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塘江大桥中华民族的骄傲
钱塘江大桥
![钱塘江大桥](https://img.taocdn.com/s3/m/1f29df80ba4cf7ec4afe04a1b0717fd5360cb20e.png)
钱塘江大桥钱塘江大桥,位于中国浙江省杭州市,是一座以跨越钱塘江而闻名的桥梁。
它是全球最长的跨海公路大桥,也是中国大陆第一长桥。
钱塘江大桥的设计和建设始于2003年,主要目的是为了解决杭州与宁波之间跨江交通的问题。
在此之前,人们只能通过渡船或绕行几百公里才能到达对岸。
随着时代的发展,这种交通方式已经无法满足人们的需求。
整个大桥由桥跨、航道通航部分和引桥三个部分组成,总长36.5公里。
其中桥跨部分有23跨,每跨长2000米,一共23个桥塔高达228米。
整个大桥设计合理,结构坚固,采用了许多先进的工程技术和材料,以确保其安全和可靠性。
建设钱塘江大桥是一项巨大的挑战,不仅在技术上,也在环境和经济方面。
为了保护钱塘江的生态环境,建桥过程中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包括对航道的规划和保护,以及对渔民和居民的搬迁和生活改善。
钱塘江大桥的建设不仅连接了杭州和宁波两个城市,也大大促进了浙江省的经济发展。
桥梁的通行使得货物运输变得快速和方便,加快了商品的流通,提高了地区的竞争力。
同时,大桥也成为了杭州和宁波之间人们交流的纽带,促进了文化和旅游的交流。
钱塘江大桥成为了杭州的一张新名片,吸引了世界各地的游客前来观赏和体验。
特别是在夜晚,桥上的灯光璀璨,犹如一条巨龙腾空而过,给人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除了交通和经济的变化,钱塘江大桥还给人们带来了更多的机会和便利。
杭州和宁波两个城市的居民可以更方便地互相访问,相互之间的交流和合作也变得更加频繁。
这为两个城市的发展和合作带来了新的机遇。
钱塘江大桥的建设是中国现代化建设的重要里程碑,也是人们智慧与努力的结晶。
它不仅仅是一座桥梁,更是一个象征,象征着中国在科技和工程方面的突破和成就。
最后,让我们一起欣赏钱塘江大桥的壮丽景象,感受其所带来的变化和影响。
它的存在不仅改变了杭州和宁波之间的交通,也给人们带来了更多的机会和便利。
钱塘江大桥,见证着中国的发展和进步,也为我们未来的发展打开了更广阔的道路。
钱塘江大桥
![钱塘江大桥](https://img.taocdn.com/s3/m/e2945a07763231126edb116c.png)
茅以升(1896年1月9日—1989年11月12 日),土木工程学家、桥梁专家、工程 教育家,中国科学院院士,美国工程院 院士,中央研究院院士。
曾主持修建了中国人自己设计并建 造的第一座现代化大型桥梁——钱塘 江大桥,成为中国铁路桥梁史上的一 块里程碑;新中国成立后,他又参与 设计了武汉长江大桥。 晚年,他编写了《中国桥梁史》、《中 国的古桥和新桥》等。
钱塘江大桥的设计、建造主持者是当代桥 梁专家茅以升博士。由他主持制订的建桥 方案不但切实可行,而且比美国桥梁专家 华德尔提出的方案减少投资约二百万元, 终于被当局采纳。 1934年11月11日,钱塘江大桥开工兴建。 39岁的茅以升受命担任钱塘江大桥的总设 计师、总工程师。
钱江大桥于1935年4月开始 建设,1937年10月全部竣工。 桥全长1453米,上层为双车道 公路,下层为单线铁路。正桥 18孔,跨距66米;桥下距水面 有10米空间,可以畅通轮船。 在铁路和公路桥之间,有10.7 米高的M形钢架,承托公路桥 面,既分承了运载的重力,又 凝聚了桥身的承应力;立体几 何结构,巧妙地美化了这条千 米“苍龙”。
钱塘江一桥全长1453m,正桥长1 072m。 铁路桥由16空跨度为65.84m的简支华伦式 桁梁和两孔14.63m板梁组成。公路除16孔 桁梁上层为公路外,北岸引桥由3孔50m桁 拱及其两端15m平台和5孔9.2m钢筋砼框架 组成;南岸引桥由1孔50m桁梁桁高10.7m,主桁中心距6.1m;单 线铁路净空高6.7m,宽4.9m。公路为双车 道6.1m宽,两侧设1.52m人行道。
钱塘江是浙江省最大的河流,由西往东注 入杭州湾,流入东海。 钱江涌潮为世界一大自然奇观,它是天体 引力和地球自转的离心作用,加上杭州湾 喇叭口的特殊地形所造成的特大涌潮。 每年农历八月十五,钱江涌潮最大,潮头 可达数米。 观潮始于汉魏(公元一世纪至六世纪),盛 于唐宋(公元七世纪至十三世纪),历经 2000余年,已成为当地的习俗。
关于钱塘江大桥
![关于钱塘江大桥](https://img.taocdn.com/s3/m/b2ec02b3bb0d4a7302768e9951e79b8968026816.png)
2023年钱塘江大桥2023年钱塘江大桥是浙江省杭州市的一项重大工程。
该大桥位于钱塘江上,连接了杭州市区和富阳区,成为两地之间的重要通道。
这座大桥不仅具有交通枢纽的功能,还成为了当地的一座地标性建筑。
钱塘江大桥的建设开始于2019年,历时四年,耗资巨大。
这项工程的目的是为了缓解杭州市区和富阳区之间的交通压力,提高地区间的交流和发展水平。
该大桥的设计理念是融合自然与人文,兼顾美观与实用。
钱塘江大桥采用了现代化的桥梁设计和建造技术。
桥梁的主体结构由钢材构成,具有很强的强度和稳定性。
同时,为了保护环境,大桥在设计中充分考虑了生态保护和绿色环保原则。
大桥两侧设有自行车道和人行道,方便市民出行和休闲。
该大桥的特色之一是它的桥面设计。
大桥的桥面采用了复合材料,具有防滑和抗老化的特点,保证了行车的安全性和舒适性。
桥上还设有观景平台,游客可以欣赏到钱塘江的壮丽风景。
在夜晚,大桥的灯光装饰烘托出浪漫而宜人的氛围。
钱塘江大桥的建成将对当地的经济和社会发展产生积极的影响。
首先,该大桥将缩短杭州市区和富阳区之间的距离,便利市民的通行,促进两地之间的贸易和人员流动。
此外,该大桥还将吸引更多游客来此游览观光,提升地方旅游业的发展水平。
然而,钱塘江大桥的建设也面临一些挑战和问题。
一方面,该大桥会对钱塘江生态环境产生一定的影响,需要做好生态保护工作。
另一方面,大桥的维护和管理也是一项重要任务,需要确保桥梁的安全和使用寿命。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相关部门将进行严格的环境监测和管理工作。
同时,还将制定维护和管理计划,对大桥进行定期检修和维护,确保其安全可靠。
综上所述,2023年钱塘江大桥的建设是一项具有重要意义的工程。
它将成为杭州市的重要地标和交通枢纽,促进地区的经济和社会发展。
同时,该大桥还充分考虑了生态环境和绿色原则,在保护环境的同时实现了人类与自然的和谐共存。
相信通过各方的共同努力,钱塘江大桥将为当地带来更多的发展机遇和美好未来。
钱塘江大桥
![钱塘江大桥](https://img.taocdn.com/s3/m/1dc3432579563c1ec5da71ad.png)
钱塘江大桥
钱塘江大桥
今天早上,我来到了钱塘江大桥。
今天的天气真好,蓝蓝的天,白白的云。
在明媚的阳光下,大桥显得十分壮观。
波涛滚滚的江水中,15个巨大的桥墩稳稳地托住桥身,仿佛一条钢铁巨龙卧在大江上面。
大桥分两层,底下一层是铁路,上面一层是公路,公路两侧是人行道。
我沿着人行道,走近正桥。
看见桥头堡里站着两位武警叔叔。
正桥笔直的公路上,一对对喇叭灯,像等候检阅的仪仗队,站得整整齐齐。
我扶着栏杆,站在大桥上往下看:西边是巍峨的六和塔,东边是钱塘江四桥。
远处的轮船像一叶叶扁舟,随着波浪时起时伏。
从桥上下来,我看到了茅以升的纪念碑。
听大人们说,茅以升是著名的桥梁专家,钱塘江大桥就是由他设计的。
以前,我国的造桥技术落后,很多大桥都是外国人造的,直到1937年,再茅以升的主持下,中国人才自己设计建造了第一座现代化大桥,那就是钱塘江大桥。
人们为了纪念茅以升,所以在钱塘江大桥旁立了这座纪念碑,好让我们永远记住他。
我抬头望着雄伟的钱塘江大桥,不禁赞叹道:茅以升爷爷真伟大!。
钱塘江大桥
![钱塘江大桥](https://img.taocdn.com/s3/m/65f60db3690203d8ce2f0066f5335a8102d2661a.png)
钱塘江大桥钱塘江大桥,又名杭州湾大桥,是中国浙江省的一座悬索桥,横跨钱塘江,连接杭州市和宁波市。
钱塘江大桥被誉为中国最长的悬索桥,也是全球第三长的跨海大桥。
钱塘江大桥的建设初衷是为了解决杭州市和宁波市之间的交通瓶颈。
早在上世纪50年代,杭州市和宁波市就开始计划修建一座跨越钱塘江的大桥。
然而,由于技术条件的限制和其他因素的影响,该项目一直未能得以实施。
直到上世纪80年代,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使得钱塘江大桥的建设成为可能。
1984年,中国政府正式启动了该项目的建设工作。
为了确保大桥的施工质量,中国政府特地邀请了世界上最有经验的桥梁工程师参与设计和施工过程。
工程师们经过多年的艰苦努力,终于于1991年完工并投入使用。
钱塘江大桥全长36.48公里,其中悬索桥部分长22.27公里,桥面宽35米,拥有六车道。
大桥的主塔高达206米,是世界上最高的钢结构主塔之一。
桥面的最大设计速度为100公里/小时,能够承载大型汽车、火车和轮船等重型车辆的通行。
钱塘江大桥在建成后,极大地改善了杭州和宁波之间的交通状况。
过去,杭州和宁波之间的交通主要依赖汽车和船只,时间长且不稳定。
有了钱塘江大桥的存在,两个城市之间的交通时间大大缩短,从而促进了两地经济的发展和人员的流动。
此外,钱塘江大桥也成为了杭州和宁波之间的一座重要地标。
每年,数以万计的游客慕名而来,欣赏大桥的壮丽景色。
无论是白天的蓝天白云,还是夜晚的繁星闪烁,都为钱塘江大桥增添了无限的魅力。
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钱塘江大桥也开始面临一些挑战和问题。
由于大桥的使用频率越来越高,桥面的磨损程度加剧,需要定期进行维护和保养。
此外,大桥的承载能力也成为了一个问题,随着交通流量的增加,大桥的承载压力也逐渐增大。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中国政府已经提出了一系列的措施和计划,力求保证大桥的安全和正常运行。
综上所述,钱塘江大桥作为中国最长的悬索桥之一,不仅在技术上具有重大意义,也对于杭州和宁波之间的交通和经济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条目荐读:钱塘江大桥
![条目荐读:钱塘江大桥](https://img.taocdn.com/s3/m/a6ffcf34eef9aef8941ea76e58fafab069dc44ab.png)
条目荐读:钱塘江大桥2020年10月的钱塘江大桥;MasaneMiyaPA摄,CC BY-SA 4.0 钱塘江大桥,位于浙江省杭州市闸口的钱塘江上,是一座公路铁路两用桥。
该桥于1932年开始筹划,1934年11月11日举办开工典礼,1935年4月正式动工。
整座桥的设计和施工由钱塘江桥工程处处长茅以升牵头,针对钱塘江复杂的水文条件制定了特殊的修建方式。
1937年9月26日,钱塘江大桥正式建成通车,同年12月23日杭州沦陷,茅以升亲自炸毁该桥。
此后日军曾多次试图修复该桥,但在游击队的阻止下一直未能完全完工,该桥也仅保留了勉强通行的能力。
抗战胜利后,茅以升重新组织人力维修该桥,但由于维修期间并未停止车辆通行,造成施工进度缓慢。
解放军解放杭州后,该桥被国民党军队的炸药毁坏。
上海铁路局和杭州军管会牵头组织修复事宜,并最终于1953年完成修复工作。
钱塘江大桥全长1453米,通高71米,正桥共计15处桥墩,上方支撑钢梁结构。
钢梁结构将桥身份为上下两层,下层为标准轨距单轨铁路,上层为公路桥面和行人桥面。
2006年,钱塘江大桥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历史筹建清朝宣统元年(1909年),沪杭铁路正式建成通车[1]:218。
1933年12月28日,从杭州至江山的杭江铁路正式建成[2]。
至1937年9月,该铁路向西延伸至江西萍乡,并与原有的萍株铁路完成接轨,形成新的浙赣铁路[3]。
而在杭江铁路修建之时,其与沪杭铁路之间隔钱塘江而望,浙江省政府遂于1932年决定在钱塘江上修建一座铁路桥,以贯通两条铁路。
起初浙江省交通厅曾请时任铁道部顾问、美国桥梁学家华德尔提供钱塘江桥建设方案,但最终提出的方案因不符合钱塘江的水文地质条件、造价过高等原因而放弃。
之后,时任浙江省建设厅厅长曾养甫等人推荐在北洋大学任教的茅以升负责此工程。
1933年,浙江省政府正式建立钱塘江桥工程处,作为大桥的设计方、施工方和管理方。
茅以升担任该处处长[4]:71-72。
钱江大桥 简介
![钱江大桥 简介](https://img.taocdn.com/s3/m/94d5cd380912a216147929b2.png)
十桥两遂道——钱江新篇章在钱塘江下游杭州市西湖区六和塔附近,建有著名的钱塘江大桥。
它是我国自行设计、建造的第一座双层铁路、公路两用桥,横贯钱塘江南北,是连接沪杭甬、浙赣铁路的交通要道。
该桥为上下双层钢结构桁梁桥,全长1453米。
钱塘江宽9.1米,高71米。
由我国著名桥梁专家茅以升主持设计施工,于1935年4月动工,1937年9月26日建成通车,总投资160万美元(当年价格)。
钱塘江大桥不仅是我国桥梁史上的巨大成就,也是中国铁路桥梁史上一个辉煌的里程碑。
它与六和塔一起组成杭州地标性景点之一。
而从1934年建钱塘江大桥开始,直到今天,钱塘江两岸杭州段的过江交通,已呈现十桥二隧道格局。
钱江一桥(钱塘江大桥)位置:西湖南边,六和塔附近钱塘江上。
建设情况:1934年8月8日动工,1937年9月26日建成。
1937年12月23日炸毁,1953年重建。
结构特点:桥长1453米,正桥16孔,桥墩15座。
桥梁故事:1937年卢沟桥事变爆发后,主持设计建造的桥梁专家茅以升作出一个重大决定——在大桥南2号桥墩上留下一个长方形大洞。
1937年8月13日,淞沪会战爆发,9月26日,钱塘江大桥下层单线铁路桥率先通车。
淞沪会战失败后,11月16日,茅以升接到命令:如果杭州不保,就炸毁钱塘江大桥。
留下的长方形大洞,其实就是预防这一时刻的来临。
当晚,茅以升将钱塘江大桥所有致命点一一标示出来,100多根引线,当晚从各个引爆点全部接到南岸的一所房子里。
11月17日,大桥全面通车。
12月23日下午1点,茅以升接到炸桥命令。
下午5点,日军先头部队已隐约可见,所有引线点燃,一声巨响,钱塘江大桥的两座桥墩被毁坏,五孔钢梁折断落入江中。
1953年,钱塘江大桥重建。
2006年5月25日,钱塘江大桥成为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钱江二桥(彭埠大桥)位置:北起杭州四堡,南至萧山盈丰。
建设情况:1988年4月21日开工,1991年12月21日通车。
茅以升与钱塘江大桥
![茅以升与钱塘江大桥](https://img.taocdn.com/s3/m/6a3fd40ea26925c52cc5bff6.png)
茅以升与钱塘江大桥提起钱塘江大桥,人们都会想到茅以升。
茅以升自己也曾在多年后回忆:“自1919年12月,我归国为社会服务,在几十年的征程中,我所做的工作最引人注目的就是主持建造钱塘江大桥工程”。
钱塘江大桥建成于抗日烽火之中,它不仅在中华民族抗击外来侵略者的斗争中书写了可歌可泣的一页,也是我国桥梁建筑史上的一座里程碑,同时它也是我国桥梁工程师的摇篮。
而这座大桥经历的一段传奇,却是最令人难忘的。
上世纪30年代,正在兴建中的浙赣铁路要与沪杭铁路衔接,需在钱塘江上架设一座大桥。
1934年,时任钱塘江大桥桥工处处长的茅以升,受命开始主持这第一座由中国人自己修建的钢铁大桥工程。
之前,在中国的大川大河上,虽已有一些大桥,但都是外国人造的:济南黄河大桥是德国人修的,蚌埠淮河大桥是美国人修的,哈尔滨松花江大桥是俄国人修的……可以想象,茅以升担负着一项前所未有的重任,他要用自己的智慧来证明中国人有能力建造现代化大桥。
钱塘江又称钱江,地处入海口,潮水江流,汹涌澎湃,风波甚为险恶,其潮头壁立的钱江潮与随水流变迁无定的泥沙是建桥的两大难题。
茅以升在造桥过程中,克服了许许多多的困难,他曾采用“射水法”、“沉箱法”、“浮远法”等,解决了建桥中的一个个技术难题。
保证了大桥工程的进展,至1937年,大桥快要竣工之际,上海“八一三”战争爆发了!钱塘江大桥还未交付使用就先经受了抗日战火的洗礼。
茅以升说,在“八一三”的第二天,即8月14日就有三架日军飞机来工地轰炸,当时他正在6号桥墩水下30公尺的沉箱里和几个工程师及监工员商量问题,忽然沉箱里电灯全灭,一片黑暗,原来因日军飞机轰炸,工地关闭了所有的电灯。
这次日机轰炸是江、浙一带的第一次。
工程未完,战火已烧到了钱塘江边,此时江中的桥墩,还有一座未完工,墩上的两孔钢梁无法安装,在此后的40多天里,建桥的工人们同仇敌忾,以极大的爱国热情,冒着敌人炸弹爆炸的尘烟,夜以继日地加速赶工,1937年9月26日清晨,第一列火车从大桥上通过。
钱塘江大桥
![钱塘江大桥](https://img.taocdn.com/s3/m/122dfb572e3f5727a5e96232.png)
钱塘江大桥钱塘江大桥位于浙江省杭州市六和塔附近,如图所示,横跨钱塘江,北岸在杭州二龙山东麓,南岸在滨江区浦沿街道联庄村上沙埠,是由我国自行设计和建造的第一座双层式公路、铁路两用特大桥。
该桥为上下双层钢结构桁梁桥,全长1453 m,宽9.1 m,高7.1 m。
正桥长1 072 m,南、北公路引桥各长93 m和288 m。
铁路桥由16空跨度为65.84 m的简支华伦式桁梁和两孔14.63 m板梁组成。
公路除16孔桁梁上层为公路外,北岸引桥由3孔50 m桁拱及其两端15 m平台和5孔9.2 m钢筋砼框架组成;南岸引桥由1孔50 m桁拱及其两端15 m平台和两孔9.2 m钢筋砼框架组成。
钢桁梁桁高10.7 m,主桁中心距6.1 m;单线铁路净空高6.7 m,宽4.9 m。
公路为双车道6.1m宽,两侧设1.52 m人行道。
铁路设计荷载等级为E-50级,公路设计活载等级为H-15级。
钱塘江大桥该桥由著名桥梁工程师茅以升设计,并主持施工,首次采用气压法沉箱掘泥打桩成功。
打破了外国人认为此处不可能建桥的预言。
为中国人民长了志气。
如今第二座公路、铁路平行的钱塘江大桥建成并通车。
成为浙赣、沪杭铁路复线的枢纽。
双虹飞彩,宏伟壮观。
雄伟壮丽的大桥,抒发出中华儿女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豪情壮志,而铭刻其中的“殚精竭智千日功,通车之日却炸桥”的扼腕痛心却使国人永志难忘。
钱塘江大桥不仅是我国桥梁史上的巨大成就,也是中国铁路桥梁史上一个辉煌的里程碑。
2006年05月25日,钱塘江大桥被国务院批准列入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名单。
钱塘江大桥于1934年8月8日动工,历三年零一个月时间,建成我国第一座铁路、公路两用双层桥。
历经坎坷。
它是我国第一座自行设计建造的钢梁双层公路、铁路两用大桥,位于六和塔东侧江面。
作为整个杭州城市观光的南起点。
站在并不宽阔的桥面上可以一览六和塔全景,体会杭城依山傍水的味道。
钱塘江大桥建成于抗日烽火之中,它不仅在中华民族抗击外来侵略者的斗争中书写了可歌可泣的一页,也是我国桥梁建筑史上的一座里程碑,同时它也是我国桥梁工程师的摇篮。
钱塘江桥—茅以升
![钱塘江桥—茅以升](https://img.taocdn.com/s3/m/e711595cbe23482fb4da4cca.png)
钱塘江桥—茅以升“五行缺火真来火,不复原桥不丈夫。
”此话就是我国第一代桥梁专家茅以升所说。
1937年9月26日,我国第一座由中国人自己设计制造的现代化大桥——钱江大桥的铁路桥通车。
建造此桥艰难程度可想而知,水流湍急,打桩困难;江面宽阔,搬运困难,而且当时正处于抗日战争,日军多次狂轰滥炸,但是茅以升冒着生命危险,克服重重困难,工程始终没有停止,反而加快了。
铁路桥的提前通车为支援上海保卫战作出贡献。
11月17日,公路桥又正式开通,我国自行设计建造的第一座双层铁公路两用桥诞生。
然而,就在开通的前一天,茅以升接到密令,最高当局要炸钱塘江大桥。
12月23日傍晚,“轰”一声巨响,建成仅89天的钱塘桥腾起缕缕冲天烟柱,卧江长龙被从六处截断,通途瘫痪。
看完此记录片,我感慨万千!来杭州读书快两年了,原来钱塘江桥有如此的历史背景。
同时,我非常佩服茅以升的建桥才能和他的果断。
是他完成了中国有史以来第一座现代大桥,使外国人不敢轻视我们中国人的智慧,而且节约了国家大量聘请外国桥梁专家消耗的财力。
在面临杭州人民生死存亡之际,他毅然选择了炸掉费尽艰辛刚建成才89天的钱塘江大桥。
数万人的心血就这么毁于一旦,怎能不让人痛惜啊!而且铁路桥通车才仅仅三个月暇,他饱含泪花、心如刀绞地说:“这真比亲手杀死自己的儿子还不忍下手啊!”的确,自己的孩子,手心手背都是肉啊。
但是以国家利益为重的茅以升知道,造桥是爱国,炸桥也是爱国;造桥为中国人扬眉吐气,炸桥为阻挡日寇的侵略铁蹄。
一切以国家利益为重,茅以升是中华民族的骄傲!同时,他充满的霸气,“不复原桥不丈夫”一语点出了他内心的澎湃,充满了中华男儿的满腔热血。
他这么说,的确也是这么做的。
1949年5月,杭州解放,茅以升又来到杭州,翻修大桥。
我国自行设计制造的大桥历经战火,又傲然屹立钱塘江上。
如今钱塘江桥仍然横跨在钱塘江上,是连接沪杭甬铁路、浙赣铁路的重要交通要道。
如今交通便捷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桥梁快速的崛起。
【精编范文】描写钱塘江大桥的作文-实用word文档 (4页)
![【精编范文】描写钱塘江大桥的作文-实用word文档 (4页)](https://img.taocdn.com/s3/m/b6d68e5731b765ce050814f0.png)
本文部分内容来自网络整理,本司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如有异议或侵权请及时联系,本司将立即删除!== 本文为word格式,下载后可方便编辑和修改! ==描写钱塘江大桥的作文导语:钱塘江大桥是第一个由中国人建造的现代化大桥,在历史上有着不可代替的地位。
以下是小编为大家精心整理的作文,欢迎大家阅读参考!【篇一:钱塘江大桥】钱塘江大桥在浙江省杭州市钱塘江之上,全长1453米,宽9。
1米,高71米。
它分上下两层,上层走汽车,下层走火车。
它横跨钱塘江,连接两岸。
在桥上,可以看到波涛汹涌的钱塘江。
江上有航行的船只。
站在江边,钱塘江大桥像一条长龙在江上穿行。
它七十年横跨在钱塘江上,任凭风吹雨打,巍然不动,让波涛汹涌的钱塘江两岸建立了联系。
1937年11月16日,上海被攻破,杭州危在旦夕,政府命令设计者茅以升在桥上布满炸药。
1937年12月23日下午5点,日军在桥头隐约可见,茅以升将所有引线一起点燃,钱塘江大桥的两个桥墩被毁。
1948年5月,钱塘江大桥被修复,兑现了茅以升“抗日必胜,此桥必复”的誓言。
钱塘江大桥是第一个由中国人建造的现代化大桥,在历史上有着不可代替的地位。
从抗日战争到现在,钱塘江大桥好像在看着上面行使的车辆,在凝视着波涛汹涌的钱塘江,也在关注不断发展的杭州市。
【篇二:钱塘江大桥】今天早上,我来到了钱塘江大桥。
今天的天气真好,蓝蓝的天,白白的云。
在明媚的阳光下,大桥显得十分壮观。
波涛滚滚的江水中,15个巨大的桥墩稳稳地托住桥身,仿佛一条钢铁巨龙卧在大江上面。
大桥分两层,底下一层是铁路,上面一层是公路,公路两侧是人行道。
我沿着人行道,走近正桥。
看见桥头堡里站着两位武警叔叔。
正桥笔直的公路上,一对对喇叭灯,像等候检阅的仪仗队,站得整整齐齐。
我扶着栏杆,站在大桥上往下看:西边是巍峨的六和塔,东边是钱塘江四桥。
远处的轮船像一叶叶扁舟,随着波浪时起时伏。
从桥上下来,我看到了茅以升的纪念碑。
听大人们说,茅以升是著名的桥梁专家,钱塘江大桥就是由他设计的。
漫步钱塘江大桥——纪念钱塘江大桥建成八十周年
![漫步钱塘江大桥——纪念钱塘江大桥建成八十周年](https://img.taocdn.com/s3/m/44e13329da38376bae1fae62.png)
漫步钱塘江大桥——纪念钱塘江大桥建成八十周年作者:骆宝根来源:《杭州·生活品质版》 2017年第11期钱塘江大桥的建成见证了中华儿女的爱国热忱和聪明才智。
钱塘江大桥由我国著名桥梁专家茅以升主持设计和建造,是我国自行设计和建造的第一座大型双层铁路、公路两用桥。
在此之前,我国的江河大川上虽有几座大型桥梁,但均为外国人设计建造。
在当时国力孱弱、内忧外患的环境中,在施工难度超乎想象的条件下,茅以升和他的团队,精湛设计,严谨施工,建造出堪称“世纪工程”的钱塘江大桥,打破了外国人所谓“钱塘江水深流急,不能造桥”的预言,长了中国人的志气。
它是我国桥梁史上的一个里程碑。
大桥设计寿命为五十年,而如今已超期服役三十年,仍然保持良好的状态,被誉为“桥坚强”。
建桥人的报国热忱、优良作风和精湛技艺,永远值得我们学习和铭记。
钱塘江大桥见证了中华儿女抗击侵略者的无畏精神。
钱塘江大桥建成于抗日烽火之中,它在中华民族抗击外来侵略者的斗争中写下了可歌可泣的一页。
建桥之初,日本侵略者的铁蹄已践踏了我国东北大地,并对华北乃至整个中国虎视眈眈;大桥建成之时,全面抗战已爆发,吴淞会战最终以上海的?落结束。
在这样的背景下主持建桥的茅以升,凭着一颗热忱的爱国之心,对时局的忧患使他保持了清醒的头脑,有着他自己也不愿看到的预感。
为此,他在设计施工中作出了炸桥的预案。
1937年12 月23 日,当日冦逼近杭城,他终于奉命炸毁了刚建成通车89 天的大桥。
由他一手主持建成的大桥又由他一手部署协调炸毀,这在桥梁史上也是绝无仅有。
炸桥之前,他曽含泪赋诗一首:徒地风云突变色,挥泪炸桥断通途,五行缺火真来火,不复原桥不丈夫。
炸桥的扼腕之痛使他在当晚悲愤地写下“抗战必胜,大桥必复”八个字。
这是预言,也是誓言;这是信心,更是决心。
抗日战争以中国人民抗击外来侵略的全面胜利而结束,大桥又在茅以升的主持下修复。
大桥见証了中国人民不屈不挠不惜牺牲抗击外来侵略的英勇斗爭。
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钱塘江大桥
![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钱塘江大桥](https://img.taocdn.com/s3/m/05074815591b6bd97f192279168884868662b85b.png)
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钱塘江大桥
位于西湖之南,六和塔附近钱塘江上,为贯通钱塘江南北交通,连接沪甬、浙赣铁路的交通要道。
于一九三四年八月八日动工,历三年零一个月时间,于1937年9月26日建成,我国第一座铁路、公路两用双层桥。
桥长一千四百五十三米,分引桥和正桥两个部分。
正桥十六孔,桥墩十五座。
上层公路桥,宽六点一米,两侧人行道各一点五米。
大桥建成未及三个月,日军铁蹄踏上北岸桥头,国民党军队下令炸毁,直至抗战胜利后修复通车。
该桥由著名桥梁工程师茅以升设计,并主持施工,首次采用气压法沉箱掘泥打桩成功,此举打破了外国人认为此处不可能建桥的预言,也为中国人民长了志气。
桥于建国后曾多次维修。
大桥如江上飞虹,雄伟壮观。
如今在老桥下游13公里,第二座公路、铁路平行的钱塘江大桥于1987年底动工,1993年建成并通车。
成为浙赣、沪杭铁路复线的枢纽。
北接沪杭铁路线的乔司站,南接浙赣铁路线的萧山站。
铁路桥长2860米,公路桥长1792.8米。
双虹飞彩,宏伟壮观。
钱塘江大桥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竹香。
钱塘江大桥作文600字
![钱塘江大桥作文600字](https://img.taocdn.com/s3/m/1ee132a3b8d528ea81c758f5f61fb7360b4c2b83.png)
钱塘江大桥作文600字
当今社会,人们都在为经济发展,社会繁荣作出贡献。
可是在这同时,也有许多事情不断地在挑战着我们的良心,触动着我们的心灵。
我想说的是“生命之舟”。
“生命之舟”是杭州湾跨海大桥。
我看了钱塘江大桥,对比一下,那真是一个天上,一个地下啊!两座大桥都一样,像两只巨龙横卧在那里。
可是,细细地看就能看出两座大桥的区别。
生命之舟有四个大字——和谐、环保、绿色,显得庄严肃穆;而杭州湾跨海大桥,虽然写着生命之舟四个大字,但总觉得没有“生命之舟”庄严肃穆。
生命之舟代表了科技发达,给人类带来方便;杭州湾跨海大桥则表示出人们文明进步的象征,因为生命之舟没有污染的,只是人类智慧的结晶。
生命之舟的建筑工程师用智慧,巧妙地把钢材连接起来,并且是在没有水下混凝土的情况下建成的。
其中最难的还是精确计算桥梁跨度与流量,既不能太小,否则会影响交通,又不能太大,否则,将对钱塘江生态环境造成影响。
“生命之舟”,从远处望去,它犹如一条长长的大蛇躺在水面上。
好像在跟钱塘江玩捉迷藏游戏似的。
走近点儿看,又像一条长长的大蛇翻滚着身子,要吐着蛇信子咬你呢!如果把生命之舟放在杭州湾跨海大桥上面,一定会显得大气磅礴、美丽壮观!多么雄伟的杭州湾跨海大桥,它如此令人骄傲,我希望它能够继续建下去,让更多的人享受它带来的便利。
- 1 -。
钱塘江大桥作文800字
![钱塘江大桥作文800字](https://img.taocdn.com/s3/m/36d7bffcfad6195f302ba607.png)
钱塘江大桥作文800字浙江杭州有一座铁桥,叫做”钱塘江大桥”,或者按杭州人的说法,叫做”大桥”。
桥身约有三四里路长,是用粗钢梁架成的。
钢梁是纯的碳钢,浑黑色的,而梁上又铺着碳黑色的钢板。
桥并不太宽,只不过双向两车道,车多一点便十分拮据。
桥面下是令人感到力量的钢架,下接石头砌成的桥柱,还有一点棕红色的铁锈。
火车过桥时会大大的摇晃一阵。
桥相当的高,若人在桥上走,光顾着盯着下面,是必定要头昏目眩的。
桥那边是虎跑山,桥这边是一块大平原,中间拥有一条碧绿的飘带--钱塘江。
但凡来杭州参观的人都想来看看大桥--而且也愿意经过这座大桥。
那天,我从虎跑路走来,脚踏清泉,突然,身体感觉到火车富有节律的拍子,紧接着一条钢铁蛟龙便窜了过去。
这条蛟龙的低吟慢慢地更低下来(根据多普勒效应),我马上追上去,感觉自己在上坡。
突然,当我走完引桥后,上是蓝天,下是碧水--上桥了!桥的正中有一块碑,一块不很大的碑。
碑上说,这桥是第一座中国人自己设计建造的公路铁路两用桥,是由茅以升设计并指挥建造的。
火车的声音又响了起来。
一九三八年,这座桥刚通车,便有大批逃离上海、江苏等地的难民--日军侵入江浙!--来到杭州。
这座桥是杭州唯一跨钱塘江的桥,而当时这座桥是收费的,可难民哪有钱?万难之中,茅以升决定:免费!最后一批难民过桥后,政府为阻止日军,让茅以升炸断大桥。
我仿佛看到茅以升艰难地举起双手,下令炸断自己的心血!日军之后又把桥建了起来--为了掠夺南方资源。
我国飞行员架机又把桥炸断!建、炸、建......一九四九年,解放军解放杭州。
腐朽透顶的国民党特务,在撤退时给桥敷满了炸药包,想等解放军过桥时炸断大桥!万幸,在最后一刻,解放军成功排除了炸药,保全了大桥......若要让桥来讲它的故事,恐怕每一块钢都有故事。
如今桥上跑的是汽车,不是坦克;江上开的是货轮而不是炮舰;天上飞行的是客机而不是炸弹......如今已经和平:虎跑山上的炮塔已废弃,如今虎跑山成了森林公园。
中国桥魂——茅以升与钱塘江大桥
![中国桥魂——茅以升与钱塘江大桥](https://img.taocdn.com/s3/m/b3482bdac9d376eeaeaad1f34693daef5ef713f4.png)
中国桥魂——茅以升与钱塘江大桥
钟光明
【期刊名称】《交通建设与管理》
【年(卷),期】2009(000)006
【摘要】钱塘江大桥是著名桥梁专家茅以升和罗英为代表的中国工程技术人员自行设计建造的我国第一座铁路公路两用现代化桥梁。
1934年11月11日,钱塘江大桥举行开工典礼,翌年1月正式动工兴建,1937年9月26日建成通车。
钱塘江大桥的建成,不仅打破了外国桥梁专家所谓的“在钱塘江上架桥的中国工程师还没有出生”的妄言。
同时也结束了中国人无法建造铁路公路特大桥的屈辱历史。
【总页数】10页(P2-11)
【作者】钟光明
【作者单位】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U443.33
【相关文献】
1.中国桥魂——茅以升 [J], 张化本
2.茅以升与钱塘江大桥 [J], 葛许国
3.中国精品档案解析之十五中华桥魂——茅以升与钱塘江桥工程档案 [J], 陈淑媛
4.中国桥魂——茅以升 [J], 张化本
5.精勤求学赤子报国造桥炸桥复桥堪称桥魂中华魂功在树人高山仰止爱桥写桥架桥传奇一生茅以升 [J], 王渝生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高中历史之历史百科茅以升:桥梁•栋梁•脊梁素材
![高中历史之历史百科茅以升:桥梁•栋梁•脊梁素材](https://img.taocdn.com/s3/m/b13184fa6c85ec3a87c2c5fd.png)
茅以升:桥梁·栋梁·脊梁【述往】"不复原桥不丈夫"20世纪30年代,全民族抗战爆发之前,茅以升临危受命主持修建钱塘江大桥。
为了建桥,他不顾个人安危。
面对"没有工艺、没有设备、没有经验,天上还有日本人的飞机",茅以升和他的工友废寝忘食,甚至不惜冒着生命危险,解决了建桥中的一个个技术难题,最终打破了国外专家的断言,建成了中国人自己设计并建造的第一座现代化大型桥梁,结束了中国近代大桥设计和建造由外国人包揽的为难历史,为中国现代桥梁史翻开了崭新的一页。
然而,大桥刚刚通车89天,日本侵略者的铁骑便已直逼城下,为了国家民族的利益考虑,茅以升不得不含恨将自己倾注心力修建的大桥亲手炸掉,并在炸桥当晚赋诗明志,发出了"不复原桥不丈夫"的爱国誓言。
"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这一历经14年的建桥、炸桥、复建的历史,凝结了茅以升把一切奉献给祖国的拳拳报国之心,成为他作为一名知识分子爱国为国的真实写照,在中华民族抗击外来侵略者的斗争中书写了可歌可泣的一页。
正如陆定一所言,茅以升是广阔"爱国知识分子的楷模"。
"人的一生,不知要走过多少桥,在桥上跨过多少山和水,欣赏过多少桥的山光水色,领略过多少桥的诗情画意。
无论在政治、经济、科学、文艺等各方面都可以看到各式各样的桥梁作用。
"这段话选自1963年2月?人民日报?上连载的?桥话?,作者就是一代"桥梁大师"、北京交通大学〔时名北方交通大学〕新中国成立后的首任校长茅以升先生。
应该说,对于桥的追寻贯穿了茅以升的一生。
在他生命的各个阶段,都能看到他在不断寻找架桥的起点和支点。
奋斗之桥众所周知,茅以升建桥的英名是从设计修建钱塘江大桥开始的,而其建桥的志向早在儿时就已经形成了。
幼年经历的一次桥梁挤塌事故,使茅以升对"桥"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从此他的人生便与桥结下了不解之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华民族的骄傲
钱塘江大桥的设计、建造主持者就是驰名中外的桥梁专家、教育家、社会活动家茅以升博士,他当年年仅39岁就受命担任钱塘江大桥的总设计师、总工程师。
可以想象,茅以升当时担负着一项前所未有的重任,他是用自己的智慧来证明中国人有能力建造现代化大桥。
他不仅是在建造一座物质的大桥,更是打造民族精神的大桥,他要通过建造这样一座前无古人,甚至让外国人望而生畏的大桥,来激发人们振兴中华的信念。
为了完成这一重任,茅以升毅然辞去北洋大学教席,只身来到杭州。
由他主持制订的建桥方案不但科学严谨、切实可行,而且比美国桥梁专家提出的方案减少投资约二百万元。
钱塘江大桥不仅规模大,而且在技术上有两个很大的难题:江底的流沙有四十米厚,再加上难以征服的钱塘江怒潮,这是外国人在中国所建的所有大桥都没有遇到过的困难,为了解决这两个难题,茅以升不知付出了多少心血。
有的外国工程师妄言:能在钱塘江上造大桥的中国工程师还没出世呢!然而,血气方刚的茅以升却矢志不渝,他立志一定要造出由中国人自己设计建造的现代化大桥。
他深入施工现场,亲自实践,废寝忘食。
经过认真的调查研究,创造性地采用了“射水法”,克服了水流湍急难以施
工的困难;采用“浮运法”,利用江潮的涨落巧妙地在桥墩上架设了钢梁。
在建桥过程中,他克服了80多个重大难题,仅用了两年半的时间,就在激流汹涌的钱塘江上建起了这座两用双层大桥,从此天堑变通途,钱塘江大桥如巨龙行空横亘在东方。
钱塘江大桥在二十世纪三十年代是我国跨度最大、最先进、最现代、最壮观的大桥,虽然工程艰巨,但桥址选定准确,设计合理,选材合理,施工迅速,造价低廉,质量优良。
大桥通车后,成为抗日战争重要的运输枢纽,运输了大批的抗战勇士、抗战物资和大量难民;然而大桥风光的背后却有一段令人难忘的经历,大桥建成未及三个月,日军铁蹄踏上了北岸桥头,为阻拦日军侵略的脚步而炸桥,直至抗战胜利后修复通车;国民党军队下令炸毁,后又修复。
钱塘江大桥的命运确如命运多舛的民族,历经磨难,两毁、三建……
钱塘江大桥屹立不倒里程碑式的辉煌体现了茅以升奉献、求实、创新、重质量的科学态度和理念以及他那一代知识分子的爱国情怀。
雄伟壮丽的大桥,它显示了中国科技工作者的聪明才智,显示了中国人民有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能力,大长了中国人的志气,是我国桥梁史上的巨大成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