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大象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册教案附教学反思《地球“变脸”带来的……》教学设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地球“变脸”带来的……》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本课主要目标是认识地貌变化给生物、人类和环境带来的好处与坏处,知道主要的能源矿产、金属矿产及其提炼物的名称。
学情分析
地貌在变化过程中,对生活在地球上的人类和其他生物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这些影响有有利的一面,也有有害的一面,本课引导学生科学、正确地认识地貌变化带来的影响。
制作地震仪模型及了解避震常识能够提高学生日常生活中的防震避震意识。
学习目标
1.知道地球表面变化对生物和环境的影响。
2.了解常见的矿产资源。
教学重难点
知道地球表面变化对生物和环境的影响。
评价任务
1.认识地球表面变化对生物和环境的影响。
2.了解常见的矿产资源。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铁架台、线、一罐饮料、彩笔、白纸条、透明胶带、剪刀等。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阅读引入
地貌在变化过程中,对生活在地球上的人类和其他生物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阅读65页的内容。
二、表达与交流
1.以小组为单位交流搜集来的资料。
2.自学66页的内容。
①了解天然气、石油、煤在生活中的应用。
②了解我国能源的分布情况。
3.拓展活动:鉴别本地的岩石。
大家了解周围的岩石吗?利用双休日在家或学校附近搜集不同类型的岩石。
我们要像科学家那样对岩石的破碎程度、外观、硬度、条痕和遇酸反应等进行检测。
4.自学68页的内容。
第二课时
一、鉴定岩石
把学生搜集的岩石,通过从破碎程度、外观、条痕、硬度、遇酸醋反应几个方面去鉴定。
二、把学生搜集的岩石整理成岩石标本盒。
三、拓展活动
1.阅读资料,了解张衡发明的地动仪。
2.小组为单位制作地震仪模型并进行实验。
①安装架子。
②在彩笔上捆上各重物。
③笔尖正好挨到纸条。
④晃动桌子,并慢慢拉动纸条。
3.科学自助餐。
①自学71页的内容。
②演示避震逃生活动。
教学反思
因为本课理论性强,光凭空洞的说教,学生肯定会觉得无味,为了克服这一点,我在网上找了一些图片并截取了教材上的一些图片,精心制作了上课用的课件。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教师能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这节课成败的关键。
因此,教师选择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的设计就起着决定性作用。
而有的时候,教学内容是固定的,那么我们就需要教师采用灵活的教学方式来补充教学内容的不足。
本节课中我用课件贯穿教学过程的始终,用一些小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用“制作地震仪模型”活动来了解地震的测量,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在本节课教学中我强调以科学探究为主来组织教学,通过组织一个个科学探究活动,让学生亲身经历解决科学问题,形成科学观点的全过程,在参与这些活动的过程中感受、体验并内化。
在学生的实验活动中,我做的只是活动的组织者和参与者,更多的是让学生小组合作,自行探究,在生生互动、师生互动中,使学生的探究能力得到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