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只舒适的旧拖鞋的案例分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只舒适的旧拖鞋的案例分析
第一篇:
收拾房间的时候,发现一双毛线拖鞋搁置在鞋柜里,上面的毛线已经被磨破了,豁出了一个大口。
它是很多年前妈妈给我织的。
我还记得,那个冬天天气特别冷,北风呼啸着,打得窗户砰砰作响,道路上结了冰,行人裹着厚重的羽绒服,只露出一双眼睛。
我们都窝在家里,怕冷不敢出门。
妈妈买来了很多花花绿绿的毛线,坐在火炉边笨手笨脚的对着一本鞋样一边学,一边钩。
在那之前,其实妈妈并没有织过鞋,之所以临时决定学,是因为那一年我生了很严重的冻疮,脚跟处尤其严重,皮肤冻得肿胀开裂,一走就隐隐发痛。
买了很多鞋子,都太过单薄,华而不实,风依然能透过薄薄的鞋面灌进鞋里,寒气逼人。
听说,手工打的拖鞋非常暖和,于是妈妈决定亲手给我们每人织一双毛线拖鞋。
第二篇:
在织我的那双前,妈妈打开鞋样本,指着那上面的图案给我看,让我自己选一个图案,那上面有蝴蝶、樱花、喜鹊、南雁。
最后,我选了一只白鹭的图案。
当初选这个图案是觉得线条好看,却没考虑到它的难度。
为了
钩这双鞋,妈妈熬了很多个夜,为了达到最好的效果,织了又拆,拆了又织,可能反反复复几十遍才能达到预期。
那个冬天,留在我记忆中最深刻的印象就是妈妈坐在灯下,双手把乱成一团的毛线理平,埋头一针一线钩着鞋面的场景。
毛线拖鞋做好后,我爱不释手。
浅紫色的鞋面,正中央微微昂着头的白鹭,温暖的触感。
穿上后果然暖烘烘的,密密交织的毛线形成了一张防风网,很好的抵御了风寒。
厚实的底,走起路来踏踏实实的,极其舒服。
第三篇:
虽然这双鞋并不如市面上的那些毛绒拖鞋一样造型精美,它甚至还有一些粗糙,针法并不娴熟,因为浅紫的毛线不够,在钩鞋跟这部分的时候,妈妈用红色的毛线代替上去,这让它看起来像一块补丁贴在后跟。
但这并不妨碍我对它的喜欢,这双鞋一穿就是六年,它跟着我辗转过很多城市,我搬过很多次家,却一直记得把它带在身边。
现在它已经很旧了,毛线经历了六个年头的风霜已经磨损得厉害,鞋底也断了。
但我仍然舍不得扔。
这六年的每个冬天,都是它陪伴我度过。
它是无声的温暖的爱。
听妈妈说,在她那个时代,通常家家户户都是自己做鞋,看外婆在昏黄的油灯下一点点纳鞋底是她童年记忆里最深的画面。
虽然这个社会自己做鞋的人已经很少了。
但给家人做鞋仍然是
传递爱的一种方式,它使脚下生出暖意,开出温暖之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