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6.1《金刚石、石墨和C60》(第一课时)教案(4)(人教版九年级上)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题:金刚石、石墨和C60(第一课时)
初中化学新课程教学案例
课题:金刚石、石墨和C60(第一课时)
一、教学背景与定位
课型:新授课一课时
学生信息分析:经过三个多月的化学学习,学生对元素化合物方面的知识有了一定的了解,更重要的是掌握了学习方法,如:实验观察、归纳总结、宏观和微观相结合分析等等。
其中实验探究方面的能力还需进一步加强,本课题是金刚石、石墨和C60知识实验利于学生的探究,且图片比较多,学生在实验探究方面的能力加强了,很多重要的知识就可以在老师的引导下,通过实验探究的方式加以解决。
教学起点分析:在前五个单元的学习中,学生已经知道木炭能与氧气反应,又知道木炭具有吸附性,能吸附水中的异味。
木炭为什么具有这样的性质?如何探究这些性质?这些问题都从学生熟悉的事物和现象中逐步引出来,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
教学过程中应通过学生熟悉的生活实例,如铅笔中的石墨,电池中石墨,玻璃刀上的金刚石让学生感知它们的性质,激发学生对碳单质的性质探究的兴趣。
教学方式:观察总结、实验探究、交流合作
二、教学资源与设备
仪器:金刚石、石墨和C60的结构课件、电脑、投影仪。
实验用品:玻璃刀、玻璃、6B铅笔、6H铅笔、碳棒、玻璃棒、电池、导线、小灯泡、小烧杯、木炭、活性炭、集气瓶、烧杯。
三、教学设计方案
四、教学效果与课后反思评价
新课程标准中特别强调“化学学习要以探究为核心”。
因此课堂教学是教师施教、学生求知和探索的主阵地,更是创新发展的主渠道。
所以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我充分挖掘教材内容各方面的价值,特别注重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科学态度和科学素养,引导学生善于观察,积极参与过程体验,倡导学生自主、协作、勇于探究的学习精神和情感体验。
教师运用新课程的教学理念改变了学生学习方式,通过阅读教科书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及归纳总结问题的能力。
通过学生分组实验,让学生体会实验探究是学习化学的重要方法之一,并让学生在“做科学”中,激发他们的创新意识,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
通过学生对金刚石、石墨以及无定形碳在生活、生产、科技等各方面的应用的讨论,使学生真正的感受到化学就在我们身边,
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使学生在民主、合作、愉快的气氛中完成了学习任务。
教学则通过开放性实验让学生主动参与实验过程、体验实验带来的乐趣,他们手脑并用、乐在其中,这种亲身经历使他们学会探究解决问题的策略,为他们终身的学习和生活打好基础。
在教学过程中,我把教学活动设计成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多向交流活动,多数时候是以对话的形式进行交流,尊重学生的主体发展,学生成为真正意义上学习的主人,作为“引路人”,我及时恰当地对他们的成功与问题进行评价,这样缩短了老师和学生之间感情的距离,在这样平等和谐的氛围中,全体学生都没有过重的思想包袱,他们有时窃窃私语,有时群情激昂,积极主动地在老师设计的活动中探究学习,从而使他们的参与、协作、创新等能力得到全面主动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