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新泰市新甫中学2016-2017学年六年级下学期历史期末模拟测试题(有答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期末检测题
新泰市新甫中学张新岩
注意事项:本试题分为第Ⅰ卷和第Ⅱ卷两部分,共8页。

第Ⅰ卷为选择题,共40分;第Ⅱ卷为非选择题共60分。

考试时间为60分钟。

第I卷
(单项选择题,每题1分,共40分,选择题的答案写在试卷的第5页的表格里) 1.下图是隋朝重大历史事件的时间轴,图中的①、②、③代表相关的历史事件,按事件发生的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选项是
A.①建立隋朝②灭亡陈朝③开通运河 B.①灭亡陈朝②建立隋朝③开通运河 C.①开通运河②建立隋朝③灭亡陈朝 D.①建立隋朝②开通运河③灭亡陈朝2.唐朝是我国封建社会蓬勃兴旺的隆盛时代。

唐朝进入全盛时期时在位的皇帝是
A.唐高祖 B.唐太宗 C.武则天 D.唐玄宗3.唐太宗统治时期史称“贞观之治”,下列与之相关的措施或事件是:①制定法律,减轻刑罚②打击敌对的官僚贵族③玄奘西游④任姚崇为相,严格考核各级官吏的政绩
A.①③ B.①④ C.①② D.②④4.关于科举制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正式形成于隋文帝时 B.唐太宗时进士科成为最重要的科目 C.宋初大幅度增加科举取士名额 D.明朝时考试内容限于四书五经5.下列关于唐朝盛世经济的描述正确的是:①从越南引进的占城稻在江南推广②长安城内分市和坊③唐三彩闻名于世④蜀锦冠于全国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6.下列古代盛世中,不是隋唐时期的是
A.开皇之治 B.开元盛世 C.贞观之治 D.康乾盛世7.唐代历史上有一位书法家,他曾任平原郡太守,抗击过安禄山叛乱,其所创雄浑敦厚的新书体,对后世书法影响深远。

该书法家是
A.王羲之 B.欧阳询 C.柳公权 D.颜真卿8.改变自古以来“贵中华、贱夷狄”的观念,对各少数民族一视同仁,实行开明的民族政策的古代皇帝是
A.秦始皇 B.汉武帝 C.唐太宗 D.明太祖9.唐朝由盛转衰的转折点是
A.安史之乱 B.藩镇割据 C.宦官专权 D.黄巢起义10.敦煌莫高窟堪称世界最大的艺术宝库之一,那里的大部分洞窟开凿于
A.秦汉时期 B.隋唐时期 C.明清时期 D.民国时期
11.学习隋唐史后,就历史阶段特征而言,你认为最能准确概括这段历史基本特征的是
A.民族政权并立 B.商业经济空前活跃
C.繁荣与开放 D.中外交往与冲突
12.宋太祖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中,不包括:①解除禁军将领的兵权②采取分化事权的办法,削弱相权③派文臣担任各地州县的长官④取消节度使收税的权利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13.“瓦子”在宋代城市的盛行,主要是因为
A.士大夫的提倡
B.市民阶层的不断壮大
C.农民的需要
D.达官贵人的需要
14.某同学在学习过程中,收集了如下图片资料。

由此推断该同学的学习主题是
A.政权并立 B.艺术精湛 C.民族融合 D.宋代商业繁荣15.下面示意图显示了我国古代经济重心的南移经历了一个漫长的过程,与图中①相对应的时期应该是
A.南朝
B.唐朝
C.北宋
D.南宋
16.宋代是中国瓷器史上的辉煌时代。

北宋时兴起,后来发展成著名瓷都的城市是: A.杭州 B.泉州 C.景德镇 D.广州
17.在元代行省制度下,今山东、北京、天津等地区属于
A.尚书省辖地 B.中书省直辖地C.宣政院辖地 D.行省辖地
18.“世上疮痍,诗中圣哲;民间疾苦,笔底波澜。

”这副对联称颂的是A.屈原 B.杜甫 C.李白 D.苏轼
19.从唐末五代,经两宋至元朝,先后诞生了四个强大的少数民族政权:辽、西夏、金和元。

其中,建立起中国历史上疆域空前辽阔的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少数民族是A.契丹族 B.女真族 C.党项族 D.蒙古族
20.南宋时,有位商人来临安做生意,见到市场上商品琳琅满目,客商往来不绝,下列选项他不可能有的经历是
A.晚上到临安夜市去看看 B.午餐吃是的稻米、玉米等粮食
C.下午边读唐诗、宋词边饮茶 D.一周后,这位商人又乘坐商船去朝鲜、日本经商
21.右图人物是我国杰出的发明家毕升,他的重大发明是
A.指南针
B.雕版印刷术
C.活字印刷术
D.火药武器
22. 下列图 1、图 2、图 3 反映的是中国古代封建王朝行政机构设
置的主要情况,其中图3反映的朝代是
A.汉朝
B. 秦朝
C. 元朝
D.唐朝
23. 中国古代设丞相与废丞相的两个皇帝是
A.秦始皇、明太祖
B.秦始皇、明成祖
C.秦始皇、隋文帝
D.隋文帝、雍正帝
24. 新疆大小和卓叛乱被平定的原因包括:①大小和卓兄弟发动叛乱不得人心②伊犁将军处置得当③中央政府平叛措施得力④维吾尔等族人民支持清军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25.与下图相关的历史事件是
A.甘英出使大秦
B.张赛通西域
C.戚继光抗击倭寇
D.郑和下西洋
26.图示法是我们学习历史的一种好方法。


面能正确反映北宋与少数民族
政权并立的示意图是
27. 君臣礼仪是中国古代政治制度发展的外在表现。

下图反映的是()
图1(汉)坐而论道图2(宋)站议时政图3(清)跪受笔录A.封建制度的完善 B.生活习惯的变化 C.社会文明的进步D.君主权力的强化
28.宋辽、宋夏和议中共同内容有
A.辽夏向宋称臣
B.北宋割地求和
C.互相禁止边境贸易
D.北宋送给辽夏"岁币"
29. 宋代史书记载:“舟师识地理,夜则观星,昼则观日,阴晦则观指南针。

”对此材料的理解最准确的是
A.宋代的航海完全依靠指南针来辨别方向
B.我国劳动人民最早知道了磁针指南的作用
C.指南针在北宋时用于航海事业,但只是辅助作用
D.指南针是我国古代水手最早发明的
30.在主要港口设立市舶司的朝代是
A.唐朝
B.宋朝
C.元朝
D.明朝
31.右下图人物是我国南宋著名的抗金将领,他“精忠报国”的故事世代流传。

他是
A.文天祥 B.戚继光
C.郑成功 D.岳飞
32.成吉思汗的功绩主要是
A.灭亡西夏
B.定都大都
C.统一蒙古
D.建立元朝
33.明朝“八股取士”和清朝大兴“文字狱”的根本目的是
A.防止人民反抗 B.压制知识分子 C.统一思想 D.巩固封建统治34.长城是中华民族不屈的脊梁,长城是中华民族的精神象征。

今天的万里长城是明清修筑的雄伟工程,它东起鸭绿江,西至
A.山海关 B.居庸关 C.嘉峪关 D.陇西
35.台湾自古以来就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下列有关台湾叙述正确的是
①元朝时设置澎湖巡检司加强了对台湾的管辖②明朝后期荷兰殖民者侵占台湾③1662年郑成功收复台湾④1684年清朝设台湾隶属广东省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②④
36.在一文学作品欣赏课上,老师说:“他的词风慷慨激昂,豪迈悲凉,充满忧国忧民的爱国豪情……”由此,我们可知“他”是
A.杜甫 B.苏轼 C.李清照 D.辛弃疾
37.南宋最大的商业都市是
A.开封 B.临安 C.广州 D.泉州
38.右边是某同学整理的大事表,这组大事集中说明了这一时期
A.经济发展重心南移
B .盛世局面下危机四伏
C.抗击外国侵略战绩卓著
D.统一多民族国家巩固
39.中国文学史上有一部作品,被称为古典小说的高峰。

书中描写了贾、王、史、薛四大封建家族的衰亡,揭示了封建社会必然崩溃的历史趋势,它塑造了一个个性格鲜明的典型人物。

下列人物出自这部作品的是 A .《三国演义》 B .《红楼梦》 C .《西游记》 D .《水浒传》 40.明朝后期出现的“农业百科全书”,其作者是
A .张仲景
B .李时珍
C .宋应星
D .徐光启
一、选择题答案栏
二、材料分析题(41题16分,42题10分,43题22分,44题12分,共60分) 41.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是一项贯穿我国封建社会始末的基本政治制度,从秦朝到清朝存在了两千多年。

历朝历代统治者均采取各种措施对此加以发展与完善。

据此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在地方,废除行中书省,设立直属中央的三司,分管民政、刑狱和军政。

在中央,废除丞相,撤消中书省,由吏、户、礼、兵、刑、工六部分理朝政,直接对皇帝负责。

……授权侍卫亲军锦衣卫,兼管对臣民的监视、侦查。

材料二、故宫导游说:‚这个不起眼的‘偏房’,在雍正时代及以后的清朝政治生活中,成为了这个王朝的权力中心。


材料三、右图明朝科举考生看榜。

材料四、乾隆帝时,朝中大臣胡中藻的诗句有‚一把心肠论浊清‛,乾隆帝看了竟说:‚加‘浊’字于国号‘清’字之上,是何肺腑?‛结果,胡中藻和族人被杀,祸及师友。

(1)材料一记载的是哪位皇帝统治时期的官制变化?请用最简洁的语言概括材料一反映的官制变化。

(6分,回答两条即可,不准照抄原句)
(2)材料二中导游所说的“偏房”的设立,标志着君主集权的进一步强化。

指的是哪一机构?(2分)
(3)材料三、四反映的是明清统治者为加强君主专制采取的哪些措施?这些措施的共同影响是什么?(6分)
(4)根据上述材料分析,中国封建社会中央集权发展的基本趋势是怎样的? (2分)
42.(10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拉萨市大昭寺前的广场上矗立着建立于公元823年的‚唐蕃会盟碑‛,这是汉藏两民族团结友好的历史见证。

拉萨市西藏人民会堂前的广场的‚民族团结宝鼎‛(青铜器)在阳光下熠熠生辉,这是2001年中央政府为庆祝西藏和平解放50周年向西藏自治区赠送的,表现的是民族团结、发展进步的主题。

材料二、从‚唐蕃会盟碑‛到‚民族团结宝鼎‛,历史就此跨越了一千多年。

人们在历史中见证了汉藏人们团结友好的事实,同时也见证了西藏自古以来就是中国领土的一部分,这一不容置疑与更改的事实。

唐蕃会盟碑民族团结宝鼎(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说唐与吐蕃交往的重要史实。

(举一例即可,2分)
(2)举出清朝加强对西藏管辖的重大措施。

(4分)
(3)透过汉藏关系史,并结合所学过的历史知识谈谈我国古代民族关系的突出特点。

(2分)
(4)依据材料,指出“唐蕃会盟碑”与“民族团结宝鼎”所包含的相同意义。

(2分)
43.(22分)古代中国的对外关系包括中国与亚非欧一些国家和地区的政治、经济、文化交往,以及侵略与反侵略的斗争。

在这个过程中,友好交往是中外交往的主流。

结合下列有关隋朝至清朝时期的对外关系的三组图片,回答下列问题:
结合图片所获取的信息,分别为前两组图片命名一个合适的主题。

(1)主题命名(4分)
第一组的主题:;第二组的:;
第三组的:闭关自守
(2)人物追踪,国家识记(8分)
请结合图片及文字信息,写出相关的历史人物。

①六次东渡:;②七次下西洋:;③明代抗倭图:抗倭;④收复台湾:
第二组图片分别反映了我国反抗哪些国家外来侵略的历史?(4分)
(3)分析总结
从第三组图片中可以看出清政府执行怎样的外交政策?(2分)这一政策带来的最严重后果是什么?(2分)
(4)感悟提升:以史为鉴,可以明智。

结合第一组图片,说一说怎样才能成为一名国际交往的杰出使者。

(答出一条,言之有理即可得2分)
44.(12分)江南经济的发展是古代中国的一抹亮丽。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经过自东吴以来至南朝刘宋时期二百余年南北人民的共同开发,三吴地区的生产发展已经赶上并局部地超过了北方,并在实际上形成了我国的一个新的经济中心——江南经济区。

材料二、两幅历史图片
材料三、南宋时期民间流传着这样的谚语:苏湖熟,天下足。

《宋史》记载:国家根本,仰给东南。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江南经济区”形成的原因有哪些? (回答两条即可4分)
(2)材料二图一中,大运河从江都至余杭之间河段的名称是什么?大运河的开通对我国古代经济发展有何影响? (4分)
(3)材料二中图二所示的农业生产工具是古代江南农民创造的。

它最先出现于哪一朝代? (2分)
(4)从材料一到材料三,可以看出我国古代经济格局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2分)
期末检测题答案
一、选择题(每题1分,共40分)
1----5 A D A A C 6----10 D D C A B
11---15 C D B D D 16---20 C B B D B
21---25 C C A D D 26---30 C D D C B
31---35 D C D C B 36---40 D B D B C
二、非选择题
41.(16分)
(1(1)明朝;废行中书省,设三司;废丞相,撤中书省,提升六部的职权;设锦衣卫(6分,回答两条即可,不准照抄原句)
(2)军机处(2分)
(3)明朝:实行八股取士;清朝:大兴文字狱。

共同影响:禁锢思想,阻碍社会的进步与发展。

(6分)
(4)中央集权的不断加强或君主集权进一步强化。

(2分)
42.(10分):
(1)文成公主入藏;金城公主入藏;唐蕃正式会盟并建立会盟碑;(2分)
(2)建立册封达赖、班禅制度;设立驻藏大臣;建立“金瓶掣签”制度,确立达赖、班禅继承人。

(任答两点即可)(4分)
(3)战与和交织,但以和为主。

(2分)
(4)促进了汉藏人民的交往和友谊,使汉藏人民关系日益密切等。

(有理即可)(2分)
43.(22分)
(1)第一组的主题:友好交往(2分)第二组的:反抗侵略(2分)
(2)①鉴真;②郑和;③戚继光;④康熙帝;(8分);日本、荷兰。

(4分)(3)闭关锁国,使中国在世界上落伍了(4分)
(4)具有开放意识、国际意识、交流合作意识、坚持对外开放交流,并善于学习其他民族的先进文化,补己之短。

(答对其中一条即可。

)(2分)
44. (12分)(1)南北方劳动人民的长期共同开发;北人南迁,带来了先进的生产技术和生活方式;南方战乱少;南方自然条件比较优越。

(答对两条即可得4分) (2)江南河。

有利于南北方经济的交流,促进了经济的发展。

(4分)
(3)唐朝。

(2分)
(4)经济重心从北方移到了南方。

(2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