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Home》观后感
引言
法国大型纪录片《Home》讲述者以第三人称的形式,主要讲述了地球上生物的来源、进化过程、地球赋予人类的资源,人类的发展过程以及对资源的使用情况。
并通过举例,给人以警醒。
《Home》不愧是作者花费十五年时间的倾心之作,鲜明的视觉效果以及清晰的画面感、立体感,带给人的内心以触动与震撼,引发人的思索。
看完《Home》后,我对地球上生物的进化过程有了大致的了解,惊叹于地球的主宰—伟大的人类的智慧,惋惜于那些处于贫困中的、缺水、缺粮的人的苦难,无奈于人类贪婪的欲望、对资源的无限使用,担忧于人类的未来。
各种情感交错交织,使我深陷于一片惆怅中。
也引发了我的一些思考:
一、越原始就越淳朴,有时候无知也未必不是一件好事
在《Home》的讲述中,最早期的人类,吃饱、穿暖、稳定、安全是他们的目标,这是符合马斯洛的需求金字塔的。
早期的人类为实现这一目标而努力、奋斗,他们对自然充满了敬畏与恐惧,生活得虽然艰苦,但至少他们尊重自然。
随着时间的流逝与人类的发展,聪明的人类首先发展了农业,农业催生了城市与文明,他们不用再过那种终年游牧的生活,终于安定了,农业的发展对于人类是重要的,这也是人类开始利用自然资源的萌芽。
处在这个时期的人类,太善良、太淳朴,不会太去在乎自身的利益,人们和睦相处着,也与自然和谐相处着。
二、越发展,欲望就会越多。
随着农业的发展以及人类的进步,人们发现了一种叫做石油的东西,它极大的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改变了人类的生产生活方式,高楼大厦,瞬间落成,可能片中的一些画面太夸张,但却是真实反映了人类对自然的捋夺,对资源的无限耗用。
越来越快”,这是影片里不断重复的一句话,迪拜、中国、纽约、洛杉矶……这些国家或者城市,成了人类发展的最好代表。
依靠着丰富的石油资源,迪拜这个荒凉之地,却成为了西方发展模式的顶峰,无数的摩天大楼,无数的人造岛屿,人对自然的远离与对自然的依赖都空前的加剧了。
这样的发展速度是惊人的,但却也是不正常的,这就像是违反了某种自然法则一样,人类必为此付出代价。
在这样的发展模式里,人类的欲望成了最佳的催化剂与助推剂,因为欲望的无限膨胀,人类滥用自然资源,不顾后果与代价的捋夺自然资源。
而贪婪的人类也必须为此付出代价。
三、贪婪的欲望,严重的恶果
由于人类的无限捋夺,贫穷的国家砍光了树木出口来换钱,结果水土流失,森林所剩无几,复活节岛上的居民,连出海的独木舟都没有了木材可以制作。
这样的讲述可能有点夸张,却是人类贪婪欲望的真实写照。
接下来的全球气候变暖、两极冰川融化、海平面上升、草原荒漠化等等,不都是人类贪婪欲望所导致的恶果么?不得不说,这样的人类是狭隘的,他们只看到眼前,他们用20万年的时间几乎就耗尽了地球前40亿年丰富的积累,他们没想到,他们老后、死后,还有他们的子孙后代,只要地球还在,人类就还在。
四、恶果之后杯水车薪的补救措施
在人类酿造了这一切恶果后,终于采取补救措施了,他们把眼光转向了太阳能、风能。
不得不说,有些国家的政策与做法确实很让人感动。
比如:丹麦,把一座燃煤发电站将释放的煤送到地底,而非天空;哥斯达黎加在军备与环保之间选择了环保,这个国家没有军队,他将
本应投入军备的资金投入到了环保中。
但这样的补救措施比起人类对大自然的破坏,毕竟也只是冰山一角,人类应该以此为鉴,节制自己的欲望,节制对自然的破坏欲捋夺。
五、结语
看完《Home》,我的触动真的挺大的,我能深刻的感受到,拍摄者的用心以及对这个地球的怜爱。
同时,我也在思索我们究竟应该如何去保护这个伤痕累累的、脆弱的地球?我想为了我们自己、为了我们的子孙后代,是我们思考的时候了。
我总觉得,很多东西,过度了注定是不能长久的。
没有什么东西可以无限使用它还可以无限再生的。
我们的地球,我们所拥有的资源也是一样,首先我们应该深刻的意识到这个问题,我们的资源是有限的,但人类生生不息,却是无限的,为了达到这有限与无限的平衡,我们就应该珍惜、保护我们所拥有的资源。
那种前人种树,后人乘凉的时代已经过去了,现在是我们为后人种树的时候了。
其次,对于已经发生的问题,我们应该及时去解决、补救,不能放任问题的扩大。
并付诸实践,去解决问题。
再次,对没发生的但可能发生的,我们应及早做好预防与预测,防患于未然。
最后,我们应该从身边的点点滴滴做起,践行“可持续发展观”“科学发展观”,倡导“分享、智慧、节制的生活”,保护我们的地球、保护我们的自然。
或许,我们是幸运的,我们既非处于战乱,也没有处于饥荒,我们没有面临任何生理的挑战,但很多人却处在水深火热中,粮食短缺、没水喝等等。
那就请我们珍惜这份幸运,并以感恩之心,尽我们所能及去帮助那些人,携手拯救我们的地球、我们的自然。
人类对自然资源的过度耗用,造成了这样的后果,而我们更可以以此用在我们的生活学习中,对任何事,我们都应该坚决避免“过度”这个词,古语有“乐极生悲”、“喜极而泣”。
这都是过度的表现。
而在我们的生活学习中,过度的严重后果也无处不在,过度的吃东西,我们必定会长胖;过度的学习工作,我们会觉得身体紧绷、力不从心;过度的运动锻炼,我们的身体必定会吃不消;过度的思考某个问题,我们必定也只是自寻烦恼、钻牛角尖……生活中,过度的例子数不胜数,造成的后果也很多。
那就要求我们在漫漫人生旅途中,务必要把握好“度”这个概念。
有度的学习、工作。
“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达练即文章”。
生活到处是智慧与学问,要不断的去学习,并灵活运用所学知识,寻找平衡点,避免“过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