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本是同根生何不再携手——谈海峡两岸共同组队参加奥运会的可能性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析本是同根生何不再携手——谈海峡两岸共同组队参加奥运会的可能性
作者:符家庆毛志晨王玉秀论文关键词:海峡两岸;共同组队;奥运会论文摘要:通过分析研究海峡两岸参加奥运会的历史,试着探讨两岸共同组队参加奥运会的可能性,认为海峡两岸奥委会有合作的意向.共同组队的可能性也存在,可以抓住北京举办200年奥运会这个契机,共同组队。

中国参加奥运会的历史比较久远。

1924年,中华体育协进会成立,同时派出3名运动员赴巴黎参加第8届奥运会的网球表演赛。

4年以后,又派出宋如海参观了阿姆斯特丹奥运会。

1931年,当时的中华全国体育协进会被国际奥委会承认为“中国奥林匹克委员会”,中国正式参加奥运会的历史由此开始。

此后的几届奥运会(1932年、1936年、1948年),中国都派选手参加了。

1、兄弟阅墙—两个组织争夺代表权由于历史原因,1949年之后大陆和台湾组成了各自的体育组织,分别为会址在北京的“中华全国体育总会”和会址在台湾新竹的‘’中华全国体育协进会”。

两个体育组织互相排斥、水火不相容,开始争夺在国际奥委会中的合法地位。

1952年第15届赫尔辛基奥运会之前,国际奥委会执委会投票通过两个中国奥委会均可参加赫尔辛基奥运会的提案,而两岸都要求以中国的唯一代表身份参加奥运会,由于当时中国大陆政权已获得芬兰政府的承认,且已派团参加此次奥运会,故台湾方面宣布退出。

1954年在雅典举行的国际奥委会第50届全会上,国际奥委会承认“中华全国体育总会”为中国的国家奥委会,中华人民共和国在国际奥委会中的合法地位得到承认。

但是,与此同时,在当时的主席美国人布伦戴奇为首的少数人的操纵之下,国际奥委会又将台湾所谓的“中华奥委会”继续保留在国际奥委会承认的成员名单上.继续搞“两个中国”中华全国体育总会识破了国际奥委会个别领导人企图在第16届奥运会上造成“两个中国’的既成事实的图谋,于1956年11月6日发表声明,宣布退出第16届墨尔本奥运会比赛。

1958年8月19日,中国奥委会又毅然宣布断绝与国际奥委会的关系。

1956年到1979年间,中国奥委会没有派代表参加奥运会,台湾以“中华奥委会”名义参加了第16,17,18,19,20届奥运会。

1976年第21届蒙特利尔奥运会,因加拿大政府只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不允许台湾以“中华民国”的名义参赛,故台湾代表团宣布退出。

2、尽释前嫌—两岸奥委会协议共存1979年11月,国际奥委会全体委员投票通过了有关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在国际奥委会合法席位的决议,决议指出:“中国奥委会在参加奥运会时使用中华人民共和国
的国旗和国歌,同时允许台湾作为我国的一个地方性组织在国际体育组织中占有席位,以‘中国台北奥林匹克委员会’出现,但不能使用它目前使用的国旗、国歌和会徽,新的歌、旗和会徽必须得到国际奥委会执委会的批准”。

国际奥委会这一正确决议,最终扫清了中国重返奥林匹克大家庭的障碍,使得海峡两岸的中国运动员共同参赛成为可能。

1981年3月23日,国际奥委会主席萨马兰奇和中国台北奥委会主席沈家铭签署协议,核准“中国台北奥林匹克委员会”之会名和新的会旗、会徽。

在1984年2月萨拉热窝冬奥会上,两岸选手同场参赛,这是自1945年伦敦奥运会以来,两岸选手首次共同出现在奥运会上,由于两岸选手隔离太久,且参加项目也不尽相同,故在公开场合接触不多,但在餐厅偶然相遇时,双方态度还是比较友善,彼此还交换些小礼物和纪念品,谈些家常。

在同年7月3l日的洛杉矶夏季奥运会上,中国大陆的陈伟强和台湾的蔡温义分别获得了男子举重60公斤级金牌和铜牌,海峡两岸的中华儿女第一次同台领奖,一时传为佳话。

此后的几届奥运会,两岸选手都共同参加了,大家和谐相处,团结在奥林匹克五环旗下。

3、好事多磨—共同组队的艰难性在当前的形势下,大陆和台湾共同组队仍面临着重重困难,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原因: 首先,目前在台湾社会许多人中间存在着所渭“台湾意识”,他们认为自己是台湾人二战结束至今已经六十年了,台湾年轻一代对当时两岸分离历史背景的了解变得模糊,而目前一些主张独立的“台湾精英”,有意无意地误导台湾民众处处培育“去中国化”情结,使台湾民众从内心深处真以为台湾从来是一个国家。

其次,“台独”分一子为了分裂祖国,不愿着到任何形式的两岸统一组织.特别是以分裂主权为宗旨的民进党成为台湾的执政党以来,一直在散布“两个中国”、“一中一台”言论,为台湾独立造声势,他们不但不会支持共同组队,还千方百计给两岸的体育文化交流设置障碍。

再者,以美国为代表的一些西方国家,并不想面对一个日渐强大并在国际上发挥着越来越重要作用的中国,在体育领域也是如此,因而处处阻挠大陆和台湾统一组队。

此外,对台交流具有优势地理位置的福建、广东、浙江、海南等省的体育决策层、操作层缺乏较有效的两岸体育交流方案和措施,沟通困难,交流信息通道不畅,这也阻碍了两岸的交流。

4、顺理成章—共同组队的可能性随着现代奥运会的蓬勃发展和海峡两岸几代人的不懈努力,两岸选手共同组队的时机已经逐渐成熟。

首先,在奥运史上已有同根而分裂的国家共同组队参加奥运会的先例。

战后的德国参加奥运,先由东、西合组联队,继而分成两个代表团参赛,自1992年第m届冬奥会起,德
国统一组队出征冬奥会,又恢复到56年前的德国奥运代表团了。

合并后的德国.运动实力比以往更强,成为当届奥运会获得奖牌山支多的国家在悉尼奥运会和雅典奥运会的开幕式上,朝、韩共组一个代表团,在同一面旗帜——代表朝鲜半岛的旗帜下列队行进,全世界观众对南北朝鲜同时出场表示了积极的支持.对此持赞赏和鼓励的态度。

在雅典,朝、韩奥委会还就组成统一队参加北京奥运会问题达成了协议。

其次,两岸体育交流日益频繁也为共同组队奠定了基础。

现在的台湾当局,似乎要割断与大陆的血缘关系,可阻止不了资金和人员大规模地向大陆流动。

1992年,纪政(1968年墨西哥城奥运会30米栏铜牌获得者,第一位获得奥运会奖牌的中国女子运动员)发起了“为中国人的健康、活力、繁荣而跑”的海峡两岸长跑活动,到目前为止,这项活动已经成功举办了四届,足迹遍及两岸十个城市,参与者达数万人之众。

两岸体育交流座谈会是两岸奥委会于1997年共同发起的,原则上每年一次,在大陆和台湾轮流举办。

座谈会旨在加强两岸体育界的沟通与了解,扩大共识,加强合作,推动两岸体育交流健康有序地发展,是近期海峡两岸体育界最高层次的体育交流活动。

多年来台湾体育界人士积极组团来大陆参加多种体育竞赛,台湾少数民族体育代表团在李登辉制造“两国论”之际,特别是在台湾发生罕见大地震的第二天重组队伍前来参加第六届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 1999年8月18日至23日),说明两岸交流和台湾同胞心向大陆的趋势不可阳挡,充分体现了海峡两岸同胞的骨肉亲情和中华民族的强大凝聚力。

祖国大陆许多著书运动员和一些体育强队,特别是奥运会金牌运动员代表团赴台卜匕赛和参观访问,加强了两岸体育交流。

第三,在我国奥运史中,早有维护祖国统一的优良传统。

1932年第10届奥运会,国民党政府本不想派选手参加,而日本帝国主义扶持的伪满,为了骗取世界各国的承认,竟然电告国际奥委会,拟派“满州国”选手参加奥运会。

消息传来,举国一片哗然,在强大的舆论压力下,国民党政府决定派队代表中国参加,挫败了日本帝国主义分裂中国的阴谋。

最后,但也是最重要的是祖国大陆的积极态度。

袁伟民局长在申奥过程中就曾表示,如果北京申办成功,由两岸奥委会友好磋商,在“一个中国”的前提下,经国际奥委会批准,台湾地区可以承办个别比赛项目。

胡锦涛主席在出席十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台湾代表团会议时,突出强调了以经济、人员交流来促进和平统一的政策方向,他在会上提出了对台工作的三个凡是:“凡是有利于台湾人民的利益、凡是有利于祖国的统一、凡是有利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我们都要全力推动。

” 5、功载千秋—共同组队的意义
两岸选手共同组队,不论是在体育上还是在政治上都有着巨大的意义。

首先,海峡两岸共同组队可以优势互补,在奥运会上取得更好的成绩. 台湾的棒球、跄拳道是强项,都曾在奥运会上夺得过奖牌.在这次雅典奥运会上始拳道更是实现台湾金牌零的突破;而大陆的优势项目更多,如跳水、游泳、羽毛球、排球、射击、体操等;双方共同的强项有举重和乒乓球等。

两岸选手可以一起训练,取长补短,共同进步,组队时可以选拔两岸最优秀的运动员参加比赛,使强者更强,弱者也变强。

大陆的孙胜男和台湾的詹咏然联袂摘取了澳大利亚网球公开赛青少年组女双冠军,就是两岸完美合作的典范。

其次,可以进一步加强体育交流,丰富体育文化,提高体育科研水平。

从体育的总体发展水平比较分析,大陆体育发展水平高于台湾,有许多经验值得台湾学习、借鉴,如体制改革、竞技体育市场运作、体育彩券发行制度与组织形式、运动训练等;而台湾在休闲与运动、体育产业开发、学校体育课程设置和教材内容选择等方面,是富有创新的。

如果两岸共同组队,必然可以在更高层次上进行体育交流与合作,互相学习对方的长处共同进步。

两岸体育界只要遵循体育发展规律,处理好借鉴与创新的关系,抛开不利的人为因素,以务实的态度积极推动两岸体育的发展,那么一个包括台湾、香港、澳门在内的大中国体育圈一定能更加挺拔地屹立于世界体育之林。

同时,以体会友,促进两岸人员互动,推进祖国统一大业。

政治影响体育,反过来,体育也对政治产生意想不到的效果。

如果两岸选手能够实现共同组队,那肯定不是纯粹的体育事件,而是重大的政治事件,将是奥林匹克运动对世界和平与发展的彪炳千秋的历史性功绩。

近几年来两岸在诸多议题上已陷人“政治文字游戏”,很难有所突破。

那么体育这项活动是最具有民间性与可办性,纯就体育层面来谈,这是最不涉及政治敏感,但它确实是人类民族情感、国家主义表现得最彻底最真实且难以掩饰的在世界竞技运动比赛场上,每当五星红旗升起,都会在每一位华夏儿女心中激发民族认同感、自豪感,反响强烈;每当两岸运动选手与其他国家比赛时皆会互相打气加油。

由此可见,两岸若能共同组队参加奥运,更能拉近两岸人民的情感距离,更能体现中华民族大团结的气势,更能推进祖国统一大业的早期实现。

6、众望所归—以2008年奥运会为契机,共同组队北京申奥过程,已反映出两岸的民族情谊是血浓于水的,在民族争光的大前提下,杨传广与纪政等著名运动员和许多民问人生一前往北京参加申奥长跑、中国台:化奥委会也大力与积极支持,不仅将其所代表的一票投给北京,而且还提出了许多重要的参考意见.陈水扁在2000年6月也曾表示,支持北京争办2008年奥运
会,部分赛项也可以移到台湾进行。

台湾的国际奥林匹克委员吴经国建议可以选择棒球、胎拳道等台湾的强项在台湾举行台湾官方与民间的种种支持立场,突显两岸人民之间同是一家人的民族感情。

现在,双方已经可以商谈共同承办2008年奥运会的事宜了,如果真的实现,势必会掀起两岸频密的接触,从而产生良性的互动关系,那共同组队也就水到渠成了;如果由于某些原因不能共同承办,那我们也要抓住这个契机,把握两岸奥委会友好合作的大好时机,积极争取共同组队,为海峡两岸的体育交流与合作开拓新的局面。

2008年北京奥运的各项准备工作正在紧锣密鼓地进行中,我们有理由相信,在“召唤人类团结、和平和进步”之体育精神的引导下,在中国政府“一个中国”的坚定立场影响下,在两岸同胞渴盼团圆的目光中,奥运会完全可以为两岸统一揭开新的篇章!。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