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教学语言文字应用论文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分析教学语言文字应用论文
在选择课程时,有“鸡肋”之名的“语言文字应用”模块往往被舍弃,只因为语言文字应用涉及面太广,考试题型又五花八门,导致教学时费时费力又不讨好。

然而,据我多年的教学经历,我认为“语言文字应用”这一课程不但不应被舍弃,而且应该成为各选修课程的首选。

原因很简单,语言文字的根底性、工具性的特点造就了它不可取代的位置。

要想充分吸收这门课程的滋养,教师就得在教学内容的安排上下一番工夫。

因为每一模块的教学时间也就半学期左右,所以在教学上,不能就课程的目录安排按部就班地教学。

一来浪费珍贵的教学时间,二来影响教学效果。

我们得对课程的内容重新整合,以到达学习效果的最优化。

一、得大胆取舍。

本课程的教材编排主要有六个专题,教学时应大胆舍弃前三个专题,把重心放在后三个专题。

《高中语文新课程标准》明确提出选修课程是“对必修课的内容有所拓展提高”,而前三专题关于汉语的概述,关于字音、字形的介绍,在必修课的授课中根本已涉及,而且这三专题的内容涉及面过广,在有限的时间内容难以做到面上的拓宽与深度的延伸,因此,与其“浅尝辄止”,不如大胆舍弃。

学生假设对这部分的内容感兴趣的话,教师完全可以在课外引导他们进展课题研究或是组建社团。

既不影响整体教学,又开展了学生的个性学习,何乐而不为呢?
至于其它的三个专题内容,也不应完全按照教材的设置来教学,还得进一步地取舍。

例如词汇专题,教材安排了四小节的知识,其中“新词语”与“熟语”两小节的知识在教学时宜舍弃。

并非是这两部分的知识不重要,而是这两部分的知识侧重于积累与识
记,学生平时的学习中经常会接触到它们,因此也就没必要再把它们作为独立的知识点开展教学活动。

二、得灵活穿插。

教材的六大专题看似各成系统,各不相联,实际上它们之间许多知识点是相互穿插的,例如词汇专题与语法专题在语义上就出现了穿插。

要想准确地辨析病句中“搭配不当”“词语误用”“重复堆砌”“表意不明”等病因,就得先掌握词义。

掌握多义词的不同义项,掌握同义词在词义、用法与色彩上的差异。

只有把这些先决条件弄明白了,修改与之相关的病句才能真正过关。

因此,对于课程中这些相互渗透的知识我们在教学中就得灵活处理,得把它们作为一个有机的整体,穿插在一起授课。

既防止知识的零碎,又防止授课的重复。

最明显的一例当属第四专题的“同义词”、第五专题的“修改病句”与第六专题的“语言的色彩”。

之前谈到病句中的几种类型与同义词密切相关,涉及到词语之间词义、用法与色彩上的差异。

词语间感情色彩与语体色彩的差异在“同义词”部分已有分辨,但是在“语言的色彩”部分对二者的差异再次论及,唯一不同的是增添了“形象色彩”的附加意义。

显然,同一知识点在不同的专题中以不同的面目出现。

因此在教学时,不妨以病句的修改为主,在对病句的类型进展分析时,穿插入同义词的辨析与语言的色彩。

这样,就可以把各专题的关联知识点统一在一起,既省时省力,又高效高益,有何理由能回绝它呢?
同样,以“修改病句”为主线,还可以串起第四、第五专题中“多义词”“虚词”“关联词”“防止歧义”的教学内容,因为它们对应着不同的病句类型。

因此,语言文字应用模块的教学大抵可以分为两大部分来安排教学时间,其一是修改病句,其二是语言艺
术。

这么一来,众多的语言知识将不再散乱,有条理地教学也将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语言知识。

三、得积极拓展。

《高中语文教学大纲》在论及“教学中应重视的几个问题”中明确提出,语文教学“要密切联系社会生活,注意开发现实生活中的语文教学资源。

”因此,对语言文字应用课程的教学无论是从大纲的要求出发,还是从课程本身的教学需要出发,都不能仅限于教材中的知识传授。

教师在教学中得把课内的知识拓展到外,得把课上的理论运用到课外的实践,如此方能做到“知行合一”。

在教学中,我针对不同的专题设置了相应的实践活动。

前四专题主要的知识点是字词的音形义,我结合“研究性学习”的方式,让学生自由组合成假设干研究性学习小组,就“闽南方言与普通话的异同点”开展调查研究。

研究的内容包括音、形、义、词汇四专题,每班分成八小组,每两小组研究一小专题,每一专题最后形成一份成果报告,成果报告得有、课件。

当一份份有模有样的张贴在班级的学习栏中时,你会感受到扑面的学习成果;当制作精巧的课件展现在你的面前时,你会发现学生学的远比你教的来得多。

学习到第五专题时,我帮助学生组建“爱我汉语”社团。

我与学生一起拟写社团章程,一起张贴海报,一起上街拍摄问题广告,一起发放调查问卷……在热热闹闹的气氛中,在勤勤恳恳的努力中,一切的知识不再是苍白的纸上谈兵。

至于最后一专题,来场辩论赛,或是演个小品就最适宜不过了。

在这样的活动中,学生最能感受到语言的魅力,能深切地明白语言表达不只是书上说的“十八般武艺”,也知道了如何“选词和炼句”以使得表达或表演更精彩。

虽然教学时间很紧张,但每次教学到语言文字应用课程时,我都会腾出一周的课时让学生展现自己的学习成果。

事实胜于雄辩,每一次的成果展既总结了阶段学习内容,又充分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可谓一举多得。

如果说语言文字应用知识是一条大河,那么,半学期的模块教学充其量只能是其中的一掬水。

但是,通过我们的教学,假设能让学生透过手心中的水感受到汪洋大海的魅力,更甚者是毫不犹豫地投入其中,满怀热情地朝希望的此岸游去。

我觉得,我们的教学便是成功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