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生活》:第一课 文化与社会 PPT

合集下载

文化生活第一课 文化与社会课件(共37张PPT)

文化生活第一课 文化与社会课件(共37张PPT)

2、对文化的特点:
(1)文化是一种精神现象;(不是经济现象、政治现象)(补充)
(2)文化是人类社会特有的现象;(是由人创造,也不是自古就有的,
有了人类社会才有文化,来源于人类实践)
(3)文化是人们的一种素养;(每个人的素养都不是天生的,是逐步培
养出来的)
(4)人们的精神活动离不开物质活动,精神产品离不开物质载体 。(文化实质是精神现象。文化的传承和发展离不开物质载体。)
结成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指人们在特定的经济基础上,通过夺取或运用
政治 公共权力而实现和维护特定阶级和社会利益要
求,处理和协调各种社会利益要求的社会关系
文化
相对于经济、政治而言的人类全部的精神活动 及其产品。
一、相互影响:在经济的基础上
经济、政治、文化三者的关系:(补充)
经济
反映 反作用
基础 集中表现
文化的转化性 和两重性
可转化为物质力量 具有推动和阻碍作用 (注意区分不同性质的文化)
1.2 文化与经济、政治
01 相互影响:在经济的基础上 02 相互交融:在时代发展的进程中 03 文化在综合国力的竞争中
经济、政治和文化是社会生活的三个基本领域
指在一定生产资料所有制基础上进行的生产、
经济 交换、分配、消费等活动,以及在这些活动中
判断 下列属于文化现象的有:
(1) 小林下基层参加农业生产活动
(经济现象)
(2)小林参加学校运动会、辩论会、读书俱乐部
(3)小林在超市购买水果
(经济现象)
(4)小林浏览网站,领略世界各地风土人情
(5)小林参加海淀区人大代表选举
(政治现象)
(6)莫言获得诺贝尔文学奖
(7)罗伯特·莱夫科维茨和布莱恩·科比尔卡共获2012年诺贝尔化学奖。 他们解开了人体感受外界的工作原理,这个核心物质就是G蛋白偶联受体。

2020届高三政治第一轮复习文化生活第一课文化与社会(共32张PPT)

2020届高三政治第一轮复习文化生活第一课文化与社会(共32张PPT)
提醒:判断一种现象是不是文化,应该注意四点:第一,经济现象或活 动不属于文化,如商品交易等。第二,政治现象或活动不属于文化,如参 加选举活动等。第三,纯自然的山水、景观不属于文化,文化是人类社会 特有的现象。第四,文化既包括静态的文化产品,也包括动态的文化活动 。
3.多角度把握文化的社会作用 (1)概述: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能够在人们认识世界、 改造世界的过程中转化为物质力量,对社会发展产生深刻 的影响。
国导演执导的全景式反映当代中国发展成就的纪录片《超级中国
》在韩国播出,引起热烈反响,创韩国同类电视纪录片收视率的
新高。《超级中国》在韩国热播( )
①推动中韩两国文化交流上了一个新台阶
②显示当代中国文化得到韩国民众的广泛认同 ③反映中国的经济实力与国际影响力日益扩大 ④表明当代中国的发展越来越引起韩国民众的关注
2018年是改革开放40周年。我国改革开始于农村,安徽省凤阳县小岗村是
我国农村改革的主要发源地。我国农村改革始终是在党的领导下进行的。
为发展农村生产力,满足广大农民摆脱贫困、过上富裕生活的期盼,党中
央先后出台了一系列关于农业改革发展的文件,如1982年发布《全国农村
工作会议纪要》,明确肯定“包干到户”等形式的责任制的社会主义性质;
广大农民的
愿望,
阻碍改革的思想障碍和政策障碍,
农村改革, 了
农村经济社会发展。
1.侧重点法理解文化的内涵与特点
角度 文化的 产生
理解 文化是人类社会特有的现象,是社会实践的产物
侧重点 文化是非自然 的
文化与 个人
①人们的文化素养不是天生的,是逐步培养出来的; ②人们在社会实践中创造和发展文化,在社会生活中 获得和享用文化
济政治决定文化,精神文化

高中政治必修三 文化生活 一轮复习第一课--文化与社会 PPT

高中政治必修三 文化生活 一轮复习第一课--文化与社会 PPT
(2)文化与人们个体的关系:
文化是人们的一种文化素养,每个人所具有的文化素养,不是天生的,而是通过 社会实践和文化教育逐步培养出来的。(文化具有后天性)
(3)文化与物质的关系:----文化须以物质为载体
文化活动是一种依托物质载体的活动。人们的精神活动离不开物质活动,精神 产品离不开物质载体。(文化具有间接性)
(2)文化与政治相互交融
表现: ①随着民主和法制建设的发展,人们为了参与政治生活, 需要更高的文化素养。 ②随着世界多极化的发展,世界范围内反对文化霸权主 义的斗争,成为当代国际政治斗争的重要内容。
文化产业
是指从事文化产品生产和提供文化服务的经营性行 业,是与文化事业相对应的概念。
文化事业
是指通常由政府购买的、无偿提供给所有社会成员的 文化产品和服务的公益性行业。
• 随着民主和法制建设的发展,人们为了参与政治生活,需要更高 的文化素养。
• ②国际角度:文化与国际政治相互交融,成为当代国际政治斗争 的重要内容。
• 随着世界多极化的发展,奉行霸权主义的国家,借助文化渗透的 方式,竭力推销自己的价值观念,企图削弱和取代别国的民族文 化,以推行强权政治。这使世界范围内反对文化霸权主义的斗争, 成为当代国际政治斗争的重要内容。
2.文化与经济、政治的关系(2)
文化与经济
文化与政治
相 互 交
科技角度:在经济发展 中,科学技术的作用越来 越重要 劳动者角度:提高劳动者 素质越来越重要
国内角度:随着民主和法 制建设的发展,人们为了 参与政治生活,需要更高 的文化素养
融 生产力角度:文化生产力 世界范围内反对文化霸权
在现代经济的总体格局 主义的斗争,成为当代国
②文化反作用于政治、经济,给予政治、经济以重大影响 。 不同的文化,对经济、政治的影响不同,对社会发展的作用也 不同。

《文化生活》第一课.ppt

《文化生活》第一课.ppt
2011届高考政治第一轮复习
1、(2010江苏模拟)促进文化发展和繁荣,需要加 强文化设施建设,努力推进文化惠民工程。这是因为 ①精神活动离不开物质活动 ②精神产品离不开物质载体 ③文化设施的优劣决定着人们文化素养的高低 ④文化包括非意识形态的部分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②④
2011届高考政治第一轮复习
2011届高考政治第一轮复习
• 〖特别关注〗 (3)文化在实际运用中具有多层意义: ①广义的“文化”指人类改造世界的一切活动及其创造的
物质成果和精神成果。与“文明”相近。 ②狭义的“文化”指文学艺术和科学知识,或指人们受教
育的程度。 ③《文化生活》中的“文化”既不同于广义的文化,也不
同于狭义的文化,是指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 “文化”,其实质是指“社会主义精神文明”。
2、(2008·广东单科)冼星海在抗日战争时期创作了 《黄河大合唱》等名曲,并产生了广泛的影响。这表 明
A.文化的发展与社会实践同步 B.文化具有丰富的表现形式 C.人们在社会实践中创造并享用文化 D.文化创造的主体是知识分子
2011届高考政治第一轮复习
3、东晋画家顾恺之创作的《庐山图》,以艺术形式
质力量。 (2)这种影响不仅表现在个人的成长过程中,而且表现在民
族和国家的历史中。一个民族,物质和精神上都不能贫穷, 只有这样,才能自尊、自信、自强地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3)不同性质的文化对社会的作用不同,先进文化推动社会 发展,落后文化阻碍社会发展。
2011届高考政治第一轮复习
〖特别关注〗文化的社会作用可以从两方面进行思考 (1)从量的角度看,文化的力量有大小之分。文化对社
2011届高考政治第一轮复习
考点一:文化的内涵与特点

人教版高中政治《文化生活》第一课 文化与社会复习课件(共18张PPT)

人教版高中政治《文化生活》第一课 文化与社会复习课件(共18张PPT)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拓展:文化竞争力
指各种文化因素在推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中所产 生的凝聚力、导向力、鼓舞力和推动力。
文化创新能力、文化产业的科技含量、高素质的人才
①文化是一种精神力量,能转化为物质力量,对社会 发展产生深刻影响。 ②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可以为 经济发展提供不竭的精神动力和强大的智力支持。 ③文化与政治相互交融。 ④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
(4)文化具有相对独立性。文化的发展与经济的发展并不完 全同步。文化可能超前于经济的发展而发展,或者是滞后于 经济的发展而发展。
随堂练习 P132
1、(2018课标1,20)近年来,某市发掘传统中医药文 化资源,坚持“以药立市”,大力推动现代中医药产 业发展,现已建有全国规模最大的中药材交易市场, 形成了涵盖中药材种植,中药研发、生产、流通,中 医药文化传播的现代中医药产业体系。该市大力发展 现代中医药产业的文化意义在于( )。
A.文化在交流的过程中传播
B.文化是一种强大的精神力量
C.文化促进了社会向前发展
D.文化是综合国力竞争的因素
考点二:文化的社会作用
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 量,能够在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转化为 物质力量,对社会发展产生深刻的影响。
文化实质 (精神力量)
―社―会→
实践
随堂练习 P 132
3、(2018·课标3,20)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 代,中国日益走近世界舞台中央。这表明
①文化影响力是一个国家的国际影响力的基础和核心
②一个国家的文化影响力是与经济影响力同步增强的
③一个国家的国际影响力是经济、政治、文化等共同作 用的结果

最新文化生活复习课件第一课文化与社会45张(共45张PPT) (1)

最新文化生活复习课件第一课文化与社会45张(共45张PPT) (1)



⑩ ,政治是经济的 ⑪ ,文化是经济和政治的 ⑫ 经济是 相互 影响 ⑬ ,又 ⑭ 一定的政治、经济 一定的文化由一定的经济、政治所 a.在经济发展中, ⑮ 的作用越来越重要 文 文化与 文化与经济 b.发展教育事业、培养各种高素质人才、提高 ⑯ ,对推动经济建设的作用越来越重要 相互交融 经济政治 化 相互 c. ⑰ 在现代经济的总体格局中的作用越来越突出 交融 与 文化与政治 参与政治生活,需要更高的文化素养 社 相互交融 ⑱ 的斗争,成为当代国际政治斗争的重要内容 世界范围内反对 会 地位: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越来越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 ⑲ ,越来越成 文化与 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 综合国力 举措:必须把文化建设作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战略任务;提高国家 ⑳
• 【自主核对】①精神活动 ②产品 ③特有 ④社会生活 ⑤物质活动 ⑥物质载体 ⑦精 神力量 ⑧物质力量 ⑨社会发展 ⑩基础 ⑪集中表现 ⑫反映 ⑬决定 ⑭反作用于 ⑮科学技术 ⑯劳动者素质 ⑰文化生产力 ⑱文化霸权主义 ⑲重要支撑 ⑳文化软实力
核心考点一:全面理解文化
是一种精神现象(相对于经济、政治而言的人 类全部精神活动及其产品),更是一种精神力 本质 量,能够在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过程 中转化为物质力量。表现在一个国家、民族 内 的历史中和个人的成长历程中 涵 既包括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等具有意识 范围 形态性质的部分,又包括自然科学和技术、 语言和文字等非意识形态的部分
文化 与人 的关 系 文化 与物 质载 体的 关系
①文化作为一种社会精神力量,可以转化为物质力量,但不能把文 化直接看作是一种物质力量。②文化作为一种社会精神力量,本身 社会作用 并不能转化为物质力量,只有通过人的实践活动,作用于客观的物 质世界,才能转化为物质力量。③并非任何文化对社会发展都起促 进作用,只有先进、健康的文化才会促进社会的发展

文化生活第一课公开

文化生活第一课公开

可编辑ppt
2
1、文化的内涵与特点 2、文化的形式 3、文化的社会作用 4、文化与经济、政治的关系 5、文化与综合国力
可编辑ppt
3
第一课知识网络
1、是什么?
内涵 形式
特点
文 化 2、为什么?作用
对社会(国家):精神力量,能转化成物质力量
(1)与经济、政治相互影响 (2)与经济、政治相互交融 (3)在综合国力中的地位和作用
单元
主要内容
隐性逻辑
是整本教材的绪论和总论。分别从文化与
第一单元 社会、文化对个人的影响两个角度阐述文 化的内涵和文化的作用,从而形成对文化
是什么
的基本性认识。
深入文化现象的内部,分析文化本体的 第二单元 运作机制,揭示文化的横向传播、纵向
继承和创新发展三者的关系。
是一、二单元的逻辑延伸。民族文化是民 第三单元 族之根,民族精神是民族之魂。本单元重
A
可编辑ppt
10
3.正是日本首相安倍晋三 “右倾化”的文 化恶化了中日关系,并最终会对中日两国 的经济合作造成严重影响。这说明了什么?
文化对政治、经济具有重大影响
可编辑ppt
11
文化与经济、政治的关系
经济、政治和文化是社会生活的三个基本领域
1、在经济的基础上相互影响 (1)经济、政治决定文化
注意:文化具有自身的传承性和相对的独立性。
2、高考可能会结合日常生活中的一些优秀文学、电影
、电视作品,通过文化对人的影响考察文化影响的特点
和内容,这是高考命题的主要方向。考生在解答这些
问题时要结合文化对人的影响、文化的特点、文化影响
人的内容等知识。
可编辑ppt
5
易错易混点

2021年高考一轮复习课件:文化生活第一课文化与社会(共23张PPT)

2021年高考一轮复习课件:文化生活第一课文化与社会(共23张PPT)

深化拓展:文化软实力
(1)是文化和意识形态吸引力体现出来的力量,表面上文化确乎很 “软”,但却是一种不可忽略的伟力。任何一个国家在提升本国政 治、经济、军事等硬实力的同时,提升本国文化软实力也是更为特 殊和重要的。 (2)软实力是近年来风靡国际关系领域的最流行关键词,它深刻地 影响了人们对文化软实力国际关系的看法,使人们从关心领土、军 备、武力、科技进步、经济发展、地域扩张、军事打击等有形的 “硬实力”,转向关注文化、价值观、影响力、道德准则、文化感
二、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交融
1.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
(1)科技角度:在经济发展中,科学技术的作用越来越重要 (2)劳动者角度:为推动经济建设,发展教育事业,培养各种高 素质人才,提高劳动者素质越来越重要 (3)生产力度:文化产业迅速崛起,文化消费更加丰富,文化生 产力在现代经济的总体格局中的作用越来越突出
济和政治的反映。
(2)文化反作用于经济、政治
文化反作用于一定的经济、政治,给予经济、政治以重大影响 不同性质的文化对经济、政治的影响不同,对社会发展的作用 也不同。(文化作用的双重性) 先进的、健康的文化对社会的发展产生巨大的促进作用 落后的、腐朽的文化则对社会的发展起着重大的阻碍作用
(3)文化具有相对独立性
大家来找茬:
(1)文化无时不在,文化与天同老、与地同龄。 (2)一个国家的文化影响力是与经济影响力同步增强的。 (3)文化影响力是一个国家的国际影响力的基础和核心。 (4)文化促进了社会向前发展。 (5)文化是经济、政治发展的基础。 (6)文化是经济的集中表现,文化是经济的派生物。
动、接受文化知识教育而逐步培养出来的。
②人们在社会实践中创造和发展文化,也在社会生活中获得和享
用文化

人教版高中政治《文化生活》第一课文化与社会复习课件

人教版高中政治《文化生活》第一课文化与社会复习课件
A.文化在交流的过程中传播
B.文化是一种强大的精神力量
C.文化促进了社会向前发展
D.文化是综合国力竞争的因素
考点二:文化的社会作用
打随造堂优 练秀习企业P文1文3化3是化企业兴发展国的目的运兴,文化强民族强。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
④7、促(2进0中18医·江药苏文量单化科与,,经2济1)能的融够合发展在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转化为
C.文化促进了社会向前发展
”文屠化格 是涅人夫类的社落这会段实话践后表的明产的物( 。、) 腐朽的文化则会阻碍社会的发展
文化生产力在现代经济的总体格局中的作用越来越突出
B.文化发展是经济发展的基础
随堂练习 P 133
11、(2015·天津文综,10)“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 声一片。”在太湖边上的杨湾村,夜里曾“聒噪”的蛙 声,如今成了农民增收的资源。有人根据当地青蛙多的 特点,想到在银色月光下,听着蛙唱,喝着碧螺春,可 能是城里人向往的惬意生活,于是用这个文化创意建起 “青蛙村”,搞起休闲游,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这 体现了( )
②显示当代中国文化得到韩国民众的广泛认同
③反映中国的经济实力与国际影响力日益扩大
④表明当代中国的发展越来越引起韩国民众的关注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随堂练习 P 133
7、(2018·江苏单科,21) 9、(2018·北京文综,24)
文化是人类社会实践的产物。 考点四:文化与综合国力 为参与政治生活,人们需要更高的文化素养
随堂练习 P 132
3、(2018·课标3,20)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 代,中国日益走近世界舞台中央。这表明
①文化影响力是一个国家的国际影响力的基础和核心

人教版高中思想政治文化生活第一课文化与经济政治ppt课件

人教版高中思想政治文化生活第一课文化与经济政治ppt课件

——要想在激烈的国际竞争 中立于不败之地,必须把文 化建设作为社会主义现代化 建设的重要战略任务。
文 化
相互影响:在经济的基础上
文与
经济、政治决定文化,但文化
化经
具有传承性和相对独立性。
与济
文化反作用于政治、经济,不
经、
同文化对社会发展的作用不同。
济 、 政

治 相互交融:在时代发展的进程中


文化与经济相交融,文化与政治相交融
(3)文化反作用于一定的经济和政治
(不同民族/不同性质)
(二)相互交融:在时代发展的进程中
1、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
据了解,为购买“超级女声”节 目冠名权,蒙牛乳业投入了2800万 元。在竞得冠名权后,为了投放 “超级女声”标志的公交车体、户 外灯箱、平面媒体广告,蒙牛又追 加了将近8000万元的投资。
另据了解,2005年蒙牛计划向市 场投放20亿袋印有“2005蒙牛酸酸 乳超级女声”的产品,销售额应该 在20亿元左右,其中广告和促销费 用可能超过1亿元。
例2:美国的文化产业超过了4000亿美元,消费类视听技术 文化产品出口达600亿美元,已经取代航空航天业,成为 美国第一大出口产业。
(1)文化推动经济发展——措施 提高科学技术水平
<2>文化与国际政治相互交融,成为当代国际政治斗 争的重要内容 ——反对文化霸权主义的斗争
目前,美国控制了世界 75%的电视节目的生产和制 作,每年向国外发行的电视 节目总量达30万小时,许多 国家的电视节目中美国节目 往往占到60%~70%,有的占 到80%以上,而美国自己的 电视节目中,外国节目仅占 1%~2%”。互联网上网访问 量最大的100个站点中,有 94个设在美国境内。

文化生活 开学第一课 ppt课件

文化生活 开学第一课 ppt课件
高二
文化生活 开学第一课
马 云
文化生活 开学第一课
精品资料
自我介绍
文化生活 开学第一课
• 规律的客观性和普遍性要 求我们必须尊重规律,按客观 规律办事,而不能违背规律。 一旦违背客观规律,必然受到 规律的惩罚。
文化生活 开学第一课
文化生活 开学第一课
文化生活 开学第一课

广






企 业
网 络




文化生活 开学第一课
第一单元 是什么 把握文化的一般意义

文化的内涵和作用
化 第二单元 为什么 文化自身发展的一般过程 时间空间:传播、继承、
发展、创新
中 华
第三单元 怎么看
把握文化的核心价值 文化认同:中华文化

化 第四单元 怎么办 文化建设的基本要求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整体把握《文化生活模块》的结构
单元
第一单元
文化与生活
主要内容 讲述文化的内涵和作用,形成对文化 的基本认识
隐性逻辑 是什么
第二单元 分析文化自身发展的一般过程,揭示文化 文化传承与创新的横向传播、纵向继承和创新发展的关系
为什么
第三单元
阐释中华文化的成就及中华民族精神的
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 内涵和时代意义
考点一、文化的内涵与特点
1、文化“万花筒”
(1)文化现象:无时不在,无处不在。 (2)文化特色:不同区域,各有特色。
2、文化的内涵
(1)从本质上看:“文化”是相对于经济、政治而言的
人类全部精神活动及其产品。其实质是精神现象。
(2)从内容上看:文化既包括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等具有意识形态性质的部分,又包括自然科学和技术、语 言和文字等非意识形态的部分。
系 5.文化与综合国力
表现、特点及优秀文化 的作用等选择题、非选
一个内涵:文化
择题都会涉及。
的内涵
2.材料多以近年来有影 两个作用:文化
响的文化产品、中国文 对社会、对人
化走出去的事例、中国 的作用
文化产业发展的现状、 两个特点:文化
文化对人 的影响
6.文化对人影响的表现 7.文化对人影响的特点
8 .丰富精神世界, 增 强 精
C、文化塑造人生
D、实践活动是有目的性、计划性
考点四、文化与经济、政治的关系(重点)
1、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区别
经济、政治和文化是社会生活的三个基本领域.
2、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影响
(1)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影响
决定
经济、政治
文化
反作用
表现:① 经济是基础,政治是经济的集中表现,文化是经济 和政治的反映。一定的文化由一定的经济、政治所决定。
【拓展补充】
①文化具有相对独立性。文化的发展与所处时代的生产力的发 展水平并不总是完全同步的。文化不是经济和政治的派生物 和附属品。
②文化发展具有传承性。一个国家或民族的历史越悠久,其积 累的文化财富就越丰厚。后人总是在继承前人的文化成果的 基础上丰富、发展并创造出新的文化。
③文化发展具有开放性。一个国家或民族的文化既能借鉴别人, 又能被别人借鉴,即各种不同类型的文化可以求同存异。
考点二、文化的形式
1、文化的形式 文化具有非常丰富的形式, 从静态角度看:如思想、理论、信念、信仰、道德、教育、 科学、文学、艺术等都属于文化; 从动态角度看:包括各种文化活动。人们进行文化生产、传 播、积累的过程都是文化活动。
文化的形式多种多样,人们的思想、理论、信念、 信仰、科学、文学、艺术等都属于文化。把文化等同 于知识或艺术,是对文化狭义的理解,是不全面的。
❖世界各地有很多闻名遐迩的城市雕塑,如希腊雅典的雅 典娜神像、丹麦哥本哈根的美人鱼等,它们体现着一个 城市的文化内涵和品位。这些被人们称作“城市的眼睛” 的雕塑
❖①意味着精神产品离不开物质载体
❖②彰显着世界文化的认同感归属感
❖③蕴含着城市生活美好的精神追求
❖④决定着城市发展的文化方向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种茶的曼妙之处还在于可用冰水浸泡,透过冰滴壶,
一滴滴冰水滤过茶叶,茶汤香气馥郁,色若琥珀。这
表明 A.文化对社会发展重要影响
B
B.人们在实践中创造并享用文化
C.文化能够增强人的精神力量
D.人们实践受到文化潜移默化的影响
对点练习
• 研究表明,企业家精神是影响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
就自然资源禀赋和国家的资本投入而言,浙江省并不优
(2)文化与政治相互交融
表现: ①随着民主和法制建设的发展,人们为了参与政治生活, 需要更高的文化素养。 ②随着世界多极化的发展,世界范围内反对文化霸权主 义的斗争,成为当代国际政治斗争的重要内容。
文化产业
是指从事文化产品生产和提供文化服务的经营性行 业,是与文化事业相对应的概念。
文化事业
是指通常由政府购买的、无偿提供给所有社会成员的 文化产品和服务的公益性行业。
②文化反作用于政治、经济,给予政治、经济以重大影响 。 不同的文化,对经济、政治的影响不同,对社会发展的作用也 不同。
特别提示:
文化虽然能反作用于政治、经济,给予 政治、经济以重大影响,但是,这种影响 始终是第二位的,它不可能与经济、政治 对文化的决定作用等量齐观。不能说文化 决定经济、政治,或者文化与经济、政治 相互决定。
考点三、文化的社会作用
1、文化的社会作用: 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能够在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
界的过程中转化为物质力量,对社会发展产生深刻的影响。
具有表现: (1)文化对个人成长的影响。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先进的、健康 的文化是个人成长的催化剂,落后的、腐朽的文化则会把人们引向歧 途。文化素养的高低,影响着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效果。 (2)文化对社会发展产生深刻的影响。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对人 类社会的发展产生着深刻的影响,先进的、健康的文化会促进社会的 发展,落后的、腐朽的文化则会阻碍社会的发展。
•B.文化创新决定社会实践的发展
•C.文化总能推动经济的发展
•D.文化发展要以经济发展为基础
•【解析】本题考查文化与经济的关系。材料中“由于加入了文化 元素,该商品受到消费者的热捧”,体现了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 A说法符合题意。文化创新推动社会实践的发展,B说法错误。文 化有先进和落后之分,先进的文化推动经济的发展,C中“总能” 说法过于绝对。D说法正确,但与题意不符。故答案选A。
(2)文化具有自身传承性和相对的独立性
表现:
①经济发展是文化发展的基础。但这并不意味着文化的 发展始终与经济的发展亦步亦趋。不能认为文化与经济 的发展是绝对同步的,文化可能超前也可能落后于经济 发展。二者的发展既有同步性的一面,也有不同步的情 况。
②文化有其自身的传承性和相时的独立性。那种认为只 要物质条件好了,精神文化自然而然地就会好起来.物 质条件差一点,精神文化就不可能搞好的观点,不符合 历史发展的事实,是不正确的。
❖ 【解析】本题以城市雕塑为背景考查文化生活中有关文化的特点相关知识。 ①项正确,城市雕塑体现着一个城市的文化内涵和品位,说明精神产品离 不开物质载体;②项错误,城市雕塑体现着城市文化,具有鲜明的个性特 征,未体现世界文化的所谓认同感归属感;③项正确,每一座城市雕塑都 承载着一定的文化内涵与精神寓意。④项错误,城市雕塑不能决定城市发 展的文化方向。故正确答案是B。
④文化发展具有阶段性。一种文化在一定的历史阶段是先进的, 而在另一个历史阶段就可能是落后的,因此必须不断创新, 以保持其先进性。
3、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交融
(1)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
表现:
①从科技作用角度看:在经济发展中,科学技术的 作用越来越重要。
②从劳动者角度看:为推动经济建设,发展教育事 业、培养各种高素质人才、提高劳动者素质越来越 重要。
美日等发达国家文化产 业发展现状等考查文化 与经济、政治的关系以
的特点和文化 对人的影响的 特点
神力量,促进全面发展 及文化与综合国力的关
系,多以非选择题呈现。
本专题经常设置体现题、
原因题、意义题等。
高考考点概览
第一课:文化与社会 1、文化的内涵与特点 2、文化的形式 3、文化的社会作用 4、文化与经济、政治的关系 5、文化与综合国力
第四单元 发展中国特色 社会主义文化
明确先进文化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的 性质、目标和要求
怎么看 怎么办
第一单元 文化与生活
【高考导航】
考纲展示
命题特点
核心提示
1.文化的内涵与特点
1.文化的特点多以选择
2.文化的形式
题形式考查,文化的作
文化与社 3.文化的社会作用
用多以非选择题形式考
会 4.文化与经济、政治的关 查。文化对人的影响的
1、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影响强调的是彼此制约、相互作用, 主要是指经济、政治对文化具有决定作用,同时文化对经济、 政治具有反作用;
2、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交融强调的是彼此渗透、相互融合, 是文化与经济、政治在当今时代的显著特点,主要是指文化与 经济、政治“你中有我,我中有你”。
3、用标志词快速判断文化与经济、政治的关系:文化与经济、 政治相互影响常用到“决定”“反作用”“基础”“重大影 响”“促进”“阻碍”等标志词;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交融 常用到“科技是第一生产力”“劳动者素质”“文化产 业”“文化生产力”“文化消费”“政治素养”“文化渗透” 等标志词
③从文化生产力角度看:文化产业迅速崛起,文化 消费更加丰富,文化生产力在现代经济的总体格局 中的作用越来越突出。
台湾果农为提高水果附加值,把冰激凌灌入柿饼中,使之 具有双重口味,并别出心裁地将其取名为“你柿我的冰激 凌”。由于加入了文化元素,该商品推向市场后受到消费 者热捧。这体现了( )
•A.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
【注意】
1、文化可以转化为物质力量,但本身不是物质力量。 2、文化对个人成长和社会发展的作用具有双重性。 先进的、健康的文化对个人成长和社会发展产生巨 大的促进作用,落后的、腐朽的文化则对个人成长 和社会发展起着重大的阻碍作用。
❖ 雷锋精神激励了几代中国人,并传播到世界多个国家,被称赞为 “全人类共同的精神财富”。这体现了文化( )
对点练习
1955年10月,武汉钢铁厂在武汉市东郊长江南 岸破土动工,1958年9月建成投产。2011年, 汉阳铁厂遗址保护性改造工程启动,原址上将 建设一座博物馆,作为青少年爱国主义教育的 新基地。上述材料从“文化的特点”的角度, 体现了( ) A、文化对人的影响来自于特定的文化环境
B、精神产品离不开物质载体
越甚至还落后于全国平均水平,但是浙商凭借“不找市
长找市场”的创业创新精神,改革开放以来,其经济发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