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具身认知理论的初中地理导学案设计——以“地图三要素”为例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般来讲,导学案学习可以分为三个环节:学习 前、学习中、学习后。学习前,教师应与学生一起确 定学习目标并选择、整合学习内容、学生自己制订学 习进度、参与设计评价指标等;这样对于教师而言, 也可以做到“以学定教”。学习中,教师应引导学生 积极发展各种思考策略和学习策略,在解决问题的过 程中独立思、小组合作;引导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对 认知活动进行自我监控,并做出相应地调适。学习 后,教师应引导学生对自己的学习做出正确的评价, 并作适度拓展和延伸[3]。
三具身认知与导学案结合以具身认知为关键词检索超星数据库发现目前国内与教学相关的具身认知研究主要集中于教学设计和课堂教学见图1在课堂教学中主要集中于创设活动情境有效性教学和教学策略见图2图3而将具身认知理论与导学案设计相结合图1国内与教学相关的具身认知研究相关知识点相关性
初中地理
2019 年 第 23 期
关键词:具身认知;初中地理;导学案;地图三要素
新一轮课程改革要求“改变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 授的倾向,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使学生获得 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过程同时成为学会学习和形成正 确价值观的过程”。随着社会的发展,传统教学己经明 显不能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其缺点越来越突出:知识 容量过大,严重侵占了学生自主学习、主动探究的时间 和空间;不少课堂内容只是一味地灌输知识,远离了学 生的实际生活,不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和进行有意 义的学习;教师通过多次重复,帮助学生机械强化识记 的内容,不利于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现代教育正 从“以教师为中心”逐渐转向“以学生为中心”,基于 学生的学习需求,以学定教。本文基于具身认知理论进 行初中地理导学案设计,以“地图”一课为例,设置具 身情境,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学习,提高教学效率。
二、具身认知理论
20世纪50年代末期第一次“认知革命”诞生了第 一代认知科学。其核心观点是,认知是脱离人的身体 的。但随着研究的深入,这一认知方式受到越来越多的 质疑,研究范式无法实现高级人工智能,也无法解释认 知的起源与发展等问题。20世纪80年代以来,人们开始 从身体和身体经验中探寻认知起源、演化和发展,并不 再简单地将认知活动完全归结为反思意识符号的思维水
具身类型有两种,一是物理具身,有以下三种表 现形式:(1)直接具身(Direct),完全基于学习者 的身体生成所学,以获得本体感受经验(Proprioceptive Experience);(2)代理具身(Surrogate),由学习者 控制,通过操纵一个外在“代理”来表征这个个体; (3)增强具身(Augmented),利用一个表征系统连 同一个增强反馈系统将具身的学习者嵌入一个增强的表 征系统中。二是想象具身,通过想象获得具身感受和经 验[7]。基于具身认知的教学活动需要具备以下思想:在 做中思考;用肢体动作表现;可视化,即通过人工制品 使学生合作和协作学习的成果可视化;设计丰富的练 习[8]。
基于具身认知理论的初中地理导学案设计
——以“地图三要素”为例
刘妍君
(华东师范大学 地理科学学院, 上海 200241)
摘要:现代教育正从“以教师为中心”逐渐转向“以学生为中心”,基于学生的学习需求,以学定教。导学案 是一种符合现代教育理念的具有学科特点的纸质文案,是学生学习的路线图;是教师用以帮助学生掌握教材内容,沟 通教与学的桥梁;也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建构知识等能力的重要媒介。传统的教学方式只是强调单纯的大脑认知, 而具身认知理论则是强调全身心都参与的主动的体验式学习。具身认知是学生学习的具身,导学案是对学生学习的引 导,二者在自主学习和建构知识层面不谋而合,文章将二者结合,基于具身认知理论进行初中地理导学案设计,以 “地图”一课为例,设置具身情境,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学习,提高教学效率。
29
2019 年 第 23 期
初中地理
平。海德格尔、梅洛·庞帝、杜威和维果斯基等人运 用新的立场方法等变革传统的认知方式,具身认知科学 (Embodied Cognitive Science)应运而生。具身认知思 想源起于法国哲学家梅洛·庞帝的知觉现象学。他主张 行为的产生是以身体的知觉来作为基础的,具有“具身 主体性”,即人以“体认”的方式感知世界。菜柯夫和 约翰逊定义的“具身”概念可以在梅洛·庞帝的《知觉 现象学》提出的现象和身体的二元概念中找到踪影: “我们说人类之所以有‘行为模式’,是因为有身体这 个奇异的对象,它使用自身的某些部分作为世界的通用 符号系统,通过身体,我们可以在这个世界上‘无所拘 束’地‘理解’它并发现其中的意义。”[4]我国学者叶 浩生认为,具身认知强调身体在认知的实现中发挥着 关键作用,其含义包括:(1)认知过程的进行方式和 步骤实际上是被身体的物理属性所决定的;(2)认知 的内容是身体提供的;(3)认知、身体、环境是一体 的,认知存在于大脑,大脑存在于身体,身体存在于环 境[5]。费多益认为:身体不再是单纯的大脑、孤立的身 体,而是与他人身体、外部物理和社会环境互动中的身 体;人以“体认”的方式认识世界,心智离不开身体经 验[6],他的想法正是受到了梅洛·庞帝思想的影响。总 而言之,具身认知观本质上是具身的,认为具有各种感 觉肌动能力的身体对认知至关重要;这些个体的感觉肌 动能力本身根植于一个更广泛的、生物的、心理的和文 化的情境中;身体参与后的具身认知是一个由身体、大 脑、环境相互作用的动态系统。
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建构知识等能力的重要媒介,具有 “导读、导听、导思、导做、导结、导测”的作用[2]。 优质的导学案是“会说话”的,不需要老师任何过多语 言,能够从问题、探究任务的形式逐步引导学生自主学 习。基于导学案的课堂教学改革,既符合教育教学规 律,又符合国家和社会对教育的要求,且与新课改的理 念吻合,这将是未来我国课堂教学改革的方向之一。
一、导学案教学
“导学案”即以预习稿、导学稿、导学卡片、讲 学稿、前置性学习、学习单、任务单、自主学习文本、 小组讨论材料、例题案等多种理论称谓为主要特点的课 程资源或文本材料[1]。教案是以教师“教”为中心的、 教学模式下教师使用的预案,学案是以学生“学”为中 心的、课堂模式下学生使用的预案,导学案则是从以教 师“教”为中心向以学生“学”为中心过渡的、课堂 师生共用的预案。导学案是一种符合现代教育理念的具 有学科特点的纸质文案,是学生学习的路线图;是教师 用以帮助学生掌握教材内容、沟通教与学的桥梁;也是
三具身认知与导学案结合以具身认知为关键词检索超星数据库发现目前国内与教学相关的具身认知研究主要集中于教学设计和课堂教学见图1在课堂教学中主要集中于创设活动情境有效性教学和教学策略见图2图3而将具身认知理论与导学案设计相结合图1国内与教学相关的具身认知研究相关知识点相关性
初中地理
2019 年 第 23 期
关键词:具身认知;初中地理;导学案;地图三要素
新一轮课程改革要求“改变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 授的倾向,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使学生获得 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过程同时成为学会学习和形成正 确价值观的过程”。随着社会的发展,传统教学己经明 显不能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其缺点越来越突出:知识 容量过大,严重侵占了学生自主学习、主动探究的时间 和空间;不少课堂内容只是一味地灌输知识,远离了学 生的实际生活,不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和进行有意 义的学习;教师通过多次重复,帮助学生机械强化识记 的内容,不利于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现代教育正 从“以教师为中心”逐渐转向“以学生为中心”,基于 学生的学习需求,以学定教。本文基于具身认知理论进 行初中地理导学案设计,以“地图”一课为例,设置具 身情境,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学习,提高教学效率。
二、具身认知理论
20世纪50年代末期第一次“认知革命”诞生了第 一代认知科学。其核心观点是,认知是脱离人的身体 的。但随着研究的深入,这一认知方式受到越来越多的 质疑,研究范式无法实现高级人工智能,也无法解释认 知的起源与发展等问题。20世纪80年代以来,人们开始 从身体和身体经验中探寻认知起源、演化和发展,并不 再简单地将认知活动完全归结为反思意识符号的思维水
具身类型有两种,一是物理具身,有以下三种表 现形式:(1)直接具身(Direct),完全基于学习者 的身体生成所学,以获得本体感受经验(Proprioceptive Experience);(2)代理具身(Surrogate),由学习者 控制,通过操纵一个外在“代理”来表征这个个体; (3)增强具身(Augmented),利用一个表征系统连 同一个增强反馈系统将具身的学习者嵌入一个增强的表 征系统中。二是想象具身,通过想象获得具身感受和经 验[7]。基于具身认知的教学活动需要具备以下思想:在 做中思考;用肢体动作表现;可视化,即通过人工制品 使学生合作和协作学习的成果可视化;设计丰富的练 习[8]。
基于具身认知理论的初中地理导学案设计
——以“地图三要素”为例
刘妍君
(华东师范大学 地理科学学院, 上海 200241)
摘要:现代教育正从“以教师为中心”逐渐转向“以学生为中心”,基于学生的学习需求,以学定教。导学案 是一种符合现代教育理念的具有学科特点的纸质文案,是学生学习的路线图;是教师用以帮助学生掌握教材内容,沟 通教与学的桥梁;也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建构知识等能力的重要媒介。传统的教学方式只是强调单纯的大脑认知, 而具身认知理论则是强调全身心都参与的主动的体验式学习。具身认知是学生学习的具身,导学案是对学生学习的引 导,二者在自主学习和建构知识层面不谋而合,文章将二者结合,基于具身认知理论进行初中地理导学案设计,以 “地图”一课为例,设置具身情境,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学习,提高教学效率。
29
2019 年 第 23 期
初中地理
平。海德格尔、梅洛·庞帝、杜威和维果斯基等人运 用新的立场方法等变革传统的认知方式,具身认知科学 (Embodied Cognitive Science)应运而生。具身认知思 想源起于法国哲学家梅洛·庞帝的知觉现象学。他主张 行为的产生是以身体的知觉来作为基础的,具有“具身 主体性”,即人以“体认”的方式感知世界。菜柯夫和 约翰逊定义的“具身”概念可以在梅洛·庞帝的《知觉 现象学》提出的现象和身体的二元概念中找到踪影: “我们说人类之所以有‘行为模式’,是因为有身体这 个奇异的对象,它使用自身的某些部分作为世界的通用 符号系统,通过身体,我们可以在这个世界上‘无所拘 束’地‘理解’它并发现其中的意义。”[4]我国学者叶 浩生认为,具身认知强调身体在认知的实现中发挥着 关键作用,其含义包括:(1)认知过程的进行方式和 步骤实际上是被身体的物理属性所决定的;(2)认知 的内容是身体提供的;(3)认知、身体、环境是一体 的,认知存在于大脑,大脑存在于身体,身体存在于环 境[5]。费多益认为:身体不再是单纯的大脑、孤立的身 体,而是与他人身体、外部物理和社会环境互动中的身 体;人以“体认”的方式认识世界,心智离不开身体经 验[6],他的想法正是受到了梅洛·庞帝思想的影响。总 而言之,具身认知观本质上是具身的,认为具有各种感 觉肌动能力的身体对认知至关重要;这些个体的感觉肌 动能力本身根植于一个更广泛的、生物的、心理的和文 化的情境中;身体参与后的具身认知是一个由身体、大 脑、环境相互作用的动态系统。
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建构知识等能力的重要媒介,具有 “导读、导听、导思、导做、导结、导测”的作用[2]。 优质的导学案是“会说话”的,不需要老师任何过多语 言,能够从问题、探究任务的形式逐步引导学生自主学 习。基于导学案的课堂教学改革,既符合教育教学规 律,又符合国家和社会对教育的要求,且与新课改的理 念吻合,这将是未来我国课堂教学改革的方向之一。
一、导学案教学
“导学案”即以预习稿、导学稿、导学卡片、讲 学稿、前置性学习、学习单、任务单、自主学习文本、 小组讨论材料、例题案等多种理论称谓为主要特点的课 程资源或文本材料[1]。教案是以教师“教”为中心的、 教学模式下教师使用的预案,学案是以学生“学”为中 心的、课堂模式下学生使用的预案,导学案则是从以教 师“教”为中心向以学生“学”为中心过渡的、课堂 师生共用的预案。导学案是一种符合现代教育理念的具 有学科特点的纸质文案,是学生学习的路线图;是教师 用以帮助学生掌握教材内容、沟通教与学的桥梁;也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