库尔勒隧道开挖掌子面稳定性研究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DOI:10.16660/ki.1674-098X.2110-5640-4836
库尔勒隧道开挖掌子面稳定性研究
朱孟艳1,2陈国1,2*窦晗1谈闯2
(1.中铁一局集团有限公司第三工程分公司陕西宝鸡721006;2.南京林业大学土木工程学院江苏南京
210037)
摘要:在砂质围岩地层和软弱破碎围岩中开挖隧道会引起围岩扰动卸荷并改变围岩应力状态,若变形控制不当,极易导致掌子面发生破坏。

库尔勒隧道为典型的戈壁全风化砂岩浅埋隧道,下穿既有营业线,掘进施工难度大,技术复杂。

采用离散元颗粒流软件PFC2D研究全断面法、双台阶法及三台阶法在库尔勒隧道开挖中的适用性,从而确定合理的开挖工法。

研究结果表明:采用全断面法和双台阶法施工时,围岩变形控制能力差,塑性区分布面积较大,围岩易产生滑塌。

三台阶法更适合开挖库尔勒隧道,仰拱施作后隧道衬砌结构的安全系数较大,结构内力较小。

相关研究成果可为今后类似工程提供借鉴。

关键词:隧道工程掌子面全断面法两台阶法三台阶法变形控制
中图分类号:U456.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098X(2021)08(c)-0026-05 Research on Stability of Excavating Face of the Korla Tunnel
ZHU Mengyan1,2CHEN Guo1,2*DOU Han1TAN Chuang2
(1.China Railway First Group Third Engineering Co.,Ltd.,Baoji,Shaanxi Province,721006China;
2.College of Civil Engineering,Nanjing Forestry University,Nanjing,Jiangsu Province,210037China)
Abstract:Tunnel excavation in sandy surrounding rock strata and soft fractured surrounding rock will cause disturbance and unloading of surrounding rock and change the state of stress distribution of surrounding rock.If the deformation is not controlled properly,it is very easy to cause damage to the tunnel face.Korla tunnel is a typical shallow buried tunnel in Gobi completely weathered sandstone.It crosses the existing business line,which is difficult to excavate and complex in technology.The discrete particles flow software PFC2D is used to study the applicability of the full face method,double-step method,three-step method in the Korla tunnel excavation,so as to determine the reasonable excavation method.It is found that when using the full face and double-step methods in the excavation,the deformation control of the surrounding rock is bad,the distribution area of the plastic area is large, and the surrounding rock is easily collapsed.The three-step method is more suitable to excavate the Korla tunnel, the safety factor of the tunnel lining structure after inverted arch construction is bigger,and the internal force of the structure is smaller.The relevant research results can provide reference for similar projects in the future.
Key Words:Tunnel engineering;Tunnel face;Full face method;Double-step method;Three-step method;
Deformation control
作者简介:朱孟艳(1982—),男,硕士,高级工程师,研究方向为桥梁与隧道施工。

谈闯(1998—),男,硕士,研究方向为隧道与地下工程。

通信作者:陈国(1980—),男,博士,副教授,研究方向为隧道与地下工程。

E-mail:***************。

随着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人们出行的需求越来越多,公路、地铁和铁路的建设如火如荼。

隧道对于节约土地资源、减少线路里程及改善行车舒适度等均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隧道工程施工难度大、工期长、造价高,而且往往需要穿越复杂地质条件的地层,如软弱
围岩、断层破碎带和富水砂层等[1-5]。

对于穿越砂岩地
层的浅埋暗挖隧道而言,砂层易受扰动,拱顶其施工方法的选择需要充分考虑围岩的工程地质、地下水、隧道断面大小及形状、施工机械配备能力及工期等要
求[6-8]。

在隧道的开挖过程中,由于施工不当而导致的
围岩松动、拱顶坍塌、地表下沉的破坏现象屡见不鲜。

因此,选择科学、合理的隧道开挖方法是隧道施工安全的关键,可以保证工程安全的同时缩短工期,从而降低隧道的工程造价。

1工程概况
全长4550m 的库尔勒隧道位于库尔勒火车站东侧的开发区境内,起始里程为DYK1211+700,终点里程为DYK1216+250。

所在地形地貌属库鲁塔格山前冲洪积倾斜平原区,海拔高程990~1015m 。

全隧道浅埋,最小埋深仅6m ,洞顶覆盖层为砂层,需要穿越戈壁全风化砂岩地层。

隧道下穿既有铁路、公路、市政天然气管道、输油管道等结构,为Ⅱ级风险隧道。

2掌子面稳定性
2.1数值模型及参数
库尔勒隧道全线位于干旱区,地下水贫乏,在数值分析的过程中不考虑出现涌水的情形。

全线开挖跨度约为7.16m ,但为了便于建模分析计算,采用离散元颗粒流PFC2D 软件分析时设定隧道开挖跨度为7.2m ,这是一种偏于保守的做法。

模型只有地表面为自由面外,四周通
过固定墙的位移约束其变形,开挖支护采用WALL 单元,忽略支护材料的力学及变形情况。

假定隧道全线穿越范围内均为戈壁砂岩,其力学参数如表1所示。

通过对常见的砂岩地层隧道经常使用的全断面法、两台阶法和三台阶法进行数值模拟,从围岩裂隙、颗粒状态等角度分析评价各种方法的优缺点及在砂质围岩地层中的适用性。

为便于横向比较,各施工开挖方法数值模型均采用同一断面尺寸。

2.2全断面法
由图1可知,采用全断面法进行开挖时,掌子面围
岩稳定性很差,松动区范围较大,最大处位于掌子面拱顶上方
8.6m 处。

由图2可知,采用全断面法施工时,隧道围岩整体稳定性较差,由于原有的岩体被挖掉,导致在隧道开挖过程中,围岩将发生明显的滑塌现象,开挖
无法自稳。

所以,对于砂质地层隧道,采用全断面法施
图1
全断面法掌子面围岩松动区
图2横断面颗粒状态
表1
戈壁砂岩力学参数
密实状态中密
含水率1.5%
室内试验
内摩擦角/(°)
35.9
粘聚力/
(kPa)143.9
数值模拟细观参数
接触模量/(kPa)2.85×107
摩擦系数0.24
孔隙率0.28
粘结刚度比
3
接触粘结法相刚度9.50×104
工围岩无法自稳,隧道施工安全性无法得到保障,所以
不宜采用全断面法施工。

2.3两台阶法
相比全断面法而言,两台阶法具有更多的作业空
间和更快的施工速度。

由图3可知,采用两台阶法开
挖库尔勒隧道时,掌子面围岩的稳定性比全断面法有
了较大的改善,松动区整体向上发展,最大处位于掌子
面拱顶上方6.2m处。

分别提取进尺为0.5m、0.75m和1.0m时的隧道地
层沉降结果进行对比分析。

有限元模拟结果表明,当
开挖面远离监测面时,地层的沉降值很小,近似可忽略
不计;然而,随着开挖面距离监测面越来越近时,隧道
附近围岩地层的沉降值越来越大,当开挖面到达监测
面时,围岩的沉降值达到最大值。

随后,开挖面越过监
测面后,监测面的围岩地层沉降逐渐变小,当开挖进尺
到隧道直径的一半时,变形逐渐趋于恒定值,这与现场
实测结果吻合良好。

此外,采用不同进尺时的隧道围
岩地层的最终竖向沉降值存在较大的差异。

通过现场
监测到的地表沉降值可知,当进尺分别为0.5m、0.75m
和1.0m时,隧道上面的砂岩地表沉降值分别为50.2mm、58.7mm和69.1mm。

其中,进尺为0.5m时的隧道地层沉降值最小。

上台阶开挖后,拱顶下沉量较大,约为39.7mm,水
平收敛量较小,为13.3mm;当下台阶开挖后,隧道拱顶
处的下沉量变化较小,仅为48.6mm,但水平收敛量增
长较快,达到46.2mm。

上台阶开挖后,初期支护结构
安全系数为5.3,当下台阶开挖后,拱顶处的最小安全
系数为2.0,拱脚处仅为1.3。

采用台阶法施工时,第一
台阶施工后地表最大沉降为74mm,位于拱顶正上方,
拱部最大竖向位移为107mm,底部最大隆起为91mm,围岩最大水平位移为36mm,位于初期支护两侧底角,向围岩方向扩张;围岩最大压应力出现在左右两侧底角,分别为0.82MPa和0.85MPa,同时,在两侧底角处出现应力集中,在两侧底角下部围岩内出现较大塑性区;初期支护最大弯矩出现在两侧拱腰处,约为204kN·m,最大轴力出现两侧底角处,约为750kN。

第二台阶开挖后,地表最大沉降为41mm,拱部最大竖向位移为88mm,底部最大隆起为159mm,围岩最大水平位移为42mm,位于初期支护两侧底角处;围岩最大压应力约
为0.91MPa,出现在隧道两侧的拱脚处,在第二台阶左右两侧及底部围岩内出现较大范围塑性区;初期支护最大弯矩出现在两侧拱腰附近,约为265kN·m,最大轴力出现在拱顶处,约为1101kN。

从台阶法施工过程的数值模拟结果分析可以看出,台阶法围岩变形控制能力差,围岩变形较大,塑性区分布面积较大。

第一台阶施工产生的拱顶沉降占最终沉降量的比重最大,约为75%,整体工法控制沉降效果较差。

施工中各级台阶底角处应力集中明显,塑性区分布范围较大,洞室稳定性很差。

拱顶及周边围岩向隧道净空移动趋势明显,变形量大,且无减缓趋势,易诱发侵限、塌方等事故。

2.4三台阶法
由图4可知,采用三台阶法进行开挖时,掌子面围岩稳定性较好,松动范围较小。

为研究不同施工阶段的围岩和初支位移的变化规律,选取其中6个关键断面进行实时监测,主要考察拱顶沉降、周边收敛两项指标。

下台阶长度为5m,中台阶长度为24m,第1个至第2个断面、第4个至第5个断面以及第5个至第6个断面的水平距离均为2.5m,而第2个至第3个以及第3
个至第4个之间的距离为12m,如图5所示。

随着库尔勒隧图3横断面颗粒状态
道开挖过程中的3个台阶向前推进,6个监测断面的拱顶均产生了一定的竖向沉降。

当开挖至第4个监测断面时,早期的支护已经闭合成环,围岩地层的沉降值趋于恒定,1号断面监测到拱顶最终沉降值为36mm 。

当开挖到第2个断面时,2号监测点处的沉降值将超过1号点的沉降值,2号点的最终沉降值达38mm 。

各施工阶段的6个监测断面的最终沉降值均满足规范要求。

库尔勒隧道开挖过程中,围岩拱顶下沉大致经历了4个阶段。

(1)环形导坑开挖后,隧道的内衬、墙壁和天棚等部位均未喷射混凝土保护层时,拱顶处的围岩下沉速度最快。

(2)当开挖至中台阶时,围岩的应力再次发生重分布,此阶段的拱顶下沉速度较快,但略低于第一阶段的下沉速度。

(3)在中台阶开挖结束后,随即开挖下台阶,尽管经历了前两个阶段开挖后的围岩产
生了较大的不可逆变形,但此时的围岩扰动程度较小,拱顶处的围岩下沉速率非常缓慢。

(4)根据新奥施工法,闭合成环初期支护约束了隧道的变形,因而此时的拱顶不再发生下沉变形。

在隧道洞室的施工过程中,围岩被逐渐挖去,这极大改变了原有土体的受力状态,洞室两侧及顶面围岩开始挤压隧道洞室,并重新形成新的受力平衡状态,最终收敛变形。

这种变形过程十分复杂,形式多样。

开挖扰动次数越多,围岩的稳定性越差,拱顶和地表的下沉位移越大。

各断面的收敛变形与进尺的大小密切相关。

4号、5号和6号断面的收敛变形规律性不强,但1号、2号和3号断面的收敛变形具有比较明显的变化规律,初期的收敛速度非常迅速,但随着隧道的掘进,收敛速度逐渐放缓,最终逐渐稳定在35mm 左右,符合规范要求。

分析表2数据可知:采用三台阶法对隧道开
挖时,仰拱施作后隧道衬砌结构整体安全系数在2.1~4.5之间,结构内力较小,施工安全可行。

3结语
全断面法和双台阶法开挖过程中围岩变形控制能力差,围岩变形较大,塑性区分布面积较大。

库尔勒隧道采用采用三台阶法施工时的衬砌结构内力、拱顶和
地表的下沉位移都在规范允许范围内。

初期支护后的拱顶、左(右)拱肩、左(右)边墙及拱底处的安全系数在2.1~4.5之间,三台阶施工法安全可行。

参考文献
[1]李官群,田庆.山区隧道基于围岩稳定的合理开挖
进尺分析[J].公路与汽运,2021(4):166-169.[2]安永林,李佳豪,欧阳鹏博,等.管棚预支护下隧道掌
子面稳定性理论分析[J].现代隧道技术,2021,58(3):115-122.
[3]赵俞成,艾兵兵,刘东,等.隧道掘进对近接垂直交叉
隧道的三维有限元分析[J].湖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21,48(7):89-98.
[4]张芯,李化云,陈晔磊,等.浅埋软弱围岩隧道掌子面
锚杆预加固技术[J].中国科技论文,2021,16(6):597-602.
表2初期支护结构内力及安全系数
测点拱顶处左拱肩右拱肩左边墙右边墙拱底处
轴力/(kN)702.3
690.7734.5
715.8685.0719.2
弯矩/(kN·m)-50.326.845.866.751.9
-61.5安全系数3.62.84.53.32.12.6
图4三台阶开挖围岩松动区图5监测断面分布图
[5]黄国涛.三台阶三步法在湿陷性黄土隧道中的
应用及沉降规律研究[J].施工技术,2021,50(4): 61-64.
[6]杨辉.基于三维激光扫描点云数据的隧道掌子面岩
体结构面识别方法研究[D].成都:西南交通大学,
2020.
[7]万国庆.断层破碎带控制下隧道围岩开挖的三维力
学响应研究[D].重庆:重庆交通大学,2020. [8]朱举.富水第三系弱胶结砾岩工程性质及隧道开挖
面稳定性研究[D].北京:北京交通大学,2020.
(上接25页)
成严重的影响,降低建筑的强度。

选择性腐蚀能产生多种不同的腐蚀情况。

比如会产生铁素体选择性腐蚀。

点蚀和缝隙腐蚀也是高压设备常见的腐蚀类型。

在建筑地基基础与桩基础施工的过程中,常会采用不锈钢材质的材料,这些之所以能起到保护的作用,就是因为在不锈钢材质的表面有氧化物薄膜。

这一层薄膜能够很好地阻止腐蚀性元素的侵入,一旦这层氧化薄膜被破坏,就会在被破坏的位置出现腐蚀痕迹。

均匀腐蚀所呈现出的特点是在材料表面的大面积范围出现腐蚀的情况。

这些腐蚀性问题常会给建筑地基基础与桩基础施工带来安全生产的隐患。

对此,技术管理人员必须进一步强化对地基基础的检查工作,确保建筑施工的正常运行[8]。

3结语
综上所述,在当今中国经济发展转型的时代背景之下,建筑企业迎来全新发展机遇的同时,也面临着巨大的压力与挑战。

建筑企业需要综合分析行业特征、施工发展方向、产业市场变化等信息,针对建筑地基基础与桩基础施工的实际情况,发展科学的施工模式,并在建筑地基基础与桩基础施工的过程中搜集一手资料,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及时调整战略规划与实施方案,切实提高企业综合实力,保证建筑的持续稳定运行。

参考文献
[1]毛正.土木工程施工中桩基础施工技术探讨[J].佳
木斯职业学院学报,2020,36(2):254-255. [2]马怀信.土木工程施工中桩基础施工技术探讨[J].
建材发展导向,2020,18(6):237.
[3]刘汝强.探究土木工程施工中的桩基础施工技术[J].建筑·建材·装饰,2020(19):72-73. [4]侯敏.解析土木工程施工中桩基础施工技术[J].建
材发展导向,2020,18(7):84.
[5]罗镕桢.土木工程施工中桩基础施工技术探究[J].
建材与装饰,2020(12):5-7.
[6]刘阳.土木工程施工中桩基础施工技术应用[J].砖
瓦,2020(10):143,145.
[7]尤捷.大型土木工程施工安全突发事件应急管理研
究[D].南京:南京林业大学,2018.
[8]苏永慧.默会知识视角下培养工程问题解决能力的
教学模式研究[D].杭州:浙江工业大学,202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