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省运城市河津中学高一化学月考试题含解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山西省运城市河津中学高一化学月考试题含解析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5个小题,每小题4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共60分。
)
1.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N2的结构式为:
B.“钡餐”的土要成分为:FeSO4
C.Na2S的电子式:
D.Ar的原子结构示意图为:
参考答案:
C
2. 下列排列顺序正确的是
A.原子序数:C > Li > B B.元素的非金属性:N > O > F
C.酸性:H3PO4 > H2SO4 > HClO4 D.氢化物的稳定性:HF > HCl > HBr
参考答案:
D
略
3. 下列关于物质的检验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加入氯化钡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再加稀硝酸沉淀不消失,一定含有SO42-
B. 观察钾元素焰色反应的操作是:将铂丝用稀盐酸洗涤后灼烧至火焰为无色,然后再用铂丝蘸取固体氯化钾,置于酒精灯的火焰上进行灼烧,透过蓝色钴玻璃进行观察
C. 待检液加入NaOH溶液并加热,有能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的气体生成,则原溶液中一定含有NH4+
D. 待检液加入氯化钡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再加入足量盐酸沉淀消失且产生无色无味的气体,则待检液中一定含有CO32-
参考答案:
A
A.AgCl沉淀也不溶于硝酸,则加入氯化钡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再加稀硝酸,沉淀不消失,溶液中可能含Ag+或SO42-,但二者不能同时存在,故A错误;B.将铂丝放在稀盐酸中洗涤后灼烧至无色,然后再用铂丝蘸取固体氯化钾,置于煤气灯的火焰上进行灼烧,透过蓝色钴玻璃进行观察,若为紫色,则含K元素,故B正确;C.因铵根离子与碱共热生成氨气且氨气能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则待检液加入NaOH溶液并加热,有能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的气体生成,则原溶液中一定含有NH4+,故C正确;D.无色无味的气体为二氧化碳,则白色沉淀为碳酸钡,所以待检液加入氯化钡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再加入盐酸沉淀消失且产生无色无味的气体,则待检液中一定含有CO32-,故D正确;故选A。
4. 下列关于电解质、非电解质的说法正确的是()
A.氯气溶于水得氯水,该溶液能导电,因此氯气是电解质
B.CaCO3饱和溶液导电能力很弱,故CaCO3是弱电解质
C.HF的水溶液中既有H+、F﹣,又有大量的HF分子,因此HF是弱电解质
D.导电能力弱的溶液肯定是弱电解质的溶液
参考答案:
C
【考点】电解质与非电解质.
【分析】A.电解质必须是化合物;
B.在水溶液中或者熔融状态下能够完全电离的电解质为强电解质;
C.弱电解质只能部分电离,溶液中既存在电解质分子,又存在电解质电离产生的离子;
D.电解质强弱与溶液的导电性强弱没有必然关系,与在水溶液中能够完全电离有关;
【解答】解:A.氯气是单质,不是化合物,所以不是电解质,故A错误;
B.碳酸钙在熔融状态下能够完全电离,属于强电解质,故B错误;
C.HF的水溶液中既有H+、F﹣,又有大量的HF分子,说明氢氟酸只能部分电离,因此HF是弱电解质,故C正确;
D.导电能力与溶液中离子浓度大小有关,与电解质强弱没有必然关系,如硫酸钡在溶液中导电性较弱,但是硫酸钡所以强电解质,故D错误;
故选:C.
5. 下列排列顺序错误的是()
A. 酸性:HClO4>H2SO4>H3PO4
B. 还原性:Na>Mg>Al
C. 稳定性:HF>HCl>HBr
D. 原子半径:Cl>S>O
参考答案:
D
A、同周期自左而右,元素的非金属性增强,非金属性Cl>S>P,非金属性越强,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酸性越强,故酸性HClO4>H2SO4>H3PO4,选项A正确;
B、同周期自左而右,元素的金属性减弱,失电子能力减弱,还原性减弱,故还原性Na>Mg>Al,选项B正确;
C、同主族自上而下,元素的非金属性减弱,故非金属性F>Cl>Br,非金属性越强,氢化物的稳定性越强,故稳定性HF > HCl > HBr,选项C正确;
D、同周期元素原子从左到右原子半径逐渐减小,同主族元素原子从上而下原子半径逐渐增大,故原子半径:S> Cl>O,选项D错误。
答案选D。
6. 22克化合物A含有3.01×1023个A分子,则A的相对分子质量为( )。
A.11 B.22 C. 44 D. 64
参考答案:
C
略
7. 下列对卤素的说法不符合递变规律的是
A. F2、Cl2、Br2、I2的氧化性逐渐减弱
B. HF、HC1、HBr、HI的热稳定性逐渐增强
C. F-、Cl-、Br-、I-的还原性逐渐増强
D. 卤素单质按F2、Cl2、Br2、I2的顺序颜色逐渐变深,密度逐渐增大
参考答案:
B
【分析】
根据元素周期律分析解答。
【详解】A、同主族从上到下非金属性减弱,其单质的氧化性减弱,符合递变规律,故A不选;B、非金属性越强,其氢化物的稳定性越强,同主族从上到下非金属性减弱,其氢化物的稳定性减弱,不符合递变规律,故B选;
C、单质氧化性强,其离子的还原性弱,符合递变规律,故C不选;
D、颜色由浅黄绿色→黄绿色→红棕色→紫黑色,颜色加深,密度也逐渐增大,符合递变规律,故D 不选。
答案选B。
8. 将下列性质的番号,填入各小题后面对应的括号中:
(A)脱水性; (B)强酸性;(C)二元酸;(D)氧化性;(E)吸水性
(1)将胆矾放入装有浓H2SO4的干燥器中,过一段时间胆矾变白
色。
()
(2)NaOH与H2SO4反应,可生成Na2SO4和NaHSO4这两种
盐。
()
(3)在烧杯中放入蔗糖,滴入浓H2SO4变黑,并产生大量气
体。
()
(4)在稀HNO3中放入铝片就产生
NO。
()
(5)在稀H2SO4中放入铝片就产生
H2。
()
(6)在冷浓HNO3中放入铝片没明显现
象。
()
(7)浓H2SO4敞口久置会增
重。
(
)
(8)用稀硫酸清洗金属表面的氧化
物()
参考答案:
(1)E (2)C (3)A、D (4)B、D (5)B (6)D (7)E (8)B
9. 19世纪丹麦学者尤利乌斯·托姆森得到一个计算CuCl2·2H2O在水中溶解热效应(设为△H,且当△H<0,放热;△H>0吸热)的式子,当所得溶液中1 mol CuCl2有x mol水时,所产生的热效应。
已知20℃时,无水CuCl2的溶解度为74.5g。
每摩尔CuCl2溶解的热效应与所形成饱和溶液中含水量的关系如图所示。
则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 仅根据题中信息,无法计算出20℃时CuCl2饱和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
B. 当,因CuCl2不能完全溶解,上图无物理意义
C. 在极稀的溶液中,1 mol CuCl2溶液时约放出17.67kJ热量
D. CuCl2·2H2O溶于水是放热的
参考答案:
D
10. H2(气)+I2(气)2HI(气);ΔH<0可逆反应已达化学平衡,下列图象中正确的是( )
参考答案:
AD
略
11. 煤是我国的一种主要能源,在使用煤资源时,下列所采取的措施不合理的是
A.燃煤时应将煤块粉碎或磨成粉末 B.燃煤时应通入足量的空气,且越多越好C.将煤制成水煤气 D.将煤经过处理制成甲醇等
参考答案:
B
略
12. 在一定体积的容器中加入1.5mol氙气(Xe)和7.5mol氟气(F2),于400℃和2633kPa 压强下加热数小时,然后迅速冷却至25℃,容器内除得到一种无色晶体外,还余下4.5mol氟气,则所得无色晶体产物中,氙与氟的原子个数之比是()
A.1∶2 B.1∶3 C.1∶4 D.1∶6
参考答案:
C
略
13. 下列有关化学用语使用正确的是()
A. 硫原子的原子结构示意图:
B. NH4Cl的电子式:
C. 原子核内有10个中子的氧原子:O
D. 对氯甲苯的结构简式:
参考答案:
C
试题分析:A.硫原子的原子结构示意图是,错误;B.NH4Cl的电子式是,错误;C.原子核内有10个中子的氧原子:,正确;D.对氯甲苯的结构简式是
,错误。
14. 下列有关丙烷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 光照下能够发生取代反应
B. 分子中所有碳原子一定在同一平面上
C. 与CH3CH2CH2CH(CH3)2 互为同系物
D. 比丁烷更易液化
参考答案:
D
分析:A.烷烃是饱和烃,性质稳定,特征反应为取代反应;B.碳原子形成的4条价键的空间构型为四面体,丙烷分子中碳原子一定在同一平面上;C. 丙烷和CH3CH2CH2CH(CH3)2 都属于烷烃,结构相似,分子组成相差CH2原子团,互为同系物;D. 烷烃碳数越多沸点越高容易液化,以沸点高低为根据分析。
详解:A.丙烷含有3个碳原子的烷烃,丙烷的分子式是C3H8,在光照条件下能够与Cl2发生取代反应,所以A选项是正确的;
B.丙烷分子中含有3个碳原子,碳原子形成的4条价键的空间构型为四面体,故丙烷中的3个碳原子处于四面体的一个平面上,所以B选项是正确的;
C. 丙烷和CH3CH2CH2CH(CH3)2 都属于烷烃,结构相似,分子组成相差CH2原子团,互为同系物,所以C选项是正确的;
D. 丙烷分子中碳原子数小于丁烷,故丙烷比丁烷更难液化,故D错误。
所以本题答案选D。
15. 将29.5g乙烷和乙烯的混合气体通入足量的溴水后,溴水质量增加7g,则混合气体中乙烯的体积分数是()
A.21% B.25% C.30% D.35%
参考答案:
B
【考点】化学方程式的有关计算.
【分析】将29.5g乙烯和乙烷的混合气体通入足量的溴水后,溴水增重7g为C2H4质量,从而计算出
乙烷的质量,再根据n=计算乙烯、乙烷的物质的量,最后相同条件下气体体积之比等于物质的量之比计算乙烯占混合气体的体积分数.
【解答】解:将29.5g乙烯和乙烷的混合气体通入足量的溴水后,溴水增重的7g为C2H4的质量,则乙烷的质量为:29.5g﹣7g=22.5g,
混合气体中乙烯的物质的量为:n(C2H4)==0.25mol,乙烷的物质的量为:
=0.75mol,
相同条件下气体的体积之比等于其物质的量之比,
则混合气体中乙烯占混合气体的体积分数为:×100%=25%,
故选B.二、实验题(本题包括1个小题,共10分)
16. (10分)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化学所取得的丰硕成果,是与实验的重要作用分不开的。
结合下列实验装置图回答问题:
I II
(1)写出上述图中仪器的名称:①▲;②▲;
(2)若利用装置I分离乙酸(沸点118℃)和乙酸乙酯(沸点77.1℃)的混合物,还缺少的仪器
有▲,将仪器补充完整后进行的实验操作的名称为▲;实验时仪器②中冷却水的进口为▲ (选填“f”或“g”)。
(3)现需配制250 mL 0.2 mol·L-1 NaCl溶液,装置II是某同学转移溶液的示意图,图中有两处错误分别是▲,▲。
ks5u
参考答案:
(10分)⑴蒸馏烧瓶冷凝管 [每空1分] ⑵温度计[2分] 蒸馏 g [每空1分]
⑶未用玻璃棒引流,未采用250 mL容量瓶 [每空2分]
略
三、综合题(本题包括3个小题,共30分)
17. 一种甲烷水合物晶体中,平均每46个水分子构成8个分子笼,每个分子笼可容一个甲烷或是一个水分子,若这8个分子笼中有6个容纳的是甲烷分子,另2个被水分子充填,则这种可燃冰的平均组成可表示为__________。
油脂在碱性条件下的水解反应称之为————
参考答案:
略
18. 元素X、Y、Z、W、M、N原子序数依次增大,X与M、W与N分别同主族,且元素X、Y、Z、W 分属两个短周期,它们四者原子序数之和为22,最外层电子数之和为16,在化合物Y2X2、Z2X4、X2W2中,相应分子内各原子最外层电子都满足稳定结构,请回答下列问题:
(1)Y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是,X、Y、Z、W、M的原子半径由大到小的顺序为:(用元素符号表示).
(2)写出Y2X2的电子式;Z2X4结构
式.
(3)X、Z、W形成的化合物,水溶液一定显酸性的盐是,其原因
是(用离子方程式表示),该物质所含化学键的类型
是.
(4)均含X、W、M、N四种元素的两种化合物相互反应有刺激性气味气体放出,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5)火箭发动机曾经利用Z2X4作燃料X2W2作助燃剂,产物环保无污染,写出二者反应的方程
式.
(6)写出N W2通入硝酸钡溶液中的离子方程
式.
参考答案:
(1)第二周期第ⅣA族;Na>C>N>O>H;
(2);;
(3)NH4NO3;NH4++H2O?NH3?H2O+H+;离子键、共价键;
(4)H++HSO3﹣═H2O+SO2↑;
(5)N2H4+2H2O2═N2+4H2O;
(6)3Ba2++3SO2+2NO3﹣+2H2O═3BaSO4↓+2NO↑+4 H+.
考点:位置结构性质的相互关系应用.
分析:元素X、Y、Z、W、M、N原子序数依次增大,W与N同主族,结合原子序数可知,W处于第二周期、N处于第三周期,且元素X、Y、Z、W分属两个短周期,则X只能为H元素,Y、Z处于第二周期,X、Y、Z、W四原子序数之和为22,最外层电子数之和为16,故Y、Z、W原子序数之和为21,最外层电子数之和为15,可推知Y为C元素、Z为N元素、W为O元素,则N为S元素;X与M同主族,M原子序数大于O,故M为Na,化合物C2H2、N2H4、H2O2中,相应分子内各原子最外层电子都满足稳定结构,据此解答.解答:解:元素X、Y、Z、W、M、N原子序数依次增大,W与N同主族,结合原子序数可知,W 处于第二周期、N处于第三周期,且元素X、Y、Z、W分属两个短周期,则X只能为H元素,Y、Z 处于第二周期,X、Y、Z、W四原子序数之和为22,最外层电子数之和为16,故Y、Z、W原子序数之和为21,最外层电子数之和为15,可推知Y为C元素、Z为N元素、W为O元素,则N为S 元素;X与M同主族,M原子序数大于O,故M为Na,化合物C2H2、N2H4、H2O2中,相应分子内各原子最外层电子都满足稳定结构,
(1)Y为C元素,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是第二周期第ⅣA族,H、C、N、O、Na的原子半径由大到小的顺序为:Na>C>N>O>H,
故答案为:第二周期第ⅣA族;Na>C>N>O>H;
(2)Y2X2为C2H2,电子式为,Z2X4为N2H4,结构式为:,
故答案为:;;
(3)H、N、O形成的化合物,水溶液一定显酸性的盐是NH4NO3,其原因是:
NH4++H2O?NH3?H2O+H+,该物质所含化学键的类型是:离子键、共价键,
故答案为:NH4NO3;NH4++H2O?NH3?H2O+H+;离子键、共价键;
(4)均含H、O、Na、S四种元素的两种化合物相互反应有刺激性气味气体放出,应是硫酸氢钠与亚硫酸氢钠反应生成硫酸钠、二氧化硫与水,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H++HSO3﹣═H2O+SO2↑,
故答案为:H++HSO3﹣═H2O+SO2↑;
(5)火箭发动机曾经利用N2H4作燃料、H2O2作助燃剂,产物环保无污染,反应生成氮气与水,二者反应的方程式为:N2H4+2H2O2═N2+4H2O,
故答案为:N2H4+2H2O2═N2+4H2O;
(6)SO2通入硝酸钡溶液中的离子方程式为:3Ba2++3SO2+2NO3﹣+2H2O═3BaSO4↓+2NO↑+4 H+,
故答案为:3Ba2++3SO2+2NO3﹣+2H2O═3BaSO4↓+2NO↑+4 H+.
点评:本题考查结构性质位置关系综合应用,推断元素是解题关键,需要学生具备扎实的基础,难度中等.
19. 现有下列十种物质:①0.1mol/L硫酸、②小苏打、③纯碱、④二氧化碳、⑤葡萄糖、
⑥0.1mol/LNaOH溶液、⑦氢氧化铁胶体、⑧氨水、⑨Al2O3、⑩硫酸铁溶液
(1)上述十种物质中,属于非电解质的有_____(填序号)。
(2)有两种物质在水溶液中可发生反应,离子方程式为:H++OH-=H2O,这两种物质的序号是
_________(填序号)。
(3)既能跟盐酸反应又能跟NaOH溶液反应的是__________(填序号)。
(4)标谁状况下,_____L④中含有0.4mol氧原子。
(5)现有100mL⑩熔液中含Fe3+5.6g,则溶液中c(SO42-)=_____________。
(6)将①滴加到⑥的溶液中,⑥的溶液导电能力变化为_____(填“增强”“ 减弱”或“基本不变”)
参考答案:
(1)④⑤ (2) ①⑥ (3) ②⑨ (4)4.48 (5)1.5mol/L (6)基本不变
解析:(1)在水溶液里和熔融状态下都不能自身电离出离子的化合物是非电解质,属于非电解质的有二氧化碳、葡萄糖。
(2)强酸与强碱反应生成可溶性盐和水的反应可以用离子方程式H++OH-=H2O表示,这两种物质是硫酸与氢氧化钠。
(3)既能跟盐酸反应又能跟NaOH溶液反应的是小苏打和氧化铝。
(4)0.2molCO2含有0.4mol氧原子,标谁状况下体积为0.2mol×22.4L/mol=4.48L。
(5)5.6g铁离子的物质的量是0.1mol,则相应硫酸铁的物质的量是0.05mol,硫酸根的物质的量是
0.15mol,则溶液中c(SO42-)=0.15mol÷0.1L=1.5mol/L;(6)硫酸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硫酸钠和水,由于硫酸根离子的浓度基本不变,所以溶液导电能力基本不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