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届高考化学二轮复习冲刺精讲课件:第13讲化学实验方案设计与评价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答案] (1)①除去氯气中的 HCl 浓硫酸 ②6.02×1023 (2)①G E J H 将 BCl3 冷凝为液体收集 ②通入 N2 排出装置中的空气 ③F 中固体由黑变红,D 中溶液变浑浊 ④BCl3+NH3===BN+3HCl
涉及气体制备实验的“4 环节”
角度二:无机物制备实验 2.(2018·肇庆模拟)氮化铝(AlN,遇水易水解)广泛应用于集 成电路产生领域。某研究小组利用氮气、氧化铝和活性炭制取氮 化铝,设计如下图所示实验装置。
②“排除干扰”是指反应条件的控制、防止空气成分介入、 副反应尽量避免、杂质的清除以及防止产物的挥发、水解等对实 验的干扰。
③“操作准确”则要求熟悉主要仪器的性能、用途和典型的 实验操作步骤。
[分点突破] 角度一:涉及气体的制备实验 1.(2018·江西临川二中检测)三氯化硼是一种重要的化工原 料,主要用作半导体硅的掺杂源或有机合成催化剂,还用于高纯 硼或有机硼的制取。已知:BCl3 的沸点为 12.5 ℃,熔点为-107.3 ℃ , 易 潮 解 。 实 验 室 制 备 三 氯 化 硼 的 原 理 为 : B2O3 + 3C +
(5)仪器药品的准确描述 ①实验中所用试剂名称:如无水硫酸铜(CuSO4),硫酸铜溶 液、酸性高锰酸钾溶液、澄清石灰水、饱和碳酸氢钠溶液、0.1000 mol·L-1 的氢氧化钠溶液等。 ②仪器名称:如坩埚、研钵、100 mL 容量瓶。 (6)会画简单的实验装置图 考纲要求能够绘制和识别典型的实验仪器装置图,可用“装 置示意图”表示。一般能画出简单的装置图即可,但要符合要求, 例如形状、比例等。
L(0.6
mol)
Cl2 , 转 移 的 电 子 数 目 为

0.6 3
×6.02×1023

6.02×1023。(2)乙组同学选用甲组同学实验中的装置 A、B、C 制
得干燥纯净的氯气,用 Cl2、B2O3 和 C 反应生成 BCl3 和 CO,BCl3
的熔点为-107.3 ℃,沸点为 12.5 ℃,所以收集 BCl3 要用冰水冷 却,未反应的 Cl2 用 NaOH 溶液吸收,BCl3 易水解,为防止 NaOH 溶液中的水进入装置 E,在 E 和 J 之间接上 H 装置,用于吸水, 生成的 CO 经干燥后再通过 F 装置还原 CuO,再将生成的气体 通过澄清石灰水检验,可以证明制备 BCl3 的反应中有 CO 生成, 多余的 CO 不能排放到空气中,要用排水法收集。①根据上面的 分析可知,乙组同学的实验装置中,依次连接的合理顺序为 A→B→C→G→E→H→J→H→F→D→I。③根据实验的原理可
[解析] (1)审题时抓住醋酸亚铬“在气体分析中用作氧气吸 收剂”,这暗示醋酸亚铬具有强还原性,易被氧气氧化,故该实 验中使用的蒸馏水必须去除溶解氧。(2)①依题意可知,c 中溶液 由绿色逐渐变为亮蓝色,主要是由于锌与铬离子反应生成亚铬离 子和锌离子,即 Zn+2Cr 3+===Zn2++2Cr2+。②c 中产生的气体 为氢气,该气体主要用于排除装置内的空气,避免 O2 氧化 Cr 2+。 (3)c 中有氢气产生,打开 K3,关闭 K1 和 K2 后,c 中压强大于外 界压强,从而将 c 中溶液压入醋酸钠溶液中。析出并分离产品的 操作是冷却、过滤、洗涤、干燥。(4)观察 d 装置,可发现其与空 气相通,这会导致生成的醋酸亚铬被 O2 氧化。
(3)加热操作先后顺序的选择 若气体制备实验需加热,应先加热气体发生装置,通入气体 排出装置中的空气后,再给实验中需要加热的物质加热。目的是: ①防止爆炸(如氢气还原氧化铜);②保证产品纯度,防止反应物 或生成物与空气中的物质反应。熄灭酒精灯的顺序则相反。
(4)实验中试剂或产物防止变质或损失 ①实验中反应物或产物若易吸水、潮解、水解等,要采取措 施防止吸水。 ②易挥发的液体产物要及时冷却。 ③易挥发的液体反应物,需在反应装置中加装冷凝回流装置 (如长导管、竖直的干燥管、冷凝管等)。 ④注意防止倒吸的问题。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此需要检验装置的气密性。(4)缺少防倒吸装置和尾气处理装置。 (5)① 氮 化 铝 遇 水 发 生 水 解 反 应 AlN + 3H2O===Al(OH)3↓ + NH3↑ , 氢 氧 化 铝 表 现 两 性 , 因 此 发 生 Al(OH)3 + NaOH===NaAlO2 + 2H2O , 总 反 应 是 AlN + NaOH + H2O===NaAlO2+NH3↑。②NH3 极易溶于水,因此要防止倒吸, 即苯的作用是防止 NH3 溶于水;对实验无影响,因此选不变。③ 根据反应方程式:n(AlN)=n(NH3)=32.23.64 mol=0.15 mol,其质 量分数为 0.15×4110×100%=61.5%。
[答案] (1)去除水中溶解氧 分液(或滴液)漏斗 (2)①Zn+2Cr3+===Zn2++2Cr2+ ②排除 c 中空气 (3)c 中产生 H2 使压强大于大气压 (冰浴)冷却 过滤 (4)敞开体系,可能使醋酸亚铬与空气接触
物质制备实验的思维流程 (1)物质制备实验设计一般思路如下:
(2)注意事项。 ①“合理选择”是指仪器的选择、药品的选择、连接方式的 选择等。仪器的选择又包括发生装置(几种基本类型)、净化装置 (除杂质的试剂与顺序)、收集装置、尾气处理装置等;药品的选 择包括药品的种类、浓度、状态等;连接方式的选择指仪器的先 后顺序、导管接口的连接等。
知,生成的 CO 能将黑色的 CuO 还原为红色的 Cu,同时产生能 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二氧化碳气体,所以能证明反应中有 CO 生成的现象是装置 F 中黑色粉末变为红色,装置 D 中澄清石灰水 变浑浊。④根据元素守恒,可知该四核氢化物中含有 N 元素,则 该四核氢化物为 NH3,BCl3 与 NH3 反应生成 BN 和 HCl。
核心知识整合 H
构建体系 强化重点
[网络构建]
[核心强化] 1.实验方案设计中的“6”注意 (1)实验操作顺序 装置选择与连接→气密性检查→装入药品→开始实验(按程 序)→拆卸仪器→防潮、防倒吸、防污染、防爆炸等。 (2)仪器接口的连接 总体上遵循装置的排列顺序,但对于吸收装置应“长”进 “短”出(或“深”入“浅”出);量气装置应“短”进“长”出; 洗气装置应“长”进“短”出;干燥管应“大”进“小”出。冷 凝管水流应:“下”进“上”出(逆流原理)。
图1
请回答: (1)图 1 中用饱和 NaNO2 溶液与 NH4Cl 溶液加热制取氮气, 该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图 1 装置中各仪器导管口连接的顺序是(用小写字母 a→g 填写)________________;导管 A 的作用是_______。
[解析] (1)①根据实验装置图可知,用 KClO3 与浓盐酸反应 制备 Cl2,制得的 Cl2 中含有 HCl 和水蒸气,要用饱和食盐水除 去 HCl,用浓硫酸除去水分,从而得到干燥纯净的 Cl2。②装置 A 中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ClO- 3 +5Cl-+6H+==△===3Cl2↑+
3H2O,生成 3 mol Cl2 转移 5 mol 电子,则生成标准状况下 13.44
△ 3Cl2=====2BCl3+3CO。
(1)甲组同学拟用如图 1 所示的装置制备干燥纯净的氯气。
①装置 B 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装置 C 中盛放的试剂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若生成 13.44 L 氯气(标准状况下),则反应转移的电子数目 为________。
(3) 按 (2) 连 接 好 实 验 装 置 后 , 接 下 来 的 操 作 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按 (2) 连 接 的 实 验 装 置 存 在 的 缺 陷 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1)根据实验目的和原料,NaNO3 作氧化剂,N 由+ 3 价→0 价,NH4Cl 作还原剂,N 由-3 价→0 价,因此反应的化
△ 学方程式为 NaNO2+NH4Cl=====NaCl+2H2O+N2↑。(2)因为 AlN 遇水易水解,需要除去 N2 中的水蒸气,则 N2 从 a 经浓硫酸 干燥,导管“长进短出”,连接 e→d,为干燥充分,连接 g→f, 在玻璃管中反应,连接 c→b,同时要防止空气中水蒸气的进入, 最后再连接 g→f;导管 A 的作用是平衡分液漏斗与烧瓶之间的压 强,使 NaNO2 饱和溶液顺利滴下。(3)因为有气体参加反应,因
[学科素养]1.变化观念与平衡思想:认识化学实验是科学探 究的一种重要形式,是研究物质及其变化的基本方法。2.证据推 理与模型认识:能运用分析推理等方法认识研究对象的本质物 质、构成要素及其相互关系,建立模型并运用模型解释化学现象, 揭示现象的本质和规律。3.科学探究与创新意识:能根据物质的 性质,探究反应规律,体会实验条件控制对完成科学实验及探究 活动的作用。
(2)将过量锌粒和氯化铬固体置于 c 中,加入少量蒸馏水,按 图连接好装置。打开 K1、K2,关闭 K3。
①c 中溶液由绿色逐渐变为亮蓝色,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同时 c 中有气体产生,该气体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
第一部分 必考部分
专题四
化学实验
第 13 讲
化学实验方案设计与评价
[考纲要求]1.了解科学探究的基本过程,学习运用以实验和 推理为基础的科学探究方法。2.能根据要求做到:(1)设计、评价 或改进实验方案。(2)掌握控制实验条件的方法。预测或描述实验 现象。(3)分析或处理实验数据,得出合理结论。(4)正确改进实验 装置。3.以上各部分知识与技能的综合应用。
(5)反应结束后,某同学用图 2 装置进行实验来测定氮化铝样 品的质量分数(实验中导管体积忽略不计)。
①氮化铝与过量的 NaOH 溶液反应生成氨气的化学反应方 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集气瓶中的苯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集 气 瓶 中 的 液 体 没 有 装 满 , 则 实 验 测 得 NH3 的 体 积 将 ________(填“偏大”、“偏小”或“不变”)。 ③若实验中称取氮化铝样品的质量为 10.0 g,测得氨气的体 积为 3.36 L(标准状况),则样品中 AlN 的质量分数为________(保 留 3 位有效数字)。
2.实验方案评价“3”要素 (1)选择。包括仪器、药品、连接方式的选择。 (2)评价。正确、简约、安全、环保。 (3)最佳方案的选择。装置最简、药品容易取得、价格低廉、 现象明显、无污染。
师生互动探究 S
高频考点 点点突破
(1) 实 验 中 所 用 蒸 馏 水 均 需 经 煮 沸 后 迅 速 冷 却 , 目 的 是 ____________________,仪器 a 的名称是____________。
(2)乙组同学选用甲组同学实验中的装置 A、B、C 和如图 2 所示的装置(装置可重复使用)制备 BCl3 并验证反应中有 CO 生 成。
①乙组同学的实验装置中,依次连接的合理顺序为 A→B→C→________→________→H→________→________→F →D→I;其中装置 E 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为确保 CO 得到验证,实验前除检查装置的气密性外,还 需要的一步操作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能证明反应中有 CO 生成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 ④一定条件下三氯化硼与某四核氢化物反应可制备具有重 要用途的氮化硼(BN),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