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成都市新津中学2015-2016学年高一下学期月考物理试卷(6月份) 含解析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5-2016学年四川省成都市新津中学高一(下)月考物理试卷(6
月份)
一、选择题(1-—6为单选,7——12为不定项选择,每题4分,共计48分)
1.下列有关物理学常识正确的是()
A.开普勒认为行星轨道半长轴的三次方与自转周期的平方的比值是一个常量
B.牛顿发现万有引力定律并第一次测出引力常量C.牛顿运动定律只适用于宏观、低速和弱引力场中D.爱因斯坦相对论认为:物体运动的速度可以超过光速2.一个人站在阳台上,以相同的速率分别把三个球竖直向下、竖直向上、水平抛出,不计空气阻力,则三球落地时的速率()
A.上抛球最大 B.下抛球最大C.平抛球最大 D.一样大
3.关于重力势能,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某个物体处于某个位置,重力势能的大小是唯一的B.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重力势能保持不变
C.只要重力做正功,重力势能一定减小
D.重力势能为零,物体不能对其他物体做功
4.若人造卫星绕地球做匀速圆周运动,则离地面越近的卫星()
A.速度越小 B.角速度越小
C.向心加速度越小D.周期越短
5.太阳光到达地球需要的时间约500s,地球绕太阳一周的时间约为365天,太阳的质量约为()
A.2×1030kg B.2×1031kg C.2×1028kg D.2×1032kg 6.质量为m的汽车在一山坡上行驶(坡度为θ),下坡时关闭发动机,则汽车的速度保持不变.如恒以定的功率P下坡,汽车速度从v0增大到3v0的时间为( )A.B.C.D.
7.如图所示,为一皮带传动装置,右轮半径为r,a为它边缘上一点;左侧是一轮轴,大轮半径为4r,小轮半径为2r,b点在小轮上,到小轮中心的距离为r.c点和d点分别位于小轮和大轮的边缘上.若传动过程中皮带不打滑,则( )
A.a点和b点的线速度大小相等
B.a点和b点的角速度大小相等
C.a点和c点的线速度大小相等
D.a点和c点的向心加速度大小相等
8.如图所示,小球在竖直放置的光滑圆形管道内做圆周运动,内侧壁半径为R,小球半径为r,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小球能通过最高点时的最小速度v min=2
B.小球通过最高点时圆形管道对小球的弹力的最大值为mg
C.小球在水平线ab以下的管道中运动时,速度越大外侧管壁对小球的弹力一定越大
D.小球在水平线ab 以上的管道中运动时,速度越小内侧管壁对小球的弹力一定越小
9.如图所示,将甲、乙两球从虚线PQ右侧某位置分别以速度v1、v2沿水平方向抛出,其部分轨迹如图1、2所示,两球落在斜面上同一点,且速度方向相同,不计空气阻力,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甲、乙两球抛出点在同一竖直线上
B.甲、乙两球抛出点在斜面上
C.甲球抛出点更靠近PQ线
D.一定有v1>v2
10.据英国《卫报》网站2015年1月6日报道,在太阳系之外,科学家发现了一颗最适宜人类居住的类地行星,绕恒星橙矮星运行,命名为“开普勒438b".假设该行星与地球绕恒星均做匀速圆周运动,其运行的周期为地球运行周期的p倍,橙矮星的质量为太阳的q 倍.则该行星与地球的()
A.轨道半径之比为B.轨道半径之比为
C.线速度之比为D.线速度之比为
11.一质量为m的汽车在发动机牵引力F的作用下,沿水平方向运动.在t0时刻关闭发动机,其运动的v﹣t 图象如图所示.若汽车行驶过程中所受阻力是汽车重力的k倍,则()
A.汽车牵引力F与所受阻力大小之比为3:1
B.汽车在2t0时刻阻力的瞬时功率为2mk2g2t0
C.整个过程中汽车牵引力做功为mk2g2t02
D.汽车在t0时刻的动能为2mk2g2t02
12.足够长的传送带以v运输传动,一质量为m的物块A由静止轻放于传送带上,若物块与传送带之间的动摩
擦因素为μ,如图所示,当物块与传送带相对静止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传送带因为运输物体多消耗的电能为mv2
B.摩擦力对物块和传送带做功代数和为零
C.摩擦力对物块做的正功为mv2
D.系统产生的内能为mv2
二、实验题(16分.每空2分)
13.在“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的实验中:
(1)从下列器材中选出实验所必须的,其编号为A.打点计时器(包括纸带) B.重锤
C.天平D.毫米刻度尺
E.秒表(或停表)F.运动小车
(2)进行实验时,为保证实验误差较小,下列操作正确的是
A.先接通电源,再释放纸带B.先释放纸带,再接通电源
C.同体积的木重锤和钢重锤选钢重锤D.同体积的木重锤和钢重锤选木重锤
(3)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实验中用打点计时器时,一定用到低压直流电源
B.实验时需要用天平测出重锤的质量
C.要选用第1、2两点距离接近2mm的纸带
D.实验结果总是动能增加量略小于重力势能的减少量.
14.新津中学科技小组借用验证“牛顿第二定律"实验的装置来验证物体合外力做功与动能变化的关系,装置如图1所示.实验中打出的一条纸带如图2所示,起始点O到各计数点A、B、C、D、E、F、G的距离依次为15.50cm、21.60cm、28.61cm、36。

70cm、45。

75cm、55.75cm、66.77cm,相邻计数点间时间间隔为0.1s.实验时小车所受的拉力F为0。

2N,小车的质量为m=200g.
(1)钩码的质量约为
A。

10g B.20g C.100g D。

200g
(2)小车运动到E点时的速度为m/s,从O点到E点拉力做的功为J,E点的动能为J.(结果保留三位有效数字)
(3)可以得出结论:.
三、计算题、(共计36分)
15.某条河宽度为700m,河水均匀流动,流速为2m/s.若小船在静水中的速度为4m/s,求:
(1)小船过河的最短时间为多少?小船到达对岸时向下游偏移的位移是多少?
(2)小船的船头向哪个方向行驶才能垂直过河?过河时间为多少?
16.两个星球组成双星,它们在相互之间的万有引力作用下,绕连线上某点做周期相同的匀速圆周运动.现测得两星中心距离为R,其运动周期为T,求两星的总质量.
17.山谷中有三块大石头和一根不可伸长的青藤,其示意图如下.图中A、B、C、D均为石头的边缘点,O 为青藤的固定点,h1=1.8m,h2=4.0m,x1=4.8m,
x2=8.0m.开始时,质量分别为M=10kg和m=2kg的大小两只滇金丝猴分别位于左边和中间的石头上,当大猴发现小猴将受到伤害时,迅速从左边石头A点起水平跳到中间石头,大猴抱起小猴跑到C点,抓住青藤的下端荡到右边石头的D点,此时速度恰好为零.运动
过程中猴子均看成质点,空气阻力不计,重力加速度
g=10m/s2,求:
(1)大猴子水平跳离的速度最小值
(2)猴子抓住青藤荡起时的速度大小
(3)荡起时,青藤对猴子的拉力大小.
18.如图所示,用一块长L1=1.0m的木板在墙和桌面间架设斜面,桌子高H=0。

8m,长L2=1。

5m,斜面与水平桌面的倾角θ可在0~60°间调节后固定,将质量m=0。

2kg的小物块从斜面顶端静止释放,物块与斜面间的动摩擦因数μ1=0.05,物块与桌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2,忽略物块在斜面与桌面交接处的能量损失(重力加速度取g=10m/s2,最大静止摩擦力等于滑动摩擦力)(1)求θ角增大到多少时,物块能从斜面开始下滑(用正切值表示)
(2)当θ角增大到37°时,物块恰能停在桌面边缘,求物块与桌面间的动摩擦因数μ2(已知sin37°=0。

6,cos37°=0。

8)
(3)继续增大θ角,发现θ=53°时物块落地点与墙面的距离最大,求此最大距离x.
2015—2016学年四川省成都市新津中学高一(下)月考
物理试卷(6月份)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选择题(1——6为单选,7—-12为不定项选择,每题4分,共计48分)
1.下列有关物理学常识正确的是()
A.开普勒认为行星轨道半长轴的三次方与自转周期的平方的比值是一个常量
B.牛顿发现万有引力定律并第一次测出引力常量C.牛顿运动定律只适用于宏观、低速和弱引力场中D.爱因斯坦相对论认为:物体运动的速度可以超过光速
【考点】物理学史.
【分析】根据物理学史和常识解答,记住著名物理学家的主要贡献即可.
【解答】解:A、开普勒认为行星轨道半长轴的三次方与公转周期的平方的比值是一个常量,故A错误;
B、牛顿提出了万有引力定律,卡文迪许测出了万有引力常量,故B错误;
C、根据牛顿运动定律的应用范围可知,牛顿运动定律只适用于宏观、低速和弱引力场中,故C正确;
D、爱因斯坦相对论认为:物体运动的速度不可以超过光速,故D错误;
故选:C
2.一个人站在阳台上,以相同的速率分别把三个球竖直向下、竖直向上、水平抛出,不计空气阻力,则三球落地时的速率()
A.上抛球最大 B.下抛球最大C.平抛球最大 D.一样大
【考点】动能定理.
【分析】不计空气阻力,物体的机械能守恒,分析三个的运动情况,由机械能守恒可以判断落地的速度.【解答】解:由于不计空气的阻力,所以三个球的机械能守恒,由于它们的初速度的大小相同,又是从同一个位置抛出的,最后又都落在了地面上,所以它们的初末的位置相同,初动能也相同,由机械能守恒可知,末动能也相同,所以末速度的大小相同.
故选D.
3.关于重力势能,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某个物体处于某个位置,重力势能的大小是唯一的B.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重力势能保持不变
C.只要重力做正功,重力势能一定减小
D.重力势能为零,物体不能对其他物体做功
【考点】功能关系;重力势能.
【分析】物体由于被举高而具有的能叫做重力势能,重力势能E p=mgh,h为相对于零势能面的高度差,具有相对性;重力势能是物体和地球所共有的,具有系统性;重力做功等于重力势能的改变量的负值.
【解答】解:A.重力势能具有相对性,某个物体处于某个位置,相对不同的参考平面具有不同的重力势能,故A错误;
B.若物体在竖直面上匀速运动,则重力势能一定改变;故B错误;
C、重力做正功时,重力势能一定减小;故C正确
D、重力为零只能说明它在零势能面上,但当它高度进一步降低时仍然可以对外做功;故D错误;
故选:C.
4.若人造卫星绕地球做匀速圆周运动,则离地面越近的卫星()
A.速度越小 B.角速度越小
C.向心加速度越小D.周期越短
【考点】人造卫星的加速度、周期和轨道的关系.
【分析】人造地球卫星绕地球做匀速圆周运动,万有引力提供向心力,根据万有引力等于向心力,分别求出线速度、周期的表达式进行讨论即可.
【解答】解:设人造卫星的质量为m,轨道半径为r,由于人造地球卫星绕地球做匀速圆周运动,万有引力提供向心力,
==m=mω2r=ma
A、线速度v=,离地面越近的卫星,半径越小,速度越大,故A错误;
B、角速度ω=,离地面越近的卫星,半径越小,角速度越大,故B错误;
C、加速度a=,离地面越近的卫星,半径越小,向心加速度越大,故C错误;
D、周期T=2π,离地面越近的卫星,半径越小,周期越短,故D正确;
故选:D.
5.太阳光到达地球需要的时间约500s,地球绕太阳一周的时间约为365天,太阳的质量约为( )
A.2×1030kg B.2×1031kg C.2×1028kg D.2×1032kg 【考点】万有引力定律及其应用.
【分析】地球绕太阳公转,知道了轨道半径和公转周期利用万有引力提供向心力可列出等式求解.
【解答】解:地球到太阳的距离为:
r=ct=3.0×108×500 m=1。

5×1011m …①
地球绕太阳的运动可看成是匀速圆周运动,向心力为太阳对地球的引力,则:
G=m r…②
得太阳的质量为:
M==kg=2×1020kg
选项A正确.
故选:A
6.质量为m的汽车在一山坡上行驶(坡度为θ),下坡时关闭发动机,则汽车的速度保持不变.如恒以定的功率P下坡,汽车速度从v0增大到3v0的时间为()A.B.C.D.
【考点】功率、平均功率和瞬时功率.
【分析】根据下坡时匀速运动,得出重力沿斜面向下的分力与阻力的关系,结合动能定理求出汽车速度从v0增大到3v0的时间.
【解答】解:下坡时关闭发动机,则汽车的速度保持不变,有:mgsinθ=f,
如恒以定的功率P下坡,根据动能定理得:Pt+mgxsinθ﹣fx=,
解得:t=.
故选:B.
7.如图所示,为一皮带传动装置,右轮半径为r,a为它边缘上一点;左侧是一轮轴,大轮半径为4r,小轮半径为2r,b点在小轮上,到小轮中心的距离为r.c点和d 点分别位于小轮和大轮的边缘上.若传动过程中皮带不打滑,则( )
A.a点和b点的线速度大小相等
B.a点和b点的角速度大小相等
C.a点和c点的线速度大小相等
D.a点和c点的向心加速度大小相等
【考点】线速度、角速度和周期、转速;向心加速度.
【分析】传送带在传动过程中不打滑,则传送带传动的两轮子边缘上各点的线速度大小相等,共轴的轮子上各点的角速度相等.再根据v=rω,a==rω2去求解.
【解答】解:A、由于a、c两点是传送带传动的两轮子边缘上两点,则v a=v c,b、c两点为共轴的轮子上两点,ωb=ωc,r c=2r b,则v c=2v b,所以v a=2v b,故A错误;B、由于a、c两点是传送带传动的两轮子边缘上两点,则v a=v c,b、c两点为共轴的轮子上两点,ωb=ωc,r c=2r a,根据v=rw,则ωc=ωa,所以ωb=ωa,故B错误;
C、由于a、c两点是传送带传动的两轮子边缘上两点,则v a=v c,故C正确;
D、a点和c点的线速度大小相等,半径之比为1:2,根据公式a=知,a a:a c=2:1,故D错误.
故选:C.
8.如图所示,小球在竖直放置的光滑圆形管道内做圆周运动,内侧壁半径为R,小球半径为r,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小球能通过最高点时的最小速度v min=2
B.小球通过最高点时圆形管道对小球的弹力的最大值为mg
C.小球在水平线ab以下的管道中运动时,速度越大外侧管壁对小球的弹力一定越大
D.小球在水平线ab 以上的管道中运动时,速度越小内侧管壁对小球的弹力一定越小
【考点】向心力;牛顿第二定律.
【分析】小球在竖直光滑圆形管道内做圆周运动,在最高点,由于外管或内管都可以对小球产生弹力作用,从而可以确定在最高点的最小速度;
小球做圆周运动是,沿半径方向的合力提供做圆周运动的向心力.
【解答】解:A、在最高点,内轨道可以对小球产生向上的支持力,所以在最高点的最小速度为零,故A错误;
B、小球经过最高点的速度大于临界速度,即v>,管道外侧对小球有向下的弹力,由牛顿第二定律
有:N+mg=m,N=mg﹣m,轨道对小球的弹力小于重力;当v<,管道内侧对小球有向上的支持力,由牛顿第二定律有:mg﹣N=m,N=mg﹣m,轨道对小球的弹力小于重力;当v=,管道内外侧对小球的弹力为0,所以小球通过最高点时圆形管道对小球的弹力的最大值为mg,故B正确;
C、小球在水平线ab以下的管道中运动时,如经过最低点时,由牛顿第二定律有:N﹣mg=m,N=mg+m,速度越大外侧管壁对小球的弹力一定越大,故C正确;
D、由B分析可知,小球在水平线ab 以上的管道中运动时,如经过最高点,当v<,管道内侧对小球有向上的支持力,由牛顿第二定律有:mg﹣N=m,N=mg﹣m,速度越小内侧管壁对小球的弹力越大,故D错误.故选:BC.
9.如图所示,将甲、乙两球从虚线PQ右侧某位置分别以速度v1、v2沿水平方向抛出,其部分轨迹如图1、2所示,两球落在斜面上同一点,且速度方向相同,不计空气阻力,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甲、乙两球抛出点在同一竖直线上
B.甲、乙两球抛出点在斜面上
C.甲球抛出点更靠近PQ线
D.一定有v1>v2
【考点】平抛运动.
【分析】两球都做平抛运动,而且落在斜面上同一点,且速度方向相同,由平抛运动的速度偏转角和位移偏转角的关系即可判断.
【解答】解:A、二者落在斜面上时速度的方向相同,所以速度的方向与水平方向之间的夹角是相等的,即:
①是相等的;
根据:v y=gt②;x=v0t ③④
联立可得,位移偏转角:⑤
可知二者的位移偏转角也相等,所以两个小球的抛出点与落点的连线在同一直线上,故结合题目的图象可知1的抛出点高于2的抛出点,故A错误;
B、结合A的分析可知,两个小球的抛出点与落点的连线在同一直线上,两个小球的抛出点可能在斜面时,也可能不在斜面上.故B错误;
C、两个小球的抛出点与落点的连线在同一直线上,而题目的图中1在上,所以甲的抛出点离PQ要远一些,故C 错误;
D、由于甲的抛出点高一些,因此甲运动的时间长些,故竖直方向的速度v=gt大些,而根据落点的速度方向相同,因此v1速度要大一些,故D正确.
故选:D
10.据英国《卫报》网站2015年1月6日报道,在太阳系之外,科学家发现了一颗最适宜人类居住的类地行星,绕恒星橙矮星运行,命名为“开普勒438b”.假设该行星与地球绕恒星均做匀速圆周运动,其运行的周期为地球运行周期的p倍,橙矮星的质量为太阳的q 倍.则该行星与地球的()
A.轨道半径之比为B.轨道半径之比为
C.线速度之比为D.线速度之比为
【考点】万有引力定律及其应用.
【分析】地球和“开普勒438b”公转的向心力均由万有引力提供,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列式求解出周期和向的表达式进行分析即可.
【解答】解:A、B、行星公转的向心力由万有引力提供,根据牛顿第二定律,有:
G=m
解得:R=
该行星与地球绕恒星均做匀速圆周运动,其运行的周期为地球运行周期的p倍,橙矮星的质量为太阳的q倍,故:
==
故A正确,B错误;
C、D、根据v=,有:
=•=;
故C正确,D错误;
故选:AC.
11.一质量为m的汽车在发动机牵引力F的作用下,沿水平方向运动.在t0时刻关闭发动机,其运动的v﹣t图象如图所示.若汽车行驶过程中所受阻力是汽车重力的k倍,则()
A.汽车牵引力F与所受阻力大小之比为3:1
B.汽车在2t0时刻阻力的瞬时功率为2mk2g2t0
C.整个过程中汽车牵引力做功为mk2g2t02
D.汽车在t0时刻的动能为2mk2g2t02
【考点】动能定理的应用;功率、平均功率和瞬时功率.【分析】根据速度时间图线求出加速阶段和减速阶段的位移之比,根据对全程运用动能定理,求出牵引力与阻力做功之比,从而得出牵引力与阻力之比.根据功的定义计算牵引力做功,根据P=fv求解汽车在2t0时刻阻力的瞬时功率.
【解答】解:A、图线与时间轴围成的面积表示位移,知加速阶段和减速阶段经历的位移之比x1:x2=1:2.
根据动能定理得,Fx1﹣f(x1+x2)=0,则牵引力做功和整个过程克服阻力做功相等,则.故A正确;
B、汽车行驶过程中所受阻力是汽车重量的k倍,则
f=kmg,所以F=3f=3kmg,0﹣t0时间内,根据动能定理得:
(F﹣f)t0=mv2
解得:v=2kgt0
汽车在2t0时刻阻力的瞬时功率为P f=f•=kmg×
kg=mk2g2t0,故B错误;
C、整个过程中汽车牵引力做功W=Fx1=3kmg×
t0=3mk2g2t02,故C错误.
D、汽车在t0时刻的动能E K=mv2=mk2g2t02,故D错误;故选:A.
12.足够长的传送带以v运输传动,一质量为m的物块A由静止轻放于传送带上,若物块与传送带之间的动摩擦因素为μ,如图所示,当物块与传送带相对静止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传送带因为运输物体多消耗的电能为mv2
B.摩擦力对物块和传送带做功代数和为零
C.摩擦力对物块做的正功为mv2
D.系统产生的内能为mv2
【考点】功能关系.
【分析】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和运动学公式求出物体与传送带间的相对位移,再求摩擦产生的内能,因传送此行李箱电动机多消耗的电能等于摩擦产生的内能加上物体获得的动能;
传送带足够长,物体放在传送带后最终匀速运动,速度与传送带相同,根据功的定义可求摩擦力对物体做功和摩擦力对物块和传送带做功代数和.
【解答】解:AD、由牛顿第二定律可得物体匀加速运动的加速度:a==μg,匀加速运动的时间t==,位移x物=at2=,此过程中传送带的位移x带=vt=
物体与传送带间的相对位移△x=x带﹣x物=,所以摩擦过程中产生的内能为Q=μmg△x=mv2,因传送此行李箱电动机多消耗的电能E电=Q+mv2=mv2,故A错误,D正确;
BC、传送带对物体的摩擦力向右,运动方向向右,摩擦力对物体做正功为:W1=μmg•=mv2 ,物体对传送
带的摩擦力向左,摩擦力对传送带做功为:W2=﹣
μmg•=﹣mv2,摩擦力对物块和传送带做功代数和为:W总=W1+W2=﹣mv2,故B错误,C正确.
故选:CD.
二、实验题(16分.每空2分)
13.在“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的实验中:
(1)从下列器材中选出实验所必须的,其编号为ABD A.打点计时器(包括纸带)B.重锤
C.天平D.毫米刻度尺
E.秒表(或停表)F.运动小车
(2)进行实验时,为保证实验误差较小,下列操作正确的是 A
A.先接通电源,再释放纸带B.先释放纸带,再接通电源
C.同体积的木重锤和钢重锤选钢重锤D.同体积的木重锤和钢重锤选木重锤
(3)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CD
A.实验中用打点计时器时,一定用到低压直流电源B.实验时需要用天平测出重锤的质量
C.要选用第1、2两点距离接近2mm的纸带
D.实验结果总是动能增加量略小于重力势能的减少量.
【考点】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
【分析】解决实验问题首先要掌握该实验原理,了解实验的仪器、操作步骤和数据处理以及注意事项,清楚该实验的误差来源.
为了减小空气阻力的影响,在选择重物时,要选择密度大的实心金属球,即选择质量大体积小的重物.
【解答】解:(1)打点计时器(含纸带)、重锤是必须的,为了测量计数点的距离,需要毫米刻度尺;因为我们是比较mgh、mv2的大小关系,故m可约去比较,不需要用天平;打点计时器本身可以计算时间,所以不需要秒表,实验用的是重锤,不需要运动小车.
故选:ABD.
(2)开始记录时,应先给打点计时器通电打点,然后再释放纸带,让它带着纸带一同落下,如果先放开纸带让重物下落,再接通打点计时时器的电源,由于重物运动较快,不利于数据的采集和处理,会对实验产生较大的误差.
故选:A.
(3)A、实验中用打点计时器时,一定用到低压交流电源,故A错误;
B、因为我们是比较mgh、mv2的大小关系,故m可约去比较,不需要用天平,故B错误;
C、在选择纸带时,要求点迹清晰,根据自由落体运动公式,h=gt2可知,若开始一、二两点间的距离为2mm,则所打第一个点时的速度为零,这样只需比较mgh、
mv2的大小关系即可,实验方便,故C正确;
D、由于空气阻力和纸带与计时器摩擦的影响,实验结果总是动能增加量略小于重力势能的减少量.故D正确;
故答案为:(1)ABD;(2)A;(3)CD.
14.新津中学科技小组借用验证“牛顿第二定律”实验的装置来验证物体合外力做功与动能变化的关系,装置如图1所示.实验中打出的一条纸带如图2所示,起始点O到各计数点A、B、C、D、E、F、G的距离依次为15。

50cm、21.60cm、28。

61cm、36.70cm、45。

75cm、55.75cm、66.77cm,相邻计数点间时间间隔为0.1s.实验时小车所受的拉力F为0。

2N,小车的质量为m=200g.
(1)钩码的质量约为 A
A。

10g B.20g C.100g D。

200g
(2)小车运动到E点时的速度为0.953 m/s,从O点到E点拉力做的功为0。

0915 J,E点的动能为
0.0907 J.(结果保留三位有效数字)
(3)可以得出结论:在实验误差允许范围内,小车从O点到E点拉力做的功等于其动能的变化.
【考点】探究加速度与物体质量、物体受力的关系.【分析】(1)当钩码的质量远小于小车的质量时,才能确保钩码的重力近似等于绳子的拉力;
(2)根据某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等于这段时间的中时刻速度,再依据力做功,及动能表达式即可求解;
(3)在误差允许范围内,依据实验数据,即可得出结论.【解答】解:(1)由于小车的质量为m=200g,而当钩码的质量远小于小车的质量时,才能确保钩码的重力近似等于绳子的拉力,因此钩码的质量约10g,故A正确,BCD 错误;
(2)根据平均速度等于瞬时速度,则有,
小车运动到E点时的速度为
v E==m/s=0.953m/s;
根据力做功表达式,那么从O点到E点拉力做的功为W=Fx OE=0。

2×45。

75×10﹣2 J=0。

0915J
依据动能表达式,则E点的动能为
E kE==J=0.0907J
(3)因从O点到E点拉力做的功W=0.0915J,而E点的动能为E kE=0。

0907J,
那么从O点到E点动能的变化△E k=0.0907J;
在实验误差允许范围内,小车从O点到E点拉力做的功等于其动能的变化,
故答案为:(1)A;(2)0.953,0。

0915,0.0907;(3)在实验误差允许范围内,小车从O点到E点拉力做的功等于其动能的变化.
三、计算题、(共计36分)
15.某条河宽度为700m,河水均匀流动,流速为2m/s.若小船在静水中的速度为4m/s,求:
(1)小船过河的最短时间为多少?小船到达对岸时向下游偏移的位移是多少?
(2)小船的船头向哪个方向行驶才能垂直过河?过河时间为多少?
【考点】运动的合成和分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