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为贵导学案3学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民为贵》导学案(三)
【使用说明与学法指导】
1.本课时为第三课时,学习感受孟子“民为贵”的民本思想和“为民造福”的仁人之心。
2.认真限时(30分钟)、独立完成,规范书写,保证学案完成质量。
【学习目标】
知识目标:
1.理清文意,掌握课文里出现的文言实词、虚词及文言句式。
2.品味《孟子》善用比喻、对比的论证风格。
3.进一步领会孟子的论辩风格,领悟孟子散文气势磅礴、感情激越的特点。
【学习重点】
学会拓展迁移,探究孟子的“民本思想”在现实中的意义
【学习难点】
学习感受孟子“民为贵”的民本思想和“为民造福”的仁人之心。
预习案
知识链接:
虚词
(一)乎:是故得乎丘民而为天子
〈介〉1. 于;在。
介绍动作、行为发生的时间
吾独穷困乎此时也!——屈原《离骚》
2. 于;从介绍动作、行为发生的时间
“春秋”何以始乎隐?——《公羊·哀十四年》
3.于;在。
介绍动作、行为发生的处所
楚人生乎楚,长乎楚,而楚言。
——《吕览·用众》 4. 于;从。
介绍行为、动作发生的地点
叫嚣乎东西。
隳突乎南北。
——唐·柳宗元《捕蛇者说》 5. 于;因为;由于;在于。
介绍动作、行为产生的原因
不动乎众人之非誉。
——《荀子》
6. 于;按照;根据。
介绍动作、行为遵循的准则
素富贵,行乎富贵;素贫贱,行乎贫贱。
——《礼记》
7.于,对。
引进动作产生的对象
吾尝疑乎是。
——唐·柳宗元《捕蛇者说》
(二)有诸
1.“之于”的合音投诸渤海之尾。
——《列子·汤问》
2.“之乎”的合音虽有粟,吾得而食诸?——《论语》温故知新
(三)以行与事示之者,如之何
1. 怎样。
刘大白《割麦插禾》诗:“插禾虽多,割禾如何?”
2. 奈何。
怎么办。
唐白居易《上阳白发人》诗:“上阳人,苦最多:
少亦苦,老亦苦。
少苦老苦两如何?”
3. 奈何。
对付,处置。
4. 奈何。
亦指对付、处置的办法。
5. 怎么;为什么。
宋欧阳修
《荷叶》诗:“如何江上思,偏动越人悲?”
6. 表反诘。
犹言那又是什么。
《公羊传·宣公六年》:“尔为仁为义,人弑尔君,而復国不讨贼,
此非弑君如何?”
【我的疑问】
探究案
导入:一个时期以来,个别为官者脱离群众,对群众疾苦不闻不问。
贪污
腐败,吃喝玩乐者有之;搞关系,找门子,升官发财者有之;违法违纪,公款赌
博,大肆敛财者有之;不惜出卖国家利益,授受贿赂者有之;贪图享乐,生活糜
烂者有之……着实让老百姓深恶痛绝。
也正是这些不良现象的存在一度令一些正
直和善良的人们对党和国家的前途和命运担忧。
魏征形象地用:“君者,舟也;
庶人者,水也;水则载舟,水则覆舟”这句话道出君与民的关系。
可见,“以民
为本”是何等重要。
中国近代的辛亥革命因为脱离了人民群众,所以导致了革命
的不彻底性。
历史不止一次证明,人民,只有人民,才是创造历史的真正动力。
这条朴素的真理,在2500多年前,我国伟大的思想家孟子,就已专门做了深刻
而精彩的论述。
【合作探究·研读剖析】
一、孟子认为怎样看待“天下——民——民心――仁政”的关系?
【探究指导】
注意探究总结方
法规律。
小组成员各抒己
见,组长做好总
结提升,形成小
组意见,再在班
内交流。
二、孟子的“民本思想”与现在“以德治国”的方略是一致的吗?二者有什么区别吗?请结合历史原因与现实条件谈谈你的理解。
检测案
一、当堂检测:
①孟子思想的核心是()。
②《孟子》的内容包括孟子的政治活动、政治学说、哲学思想和个性修养等。
全书分《梁惠王》、《》、《》、《》、《》、《》、《》七篇。
二、拓展延伸
1.孟子的文章,语言犀利,比喻生动,论证层次井然,很有说服力,试简要分析。
提示:
(1)设喻取譬,形象生动的阐明道理。
(2)议论锋利痛快
(3)层次井然,层层深入
2 .孟子认为在当时形势下“王天下”容易还是困难?
做法简单:所欲与之聚之,所恶勿施,尔也。
外部条件:民之归仁,犹水就下,兽走圹。
诸侯为之驱民。
内部动力:久病求艾。
3.深入理解中华传统文化中的民本思想
中国传统民本思想渊源久远,它的萌生可追溯到“五帝”与夏禹传说期,它最早发端于商周时期。
春秋战国时期民本思想成为系统完整的思想理论。
孔孟儒家创立仁学,标志民本思想成熟阶段的到来。
汉代以后民本思想得到进一步发扬、光大。
传统民本思想主要体现了对人的关注,重视民众作用和地位,治国之要在于富民、利民。
传统民本思想为我们今天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了可借鉴的思想资源、伦理道德支撑与深层的精神定位和文化根基。
仍未解决的问题
一定写下来,通
过各种途径解
决。
第一、“民本思想”在当时,是作为一种反对君主暴政的主张提出的。
“民本
思想”对于提高人民在国家中的地位,稳定人民生活,发展生产,起到了有力地
推动作用,这种思想无疑是进步的。
第二、在“民本思想”的发展史上有许多学者是为此做出贡献的。
例如孔子、
孟子、荀子、黄宗羲、顾炎武等。
他们对“民本思想”有继承有发展对中华民族
的历史起过积极的推动作用。
第三、中国传统政治--“民本思想”它是中华民族认识史上的宝贵成果。
第四、我们认为今天的为人民服务的思想,是对传统的“民本思想”的一个
继承和划时代的发展。
它们之间的相通之处在于“民贵君轻”、“民为邦德”、“天
下为公”、“厚德载物”、“富之教之”等思想的真理性和人民性是相通的,因而也
就发生了历史传承的关系。
写下自己的收
获,在一点一滴
中体会自己成功
的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