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径式早期康复护理对脑梗死偏瘫患者生活能力的影响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路径式早期康复护理对脑梗死偏瘫患者生活能力的影响
任燕;金小红;朱小玲;陈美华;余庆丰
【摘要】目的:探讨路径式早期康复护理对脑梗死偏瘫患者生活活动能力改善的效果。

方法:将急性脑梗死偏瘫患者按入院时间分为两组,2012年3月至2013年1月34例患者为对照组,2013年3月至2014年2月33例患者为观察组,前者给予常规护理,后者给予路径式早期康复护理,两组患者分别于入院时、干预后2周、干预后12周采用Barthel指数量表(BI)对生活活动能力进行评价。

结果:BI量表得分观察组干预前26.18±7.79分,干预后2周41.47±17.34分,干预后12周80.29±19.34分;对照组干预前23.94±11.51分,干预后2周
54.55±18.17分,干预后12周89.39±9.98分。

干预后2周、12周两组生活活动能力较入院时均有提高,但观察组患者生活活动能力改善程度优于对照组,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路径式早期康复护理能有效改善脑梗死偏瘫患者生活活动能力。

【期刊名称】《交通医学》
【年(卷),期】2015(000)002
【总页数】2页(P187-188)
【关键词】急性脑梗死;路径式护理;早期康复
【作者】任燕;金小红;朱小玲;陈美华;余庆丰
【作者单位】南通大学附属医院消化内科,江苏226001;南通大学附属医院肿瘤化疗科,江苏226001;南通大学附属医院神经内科,江苏226001;南通大学附属医院神经内科,江苏226001;南通大学附属医院神经内科,江苏226001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743.33
急性脑梗死发病急、致残率高[1]。

早期康复治疗是促进脑梗死患者功能恢复最重
要的治疗方法之一[2]。

本研究自2013年3月起将早期康复护理干预措施制订成
路径表形式,使措施具体、明确,由康复治疗师和责任护士组成的康复护理小组将干预措施实施于脑梗死后偏瘫患者,收到了较好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1.1 一般资料选择入住我院神经内科的急性脑梗死患者,将2012年3月~2013
年2月34例患者作为对照组,2013年3月~2014年2月33例患者作为观察组。

两组患者年龄、性别、婚姻等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纳入标准:(1)符合第4届全国脑血管疾病会议通过的诊断标准[3],并经头颅CT或MRI检查确诊为脑卒中;(2)存在运动功能障碍;(3)首次发病;(4)年龄≥18岁;(5)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在轻中度范围内[4];(6)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12分;(7)自愿参加本研究,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排除标准:(1)脑干梗死;(2)严重认知功能障碍;(3)伴有严重并发症;(4)精神障碍;(5)发病时间>72小时。

1.2 方法对照组:住院期间实施神经内科常规护理,患者出院后回家,1周内进
行常规电话随访,12周时复诊进行相关评价。

观察组:住院期间由康复治疗师、
责任护士组成的护理小组实施路径式早期康复干预措施,家属参与,患者出院后回家,1周内进行常规电话随访,12周时复诊,进行相关评价。

干预措施:患者入
院第1天,由病房责任护士、康复治疗师评估患者肢体功能和生活活动能力,与
患者及家属共同制定康复目标,提出具体措施,制订成路径表形式挂放于患者床尾,完成后在实施表单相应栏内打勾,有变异时及时调整表单内内容,重点对患者独立生活活动能力进行训练。

具体措施包括:良姿位摆放、被动活动各关节、健肢带动
患肢活动、独立生活活动能力训练如抓拿空纸杯、筷子、端碗、洗脸、梳头、穿衣、扭纽扣、在笔记本电脑或IPAD上玩游戏、床上翻身、坐起、站立、行走等。

患肢肌力≤2级者,训练健肢替代及借助辅助工具完成。

每日至少2次,上、下午各1次,每次15~30分钟,每周共14次,直至出院。

责任护士对家属讲解训练独立
生活能力的重要性,使其充分转变意识,对患者扮演的仅仅是鼓励,督促、协助和保证安全的角色,而不是替代的角色。

对患者取得的每一点进步都及时给予表扬,以提高了患者的积极性和信心。

同时,出院后对患者继续进行训练。

1.3 评价方法在患者入院时、干预后2周、干预后12周采用Barthel指数量表(BI)评价患者生活活动能力,该量表内容包括进食、洗澡、修饰、穿衣、大便控制、小便控制、用厕、床椅转移、平地行走和上下楼梯等10项内容,总分100分,得分越高代表独立生活能力越好、依赖性越小。

1.4 统计学处理将所得数据输入SPSS 17.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计量数据采用均数±标准差(±s)表示,组间差异性比较采用t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1 两组患者干预前后生活活动能力比较两组患者在入组时BI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干预后2周、12周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得分高
于对照组,观察组生活活动能力改善优于对照组。

见表1。

日常生活活动是基本的自我照护活动。

脑梗死偏瘫患者基本生活不能自理,需要家属长期照顾,扰乱了家庭的正常生活规律,增加了家属负担[6]。

因此,日常生活
活动能力的提高是康复的主要目标。

由于神经功能缺损的逐渐恢复和正常的生理需求,因此无论是观察组还是对照组,患者的BI得分较入院时均有提高。

但观察组
提高程度优于对照组,两组患者的BI改善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因此,路径式早期康复护理比常规护理更能显著提高患者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观察组BI得分在短短两周内有明显的提高,表示BI结果的改变主要发生在干预时,
这一结果与Nir Z等[7]的研究结果一致。

与常规护理相比,路径式早期康复护理
措施具体到每一天,使责任护士、患者及家属均明确每天需完成的训练内容,通过表单打钩的形式,保证了执行率和依从性,利用丰富多彩的游戏进行康复训练,提高了患者的兴趣,促进康复进程[8]。

同时,从患者入院第一天起即循序渐进地实
施康复训练措施,大大提高了康复训练效果。

家属的共同参与在患者的训练过程中起到了较好的督促、鼓励作用,使康复护理措施在患者出院后得到了延续。

本研究中家属充分转变了意识,高度配合,表现出很高的耐心,等待患者完成一项项特定的任务,如自行进食、洗漱等,而不代替患者完成,对患者取得的每一点进步都及时给与表扬,极大地提高了患者的积极性和信心。

患者在住院期间接受了良好的生活独立能力训练,出院后得以很好地回归家庭,很快适应了真正的家庭生活。

【相关文献】
[1]陈惠英.早期康复护理对急性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及生活能力的影响[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14,17(20):137-137,138.
[2]吴毅,吴军发.脑卒中康复干预的基础研究和临床研究[J].中国康复医学杂志,2011,26(8):701-703.
[3]全国第四届脑血管病学术会议.各种脑血管病诊断要点[J]中国实用内科杂志,1997,17(1):312-315.
[4]王平平,高颖,刘璐,等.NIHSS绝对值变化与NIHSS变化率对脑梗死患者残疾预测能力的比
较研究[J].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2011,28(2):156-158.
[5]张通.中国脑卒中康复治疗指南(2011完全版)[J].中国医学前沿杂志:电子版,2012,18(6):55-76.
[6]Van Exel NJ,Koopmanschap MA,Van Den Berg B,et al. Burden of informal caregiving for stroke patients.Identification of caregivers at risk of adverse health effects [J].Cerebrovasc Dis,2005,19(1):11-17.
[7]Nir Z,Zolotogorsky Z,Sugarman H.Structured nursing intervention versus routine rehabilitation after stroke[J].Am J Phys Med Rehabil,2004,83(7):522-529.
[8]李云,杨小燕,李妙玲.肢体智能反馈训练系统和作业治疗在偏瘫患者上肢功能障碍中的应用[J].中国实用医药,2013,8(8):14-15.。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