不吃点酒糟、喝点薄酒呢?”屈原反问道:“我怎能让自己清白的身躯,蒙受外物的污染呢?又怎能使自己高洁的品质,蒙受世俗的尘垢呢?”于是怀石投江而死。

汉代的贾谊认为,不论到哪里都可以辅佐君主,又何必留恋楚国呢?就像凤凰在千仞高空翱翔,看到有德的国君才降落下来,看到危险的小人就远走高飞。

上述材料中,屈原、渔父和贾谊三个人,你对哪个感触最深?请结合你的感受和思考写一篇文章。

要求:结合材料,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三)现代文阅读III(1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凤凰的图像,是中国艺术中最流行的图像之一。

它的造型史,可以上溯到石器时代。

湖南洪江高庙遗址出土的白色陶罐颈部和肩部各戳印的凤凰图案,距今已有7400年的历史;浙江余姚河姆渡遗址发现的“双鸟朝阳”象牙雕刻,则晚了400年。

值得注意的是,这两组相差400年的凤凰图像,都与太阳相伴。

凤凰别称火鸟、朱雀,属火,就是火神的化身——凤凰崇拜与太阳崇拜相关,因此,远古凤凰的图像总与太阳相伴。

与龙是华夏人图腾崇拜的形象不同,凤凰是东方夷人图腾崇拜的形象。

以史载而言,少皞是第一个立凤凰为图腾的帝王。

相传黄帝次子少皞被贬南方,成为东夷诸部落联盟首领,以凤凰为图腾,建立少皞国。

“我高祖少皞挚之立也,凤鸟适至,故纪于鸟,为鸟师而鸟名”(《左传·昭公十七年》)。

其后,作为东方夷人的一支,商族人认为他们的先祖商契是由其母简狄吞食凤凰落下来的蛋而生,即“天命玄鸟,降而生商”(《诗经·玄鸟》)。

玄鸟是商族人对凤凰的别称。

屈原在《离骚》中有“凤皇既受诒兮”之说,而在《天问》中有“玄鸟致诒”,讲的都是简狄生商契的传说,是将“凤凰”和“玄鸟”通用的。

凤凰与商契的关系,不止于为商族人确立了一个神话来源。

据史传,舜帝封商契司徒,派他在其封地商丘,担任火正一职。

火正是主持研究天象以利民生的官职,相当于今天的天文台长。

商契筑台观天象,发现了大火星运行的节气规律,据之制定历法(殷历)。

大火星每年在东方黎明时出现的那一天,是我国“春分”节气;大火星在西方黄昏隐没的那一天,则是我国的“秋分”节气。

商契“以火纪时”,商族人奉之为“火神”。

大火星春去秋来,正如燕子春天秋去一样。

凤凰就是被神化的知时而行、给世间带来春天消息的燕子。

作为天文学家,商契是人间当之无愧的神燕——凤凰。

应当说,在关于商契身世的传说中,凤凰不仅是天人交通的“火神”,它还代表着引导人类理性觉醒的光明之神。

在汉文化中,凤凰更广泛的意义,是作为图腾崇拜的延伸,代表着祥瑞安宁气象,且代表着最高艺术境界。

中华五帝之祖黄帝,战败蚩尤,统一华夏即位称帝之后,就想望凤凰到来。

黄帝的仁德之风召来了凤凰。

这神鸟自天而降,“五彩备举,鸣动八风,气应时雨”(《韩诗外传》)。

这就是一个祥和盛世之景。

《尚书·益稷》中有“《萧韶》九成,凤皇来仪”之说。

它描述的是在大禹治水的庆功盛典上,夔龙主持音乐会,而音乐会的最后高潮则是凤皇莅临。

凤皇不仅是这出音乐盛典的最后出场者,而且使之十全十美的最后完成者。

“凤皇”是“凤凰”原本的记法。

作为最高艺术境界的代表,凤凰就是司乐的神鸟。

“听凤凰之鸣,以别十二律。

”(《吕氏春秋·古乐篇》)
古代中国的凤凰崇拜,与古希腊的阿波罗崇拜很相似——阿波罗是太阳神,也是音乐与诸多技艺之神。

古希腊神话中也有凤凰,它脱胎于古埃及的太阳神鸟的传说。

希腊神话中的凤凰俗称不死鸟,它如太阳昼
出夜没一样,通过自焚和新生,循环进行着生而复死、死而复生的游戏。

中国的凤凰,似乎没有生死问题,只有来去状态——可以说凤凰是超生死的存在,准确地讲就是一种被神灵化的高洁灵妙的气象或风仪。

(摘编自肖鹰的《汉凤凰的大美风仪》,《光明日报》)
5.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凤凰的造型,可以上溯到石器时代而且这种造型图像与太阳相伴,可见在远古时代,凤凰崇拜就与太阳崇拜相关。

B.“凤凰”原本的记法叫“凤皇”,相传黄帝称帝后,凤凰自天而降,于是黄帝让夔龙主持庆典,并由凤凰作为最后的出场者。

C.凤凰作为图腾崇拜,在汉文化中意义更广泛,代表着祥瑞安宁气象,且代表着最高艺术境界,因为它是司乐的神鸟。

D.古希腊神话中的凤凰形象,影响了古埃及太阳神鸟的传说,希腊神话中凤凰的自焚和新生,表现出生而复死、死而复生的特性。

6.下列对原文的论证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选文从凤凰图像的特征入篇,再写凤凰崇拜的历史传说渊源,再论凤凰的文化象征意蕴,最后拓展至外国神话中的凤凰形象,论证思路清晰,层次分明。

B.选文大量引用、列举古代中外的传说典籍中的资料,如展开了一幅色彩斑斓的画卷,证明观点的同时,又使文章内容更丰赠,文意更典雅。

C.选文第四段中,列举《尚书·益稷》中描述的在大禹治水的庆功盛典上凤凰来仪将音乐会推向高潮的事例,证明了凤凰是最高艺术境界的代表的分论点。

D.选文最后一段,将古代中国的凤凰崇拜,与古希腊神话中的凤凰进行类比,点明各民族文化传统中都有主管音乐与技艺之神的现象。

7.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诗经·玄鸟》中对“简狄吞食凤凰蛋而生商”记述,与屈原在《天问》中写的关于商契的传说是一致的。

B.据史传,商契筑台观天象,发现了大火星运行的节气规律,由此制定历法,以昭示气候变化规律,引导人们顺时而作。

C.大火星每年在东方黎明出现和在西方黄昏隐没的时间是相对固定的,因此我国每年的春分日和秋分日都是固定的。

D.凤凰在中国古代是司乐的神鸟,是最高艺术境界的代表,《吕氏春秋·古乐篇》有“听凤凰之鸣,以别十二律”之说。

二、古代诗文阅读(34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子曰:“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

”(《论语·述而篇》)
材料二: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

仁以为已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论语·泰伯篇》)
材料三:(陈、蔡)遂使徒兵距孔子。

孔子不得行,绝粮七日,外无所通,藜羹不充,从者皆病。

孔子愈慷慨讲诵,弦歌不衰。

( 《孔子·家语》)
8. “游于艺”句中的“游”意思是_______,“艺” 指的是___________,
9. 请结合材料一和材料二的内容,简要评析材料三中孔子的上述行为。

(二)古代诗歌阅读(9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面小题
怀渑池寄子瞻兄①
苏辙
相携话别郑原上,共道长途怕雪泥。

归骑还寻大梁陌,行人已度古崤西。

曾为县吏②民知否?旧宿僧房壁共题。

遥想独游佳味少,无方骓马但鸣嘶。

[注]①嘉佑六年(1061年),苏轼到陕西赴任,途径渑池。

苏澈送别他到郑州,返回京城写了这首诗。

②苏澈曾被任命为渑池县主簿,后因考中进士未到任。

10.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诗人和兄长在郑原相携话别,“怕”字写出了对前路艰难的担忧。

B.兄弟二人曾留宿渑池,在僧房墙壁上共同题诗,留下了美好回忆。

C.诗人独自踏上旅途,兴味索然,前路迷茫,只有骓马嘶鸣相伴。

D.本诗以“怀”统领全篇,既追怀过往,又思念兄长,感情真挚动人。

11.颔联是怎样运用虚实结合的手法表达感情的?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

(三)名篇名句默写(6分)
12.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王维《山居秋暝》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描绘了翠竹青莲之中勤劳的人们幸福美好的生活图景。

(2)苏轼《赤壁赋》中通过写动物和人物的反应或感受,侧面写箫声的语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

(3)姚鼐《登泰山记》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描写初登山顶见到山与雪时的景象,进而说
“_______________”,形象生动地描绘出积雪的光彩。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一)语言文字运用Ⅰ(9分)
13.右面是某教师给高三学生列出的学习流程图,请把这个学习过程写成一段话,要求内容完整,表述准确,语言连贯,不超过80个字。

(二)语言文字运用Ⅱ(11分)
14.借《红楼梦》整本书阅读与研讨活动的开展,学生会拟向全体同学发出阅读文学名著的倡议,请你组织大家讨论这份倡议书草稿,并提出修改意见。

下面这份草拟的倡议书在格式、内容、标点上有五处错误,请找出并进行修改。

《关于阅读文学名著的倡议书》
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是开启智慧大门的钥匙。

通过读书能使我们眼界开阔、头脑充实、思想睿智、身心愉悦。

文学名著是人类知识长河中璀璨的明珠,无论时间多么久远,那些经典之作都能穿越历史的尘埃大放光彩。

阅读文学名著,对于我们学习语文、感受生活、领悟人生都大有裨益
因此,特向同学们提出如下倡议:
一、选择高质量的文学作品,坚持每天阅读;
二、必须做好摘抄,做到日积月累;
三、常写读书笔记和读书心得。

近期,我们将根据学校图书馆藏书情况,并在语文老师的指导下,为同学们列出推荐阅读书目。

愿同学们在这些优秀作品的滋养下,增长见识,茁壮成长。

此致
敬礼
××中学学生会
2020年×月×日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⑤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写作(60分)
15.作文
从9月1日起,南昌大学全面推行“学生自主保洁新政”,尽管这项改革3月在7个院校进行过试点,但全校铺开后不到一周,就遭到学生强烈反对。

原本期望新政实施后会带来的整洁环境并没有出现,反而把学校推到了舆论的风口浪尖。

学生反对理由很多,比如:“学校没有考虑学生意愿”“大三大四有些学生要准备考研,没有时间”“既然交了各种费用,为何还要学生打扫卫生”“我是来读书的,不是来扫厕所的”“辞退原来保洁员,学校有没有给一定补偿,学校省下的钱到哪儿”“自主保洁应该从每个人做起,把行政楼和教学楼保洁员也撤掉,由校领导和校长自行保洁”等。

上面的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思考?请结合自己的体验与感悟写一篇文章。

【要求】角度自选,立意自定,题目自拟。

不得脱离材料内容及含义的范围作文。

除诗歌外,文体不限。

不得少于800字。

不得抄袭、套作。

参考答案
【1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的能力。

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审题,明确题干的要求,然后浏览选项的内容,然后到文中找到相关的句子,最后进行辨析。

本题D项,“为了更好地推进垃圾分类工作的有效开展”不全面,原文还有“垃圾分类上门回收解决了一部分就业问题,拉长和延伸了产业链”。

故选D。

【2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的能力。

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审题,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本题要求选出的是“不正确的一项是”,然后浏览选项的内容,然后到文中找到相关的句子,最后进行辨析。

本题C 项,“可以取代市民进行日常性垃圾的分类处理”不正确,原文是说“实现了‘专业人办专业事’的服务升级,可以解决‘生活垃圾怎么分’所造成的困扰与麻烦”。

故选C。

【3题详解】
此题考核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

解答本题,考生要浏览材料、圈出相关内容,然后进行整合概括。

本题要求“请根据材料,为有效推进这项工作给出具体的建议”,可以结合材料二“垃圾分类面临的最大尴尬仍然是很多人因为分拣意识不够而‘拎不清’”,概括得出要对市民加强教育,让市民增强垃圾分类意识;由“一些城市对垃圾分类工作的认识仍停留在技术层面,还没有从培养一代人的文明习惯和推动社会进步的角度,充分认识垃圾分类工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导致目前公众对垃圾分类的认识主要停留在基础了解层面,还需要加强引导”,得出要制定相关的法律法规,为“垃圾分类”的推行提供法律保障;由“垃圾分类要获得居民认可,社区里的志愿者及值班很重要,人与人的沟通、交流,比单纯的信息传递更能让居民认识和实施垃圾分类”,得出要充分发挥志愿者的引导和示范作用。

由材料三“垃圾分类上门回放行业的兴起,意味着一种
新业态、新职业的产生,由此带来了一系列可喜的变化……”,得出要鼓励并规范垃圾分类上门回收等行业。

【点睛】解答实用类文本阅读可以从如下几个步骤进行:首先是阅读,注意整体阅读,注意抓三个方面:一是要有文体特征意识(如新闻、传记);二是要有思路分析意识(边读边概括各段落意思及段与段之间的关系);三是要有寻找中心句意识(每段的中心句、特别是文章的开头、结尾、过渡句以及标题)。

其次是审题:从题干中求启示,寻求解题的突破口,确保准确答题。

题干具有以下作用:暗示答题区域,暗示答题思路,暗示答题方法,暗示答案本身。

审题时注意:是否选准题眼(答题重点),是否选全要点(要答几个方面),是否选准角度(以谁为陈述主体),是否选好恰当的句式(要与设问的句式一致)。

组织语言时,注意“问”与“答”要照应好。

最后是答题,“规范作答”不能忘记的三个原则:⑴答案在文中(直接来源于文中或或从文中提炼);⑴选择并重组文中关键词句(注意原文表述角度与设问角度是否一致);(3)分点分条作答(高考阅卷采点给分)。

即问什么答什么,怎么问怎么答;就近找答案,尽量抄原文;抓住关键词,短语答题目,分条来排列;要用肯定句,原文中找依据。

【4题详解】例文:
做一个有气节的人
粽叶飘香,又到端午。

关于端午的种种传说,又再现脑海。

望向湖畔,忆起楚国一代伟人屈原。

“堪笑楚江空渺渺,不能洗得直臣冤”。

关于屈原,连他是哪朝人自己都不大清楚,唯一能够明白的,就是屈原不忍看自己的国家灭亡,投至泊罗江。

上历史课,说屈原大无畏,拥有大胆质疑的理性精神,屡次劝说楚王莫信秦。

可提议不被认可,反遭迫害,流放人间,直至江中,以示清白。

你因怒而飞,你的精魂飞入湘水。

你的灵魂顺随你的信仰漂流,让人们看到你的正义与气节、你的哀丽与豪壮。

那天,五月五日,你立于江畔,刚毅的脸上写满了无畏,大风吹开了你的三千愁丝,你腾舞飞扬的衣衫宛若一面坚韧不拔的旗帜。

黑色的江水狂傲地在你脚下翻滚,你握紧了手中的青铜剑,万千感慨澎湃胸头。

曾经,你在一首诗中把风、雨、雪、电、云、月作为自己的侍从,让凤凰和龙为你拉车,在太空中任意驰骋,追求自己的理想。

而如今物非人是,所有的一切梦想全都已破灭,冥冥之中,哪里才是最适合自己的位置呢?或许自己本不该踏出茅庐;或许平静稳定的生活才最适合自己,而自己也应该守在适合自己的位置上,为人们、为历史创作精华,繁衍文化。

贼兵的呼喊声由远及近,是该做出选择的时候了。

一江乌水折射出了生命最后时刻的空虚与充实、肮脏与华丽。

你的思想定格:如果真理和信念需要流血牺牲,那么我愿付出自己的生命;其实生命是一袭华丽的袍子,里面却裹满了虱子。

于是,你就把自己作为一个高洁的化身呈现给世人:无论遇到了怎样的状况,正义与气节是最神圣的,是最值得去维护的。

贼兵的呼喊声到了近前,你回头望了最后一眼国破下的山河,而后高呼:“长大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纵身跳入了为你而愤怒的江水中,瞬间,一江乌水空明澄澈……
湘水悠悠,无数的水鬼,冤缠荇藻怎能洗涤得清清,千年的水鬼唯你成江神,非湘水净你,而是你净湘水。

你奋身一跃,所有的波涛溅起,汀芷蒲兰流芳到现今。

我想,你本来就是一条鱼,一条心胸宽阔、志向无边的鲲鱼,后来化为大鹏鸟,你的心胸、志向、理想依旧宏伟无边。

而现在你又回到了水中,回到了原来就属于你的位置上去,成为灵台空明澄澈的真神,默默地为人们指引着前进的方向,为人们树立高尚的信仰。

于是到了后世,有水的地方就有人想家,有岸的地方楚歌就四起,你就活在歌里、风里、水里——梦逍遥。

【详解】本题主要考查写作的能力。

这是一则“材料+任务驱动型”作文题,考生在审题时要注意全面把握所给材料,概括出材料的主旨,根据所给材料主旨确定自己作文的立意。

本作文题目由两个部分组成,提示语和要求。

要抓住关键句进行分析。

【审题】写作本题,关键是要正确理解材料内涵,准确把握材料中三个人的思想观点。

屈原正道直行被流放,虽处于困厄之中,但他为了保持自己清白的节操、高洁的品质,宁可死去也不愿与污浊的世俗同流合污,体现出洁身自好、为追求理想而献身的崇高精神。

渔父是作为与屈原对立的形象存在的。

面对污浊的现实,他主张随波逐流甚至推波助澜,表现出一种随遇而安、乐天知命的思想。

汉代的贾谊则主张只要能辅佐君主建功立业,不必拘泥于楚国,正所谓“良禽择木而栖,良臣择主而事”,体现出一种趋利避害的智慧。

相对来说,比屈原灵活变通,比渔父积极有为。

写作时,可选择自己感触最深的人物,发掘其思想观点并表达自己的感受和思考。

需要注意的是,写作过程中,要能够对人物的思想观点进行辩证地评析,体现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和人生观。

参考立意:屈原角度:保持节操和高洁的品质;不与世俗同流合污;为追求理想而献身等。

渔父角度:“佛系”生活;乐天知命等。

贾谊角度:做一个智慧的人;做人需要有广阔的胸襟等。

行文结构:结合材料内容分析确定选择的人物为渔父。

开头可以用一些屈原的精彩语句或者对渔父的评价等引出观点,也可以把渔父与屈原对比来写。

然后从不同的角度分析论述,如怀揣一颗自由心,即使受到打击,也可在最快的时间内调整好状态,让心中多一丝镇定与坦然;放眼当今社会,人们忙于繁忙的生活,不大可能保持内心的宁静淡泊,要懂得应时而变等。

最后可以写如何做或感悟,如“人在面对困难的时候要懂得以退为进,不能一味蛮干”。

【素材】《楚辞》中渔父是一个隐者的形象,代表了一种遗世独立的清高。

他隐居在荒无人烟的地方,有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