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学:津液代谢失常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医学:津液代谢失常
津液代谢失常,即津液的生成、输布、排泄失常。

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津液的生成不足,或耗散和排泄过多,出现津液不足的病理状态;二是津液的输布排泄障碍,出现湿浊困阻、痰饮凝聚、水液贮留的病理变化。

1.津液不足
津液不足,是指机体津液亏少,脏腑、孔窍、皮毛等失其滋润濡养而产生的一系列干燥枯涩的病理状态。

引起津液不足的原因:一是热伤津液,如外感燥、热、暑邪,或邪郁化热、五志化火等火热内生,耗伤津液;二是津液丢失、消耗过多,如汗出过多、泄泻、呕吐、多尿或烧伤等,均可导致津液大量损失;三是生成不足,如久病体虚,脏腑气化功能减退,可致津液生成不足。

由于津与液在性状、分布部位、生理功能等方面有所不同,因而津液不足的病理变化,可视其亏损程度和临床表现的不同,分为伤津和脱液两种类型。

(1)伤津:主要是指人体水分大量损失而亏虚的病理状态。

津较清稀,流动性较大,内则充盈血脉,润泽脏腑,外则达于皮毛和孔窍,易于耗散,也易于补充。

伤津的形成,临床常见于吐泻太过,或因高热、汗出、气候干燥等,致使津的耗伤过度,未能及时得以补充所致。

临床可见皮肤、口、鼻、舌、咽干燥,目眶凹陷,十指螺瘪,小便减少,大便干燥等。

(2)脱液:是指机体水分与精微物质同时丢失损伤的病理状态。

液较稠厚,流动性较小,主要分布在脏腑、骨髓、脑髓、脊髓和关节之中,以濡养为主,一般不易损耗,一旦损耗则不易迅速补充。

耗液的形成,多因热性病后期伤液,或者某些慢性消耗性疾病,或大面积烧伤所致。

其临床表现多见形瘦肉脱,皮肤、毛发枯槁,舌光红无苔,甚则可见手足震颤、肌肉蠕动等阴虚风动之象。

虽然伤津和脱液在病机和表现上有所区别,但津和液本为一体,二者生理上互生互用,病理上相互影响。

一般说来,伤津乃脱液之渐,脱液乃津伤之甚,故伤津未必脱液,而脱液必兼伤津。

2.津液输布排泄障碍
津液的输布和排泄,是津液代谢过程中的两个重要环节,二者相辅相成,相互影响,均与肺、脾、肾、肝等脏腑的功能密切相关。

津液的输布障碍,是指津液得不到正常的转输和布散,以致环流迟缓,或在体内某一局部发生滞留,因而津液不化,水湿内生,酿成痰饮的病理变化。

导致津液输布障碍的原因很多,涉及肺的宣发肃降、脾的运化水液、肝的疏泄条达、肾的主水气化和三焦水道是否通畅等多个方面,其中以脾的运化功能障碍最为重要。

脾失健运,湿浊停滞,临床可见胸闷痞满,呕恶欲吐,口腻不爽,腹泻便滤,甚则浮肿等症。

津液的排泄障碍,主要是指津液转化为汗液和尿液的功能减退,而导致水液潴留体内的病理变化。

津液转化为汗液,主要依赖肺的宣发功能;津液代谢为尿液,主
要依赖肾的蒸腾气化功能,其次是肺的肃降与肝的疏泄功能。

故肺、肾、肝的功能失常,均可导致津液的排泄障碍,其中肾的蒸腾气化障碍起着主要作用。

水液潴留体内,溢于肌肤,同时尿液的生成、排症。

津液的输布与排泄功能障碍,虽然各有不同,但也常相互影响、互为因果,其结果都能导致津液在体内不正常的停留,而成为内生水湿、痰饮的根本原因,引发湿浊困阻、痰饮凝聚、水液贮留等多种病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