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必修2人教新课标第3章第2节同步课件41张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 教 版 地 理 必 修 2
第十七页,共42页。
第三章 农业地域的形成与发展
解析:本题以图文材料为切入点考查农业生产条件、农 业地域类型的特点等。考查点多,综合性强,关键要正确的 获取有效信息并熟知亚洲季风水田(shuǐtián)农业的特点。第 (1)题,根据纬度位置可推知气候条件,根据河流的情况可推 知水源条件,根据地貌类型可推知土壤条件,根据经纬网图 可推知该国为孟加拉国,从而推断出劳动力、市场、种植历 史等社会经济条件。
第二十八页,共42页。
第三章 农业地域的形成与发展
[典例2] 读下图,完成(wán chéng)下列各题。
人 教 版 地 理 必 修 2
第二十九页,共42页。
第三章 农业地域的形成与发展
(1)①②③三个地区的主要农作物分别是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人 教 版 地 理 必 修 2
第二十三页,共42页。
第三章 农业地域的形成与发展
区位因素 地形
自然 因素
人 教 版 地 理 必 修 2
土壤 水源 气候
区位优势
地形平坦开阔(中 部平原)
土层深厚,土壤 肥沃(世界三大黑
土区之一)
水源充足(五大湖 及密西西比河提
供灌溉水源)
气候温和,降水 丰富,夏季潮湿( 温带大陆性气候)
科技
农业科技水平高,科技成果 推广快
提高了农产品的产量和 质量,促进了农业生产 的专业化和区域化
2
第二十五页,共42页。
第三章 农业地域的形成与发展
3.美国商品谷物农业的特点 美国商品谷物农业的特点可以从经营主体、经营规模、 商品率、机械化水平、科技水平和专业化程度等方面进行总 结,且要分析(fēnxī)这些特点的成因。
市场
市场广阔;世界最大的粮食 促进了商品粮的大规模
出口国
生产和农业的现代化
社会经 济因素
密人口度
地广人稀,生产规模大,竞 争优势大
工业发达,为农业生产提供
有利于规模经营,降低 成本,提高商品率
工业 现代化机械及电力、化肥、 为大规模经营创造了条
人
农药等
件,提高了劳动生产率
教 版
机械化 高度机械化
地 理 必 修
地广人稀,经济发展 水平高
人
生物技术革命、化学
教 版
科技水平
地
高(农业现代化)
革命和经营管理革命 使农业实现了现代化
理 必 修
专业化程度
实现了专业化和区域 因地制宜,发挥资源
化
潜力,取得最佳效益
2
第二十七页,共42页。
第三章 农业地域的形成与发展
推理法记忆商品谷物(gǔwù)农业的特点
人 教 版 地 理 必 修 2
人 教 版 地 理 必 修 2
第十八页,共42页。
第三章 农业地域的形成与发展
第(2)题,根据M国土地类型及其对应种植的水稻品种图
可分析得出冬稻会遭遇洪涝灾害,因此需要修建排水设施。
第(3)题,结合亚洲季风水田农业的特点和孟加拉国自身的条
件综合分析。
答案:(1)热带季风气候,水热充足;位于大河的河口三
季风水田区水稻种植业的几个特点(tèdiǎn)中,除水利工 程量大是由水稻生产的特点(tèdiǎn)和本地气候条件决定的以 外,其他几个特点(tèdiǎn)是相互依存的,而且人多地少、生 产规模小是形成这些特点(tèdiǎn)(小农经营、商品率低、机 械化水平低)的根本原因。如下图所示:
人 教 版 地 理 必 修 2
主要影响
自然条件优越, 有利于作物高产 稳产;地形平坦 开阔,为机械化 生产和大规模经
营创造了条件
第二十四页,共42页。
第三章 农业地域的形成与发展
区位因素
区位优势
主要影响
交通
五大湖及密西西比河的航运 与发达的公路、铁路相衔 接,构成了四通八达的交通 运输网
便于商品集散,有利于 降低运费,提高经济效 益
第二页,共42页。
第三章 农业地域的形成与发展
一、季风水田农业
1.分布:主要分布亚在洲(yà zhōu)季风区 。
2.种植作物:水以稻(shuǐd为ào主) 。 中国 是世界最大的稻米生
产国。
3.特点
人
(1) 小农经营 。
教 版 地
(2)单位面积产量 高 ,但商品率 低 。
理 必
(3)机械化和科技水平(shuǐp低íng)比较 。
人 教 版 地 理 必 修 2
第十五页,共42页。
第三章 农业地域的形成与发展
人 教 版 地 理 必 修 2
第十六页,共42页。
第三章 农业地域的形成与发展
(1)分析M国发展水稻种植业的有利条件。 (2)为解决粮食的需求问题,M国拟扩大杂交高产冬稻的 种植面积,并逐渐替代秋稻。指出(zhǐ chū)M国推广杂交高 产冬稻面临的最大障碍,并提出解决措施。 (3)根据上述材料,说明M国水稻种植业的特点。
控制人口数量
人
机械化和 科技水 平低
田地规模小,经济水平低,劳 动力资源丰富,机械化水平 低;农业生产主要靠传统经 验,现代科技水平低
提高机械化水平,加大 科技投入
教 版 地 理
水利工 程量大
水稻生长需水量大,季风区水 旱灾害频繁,对水稻生产威胁 大
增加投入,兴修水利
必
修
2
第十二页,共42页。
第三章 农业地域的形成与发展
第十四页,共42页。
第三章 农业地域的形成与发展
[典例1] (2012杭州质检)下图中M国是世界上最不发达的 国家之一,人口约1.38亿,经济以农业为主,约8 001万的人 口生活在农村,水稻是其种植面积最广(约占耕地面积的 80%)的农作物,当地农民在长期的耕作过程中发展出三季栽 培的稻株:冬稻、夏稻和秋稻。根据所学知识完成(wán chéng)下列各题。
教 版 地 理 必 修 2
第八页,共42页。
第三章 农业地域的形成与发展
东亚
亚热带季风和温带 季风气候区
中国(秦岭—淮河以 南)、日本、韩国、朝 鲜
东南亚
热带季风气候区
泰国、柬埔寨、缅 甸、越南、菲律宾等
南亚
热带季风气候区
印度、孟加拉国、斯 里兰卡
农业结构
以种植业为主,作物以水稻为主
人 教
生产历史
项目
内容
交通运输便利
便于商品集散,有利于降低运 费,提高经济效益
市场广阔
促进了商品粮的大规模生产和农 业现代化
社会 经济 因素
地广人稀
有利于规模经营,降低生产成 本,提高商品率
机械化水平高
为大规模经营创造了条件,提高 了劳动生产率
人
教
农业科学技术 提高了农产品的产量和质量,促
版 地
先进
进了农业生产的专业化和区域化
修
2 工程量大。
第十九页,共42页。
第三章 农业地域的形成与发展
季风水田农业水利工程量大的原因 水稻生长(shēngzhǎng)需大量耗水,而其所处气候区为 季风气候区,季风的不稳定性使该地区旱涝灾害频繁,修建 水利工程可旱时浇灌,涝时排水。
人 教 版 地 理 必 修 2
第二十页,共42页。
第三章 农业地域的形成与发展
修 2
(4)水利工程量 大 。
第三页,共42页。
第三章 农业地域的形成与发展
1.季风水田农业存在的问题和对策是什么?
提示:存在三大问题:一是农产品的商品率低,农业结
构单一;二是劳动生产率低,农民收入增长缓慢;三是机械
化和科技水平低。
对策:一是调整(tiáozhěng)农业生产方式与结构,实施
联产承包和多种经营,农林牧副渔业综合发展;二是发展农
米以上的地区,降水丰沛,雨热同期
自 然
地形
主要集中在平原、盆地、丘陵地区, 地形较平坦
人 教
土壤
河流中下游平原,土层深厚,土壤肥 沃
版
地
水源
河流中下游,水源充足,灌溉便利
理
必
修
2
第十页,共42页。
第三章 农业地域的形成与发展
区位因素
社 会 经 济 因 人素
教 版 地 理 必 修 2
劳动力
人均 耕地
生产 习惯 食物 偏好
区位优势 水稻种植生产过程复杂,劳动强度大,需要 劳动力多,东亚、东南亚和南亚人口稠密, 劳动力资源丰富 亚洲的主要水稻种植区人口稠密,人均耕地 少。水稻的单位面积产量高,种植水稻可以 缓解人口对土地的压力和对粮食的需求 东亚、东南亚和南亚水稻种植历史悠久,种 植水稻的传统经验丰富
理
必
修
2
第二十二页,共42页。
第三章 农业地域的形成与发展
2.美国中部平原地区发展商品谷物农业的优势条件 美国本土商品谷物农业主要分布在中部平原,这里有世 界著名的玉米带和小麦区,其中小麦区又分为南北(nánběi)两 大部分,南部小麦区以种植冬小麦为主,北部小麦区种植的 是春小麦。美国中部平原地区发展商品谷物农业的优势条件 如下表所示:
第十三页,共42页。
第三章 农业地域的形成与发展
季风水田区水稻种植业的机械化水平并非都很 低
季风水田区水稻种植业的机械化水平一般较低,但日本 的水稻种植已实现了机械化生产,普遍采用了适用于小地 块、水田作业的小型农机具,投入的生产资料 (shēngchǎnzīliào)多,单位面积产量高。
人 教 版 地 理 必 修 2
第三章 农业地域的形成与发展
第二节 以种植业为主的农业(nóngyè)地域 类型
人 教 版 地 理 必 修 2
第一页,共42页。
第三章 农业地域的形成与发展
1.掌握季风水田农业发展的区位(qū wèi)条件。 2.理解季风水田农业的主要特点。 3.理解商品谷物农业的分布和特征。
人 教 版 地 理 必 修 2
2.分布
区域
具体地点
经营性质
美国(měi
国际
ɡ、uó)加拿大 、阿根廷、澳 大利亚、乌克兰等国
家庭 经营
人
教
国内
东北和西北 地区
国营
版
地
理
必
修
2
第五页,共42页。
第三章 农业地域的形成与发展
3.作物:以小麦(xiǎomài)和玉米 为主。 4.区位条件 (1)自然条件:地势平坦开阔,土肥壤沃(féiw,ò) 气 候 温 和 , 降水 丰富 等。 (2)社会(shèhuì)经济条地件广人:稀 市场 , 广阔,交通 运输便利,机械化高水平 ,农业科学技术先进。
二、商品谷物农业(nóngyè) 1.商品谷物农业(nóngyè)的区位条件
项目
内容
地势平坦开阔 自然条件优越,有利于作物的 自然 土壤肥沃 高产稳产,地势开阔平坦,为
因素 气候温和 机械化生产和大规模经营创造 降水丰富 了条件
人 教 版 地 理 必 修 2
第二十一页,共42页。
第三章 农业地域的形成与发展
人 教 版 地 理 必 修 2
第二十六页,共42页。
第三章 农业地域的形成与发展
认识角度
特点
形成原因
经营主体 经营规模
商品率
家庭经营 大农场(规模经营)
高(商品化)
地广人稀,机械化水 平高
自然条件优越,科技 先进,机械化水平 高,产量高;地广人 稀,市场广阔,交通 便利,商品率高
机械化水平
高(农业机械化)
稻米是当地人们喜爱的主要食粮
第十一页,共42页。
第三章 农业地域的形成与发展
Hale Waihona Puke 3.季风区水稻(shuǐdào)种植业的特点、成因及发展措施
特点
成因
发展措施
小农经营
以家庭经营为主,人均耕地 少,每户耕种的田地很少
适度规模经营
单产高、 商品率低
精耕细作,使单产高,但由于 生产规模小,人口多,所产稻 谷以自给为主
约有7 000年历史,稻米是当地人们喜爱的 主要食粮
版 地 理 必
生产地位
所产稻米占世界稻米总产量的绝大部分, 中国是世界最大的稻米生产国
修
2
第九页,共42页。
第三章 农业地域的形成与发展
2.亚洲季风(jìfēng)水田农业的形成条件
区位因素
区位优势
主要分布在热带、亚热带和温带季风
因素气候
气候区,全年高温或夏季高温,热量 充足;大部分集中在年降水量800毫
人 教 版 地 理 必 修 2
第六页,共42页。
第三章 农业地域的形成与发展
2.我国的商品谷物农业在经营上与国外有何不同? 提示:我国是国营农场经营,国外是私营(sīyíng)农场经 营。
人 教 版 地 理 必 修 2
第七页,共42页。
第三章 农业地域的形成与发展
一、季风(jìfēng)水田农业 1.季风(jìfēng)水田农业 季风(jìfēng)水田农业主要分布在亚洲季风(jìfēng) 区(东亚、东南亚、南亚)。农业以种植业为主,作物以水稻 人 为主,又称为水稻种植业。
人 教
产品系列加工,把农业生产从自给经济转向商品农业经济:
版 地
三是提高机械化水平,加大科技投入,向优质、高产、高效
理
必 修
方向发展。
2
第四页,共42页。
第三章 农业地域的形成与发展
二、商品(shāngpǐn)谷物农业
1.基本特征:是一种面市向场(shìchǎng) 的农业地域类型,
生产规大模
,机械化水平高。
角洲,地形平坦,土壤肥沃,河网密布(mìbù),水源充足;
劳动力充足;市场需求量大;水稻种植历史悠久。
(2)季节性的洪水泛滥。建设排水设施(水利工程建设)。
人 教
(3)耕作历史悠久,精耕细作;自然条件优越,单位面积
版 地
产量较高;人口众多,人均产量低,商品率低;河网密集,
理
必 耕地破碎,机械化水平低;季风气候,旱涝灾害频繁,水利
第十七页,共42页。
第三章 农业地域的形成与发展
解析:本题以图文材料为切入点考查农业生产条件、农 业地域类型的特点等。考查点多,综合性强,关键要正确的 获取有效信息并熟知亚洲季风水田(shuǐtián)农业的特点。第 (1)题,根据纬度位置可推知气候条件,根据河流的情况可推 知水源条件,根据地貌类型可推知土壤条件,根据经纬网图 可推知该国为孟加拉国,从而推断出劳动力、市场、种植历 史等社会经济条件。
第二十八页,共42页。
第三章 农业地域的形成与发展
[典例2] 读下图,完成(wán chéng)下列各题。
人 教 版 地 理 必 修 2
第二十九页,共42页。
第三章 农业地域的形成与发展
(1)①②③三个地区的主要农作物分别是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人 教 版 地 理 必 修 2
第二十三页,共42页。
第三章 农业地域的形成与发展
区位因素 地形
自然 因素
人 教 版 地 理 必 修 2
土壤 水源 气候
区位优势
地形平坦开阔(中 部平原)
土层深厚,土壤 肥沃(世界三大黑
土区之一)
水源充足(五大湖 及密西西比河提
供灌溉水源)
气候温和,降水 丰富,夏季潮湿( 温带大陆性气候)
科技
农业科技水平高,科技成果 推广快
提高了农产品的产量和 质量,促进了农业生产 的专业化和区域化
2
第二十五页,共42页。
第三章 农业地域的形成与发展
3.美国商品谷物农业的特点 美国商品谷物农业的特点可以从经营主体、经营规模、 商品率、机械化水平、科技水平和专业化程度等方面进行总 结,且要分析(fēnxī)这些特点的成因。
市场
市场广阔;世界最大的粮食 促进了商品粮的大规模
出口国
生产和农业的现代化
社会经 济因素
密人口度
地广人稀,生产规模大,竞 争优势大
工业发达,为农业生产提供
有利于规模经营,降低 成本,提高商品率
工业 现代化机械及电力、化肥、 为大规模经营创造了条
人
农药等
件,提高了劳动生产率
教 版
机械化 高度机械化
地 理 必 修
地广人稀,经济发展 水平高
人
生物技术革命、化学
教 版
科技水平
地
高(农业现代化)
革命和经营管理革命 使农业实现了现代化
理 必 修
专业化程度
实现了专业化和区域 因地制宜,发挥资源
化
潜力,取得最佳效益
2
第二十七页,共42页。
第三章 农业地域的形成与发展
推理法记忆商品谷物(gǔwù)农业的特点
人 教 版 地 理 必 修 2
人 教 版 地 理 必 修 2
第十八页,共42页。
第三章 农业地域的形成与发展
第(2)题,根据M国土地类型及其对应种植的水稻品种图
可分析得出冬稻会遭遇洪涝灾害,因此需要修建排水设施。
第(3)题,结合亚洲季风水田农业的特点和孟加拉国自身的条
件综合分析。
答案:(1)热带季风气候,水热充足;位于大河的河口三
季风水田区水稻种植业的几个特点(tèdiǎn)中,除水利工 程量大是由水稻生产的特点(tèdiǎn)和本地气候条件决定的以 外,其他几个特点(tèdiǎn)是相互依存的,而且人多地少、生 产规模小是形成这些特点(tèdiǎn)(小农经营、商品率低、机 械化水平低)的根本原因。如下图所示:
人 教 版 地 理 必 修 2
主要影响
自然条件优越, 有利于作物高产 稳产;地形平坦 开阔,为机械化 生产和大规模经
营创造了条件
第二十四页,共42页。
第三章 农业地域的形成与发展
区位因素
区位优势
主要影响
交通
五大湖及密西西比河的航运 与发达的公路、铁路相衔 接,构成了四通八达的交通 运输网
便于商品集散,有利于 降低运费,提高经济效 益
第二页,共42页。
第三章 农业地域的形成与发展
一、季风水田农业
1.分布:主要分布亚在洲(yà zhōu)季风区 。
2.种植作物:水以稻(shuǐd为ào主) 。 中国 是世界最大的稻米生
产国。
3.特点
人
(1) 小农经营 。
教 版 地
(2)单位面积产量 高 ,但商品率 低 。
理 必
(3)机械化和科技水平(shuǐp低íng)比较 。
人 教 版 地 理 必 修 2
第十五页,共42页。
第三章 农业地域的形成与发展
人 教 版 地 理 必 修 2
第十六页,共42页。
第三章 农业地域的形成与发展
(1)分析M国发展水稻种植业的有利条件。 (2)为解决粮食的需求问题,M国拟扩大杂交高产冬稻的 种植面积,并逐渐替代秋稻。指出(zhǐ chū)M国推广杂交高 产冬稻面临的最大障碍,并提出解决措施。 (3)根据上述材料,说明M国水稻种植业的特点。
控制人口数量
人
机械化和 科技水 平低
田地规模小,经济水平低,劳 动力资源丰富,机械化水平 低;农业生产主要靠传统经 验,现代科技水平低
提高机械化水平,加大 科技投入
教 版 地 理
水利工 程量大
水稻生长需水量大,季风区水 旱灾害频繁,对水稻生产威胁 大
增加投入,兴修水利
必
修
2
第十二页,共42页。
第三章 农业地域的形成与发展
第十四页,共42页。
第三章 农业地域的形成与发展
[典例1] (2012杭州质检)下图中M国是世界上最不发达的 国家之一,人口约1.38亿,经济以农业为主,约8 001万的人 口生活在农村,水稻是其种植面积最广(约占耕地面积的 80%)的农作物,当地农民在长期的耕作过程中发展出三季栽 培的稻株:冬稻、夏稻和秋稻。根据所学知识完成(wán chéng)下列各题。
教 版 地 理 必 修 2
第八页,共42页。
第三章 农业地域的形成与发展
东亚
亚热带季风和温带 季风气候区
中国(秦岭—淮河以 南)、日本、韩国、朝 鲜
东南亚
热带季风气候区
泰国、柬埔寨、缅 甸、越南、菲律宾等
南亚
热带季风气候区
印度、孟加拉国、斯 里兰卡
农业结构
以种植业为主,作物以水稻为主
人 教
生产历史
项目
内容
交通运输便利
便于商品集散,有利于降低运 费,提高经济效益
市场广阔
促进了商品粮的大规模生产和农 业现代化
社会 经济 因素
地广人稀
有利于规模经营,降低生产成 本,提高商品率
机械化水平高
为大规模经营创造了条件,提高 了劳动生产率
人
教
农业科学技术 提高了农产品的产量和质量,促
版 地
先进
进了农业生产的专业化和区域化
修
2 工程量大。
第十九页,共42页。
第三章 农业地域的形成与发展
季风水田农业水利工程量大的原因 水稻生长(shēngzhǎng)需大量耗水,而其所处气候区为 季风气候区,季风的不稳定性使该地区旱涝灾害频繁,修建 水利工程可旱时浇灌,涝时排水。
人 教 版 地 理 必 修 2
第二十页,共42页。
第三章 农业地域的形成与发展
修 2
(4)水利工程量 大 。
第三页,共42页。
第三章 农业地域的形成与发展
1.季风水田农业存在的问题和对策是什么?
提示:存在三大问题:一是农产品的商品率低,农业结
构单一;二是劳动生产率低,农民收入增长缓慢;三是机械
化和科技水平低。
对策:一是调整(tiáozhěng)农业生产方式与结构,实施
联产承包和多种经营,农林牧副渔业综合发展;二是发展农
米以上的地区,降水丰沛,雨热同期
自 然
地形
主要集中在平原、盆地、丘陵地区, 地形较平坦
人 教
土壤
河流中下游平原,土层深厚,土壤肥 沃
版
地
水源
河流中下游,水源充足,灌溉便利
理
必
修
2
第十页,共42页。
第三章 农业地域的形成与发展
区位因素
社 会 经 济 因 人素
教 版 地 理 必 修 2
劳动力
人均 耕地
生产 习惯 食物 偏好
区位优势 水稻种植生产过程复杂,劳动强度大,需要 劳动力多,东亚、东南亚和南亚人口稠密, 劳动力资源丰富 亚洲的主要水稻种植区人口稠密,人均耕地 少。水稻的单位面积产量高,种植水稻可以 缓解人口对土地的压力和对粮食的需求 东亚、东南亚和南亚水稻种植历史悠久,种 植水稻的传统经验丰富
理
必
修
2
第二十二页,共42页。
第三章 农业地域的形成与发展
2.美国中部平原地区发展商品谷物农业的优势条件 美国本土商品谷物农业主要分布在中部平原,这里有世 界著名的玉米带和小麦区,其中小麦区又分为南北(nánběi)两 大部分,南部小麦区以种植冬小麦为主,北部小麦区种植的 是春小麦。美国中部平原地区发展商品谷物农业的优势条件 如下表所示:
第十三页,共42页。
第三章 农业地域的形成与发展
季风水田区水稻种植业的机械化水平并非都很 低
季风水田区水稻种植业的机械化水平一般较低,但日本 的水稻种植已实现了机械化生产,普遍采用了适用于小地 块、水田作业的小型农机具,投入的生产资料 (shēngchǎnzīliào)多,单位面积产量高。
人 教 版 地 理 必 修 2
第三章 农业地域的形成与发展
第二节 以种植业为主的农业(nóngyè)地域 类型
人 教 版 地 理 必 修 2
第一页,共42页。
第三章 农业地域的形成与发展
1.掌握季风水田农业发展的区位(qū wèi)条件。 2.理解季风水田农业的主要特点。 3.理解商品谷物农业的分布和特征。
人 教 版 地 理 必 修 2
2.分布
区域
具体地点
经营性质
美国(měi
国际
ɡ、uó)加拿大 、阿根廷、澳 大利亚、乌克兰等国
家庭 经营
人
教
国内
东北和西北 地区
国营
版
地
理
必
修
2
第五页,共42页。
第三章 农业地域的形成与发展
3.作物:以小麦(xiǎomài)和玉米 为主。 4.区位条件 (1)自然条件:地势平坦开阔,土肥壤沃(féiw,ò) 气 候 温 和 , 降水 丰富 等。 (2)社会(shèhuì)经济条地件广人:稀 市场 , 广阔,交通 运输便利,机械化高水平 ,农业科学技术先进。
二、商品谷物农业(nóngyè) 1.商品谷物农业(nóngyè)的区位条件
项目
内容
地势平坦开阔 自然条件优越,有利于作物的 自然 土壤肥沃 高产稳产,地势开阔平坦,为
因素 气候温和 机械化生产和大规模经营创造 降水丰富 了条件
人 教 版 地 理 必 修 2
第二十一页,共42页。
第三章 农业地域的形成与发展
人 教 版 地 理 必 修 2
第二十六页,共42页。
第三章 农业地域的形成与发展
认识角度
特点
形成原因
经营主体 经营规模
商品率
家庭经营 大农场(规模经营)
高(商品化)
地广人稀,机械化水 平高
自然条件优越,科技 先进,机械化水平 高,产量高;地广人 稀,市场广阔,交通 便利,商品率高
机械化水平
高(农业机械化)
稻米是当地人们喜爱的主要食粮
第十一页,共42页。
第三章 农业地域的形成与发展
Hale Waihona Puke 3.季风区水稻(shuǐdào)种植业的特点、成因及发展措施
特点
成因
发展措施
小农经营
以家庭经营为主,人均耕地 少,每户耕种的田地很少
适度规模经营
单产高、 商品率低
精耕细作,使单产高,但由于 生产规模小,人口多,所产稻 谷以自给为主
约有7 000年历史,稻米是当地人们喜爱的 主要食粮
版 地 理 必
生产地位
所产稻米占世界稻米总产量的绝大部分, 中国是世界最大的稻米生产国
修
2
第九页,共42页。
第三章 农业地域的形成与发展
2.亚洲季风(jìfēng)水田农业的形成条件
区位因素
区位优势
主要分布在热带、亚热带和温带季风
因素气候
气候区,全年高温或夏季高温,热量 充足;大部分集中在年降水量800毫
人 教 版 地 理 必 修 2
第六页,共42页。
第三章 农业地域的形成与发展
2.我国的商品谷物农业在经营上与国外有何不同? 提示:我国是国营农场经营,国外是私营(sīyíng)农场经 营。
人 教 版 地 理 必 修 2
第七页,共42页。
第三章 农业地域的形成与发展
一、季风(jìfēng)水田农业 1.季风(jìfēng)水田农业 季风(jìfēng)水田农业主要分布在亚洲季风(jìfēng) 区(东亚、东南亚、南亚)。农业以种植业为主,作物以水稻 人 为主,又称为水稻种植业。
人 教
产品系列加工,把农业生产从自给经济转向商品农业经济:
版 地
三是提高机械化水平,加大科技投入,向优质、高产、高效
理
必 修
方向发展。
2
第四页,共42页。
第三章 农业地域的形成与发展
二、商品(shāngpǐn)谷物农业
1.基本特征:是一种面市向场(shìchǎng) 的农业地域类型,
生产规大模
,机械化水平高。
角洲,地形平坦,土壤肥沃,河网密布(mìbù),水源充足;
劳动力充足;市场需求量大;水稻种植历史悠久。
(2)季节性的洪水泛滥。建设排水设施(水利工程建设)。
人 教
(3)耕作历史悠久,精耕细作;自然条件优越,单位面积
版 地
产量较高;人口众多,人均产量低,商品率低;河网密集,
理
必 耕地破碎,机械化水平低;季风气候,旱涝灾害频繁,水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