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六年级语文《示儿》教案
《示儿》教学设计(精选13篇)
![《示儿》教学设计(精选13篇)](https://img.taocdn.com/s3/m/9558c4faab00b52acfc789eb172ded630b1c9884.png)
《示儿》教学设计(精选13篇)《示儿》篇1一、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诗句表达的强烈的爱国热情,受到熏陶。
3.背诵并默写全诗。
二、重难点:感悟作者崇高的爱国思想。
三、教学准备:多媒体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师:同学们,今天我们来共同学习《古诗二首》中的第一首,陆游的《示儿》。
哪位同学给大家介绍一下陆游?生:介绍师:大家说的非常好,(出示课件)陆游,字务观,自号放翁,诗的题材极为广泛,内容丰富,其中表现抗金报国的作品,最能反映那个时代的精神。
诗的风格豪放,气魄雄浑,近似李白,故有“小太白”之称。
他勤于创作,一生写诗60年,保存下来就有9300多首。
他一生坚持抗金主张,虽多次遭受投降派的打击,但爱国之志始终不渝,死时还念念不忘国家的统一,是南宋伟大的爱国诗人。
一、1177年(中原沦陷50周年),陆游《关山月》一诗中写道:遗民忍死望恢复,几处今宵垂泪痕。
表达了对沦陷区百姓的深切同情。
二、1192年(中原沦陷65周年),陆游《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一诗中写道: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
表达了诗人一心向往报效祖国,英勇杀敌的情怀。
三、1193年(中原沦陷66周年),陆游《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一诗中写道: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
表达了诗人对沦陷区百姓的同情,对收复失地的盼望。
四、1210年(中原沦陷83周年),85岁高龄的陆游,重病在床、生命垂危的时候写下了相当于遗嘱的绝笔《示儿》。
二、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示儿》(一)初读诗文,了解诗人的“悲愁”心事。
(1)先听老师范读,学生再自读,要求读的正确、流利。
生:先自读,再齐读。
师:谁来把这首诗给大家范读一遍。
生:指名读。
师:下面,请大家根据注释,理解诗意。
(课件出示相关释义)。
课件出示:万事空:什么都不存在了。
但:只。
北定中原日:向北方进军,收复中原的阿日子。
(多媒体出示,结合地图演示“北定”)家祭:家中祭祀祖先的日子。
《示儿》语文教案8篇
![《示儿》语文教案8篇](https://img.taocdn.com/s3/m/c079c03ef4335a8102d276a20029bd64783e62ff.png)
《示儿》语文教案8篇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人教版语文五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示儿》一首。
该诗是南宋诗人陆游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表达了诗人对儿子的教诲和期望。
详细内容包括:1. 熟读诗歌,理解诗歌的背景和作者生平。
2. 分析诗歌的结构和韵律,掌握绝句的基本知识。
3. 体会诗人的情感,把握诗中所传达的家国情怀。
二、教学目标1. 能够熟练地朗读和背诵《示儿》,理解诗歌的基本意思。
2. 了解陆游的生平事迹,感受诗人的家国情怀,培养热爱祖国的情感。
3. 学会分析绝句的结构和韵律,提高诗歌鉴赏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诗歌的韵律分析,体会诗人的情感。
教学重点:朗读与背诵,理解诗歌的基本意思,学习绝句的基本知识。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课本、笔、纸。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讲述陆游的生平事迹,引发学生对诗人的兴趣。
2. 朗读:让学生自由朗读《示儿》,体会诗歌的节奏和韵律。
3. 讲解:分析诗歌的结构,讲解绝句的基本知识,解读诗中的关键字词。
4. 情感体验:引导学生体会诗人的家国情怀,讨论诗中所表达的教育观念。
5. 随堂练习:让学生仿写一首七言绝句,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1. 课题:《示儿》2. 诗人:陆游3. 诗歌结构:七言绝句4. 教学重点:朗读与背诵,理解诗歌,学习绝句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请以《示儿》为题,写一篇不少于200字的读后感。
答案要求:结构清晰,表达自己对诗歌的理解和感悟。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关注学生对诗歌的理解程度,调整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2. 拓展延伸:推荐阅读陆游的其他诗作,了解南宋时期的历史背景,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
重点和难点解析1. 诗歌的韵律分析2. 体会诗人的情感3. 教学过程中的实践情景引入和随堂练习4. 作业设计中的读后感写作一、诗歌的韵律分析1. 押韵:绝句的押韵规律是第二、四句押同韵,第一、三句可押可不押。
语文古诗《示儿》教案
![语文古诗《示儿》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644530615627a5e9856a561252d380eb62942336.png)
语文古诗《示儿》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古诗《示儿》。
(2)理解古诗《示儿》的字词、句意,了解作者陆游的背景及创作风格。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分析古诗《示儿》的意象、意境和表达技巧。
(2)学会欣赏古诗,提高语文素养。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作者陆游的爱国情怀,培养学生的爱国意识。
(2)学会珍惜亲情,尊敬长辈。
二、教学重点:1. 正确朗读和背诵古诗《示儿》。
2. 理解古诗《示儿》的字词、句意,分析意象、意境和表达技巧。
三、教学难点:1. 理解古诗《示儿》的深层含义,体会作者的爱国情怀。
2. 学会欣赏古诗,提高语文素养。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简介作者陆游及创作背景。
(2)提问:同学们知道什么是古诗吗?古诗有哪些特点?2. 学习古诗《示儿》:(1)朗读古诗,让学生跟读、自读,体会古诗的韵律美。
(2)解释生僻字词,翻译古诗。
(3)分析古诗的意象、意境和表达技巧。
3. 探讨作者情感:(1)让学生结合诗句,体会作者的情感。
(2)讨论:作者陆游在诗中表达了对什么的情感?这种情感是如何体现的?4. 总结与拓展:(1)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古诗《示儿》的特点和价值。
(2)布置作业:让学生课后背诵古诗《示儿》,并写一篇简短的心得体会。
五、教学反思:在课后,教师应认真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效果,针对学生的反馈情况进行调整教学策略,以提高学生对古诗《示儿》的理解和欣赏能力。
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情感体验,培养他们的爱国情怀和亲情观念。
六、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评价: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发言积极性以及对于问题的思考深度。
3. 小组讨论评价:评估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合作态度、交流能力和创新思维。
七、教学资源:1. 古诗《示儿》的文本材料。
2. 关于陆游的背景资料。
3. 相关的古诗鉴赏指导资料。
4. 多媒体教学设备。
八、教学进度安排:1. 第一课时:介绍作者和背景,朗读古诗,初步理解诗意。
古诗两首《示儿》教学设计教案教学设计
![古诗两首《示儿》教学设计教案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ef54ee16c950ad02de80d4d8d15abe23492f0303.png)
《古诗两首<示儿>教学设计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1能够正确朗读并背诵《示儿》两首诗。
1.2理解并掌握诗句的意思。
1.3学会分析诗句的修辞手法和表现手法。
2.过程与方法2.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提高学生的诗歌鉴赏能力。
2.2通过课堂讨论,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3.1感受诗人对儿子的关爱之情,培养尊老爱幼的传统美德。
3.2感受诗歌中的美好情感,提高审美情趣。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1.1正确朗读并背诵《示儿》两首诗。
1.2理解并掌握诗句的意思。
2.教学难点2.1分析诗句的修辞手法和表现手法。
三、教学过程1.导入1.1教师简要介绍《示儿》两首诗的背景和作者。
1.2学生分享对诗人的了解。
2.自主学习2.1学生自主朗读《示儿》两首诗,注意节奏和韵律。
2.2学生自主翻译诗句,理解诗意。
3.课堂讨论3.1教师引导学生分析《示儿》两首诗的修辞手法和表现手法。
3.1.1学生举例说明诗中的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
3.1.2学生分析诗中的意象和情感表达。
3.2学生分享自己的理解和感悟。
4.诗歌鉴赏4.1教师引导学生从诗歌的意境、情感、修辞等方面进行鉴赏。
4.2学生相互交流,分享自己的鉴赏心得。
5.课堂小结5.2学生反馈本节课的学习收获。
6.作业布置6.1学生背诵《示儿》两首诗。
1.导入(1)教师简要介绍陆游和《示儿》两首诗的背景。
(2)学生分享对陆游的了解,如他的生平、诗歌创作等。
2.自主学习(1)学生自主朗读《示儿》两首诗,注意节奏和韵律。
(2)学生自主翻译诗句,理解诗意。
3.课堂讨论(1)教师引导学生分析《示儿》两首诗的修辞手法和表现手法。
a.学生举例说明诗中的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
b.学生分析诗中的意象和情感表达。
(2)学生分享自己的理解和感悟。
4.诗歌鉴赏(1)教师引导学生从诗歌的意境、情感、修辞等方面进行鉴赏。
(2)学生相互交流,分享自己的鉴赏心得。
古诗《示儿》优秀教案「2篇」
![古诗《示儿》优秀教案「2篇」](https://img.taocdn.com/s3/m/a4d17df659f5f61fb7360b4c2e3f5727a5e9243c.png)
古诗《示儿》优秀教案「2篇」古诗《示儿》优秀教案1【教学目标】1、掌握“祭、乃”两个易写错的字,读准“翁”的字音。
2、掌握诗的节奏,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诗文。
3、体会诗的意境,感受诗人的爱国情怀。
【教学重点】体会诗的意境,感受诗人的爱国情怀。
【教学方法】读中悟情、想象激情、拓展升情。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过程】一、揭示课题,引入新课。
陆游是我国南宋著名的爱国诗人,一生写诗万余首。
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是陆游写的最后一首诗——《示儿》。
示儿,就是临终前对儿子的嘱托,也就是陆游写给儿子的遗书。
他在临终前会写些什么呢?大家轻声读诗。
二、初读诗文,感知诗意。
1、要求学生自由读诗四遍,前两遍把字音读准。
注意诗中容易读错的字,后两遍注意诗句内部的停顿,争取读得有板有眼。
2、指名读诗,加以纠正指导一读:主要是读准字音,在指名读的过程中强调祭、乃和一个易读错的字“翁”。
二读:主要指导诗句内部的停顿,读出诗的节奏感。
三读:体会诗的情感,初感诗的味道。
这对学生而言,有一定的难度。
打算采取范读、引读等形式,使学生初步领会诗文的感情基调。
3、结合注释,理解诗意(1)出示关键字的解释:空——没有、同——统一、元——本来。
(2)同桌合作的学习,根据已掌握的学习古诗文的学习方法,理解诗句的'意思。
三、深入读诗,体会意境。
1、同学们,结合诗中所描绘的情景,展开丰富的想象,思考:诗人的身在哪里?(诗人的身在病床)顺势过渡:一个已经85岁的老人,身在病床,而且即将离开人世。
此时此刻,在你的眼前,似乎看到了一个怎样的陆游?(奄奄一息、骨瘦如柴……)2、朗读指导“死去元知万事空”一读:读出人生感叹85岁的一位老人,躺在病床上,不久于人世。
回首生前往事,历历在目。
他一定想了许多许多。
于是,诗人情不自禁的一生感叹——死去元知万事空(指导朗读时,用这样的启发语:诗人对自己说应该是什么样的感觉。
)二读:读出豁达胸怀万事空啊万事空,万事皆空。
课文《示儿》的优秀教学设计(精选7篇)
![课文《示儿》的优秀教学设计(精选7篇)](https://img.taocdn.com/s3/m/9a19e9d7f605cc1755270722192e453610665ba1.png)
课文《示儿》的优秀教学设计课文《示儿》的优秀教学设计(精选7篇)作为一无名无私奉献的教育工作者,总不可避免地需要编写教学设计,教学设计一般包括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方法、教学步骤与时间分配等环节。
一份好的教学设计是什么样子的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课文《示儿》的优秀教学设计,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课文《示儿》的优秀教学设计篇1一、教学目标1.了解诗的内容,体会诗中抒发的强烈的爱国之情。
2.理解诗句3.习本课生字新词。
4.背诵这两首诗。
二、教学重点1.弄懂陆游临终前最牵挂的事和杜甫听到胜利喜讯后心情格外欢快的原因。
2.理解诗句三、教具准备挂图,生字生词卡片。
四、教学时间:一课时。
五、教学过程:一、导人新课,板书课题宋代大诗人陆游一生创作很多诗歌,保存下来的有九千多首,诗中抒发政治抱负,表现人民的生活,表达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他在临终前作了一首诗《示儿》。
示:把事情摆出来让人知道。
示儿在这里指对儿孙们有个交代,相当于遗嘱。
陆游在临死之前最牵挂的是什么呢?这是我们这节课要学习的内容。
(板书:示儿)二、预习课文,提出预习要求1.自读诗歌,读准字音。
2.借助注解,初步了解诗歌的内容。
三、指导学习《示儿》1.指名读课文。
(重点提示:祭的读音)2.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是什么意思?(学生讲错的地方互相订正,教师相机指导)(元,同原,元知,本来就知道;但,只是的意思;万事空,什么都没有了的意思;九州,指全国,同,统一,这句诗的意思是:本来就知道人死了就什么都没有了,只是因为看不到全中国统一而感到悲伤。
这句诗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看不到中国统一的悲伤之情。
)3.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元忘告乃翁是什么意思?(学生讲后,教师加以归纳)(王师,指南宋军队;定,平定,收复的意思;中原,这里指淮河以北被金兵占领的地区。
家祭,祭把祖宗)元,同勿;乃,你的,翁,父亲。
这句话的意思是:宋朝的军队向北方进军,收复中原的时候,祭把祖宗不要忘了把收复中原的事,告诉你们的父亲J这句诗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渴望祖国统一的爱国之情。
《示儿》语文教案(优秀8篇)
![《示儿》语文教案(优秀8篇)](https://img.taocdn.com/s3/m/ee269967a4e9856a561252d380eb6294dd88220b.png)
《示儿》语文教案(优秀8篇)《示儿》语文教案篇一教学目标:1、体会诗中表达的思想感情,陶治爱美情趣,受到爱国主义精神影响。
2、理解诗句意思,了解古诗叙述的内容,受到传统文化的艺术熏陶。
3、结合学诗,培养学生的自学、想象、表达、创新能力。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并默写课文。
5、学会4个生字。
教学重点:吟诵古诗,想象意境,体会诗中表达的感情。
设计特色:自主体悟想象创新信息资料:1、搜集查阅陆游、的相关资料,了解写作的时代背景。
2、录音范读磁带和舒缓的乐曲。
教学流程:一、温故引新,确定目标。
1、引导学生回忆李白写的一首思念牵挂故乡的诗-----《静夜思》。
过渡:今天我们学习宋代诗人陆游写的’一首牵挂祖国的诗。
(板题)2、引导学生回顾学习古诗的一般方法,并自主确定本课的学习目标。
教师点拨。
(以旧引新自然,自主确定目标民主。
)二、提示诗题,介绍背景。
1、读题质疑。
示:告知,告诉。
引发思考:谁告诉儿子?告诉了儿子什么?为什么要告诉?2、结合搜集的材料,介绍作者及写作背景。
三、初读全诗,整体感知。
1、试读,要求正确流利。
2、让学生结合注释,说这首诗主要写了什么内容?四、细读体会,理解内容。
运用掌握的学诗方法:读查连疑,弄清诗句内容,体会诗句的文字美。
五、想象画面,吟诵玩味。
引导学生在理解诗意的基础上,充分练读;想象诗人临危时,遗憾之至,叮嘱儿子时的情景,教师可通过放音乐,用语言描绘,启发学生闭目想象,深悟诗情。
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六、课堂练习。
1、默写《示儿》,互相检查。
2、用自己的语言描绘想象的画面及人物的语言。
《示儿》教案篇二吟诵揣摩体会感情——古诗《示儿》教学设计重庆市梁平县新盛镇中心小学教师谭仕荣教学目标:1.思想认识:体会诗中表达的思想感情,陶冶爱美情趣。
2.基础知识:理解词句意思,了解古诗叙述的内容。
教学重点:吟诵古诗,体会诗中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想像诗歌内容,陶冶爱美情趣。
教学过程:一、温故引新,明确目标1.引导学生回忆李白写的一首思念、牵挂故乡的诗——《静夜思》。
陆游《示儿》优秀教案(精选6篇)
![陆游《示儿》优秀教案(精选6篇)](https://img.taocdn.com/s3/m/c08ce76e32687e21af45b307e87101f69e31fbbd.png)
陆游《示儿》优秀教案陆游《示儿》优秀教案(精选6篇)作为一位兢兢业业的人民教师,通常需要准备好一份教案,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准确把握教材的重点与难点,进而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
那么什么样的教案才是好的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陆游《示儿》优秀教案,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陆游《示儿》优秀教案篇1一、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第108页二、教材和学情分析《示儿》是南宋诗人陆游临终前写的,是绝笔,也是遗嘱。
全诗表达了对南宋统治者屈辱求和、苟且偷安的无比愤慨,对收复失地,统一祖国的无比渴望。
这首诗,作为一首绝笔,无愧诗人创作的一生;作为一份遗嘱,无愧于诗人爱国的一生。
全诗字句发自肺腑,如血,如火,如泣,如诉,悲愤交集,真挚感人,表现诗人深厚真诚的爱国之情。
六年级学生已具有较强的阅读能力。
能够借助注释及搜集的背景资料理解古诗内容。
能够了解诗歌表达出作者的爱国感情。
但是,孩子们对诗歌的感受力不强。
如何让学生通过文字走近作者。
感受诗中深刻的内涵,使其与诗中的情感产生共呜,从而受到心灵的震撼,还有一定的难度。
需要老师结合时代背景和相关知识的拓展,以情击情,引领学生在“动情感悟”上下功夫,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提高学生对古诗文的阅读欣赏水平。
三、教学目标1、学习《示儿》体会作者深厚的忧国之情。
2、启发学生理解诗句的意思,想象诗歌意境,培养学生阅读能力。
3、引导学生自学本课要求会认,会写的生字。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并默写《示儿》四、教学准备1、搜集查阅陆游的相关资料(时代背景和爱国诗篇)2、舒缓深沉的乐曲。
3、写古诗内容相关的课件(插图、战马嘶鸣声、古诗诵诗)五、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揭示诗题1、谈话导入:同学们,我们今天要学习一首诗,这首诗发自肺腑,如血,如火,如泣,如诉,悲愤交集,真挚感人,堪称“千古绝唱”。
它就是南宋著名爱国诗人陆游所写的—(示儿)[设计意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为理解诗句打下良好基调]2、了解作者及背景①[资料出示]陆游(1125—1210),字务观,号放翁,越州山阴(今浙江省绍兴市)人南宋爱国诗人,他的诗有九千多首留存下来,内容极为丰富,抒发政治抱负,反映人民疾苦,批判当时统治阶级的屈辱求和,风格雄浑豪放。
《示儿》教案教学设计
![《示儿》教案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1b9cf447640e52ea551810a6f524ccbff021ca64.png)
《示儿》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示儿》。
(2)理解《示儿》的诗意,体会诗人对祖国的热爱和对儿子的教育期望。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解读《示儿》的内涵。
(2)学会欣赏古诗,提高朗读和表达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家国情怀。
(2)懂得尊敬长辈,传承家族美德。
二、教学重点1. 正确朗读和背诵《示儿》。
2. 理解《示儿》的诗意,体会诗人对祖国的热爱和对儿子的教育期望。
三、教学难点1. 解读《示儿》的内涵,领悟诗人的家国情怀。
2. 学会欣赏古诗,提高朗读和表达能力。
四、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示儿》的课件和教学素材。
2. 学生准备《示儿》的文本和笔记本。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教师出示《示儿》的课件,引导学生关注课题。
(2)学生齐读课题,了解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2. 学习诗歌(1)教师带领学生朗读《示儿》,指导学生正确停顿和语气。
(2)学生自主学习,理解诗歌的意境和诗人的情感。
(3)小组合作探讨,交流对诗歌的理解和感悟。
3. 解析诗歌(1)教师引导学生关注诗歌的结构和意象。
(2)学生分析诗歌的主题和诗人的教育期望。
(3)教师讲解诗歌的历史背景和诗人的生平事迹。
4. 感悟家国情怀(1)学生分享对诗歌家国情怀的理解。
(2)教师引导学生联系现实生活,表达对祖国的热爱。
5. 朗读和背诵(1)学生分组朗读,互相评价。
(2)教师挑选学生进行朗读展示。
(3)全班同学一起背诵《示儿》。
6. 课堂小结(1)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2)学生分享学习收获。
7. 作业布置(1)抄写《示儿》并背诵。
(2)写一篇关于《示儿》的观后感。
8. 课后反思教师对本节课的教学进行反思,总结成功经验和需要改进的地方。
六、教学拓展1. 诗人陆游简介:介绍陆游的生平事迹、文学成就及其在中国文学史上的地位。
2. 古代家庭教育:探讨古代家庭教育的方式和内容,以及其对现代教育的启示。
《示儿》教案教案教学设计
![《示儿》教案教案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7a39486d0a4c2e3f5727a5e9856a561252d321d3.png)
《示儿》教案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学生能够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示儿》这首诗。
2、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诗人的爱国情感。
3、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激发学生为国家富强而努力学习的决心。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1)理解诗句的含义,体会诗人的爱国之情。
(2)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诗歌。
2、教学难点感受诗人深沉的爱国情怀,理解诗人临终时的复杂心情。
三、教学方法讲授法、诵读法、讨论法、多媒体辅助教学法四、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1)播放一段关于爱国主题的视频或展示一些古代爱国志士的图片,如岳飞、文天祥等,引导学生思考爱国的表现和意义。
(2)提问学生:“你们知道哪些古代诗人是非常爱国的?”从而引出陆游以及他的《示儿》。
2、作者及背景介绍(1)简单介绍陆游的生平,重点突出他一生致力于抗金复国,却壮志未酬的经历。
(2)讲述《示儿》这首诗的创作背景,即陆游临终前对儿子的嘱托,让学生了解诗人当时的心境。
3、初读诗歌(1)教师范读,要求学生注意字音、节奏和语调。
(2)学生自由朗读,教师巡视指导,纠正读音和节奏上的错误。
(3)指名学生朗读,其他学生评价,再全班齐读。
4、理解诗意(1)结合注释,让学生分组讨论诗句的意思,教师巡视并参与讨论。
(2)每组派代表发言,讲述对诗句的理解,教师进行点评和补充。
(3)重点讲解“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这两句诗,让学生体会诗人对收复失地的渴望和对国家命运的牵挂。
5、体会情感(1)引导学生思考:诗人在临终前最牵挂的是什么?从诗中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来?(2)让学生交流讨论,感受诗人深深的爱国之情和对国家统一的殷切期望。
(3)教师补充一些陆游其他的爱国诗作,如《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等,进一步加深学生对陆游爱国情怀的理解。
6、朗读升华(1)学生再次有感情地朗读诗歌,教师进行指导,强调要读出诗人的悲愤、无奈和坚定的信念。
(2)分组朗读比赛,评选出最佳朗读小组。
7、拓展延伸(1)让学生谈谈自己对爱国的理解和体会,以及在日常生活中如何践行爱国精神。
《示儿》语文教案8篇
![《示儿》语文教案8篇](https://img.taocdn.com/s3/m/7bcebf4e974bcf84b9d528ea81c758f5f61f2988.png)
《示儿》语文教案8篇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来自人教版《语文》五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第一课《示儿》。
本课是一首由唐代诗人陆游创作的七言绝句,诗中表达了诗人对国家的忧虑和对儿子的期望。
诗文内容简练,意境深远,富有教育意义。
二、教学目标1. 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诗文,理解诗文的大意。
2. 能够通过诗文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
3. 能够运用诗文中的修辞手法,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诗文,理解诗文的大意。
难点:能够通过诗文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运用诗文中的修辞手法。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教学设备、黑板、粉笔学具:课本、练习本、文具五、教学过程1. 情景引入:以一幅描绘山水画作的图片引导学生欣赏,并提问学生:“你们能从画中感受到什么?”2. 新课导入:教师简要介绍诗人陆游的生平,引导学生了解诗人的创作背景。
3. 诗文讲解:教师带领学生逐句解析诗文,解释生词,帮助学生理解诗文内容。
4. 情感教育:引导学生体会诗人的忧国忧民之情,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
5. 随堂练习:学生朗读诗文,并回答与诗文相关的问题。
6. 例题讲解:教师以诗文为例,讲解其中运用的修辞手法,如拟人、对偶等。
7. 写作练习:学生运用诗文中的修辞手法,进行短文写作练习。
六、板书设计板书内容:示儿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
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七、作业设计1. 请学生默写《示儿》诗文。
答案:示儿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
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2. 请学生运用诗文中的修辞手法,写一段话描述自己的理想。
答案:我的理想是成为一名科学家,为祖国的科技事业贡献力量。
我希望能够像诗人陆游一样,用自己的智慧和才能,为国家的发展尽一份绵薄之力。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节课通过讲解诗文《示儿》,让学生了解了诗人的爱国情怀,培养了学生的爱国意识。
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对诗文内容的理解和修辞手法的运用有了明显的提高。
《示儿》教学设计(精选15篇)
![《示儿》教学设计(精选15篇)](https://img.taocdn.com/s3/m/3b0c0b18e3bd960590c69ec3d5bbfd0a7856d544.png)
《示儿》教学设计(精选15篇)《示儿》篇1教学目标:1、认识、会写"祭"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借助教材注释,结合课外资料,通过独立自主地学习,正确理解古诗的大概意思。
4、入情入境,体会诗句表达的强烈的爱国热情,受到熏陶。
教学重点:识字,朗读、背诵古诗。
教学难点:感情陆游的爱国主义情怀。
设计特色:创设情境,启发想象,多形式朗读,在深层次对话中感悟语言,体会情感,背诵古诗教学准备:1、收集陆游的相关资料,了解写作的时代背景。
2、课件。
教学步骤:一、谈话导入,理解遗嘱同学们,你们知道什么是遗嘱吗?遗嘱一般都会写些什么内容?二、读题,解题,了解诗人1、教师:同学们,800年前,在一个秋风瑟瑟的黄昏,点点细雨在哭泣,一位85岁的老人在弥留之际给自己的儿女们留下了一份特殊的遗嘱--一首诗《示儿》。
板书课题。
2、读题。
3、引导说说题意。
4、这位老人就是陆游。
提起陆游大家一点儿也不陌生,谁来给我们介绍介绍?学生说完后,课件出示[陆游简介]。
三、初读古诗,学习生字过渡:陆游在临终之际对儿女们交待了什么?让我们来听一听。
[播放录音]1、我会读。
(1)、学生自由读诗句。
(2)、同桌读,你读我认真听,注意纠正字音。
(3)、指名读,其余学生评价,教师相机指导。
(4)、齐读。
2、我会认学习生字"祭"。
读字音,记字形,说字义,会运用。
四、交流学法,自主学习(一)、回忆学法。
1、交流学法。
小学阶段咱们已经学习了近60首古诗,在学习古诗的过程中,相信你一定积累了很多好的学习方法,老师想听听。
2、学生介绍学法。
3、教师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总结学习古诗四步法。
课件出示:[知诗人,解诗题;抓字眼,明诗意;想画面,悟诗情;诵诗句,背诗文。
](二)、自学古诗后小组内解疑。
(三)、汇报交流。
1、说:你理解了哪些字词的意思?说得不确切的,其他的同学可以补充,纠正。
2、疑:你还有什么疑惑?提出来,我们大家一起帮帮你。
小学六年级语文教案_示儿 说课稿(通用4篇)
![小学六年级语文教案_示儿 说课稿(通用4篇)](https://img.taocdn.com/s3/m/0b8ee104905f804d2b160b4e767f5acfa1c78328.png)
示儿说课稿(通用4篇)示儿说课稿(通用4篇)示儿说课稿篇1一、教材分析古诗《示儿》是南宋著名爱国诗人陆游的绝笔。
当时的南宋遭受金兵进犯,宋军节节败退,最后国都沦陷,从此江山破碎,不复统一。
陆游伤心悲愤,临终前给儿子立下遗嘱“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
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示儿》这首诗用笔曲折,情真意切地表达了诗人临终前复杂的思想感情,既有对抗金兵未成的遗恨,有因祖国未统一的无限悲哀,也有对统一大业必成的坚定信念。
因此,《示儿》是开展爱国主义情感教育的绝好教材。
另外,陆游一生创作了大量的爱国诗篇,以《示儿》为点,让学生进行大量的积累,并以此加深学生对陆游诗人的认识与崇敬。
二、设计理念教学内容源自教材,但不拘泥于教材。
通过学教材,在课堂上扩大学生的阅读量。
《示儿》这首诗本身从字面意思来看可以说是明白如话,不必花费大量的时间,但真正理解陆游深沉的爱国之情,却并不容易。
陆游说:“汝果欲学诗,工夫在诗外。
”我们学这首诗,正是体现这一理念。
如果学生真的能够通过这节课产生了对陆诗的兴趣,那可就真正达到目的了。
三、教学目标1.知识教学点:学会本课生字词,在理解每个词语意思的基础上,理解每句诗的意思。
能结合当时的写作背景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2.能力训练点:背诵古诗《示儿》,进一步感悟理解古诗。
3.德育渗透点:体会诗人的爱国情怀,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
4.美育渗透点:让学生感受诗的韵味美、意境美。
四、教学得失1、充分尊重学生独特的感受和理解。
新课程标准所倡导的语文教学,强调阅读是学生的个人行为,教师不应以分析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主动积极参与到思维和情感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
因此,教学中我努力创造学生与文本对话的机会,达到不同学生从不同角度认识和理解课文的境界。
2、抓住古诗的情感线索,体现古诗感情丰富的特点。
古诗乃作者抒发感情的产物,因此,我抓住那些意蕴深刻的字词,引导学生体会诗人的情感,体验诗歌的意境,这是我教学这节课的重点和难点。
《示儿》语文教案8篇
![《示儿》语文教案8篇](https://img.taocdn.com/s3/m/670081b280c758f5f61fb7360b4c2e3f5627257f.png)
《示儿》语文教案8篇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人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古诗三首》中的《示儿》。
这首诗是南宋诗人陆游临终前写给儿子的遗嘱。
全文共四句,通过对比、设问、呼告等手法,表达了诗人对国家、民族命运的关切,以及对儿子的殷切期望。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能正确地朗读、默写《示儿》,理解并掌握诗中的生字词,了解诗的写作背景。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对比、设问、呼告等手法分析诗人的思想感情,提高古诗鉴赏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诗人对国家、民族命运的关切,培养爱国情怀。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理解诗中的对比、设问、呼告等手法,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
2. 教学重点:正确朗读、默写《示儿》,掌握诗中的生字词,了解诗的写作背景。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课本、练习本、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讲述诗人陆游的生平事迹,引发学生对诗人及本诗的兴趣。
2. 朗读:教师示范朗读,学生跟读,注意字音、停顿、节奏。
3. 熟读:学生自由朗读,教师巡回指导,纠正字音、节奏。
4. 理解诗意:学生通过自主阅读,理解诗的大意,教师讲解生字词。
5. 赏析:分析诗中的对比、设问、呼告等手法,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
6. 随堂练习:学生完成课本后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1. 板书《示儿》2. 板书内容:a. 诗人:陆游b. 诗的写作背景c. 生字词d. 对比、设问、呼告等手法e. 诗人的思想感情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a. 朗读《示儿》,并默写全文。
b. 用自己的话简要介绍陆游及本诗的写作背景。
c. 说说你对“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这句话的理解。
2. 答案:a. 朗读、默写见课本。
b. 陆游:南宋诗人,忧国忧民。
《示儿》是他临终前写给儿子的遗嘱。
c. 这句话表达了诗人对国家、民族命运的关切,以及对儿子的殷切期望。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述诗人陆游的生平事迹,激发学生对古诗的兴趣。
《示儿》语文教案
![《示儿》语文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558dd28651e2524de518964bcf84b9d528ea2cbe.png)
《示儿》语文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示儿》。
(2)理解《示儿》的诗意,领会诗人陆游的爱国情怀。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解读《示儿》的深层含义。
(2)学会通过诗句分析,了解诗人的思想感情。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热爱祖国、为国争光的情感。
(2)激发学生对古典诗词的兴趣,提高文学素养。
二、教学重点:1. 诗句的意义和诗人的情感。
2. 诗歌的韵律美和意境美。
三、教学难点:1. 理解“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的深层含义。
2. 学会通过诗句分析诗人的思想感情。
四、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示儿》的课件和教学素材。
2. 学生预习《示儿》诗歌。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教师简要介绍诗人陆游的生平和创作背景。
(2)引导学生齐声朗读《示儿》。
2. 解析诗句(1)教师带领学生分析诗句的意义,解释生僻词语。
(2)学生分享自己对诗句的理解和感悟。
3. 情感体验(1)教师引导学生体会诗人的爱国情怀。
(2)学生讨论如何将诗人的精神应用到现实生活中。
4. 诗歌背诵(1)教师组织学生背诵《示儿》。
(2)学生互相检查,确保正确背诵。
5. 课堂小结(1)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诗句的意义和诗人的情感。
(2)学生分享自己在课堂上的收获和感悟。
6. 作业布置(1)让学生用自己的话概括《示儿》的主题思想。
(2)选择一首古代诗人的爱国诗作,进行鉴赏和分析。
六、教学反思:教师在课后对教学效果进行反思,分析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以及他们对诗句理解和情感体验的深度。
教师还需考虑如何改进教学方法,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文学素养。
七、评价方式:1. 课堂参与度:学生是否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分享自己的观点和感悟。
2. 诗句理解:学生对《示儿》诗句的意义和诗人的情感的理解程度。
3. 诗歌背诵:学生是否能够正确背诵《示儿》。
4. 作业完成情况:学生对作业的完成质量,以及对古代诗人的爱国诗作的鉴赏和分析能力。
《示儿》优秀教学设计(通用8篇)
![《示儿》优秀教学设计(通用8篇)](https://img.taocdn.com/s3/m/c1bb1b0753d380eb6294dd88d0d233d4b14e3fb7.png)
《⽰⼉》优秀教学设计(通⽤8篇) 在教学⼯作者开展教学活动前,时常需要编写教学设计,编写教学设计有利于我们科学、合理地⽀配课堂时间。
那么你有了解过教学设计吗?下⾯是⼩编收集整理的《⽰⼉》优秀教学设计(通⽤8篇),欢迎⼤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家有所帮助。
《⽰⼉》优秀教学设计1 教材简析 《⽰⼉》(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学年制⼩学语⽂第⼗⼆册)是南宋爱国诗⼈陆游的绝笔,诗中作者以遗嘱的⼝吻,表达对南宋统治者屈辱求和、苟且偷安的⽆⽐愤慨,对收复失地洗雪国耻,重新统⼀祖国的⽆⽐渴望。
诗的前两句写诗⼈临终时感到悲哀的不是个⼈⽣死,⽽是见不到祖国的统⼀;后两句写诗⼈相信失去的家园⼀定会被收复的坚定信念。
这⾸诗⾔辞悲壮深沉,巧妙地运⽤诗⼈临终前这⼀特殊情况下的特殊⼼理设置⽭盾,在⽭盾中展⽰诗⼈渴望祖国统⼀的⼼情。
教学⽬标 1、知识教学点 学会“祭、乃”两个⽣字;理解诗中“元、定、同、祭祀、乃翁”等字词的意思;理解诗句的意思,能结合当时的时代背景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2、能⼒训练点 背诵并默写这⾸古诗,进⼀步感悟理解古诗的⽅法。
3、德育渗透点 体会诗⼈的爱国情怀,激发学⽣的爱国情感。
4、美育渗透点 让学⽣感受诗的韵味美、意境美。
教学重难点 1、弄懂陆游临终前最牵挂的事。
2、理解诗意,感悟作者所表达的爱国主义情怀。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板、作业练习卡、板书设计材料等。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背诵古诗,激趣导⼊新课 教师随意背诵⼀⾸古诗让学⽣猜题、作者及朝代。
师:同学们,古诗是华夏⽂明的精髓,是传统⽂化的奇丽瑰宝,同学们已经学了很多古诗,下⾯⽼师请⼏位同学来背背,看谁背得⼜多⼜好,师:刚才⼏位同学都背得很好。
今天,我们将学习另⼀⾸古诗,它就是陆游的《⽰⼉》。
1、板书课题:15课⽰⼉(全班齐读课题) 2、渲染氛围,听配乐诗朗诵(课件展⽰),让学⽣进⼊新课的学习。
3、同学们知道《⽰⼉》这⾸诗是谁写的吗?那么,你对陆游有多少了解呢?请你把收集到的关于作者及所处的时代背景资料拿出来与⼤家交流⼀下。
《示儿》教案(精选14篇)
![《示儿》教案(精选14篇)](https://img.taocdn.com/s3/m/6578bb7c2a160b4e767f5acfa1c7aa00b52a9d08.png)
《示儿》教案(精选14篇)《示儿》篇1教学目的: 1、学习《示儿》,体会作者深厚的忧国之情。
2、理解诗句含义,想象诗歌意境。
3、学会2个生字。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并默写《示儿》课前:播放歌曲《满江红》. (出示:岳飞像并《满江红》词)一、激情导入1、说岳飞,介绍时代背景刚才你听到的是岳飞的(《满江红》),说起岳飞,你可能比较熟悉,那么你知道岳飞生活在哪个朝代?宋朝分北宋和南宋,你熟悉那段历史吗?我这里有一份关于这段历史的介绍:(课件出示,学生轻声阅读手头资料)北宋1127年,生活在北方的少数民族匈奴人,(就是我们在电视连续剧《射雕英雄传》里看到的金国,)他们当时大举南侵,攻陷了北宋的国都汴京(今河南开封市),把先皇宋徽宗、当时皇帝宋钦宗一齐俘虏到北方去,这就是历史上的“靖康之变”。
之后,宋钦宗的弟弟赵构在南京应天府(今河南商丘)重建小朝廷,历史上称南宋,赵构就是宋高宗。
淮河就此成了宋、金两国的分界线。
可悲的是南宋朝廷不思北上中原,收复失地,却向金屈膝投降,只求保住半壁江山,就心满意足了。
同学们,刚才你看了那段历史的介绍,你有什么想说的吗?2 、简介陆游是啊,当时岳飞等一批爱国志士,捶胸顿足,义愤填膺,他们纷纷起来为多灾多难的祖国而呼喊、战斗。
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认识当时一位杰出的爱国诗人。
(出示陆游像)这就是诗人陆游,谁来简单介绍一下?(学生介绍)3、揭题,粗读全诗是啊,陆游是历史上写诗最多的诗人,保存下来的有九千多首,诗中抒发政治抱负,表现人民的生活,表达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示儿》这首诗是他在86岁高龄,重病在床,生命垂危的时刻写给他儿子的临终嘱咐。
现在你知道题目“示儿”是什么意思吗?(板书)《示儿》这首诗堪称陆游诗中掷地有声的压卷之作。
二、粗知大意1、正音、准确朗读这么好的诗,同学们想自己读一读这首诗吗?自由读这首诗(1)自由地读诗句,把字音读准,把诗句读通。
(强调生字读音及组词)(2)指名读诗句;再齐读诗句。
《示儿》语文教案8篇
![《示儿》语文教案8篇](https://img.taocdn.com/s3/m/e099b05bbb1aa8114431b90d6c85ec3a87c28bf5.png)
《示儿》语文教案8篇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人教版语文五年级上册《古诗两首》中的《示儿》。
该诗是唐代诗人陆游创作的一首五言绝句,表达了诗人对儿子的教诲和期望。
详细内容如下:1. 诗歌原文: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
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2. 课文解析:分析诗句的韵律、意境、寓意等。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熟练朗读并背诵《示儿》,理解诗歌的意境和寓意。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学习《示儿》,培养学生对古典诗词的鉴赏能力和文学素养。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诗人对家国的热爱和民族责任感,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理解诗句的寓意和诗人的情感。
2. 教学重点:诗句的朗读、背诵及赏析。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课本、笔记本、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讲述陆游的生平事迹,引入本节课的学习。
2. 朗读:学生自读课文,注意字音、停顿、语气等。
3. 解析:教师逐句讲解诗句,分析诗句的韵律、意境、寓意等。
4. 赏析:讨论诗歌中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引导学生感受诗人的爱国情怀。
5. 实践情景引入:让学生设想自己是诗人,面对国家兴亡,如何表达自己的情感。
6. 例题讲解:分析一道关于《示儿》的赏析题目,讲解答题技巧。
7. 随堂练习:让学生进行类似的题目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1. 课题:《示儿》2. 板书内容:(1)诗句原文(2)诗句解析(3)诗人的爱国情怀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结合本节课所学内容,写一篇关于《示儿》的赏析文章。
2. 答案提示:(1)文章结构:引言、、结论。
(2)部分:分析诗句的韵律、意境、寓意等,结合诗人的生平事迹,阐述诗人的爱国情怀。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2. 拓展延伸:(1)让学生搜集陆游的其他作品,进行阅读欣赏。
(2)了解其他爱国诗人的作品,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
重点和难点解析一、教学内容的选择与解析重点和难点解析:教学内容的选择应紧扣教材,确保学生能够通过学习《示儿》掌握古诗的基本知识和鉴赏能力。
《示儿》教学设计范文
![《示儿》教学设计范文](https://img.taocdn.com/s3/m/187c567b366baf1ffc4ffe4733687e21af45ffa5.png)
《示儿》教学设计范文示儿教学设计范文(范文1)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学生能够了解《示儿》的内容,理解其中的深意和主题。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文学鉴赏能力。
3.情感目标:通过《示儿》的故事,培养学生对家庭、亲情和人生的思考和感悟。
二、教学重点1.学生能够理解《示儿》这个短篇小说中的故事情节和主题。
2.学生能够分析小说的语言特点和表达方式。
三、教学难点1.学生能够理解《示儿》中的深意和主题,并进行思考和讨论。
2.学生能够运用文学鉴赏的知识点,分析小说的语言特点和表达方式。
四、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放映一段家庭影片,引发学生对于家庭和亲情的思考,从而引出本课的主题。
教师提问:你认为家庭对于一个人的成长和快乐有多重要?你有什么看法?教师将《示儿》的文本分发给学生,请学生默读并回答一些基础问题,检查学生对于文本的理解程度。
问题:(2)为什么孩子的妈妈在临终之前一直不停地念叨“示儿”?(3)孩子为什么突发奇想,决定自己写下“爸爸”和“示儿”这两个字?3.语言特点与表达方式分析(15分钟)教师引导学生分析小说的语言特点和表达方式,帮助学生理解其中的感情和表达。
问题:(1)本文中有哪些用词精准、意味深长的地方,给你留下了深刻印象?4.个人思考与讨论(15分钟)学生独立思考并写下自己对于《示儿》的感悟和思考,并进行小组或全班讨论,分享各自的观点和理解。
问题:(1)这个故事给你带来了什么启示或感悟?(2)在你的生活中,有没有类似的亲情故事或感人的事情?(3)有没有什么想法想说给你的家人或亲人?学生代表分享自己的思考和感悟,并与全班一起总结本课的学习成果。
五、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理解《示儿》这个短篇小说的故事情节和主题,学习到了文学鉴赏的一些知识点和技巧。
并通过个人思考和讨论,培养了学生对家庭和亲情的思考和感悟,对人生有了更深入的理解。
教学过程中,通过教师的引导和问题的提出,学生积极参与讨论,表达了自己的思考和感受,提高了学习兴趣和参与度。
《示儿》语文教案
![《示儿》语文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7c704a3703768e9951e79b89680203d8ce2f6a90.png)
《示儿》语文教案《示儿》是元末明初作家杨维桢所著的一种儿童启蒙读物,被誉为古代最早的儿童故事之一、它的内容主要是通过一系列的故事情节,教育孩子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以及道德观。
这本书不仅是一本儿童故事书,更是一本教育课本,具有较高的思想水平。
教案一:《示儿》读后感教学目标:1.学习《示儿》这本书中的几个小故事,了解其教育意义。
2.培养学生阅读和表达能力,提高其文学鉴赏能力。
3.借助《示儿》中几个小故事,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道德观念和行为模式。
教学准备:《示儿》的课本、课件、图片等。
教学过程:一、导入(10分钟)二、教授(20分钟)1.教师选择《示儿》中的一则故事,向学生讲述这个小故事的故事情节和教育意义。
并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引导学生参与讨论。
2.教师再选择其他几则故事,重复以上的步骤,让学生逐渐熟悉和了解《示儿》中的故事和教育意义。
三、小组讨论(15分钟)四、个人思考(15分钟)教师让学生个人阅读《示儿》中的一个或几个故事,并让学生思考一下这些故事中的教育意义,对这个故事有什么样的感受,是否能够在自己的生活中运用到这些故事所传达的道理。
五、展示和总结(15分钟)让学生依次向全班展示自己选读的故事,并就这个故事的教育意义和自己的感受进行说明。
最后,教师对学生们的表现进行总结点评,强调《示儿》中的故事是我们学习做人的宝贵财富。
六、课堂作业学生阅读《示儿》中的其他故事,并写一篇读后感,表达自己对这些故事的理解和感悟。
教案二:《示儿》的情感教育教学目标:1.学习《示儿》中的几个小故事,了解其中蕴含的情感教育意义。
2.培养学生的情感体验能力,提高他们的情商和情绪管理能力。
3.借助《示儿》中几个小故事,引导学生树立积极的情感态度,培养乐观向上的人生态度。
教学准备:《示儿》的课本、课件、相关图片等。
教学过程:一、导入(10分钟)二、教授(20分钟)1.教师选择《示儿》中的一则故事,向学生讲述这个小故事的情节和故事中所表达的情感内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学六年级语文《示儿》教案学生视角:古诗是中国浩瀚文学艺术海洋中一枝俏丽的奇葩。
许多诗文都流传千古,陆游和杜甫是我国古代杰出的诗人,他们的诗可以说在他们所处的时代里有着极大的影响。
这两首诗也是古诗中的名篇,它们是在什么情况下诞生的?诗句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呢?已经有着丰富学诗经验的学生,这时关注的已不仅是课文的外在语言,诗歌内在的魅力对他们有构成了极大的吸引。
教学难点:结合时代背景,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师思考:本课中的两首诗堪称古代诗歌中的精品,两首诗特有的写作背景,赋予了诗句极其深刻的思想内涵,可以作为两位诗人创作风格和人格格精神的生动写照。
诗句虽语言通俗,但情感强烈。
教学时应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引导学生自读自悟,结合背景资料,深刻领会诗歌反映出来的深厚爱国之情。
同时应抓住诗句的语言特点,让学生在受到爱国思想影响的同时,也受到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艺术熏陶。
教学重点:吟诵古诗,想象意境,体会诗中表达的感情。
设计特色:自主体悟想象创新
信息资料:1、搜集查阅陆游、杜甫的相关资料,了解写作的时代背景。
2、录音范读磁带和舒缓的乐曲。
教学要求:1、体会诗中表达的思想感情,陶治爱美情趣,受到爱国主义精神影响。
2、理解诗句意思,了解古诗叙述的内容,受到传统文化的艺术熏陶。
3、结合学诗,培养学生的自学、想象、表达、创新能力。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并默写课文。
5、学会4个生字。
教学时数:两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的:1、学习《示儿》,体会作者深厚的忧国之情。
2、理解诗句含义,想象诗歌意境。
3、学会2个生字。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并默写《示儿》
教学流程:
一、温故引新,确定目标。
1、引导学生回忆李白写的一首思念牵挂故乡的诗-----《静夜思》。
过渡:今天我们学习宋代诗人陆游写的一首牵挂祖国的诗。
(板题)
2、引导学生回顾学习古诗的一般方法,并自主确定本课的学习目标。
教师点拨。
(以旧引新自然,自主确定目标民主。
)
二、提示诗题,介绍背景。
1、读题质疑。
示:告知,告诉。
引发思考:谁告诉儿子?告诉了儿子什么?为什么要告诉?
2、结合搜集的材料,介绍作者及写作背景。
三、初读全诗,整体感知。
1、试读,要求正确流利。
2、让学生结合注释,说这首诗主要写了什么内容?
四、细读体会,理解内容。
运用掌握的学诗方法:读查连疑,弄清诗句内容,体会诗句的文字美。
五、想象画面,吟诵玩味。
引导学生在理解诗意的基础上,充分练读;想象诗人临危时,遗憾之至,叮嘱儿子时的情景,教师可通过放音乐,用语言描绘,启发学生闭目想象,深悟诗情。
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六、课堂练习。
1、默写《示儿》,互相检查。
2、用自己的语言描绘想象的画面及人物的语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