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古诗文选修第三单元将进酒巩固练习全解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4.“陈王昔时宴平乐,斗酒十千恣欢谑〞,作者借言 “陈王〞有什么表达效果?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三国时期的陈王曹植是个才华横溢的人物,因为被其 兄曹丕所忌恨而郁郁不得志,只能以酒浇愁,最后年纪轻轻就 死去了。诗人借这一典故,意在表达自己与曹植同样怀才不 遇,因权贵当道而难以为国效力,从而尽吐心__________,清荣峻茂,良多 趣味。( 郦道元《三峡》 )
②____________,其为惑也,终不解矣。( 韩愈《师说》 ) ③几处早莺争暖树,________。( 白居易《钱塘湖春行》 ) ④蓬山此去无多路,____________。( 李商隐《无题》 ) ⑤________________,歌窈窕之章。( 苏轼《赤壁赋》 ) ⑥想当年,金戈铁马,____________。( 辛弃疾《永遇乐》 )
B.①钟鼓馔玉不足.贵 ②尽日君王看不足.
C.①高堂明镜悲.白发 ②阿母大悲.摧
D.①请君为.我倾耳听 ②主人何为.言少钱
【答案】 A( A项“须〞都是副词,应该,应当。B项
“ 足 〞 : ① 值 得 ; ② 够 。 C 项 “ 悲 〞 : ① 为 …… 而 悲 ; ② 悲
哀。D项“为〞:①介词,给;②疑问副词,为什么 )
径须沽.取对君酌( “沽”通“酤”,买 )
3.一词多义 (一)虚词
①烹羊宰牛且.为乐。 _暂__且__ ②且._连_燕_词_赵_,_处_况_秦_且_革__灭殆尽之际。 (1)且③④不又有出若,老火人且.咳尽。且.笑于_副__山词__谷_,_中_将_者_要_。_ ⑤臣_连_死_词_且._,_不_相_避_当_,_于_卮_“_酒_又_安_〞_足辞? 副__词__,__相__当__于__“__尚__且__〞
乙:①飞漱其间 ②惑而不从师 ③谁家新燕啄春泥 ④ 青鸟殷勤为探看 ⑤诵明月之诗 ⑥气吞万里如虎
【命题立意】 此题考察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的能力,能 力层级为A级。平时背诵名句名篇时要注意领悟其含义,结合 具体语境记忆,同时还要注意生僻难写字、同音异义词、同义 异形词,留意语句顺序等。此题限选一题,答题时要注意。
随堂练习
1.下列加点词的解释有错误的一项是(
)
A.会.须.一饮三百杯( 会、须,皆有应当的意思 ) 将.进 酒( 请 )
B.钟鼓馔.玉.不足贵( 馔玉,美好的饮食。馔,吃喝。 玉,玉一般美好 ) 古来圣贤皆寂.寞.( 被世人冷落的意思 )
C.陈.王.昔时宴.平乐( 陈,时间久远的。王,以前的大 王。宴,宴会 ) 斗酒十千恣.欢谑.( 恣,放纵,无拘束。谑, 玩笑 )
⑦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 ____调__养____
①②钟寡鼓人馔不玉知不其力足.之贵不。足._也_值_。_得____充__足__ (2)足③④老比及臣三病年足.,,可曾使不能足.疾民走。。_丰___足__脚______
⑤⑥料暂大得王于士己卒,快足.然以自当项足.王。乎?__满__足____足__够__
【解析】 此题考察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考察内容涉及 初中教材以及高中教材。甲题为高中教材内容,考察选段没有 生僻字,主要考察对文本的识记能力,答题时认真书写即可。 乙题既有高中内容又有初中内容,答题时注意“漱〞“惑〞“啄 〞“殷勤〞“诵〞等字不要写错。
【答案】 甲:①但见悲鸟号古木 ②雄飞雌从绕林间 ③又闻子规啼夜月 ④愁空山 ⑤蜀道之难 ⑥难于上青天
高中语文古诗文选修第三单元 将进酒巩固练习全解
1 高考导航 2 学习目标 3 课前预习
4 课堂互动 5 随堂练习 6 课后强化作业
高考导航
( 2015 年高考安徽卷 ) 10.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甲.、.乙.两.题.任. 选.一.题.作.答.;.如.果.两.题.都.答.,.则.按.甲.题.计.分.。. )( 6 分 ) 甲:问君西游何时还?畏途巉岩不可攀。 ①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_。③______________, ④_____________。⑤________________,⑥__________,使人 听此凋朱颜!( 李白《蜀道难》 )
?将进酒?原是汉乐府短箫铙歌的曲调,意译即为“劝酒歌 〞,“将( qiānɡ )〞即“请〞,所以古词有“将进酒,乘犬臼 〞的说法。诗人在此借题发挥,尽吐胸中的不平之气,也流露 出施展抱负的愿望。
课堂互动
(一)自主思悟 1.如何理解“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这句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黄河源远流长,落差极大,如从天而降,一泻千里, 东入大海。作者运用夸大手法,把读者引到波涛汹涌的黄河 边,让读者在欣赏黄河壮观景象的同时,领略隐藏在诗句中的 人生观——人生得意须尽欢。上句写大河之来,势不可挡;下 句写大河之去,势不可回。一涨一落,形成舒卷往复的咏叹韵 律。
2.诗歌开头四句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试具体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开篇的这组长句既有比喻——以黄河水一去不返喻人 生易逝,又有反衬——以黄河的伟大、永恒反衬生命的渺小脆 弱。这个开端可谓悲感至极,却不堕纤弱,可说是巨人式的感 伤,具有惊心动魄的艺术力量。
4.分析起兴夸大的手法在诗中的运用。 文章开篇的“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是起 兴手法。而“天上来〞“奔流到海〞,也非肉眼所能视及的( 作 者写此诗时身居河南登封之嵩山 );“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 发,朝如青丝暮成雪〞,在形容变化之快上,运用的是夸大手 法。“千金〞“三百杯〞“斗酒十千〞“千金裘〞“万古愁〞,又 是夸大手法,不仅表现了豪迈之情,又不给人以空洞浮泛的感 觉,具有震撼人心的气势和力量。
4.对以下诗句理解不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 ) A.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您不 见,黄河之水汹涌澎湃从天上倾泻而来,一去不回头直奔向烟 波浩渺的东海。起笔雄阔,写大河之来,势不可挡,大河之 去,势不可回。 B.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您不 见,高堂上对着镜子只能是慨叹,悲哀!头上的青丝转眼间成 了雪一样的白发。这两句感慨岁月流逝,人生易老。
3.如何理解“古来圣贤皆寂寞,惟有饮者留其名〞两句 诗?
这两句诗从某种意义上看,也是对封建统治阶级埋没人才 的揭露。“古来圣贤〞,至高至大莫过于孔子、孟子,他们为 宣传自己的政治主张而奔波于各诸侯国之间,辛苦之至,可是 谁听他们呢?真是“寂寞〞得很,诗人看穿了这一点,对统治 者不再抱有梦想,决心逃于酒乡,所以接着就说“惟有饮者留 其名〞。
(3)陈王昔时宴.平乐( 名词活用作动词,举行宴会 ) (4)与君歌.一曲( 名词活用作动词,唱歌 )
6.特殊句式 (1)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 省略句。“天上来”前省 略了介词“于” ) (2)陈王昔时宴平乐。( 省略句。“平乐”前省略了介词 “于” ) (3)主人何为言少钱。( 宾语前置句,即“为何” )
D.径.须沽.取对君酌( 径,就,即。沽,通“酤”,买或 卖,这里指买 ) 与尔同销.万古愁( 销,同“消”,使不复存 在)
【答案】 C( 陈王,曹植。宴,举行宴会,宴请,此处 为动词 )
2.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意思相同的一组是(
)
A.②①与与..尔君同歌销一万曲古愁
B.②①呼将.儿进将酒.出,换杯美莫酒停
2.“天生我材必有用〞是一种积极的人生观,而“但愿 长醉不愿醒〞又含有消极的情绪,如何对待李白这两种矛盾的 观点?
“天生我材必有用〞的“用〞在这儿主要理解为出仕,是 一种入世思想;而“但愿长醉不愿醒〞又表达了他想用酒来麻 醉自己、逃避世事的思想,他这种出世、入世的矛盾表现,正 是他思想深处儒道思想的一种表现。受儒家思想的影响,他也 想建立功业,成就自己,这应该说是他思想的主流,但当正直 的他在朝廷中受到打击、排挤,不得志时,他又不像一般的儒 生一样只知痛苦而不去解脱,他会以道家的思想洒脱地摆脱痛 苦,追求自己个性的自由。李白的一生大局部就是在这种矛盾 交互中度过的,他的诗歌也记录了他的这种矛盾。
C.① ②与 尔.尔 来.四同万销八万千古岁愁
D.②①安奔能流行到叹海复不.坐复.愁回
【答案】 D( A项①与:为,给,②与:同,跟;B项①
将:请,②将:拿;C项①尔:你,②尔:那,指开国之初;
D项复:再 )
3.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
A.①人生得意须.尽欢 ②径须.沽取对君酌
3.“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运用了怎样的 修辞手法?有什么表达特色?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这句运用了夸大的修辞手法。一方面表现了诗人浪 漫、狂放的气质和性格,一方面很好地照应了下文“钟鼓馔玉 缺乏贵,但愿长醉不愿醒〞的主旨,也为文末“呼儿将出换美 酒,与尔同销万古愁〞的开阔与旷达胸襟作了铺垫。
(二)深入探究 1.表现本诗主旨的句子是哪两句?怎样理解这两句诗歌 的含意? 本诗的主旨句是“钟鼓馔玉缺乏贵,但愿长醉不愿醒〞。 这两句诗可以说集中表现了李白自愿离开长安以来的愤激之 情。他鄙视那些结党营私、排斥贤能的豪门贵族集团,因而说 “钟鼓馔玉缺乏贵〞;他憎恨那些人的黑暗卑污行径,因而说 “但愿长醉不愿醒〞。
① ②与 与. .尔 君同 歌销 一万 曲古 ,愁 请。 君为我_连_倾_词_耳 _,__听相__。当__于__“__和__〞____ (2)与③与.介__嬴词__而,__不相__助当__五_于_国_“_也_给_。_〞_ 动__词__,__相__当__于__“__结__交__〞
④⑤莫吾能与.与点.之也争。。动_词___介,____词相____,当____相于____当“____于赞____“许____跟〞___〞_
7.了解背景 本诗大约作于安史之乱前四五年,也就是李白被唐玄宗 “赐金放还〞后约八九年。当时唐玄宗沉溺于女色,不理朝 政,奸臣当道,社会一片黑暗,作者对国事有热烈的感情、远 大的理想,但在那样的封建社会里,常常遭排挤,受打击,于 是在与好友相聚宴饮之时,借酒兴抒发郁积胸中的块垒。虽然 整首诗基调是豪放的,但其思想感情却十分复杂。既强烈地表 现出一种蔑视世俗与权贵的精神,又表现出他“天生我材必有 用〞的高度自信,还反映出悲叹命运的无常,“同销万古愁 〞,及时行乐的消极思想。
4.古今异义
(1)人生得.意.须尽欢 得意今古义义::是此指处满是意指如有意兴,致感的到时非候常满意
(2)古来圣贤皆寂.寞.
寂寞今古义义::
被世人冷落 孤单冷清
5.词类活用
(1)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 为动用法,为……而悲 ) (2)钟.鼓.馔.玉不足贵( 名词活用作动词,鸣钟击鼓作乐, 吃喝 )
学习目标
1.熟读背诵这首诗,品味诗的语言美。 2.品味这首诗的思想感情和流畅气势。 3.鉴赏这首诗使用的夸大手法和浪漫主义风格。
课前预习
1.读准字音
将.( qiānɡ )进酒 馔.( zhuàn )玉 沽.( ɡū )取 2.掌握通假
岑.( cén )夫子 咨.( zì)欢谑.( xuè) 千金裘.( qiú)
(二)实词
①②将呼.进儿酒将.,出杯换莫美停酒。。
___请__,__愿____ __拿___
(1)将③ ④齐 爷师 娘伐 闻我 女, 来公 ,出将.郭战相。扶_将想.__。要__,___打____算__扶__持____
⑤曾不知老之将.至。 ____将__要____
⑥廉颇者,赵之良将.也。 ____将__领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