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茶人工林初产期产量监测调查初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油茶人工林初产期产量监测调查初报
杨武其;龙登楷;向春明;王启勇;龙立芳;吴艳秋;阮开灯
【摘要】监测数据显示,在当前栽培管理条件下,贵州省锦屏县油茶人工林第5年开始有产量,第5~8年产量增长较快,但产量不高,且后期出现的结果大小年现象,限制了其产量的增长.为提高油茶人工林的产量,实现高产高效的目标,通过分析当前基地栽培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为制定和推广普及适宜的综合化技术标准奠定基础,促进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期刊名称】《耕作与栽培》
【年(卷),期】2019(039)002
【总页数】3页(P10-12)
【关键词】油茶;初产期;产量;监测
【作者】杨武其;龙登楷;向春明;王启勇;龙立芳;吴艳秋;阮开灯
【作者单位】贵州省锦屏县经济林产业发展办公室, 贵州锦屏 556700;贵州省锦屏县经济林产业发展办公室, 贵州锦屏 556700;贵州省锦屏县经济林产业发展办公室, 贵州锦屏 556700;贵州省锦屏县经济林产业发展办公室, 贵州锦屏 556700;贵州省锦屏县经济林产业发展办公室, 贵州锦屏 556700;贵州省锦屏县经济林产业发展办公室, 贵州锦屏 556700;贵州省锦屏县经济林产业发展办公室, 贵州锦屏556700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S794.4
油茶产业是锦屏的传统特色产业,栽培历史已达数百年,20世纪60年代曾达1.2万hm2,但90年代实施的农业结构调整中大量砍伐油茶树,改种油菜和柑桔,
导致面积剧减。
近年来,锦屏县委、政府十分重视油茶产业的发展,2009年被列为
全国油茶发展试点县、贵州省油茶发展核心区后,突出把发展油茶产业作为调整产
业结构、脱贫攻坚载体,促进农民增收致富的重要举措和新时期重点发展的“五大
产业”之一。
通过大力开展新品种引进及产业基地建设,油茶种植规模迅速扩大,到2018年底,全县油茶面积4 800 hm2,产油茶籽3 000 t,创产值9 000万元。
发展油茶产业已成为农村农民发展经济的重要产业之一。
2014年以来,笔者对县内油茶人工林基地定点进行连续监测调查,初步掌握了油茶人工林初产期产量状况,为
制定和推广普及适宜的综合化技术标准提供依据。
1 方法及步骤
1.1 调查监测点设立
锦屏县位于贵州省黔东南自治州东部,地处云贵高原东缘向湘西丘陵过渡地带,境内以低中山为主,一般海拔高度400~800 m,属中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区,年
平均温度16.3~17.5 ℃,是全国油茶区划的适宜区域县。
本监测以2010-2011年建立油茶人工林基地为监测对象。
具体为2010年新造的
隆里乡春蕾林场大枫树基地、三江镇排洞电视塔基地,2011年新造启蒙镇边沙村岭大毙基地。
3个基地均使用优良长林、湘林良种无性系嫁接裸根苗栽植,株行距2 m×3 m,密度110株/667 m2,每年保持一定量施肥和2次以上抚育管理。
表1 油茶基地产量监测点基本情况调查统计表基地名称乡镇村造林年度面积
(667m2)造林密度(株/667m2)主要品系海拔(m)坡向坡位坡度土壤类型管理大枫树油茶基地隆里乡春蕾林场201024.0110湘林440东北中下25黄红壤好电视塔油茶基地三江镇排洞村201026.1110长林、湘林630东南中上24黄红壤较好岭大
毙油茶基地启蒙镇边沙村201111.2110长林、湘林750北中上20黄壤较好
表2 2014-2018年油茶基地产量监测调查统计表基地名称 2014年
2015年 2016年 2017年 2018年籽产量(kg)毛油产量(kg)毛油单产(kg/667m2)籽产量(kg)毛油产量(kg)毛油单产(kg/667m2)籽产量(kg)毛油产量(kg)毛油单产(kg/667m2)籽产量(kg)毛油产量(kg)毛油单产
(kg/667m2)籽产量(kg)毛油产量(kg)毛油单产(kg/667m2)大枫树油茶基地260652.71990247.510.312045409.017.04450082234.25221644318.47电视
塔油茶基地18045.01.72750225.08.62185036013.7912502208.43岭大毙油茶
基地307.50.67123302.68210504.46
注:监测点有油茶籽产、毛油产量的据实统计。
只有果苞、油茶籽、毛油产量数据这一或之二的(即农户不是脱籽或榨毛油出售,没有具体完整数据的),按“果苞产量×25%=籽产量,油茶籽产量×25%=毛油产量”推算。
1.2 调查监测方法
记录监测点油茶造林年度、面积、造林密度、主要品系,海拔、坡向、坡位、坡度、土壤类型等自然及环境因子,以及栽培管理情况等(详见表1)。
在每年11月份基
地采收后,走访调查基地油茶果苞、油茶籽(干籽),以及榨出的毛油产量,并进行记录和比较。
2 结果与分析
2.1 油茶人工林结果一般习性分析
监测数据显示,当前管理水平下,3个基地油茶都是在栽植后第5~6年开始有产量,第6~8年增长较快,且第8年就达到产量顶峰,第9年即为小年,产量减少30%以上。
总之,3个不同海拔基地油茶基地产量曲线走势基本一致。
详见表2、图1。
图1 2014-2018年油茶基地产量监测数据曲线图
监测数据显示,第8年峰值产量,最高产的大枫树油茶产量为34.25 kg/667 m2,与基地最初设计的高产目标50 kg/667 m2,还有不小的差距。
从3个点的数据平均值看,第8年峰值产量仅为17.5 kg/667 m2,产量更低。
详见表2、表3。
2.2 油茶人工林栽植管理相关性分析
监测数据显示,在2 m×3 m株行距,110株/667 m2的栽植密度条件下,油茶
人工林基地到第8年虽然未封行,但产量即达到第1次峰值。
可见,油茶适宜较
大的株行间距,110株/667 m2显得过密。
监测数据还显示,油茶产量与栽培管
理相关性密切,3个监测点中管理最好、树形最好的大枫树油茶基地产量最高。
但同时,大小年下跌幅度也最大,超过40%。
表3 油茶基地连续5年产量监测调查统计表项目年第5年第6年第7年第8年第
9年毛油产量(kg/667m2)2.714.239.4517.5013.45
3 小结及讨论
3.1 小结
监测数据分析显示,在当前栽培管理条件下,油茶人工林初产期,第5年才开始
有产量,第5~8年虽然产量增长较快,但总体不高。
而随之出现的结果大小年,体现出油茶基地早结丰产、高产高效实现的困难性。
3.2 讨论
油茶早结丰产与品种、用苗,栽培环境以及栽培管理中栽植密度、施肥、抚育、树形等方面关系密切。
一是品种。
监测基地油茶品种都在5个以上,有少部分每年都基本不结果或结果差,另一部分每年结果但产量少,大小年结果的或每年都结果好的也就不很多了。
所以使用3~4个结果均匀且可相互授粉的品种配合栽植,进一步纯化品种结构,提高优良结果树数量,是提高产量、避免和减轻大小结果途径。
二是用苗。
2010年来的大规模油茶造林以裸根苗为主,补植较多,整齐度[1]较差。
近年来容器苗的使用,对提高成活率、缩短缓苗期效果显著,值得推广。
三是环境。
油茶是广适性树种,也是喜光树种[2],苗期和幼树期有一定耐荫性,但成林后,要求充足的光照。
贵州锦屏阴雨天多,是低光照区。
另外,县境内海拔从300 m至1 200 m不等,差异性较大,要选择适宜区域和品种进行栽培,还要防止基地内及周围乔木的遮挡,从栽培环境方面为油茶创造增加光照的条件。
如近年来采用的90株/667 m2的种植密度,效果良好,但是否为最适宜的种植密度还有待进一步观察和研究。
四是施肥。
大小年结果可能有品种特性的因素,但与施肥关系很大。
当前的基地管理中,一定程度上存在施肥量不足,以及施肥时机把握不好等问题。
五是抚育。
抚育管理中,为减轻人工费用常使用除草剂,不仅阻碍有机生产推进。
可能影响鲜果含油率[3],虽然相关性还有待进一步调查研究,但很值得警醒。
六是树形。
当前的基地管理中,通常不注意树形管理。
较好的才是高产的基础。
总之,要以早结丰产、高产高效为目标,针对当前基地栽培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制定和推广普及适宜的综合化技术标准,才能促进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相关文献】
[1]张焕裕.作物农艺性状整齐度的指标方法新论[J].湖南农业科学,2006(01):24-26.
[2]郑涛,苟光前,叶红环,等.贵州锦屏野生蜜源植物资源调查及分析[J].山地农业生物学
报,2018,37(06):41-46.
[3]黄开顺,陈国臣,李开祥,等.油茶优树果实产量性状和品质性状的差异性及相关性研究[J].广西林业科学,2010,39(04):179-183,1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