屈原
历史人物:屈原
历史人物:屈原人物简介屈原(约公元前342-公元前278),本名屈平,别称正则,死后谥名曰“原”,是战国末期楚国大夫。
屈原是中国古代着名辞赋家、诗人、政治家,是中国最早的大诗人之一;他创立了楚辞,以及“香草美人”的传统,代表作有《离骚》、《九章》、《九歌》、《天问》等。
屈原出身楚国贵族,任三闾大夫、左徒兼管内政外交大事;主张对内举贤能,修明法度,对外力主联齐抗秦,后因遭贵族排挤,被流放沅湘流域。
公元前278年,秦国再次攻楚,屈原重返郢都的希望彻底破灭,投汩罗江而死,终年62岁。
屈原开创了诗歌从集体歌唱转变为个人独立创作的新纪元,是中国浪漫主义诗歌的奠基人,中国第一位伟大的爱国主义诗人。
人物生平少年才俊周显王二十九年(公元前340年),正月初七日,屈原生于楚国丹阳(今湖北省宜昌市秭归县),到来年的正月初七日,屈原一周岁,居乐平里。
周显王三十九年(公元前330年),屈原居乐平里。
屈原自幼嗜书成癖,读书多而杂,“石洞读书”与“巴山野老授经”当在这一年的前后。
周显王四十年,(公元前329年),居乐平里。
屈原虽出身贵族,但因自幼生活在民众之中,加以家庭的良好影响,故而十分同情贫穷的百姓,从这时起,小小年纪便做了许多体恤民众的好事,博得了众口一词的赞誉。
周显王四十六年(公元前323年),屈原出七里峡,游香溪与长江,读书于昭府,与昭碧霞相爱。
周显王四十七年(公元前322年),回故乡乐平里,与昭碧霞定亲。
初露才华周显王四十八年(公元前321年),秦军犯境,屈原组织乐平里的青年奋力抗击,他一方面居高临下地对青年们进行思想教育,一方面巧用各种战术,机智果敢地给敌人以沉重打击,一展其非凡才华。
周慎靓王元年(公元前320年),仲春三月,屈原应怀王之召出山进京,这一年他在鄂渚为县丞。
周慎靓王二年(公元前319年),升任楚怀王左徒。
这一年的深秋,屈原首次使齐。
周慎靓王三年(公元前318年),忙于楚之内政外交工作。
五国联兵攻秦,屈原随军而前。
屈原全面介绍
屈原(约公元前340—公元前278年),中国战国时期楚国诗人、政治家。
出生于楚国丹阳秭归(今湖北宜昌)。
战国时期楚国贵族出身,任三闾大夫、左徒,兼管内政外交大事。
公元前278年秦将白起一举攻破楚国首都郢都。
忧国忧民的屈原在长沙附近汩罗江怀石自杀,端午节据说就是他的忌日。
他写下许多不朽诗篇,成为中国古代浪漫主义诗歌的奠基者,在楚国民歌的基础上创造了新的诗歌体裁楚辞。
他创造的“楚辞”文体在中国文学史上独树一帜,与《诗经》并称“风骚”二体,对后世诗歌创作产生积极影响。
文学成就著作屈原是个诗人,从他开始,中华才有了以文学著名于世的作家。
他创立了“楚辞”这种文体(也称“骚体”),被誉为“衣被词人,非一代也”。
屈原的作品,根据刘向、刘歆父子的校定和王逸的注本,有25篇,即《离骚》1篇,《天问》1篇,《九歌》11篇,《九章》9篇,《远游》《卜居》《渔父》各1篇。
据《史记·屈原列传》司马迁语,还有《招魂》1篇。
有些学者认为《大招》也是屈原作品;但也有人怀疑《远游》以下诸篇及《九章》中若干篇章非出自屈原手笔。
据郭沫若先生考证,屈原作品,共流传下来23篇。
其中《九歌》11篇,《九章》9篇,《离骚》、《天问》、《招魂》各一篇。
大体说来,《离骚》《天问》《九歌》可以作为屈原作品三种类型的代表。
《九章》《远游》《卜居》《渔父》《招魂》《大招》,其内容与风格可与《离骚》列为一组,大都是有事可据,有义可陈,重在表现作者内心的情愫。
《离骚》是屈原以自己的理想、遭遇、痛苦、热情以至整个生命所熔铸而成的宏伟诗篇,其中闪耀着鲜明的个性光辉,是屈原全部创作的重点。
《天问》是屈原根据神话、传说材料创作的诗篇,着重表现作者的学术造诣及其历史观和自然观。
《九歌》是楚国祀神乐曲,经屈原加工、润色而成,在人物感情的抒发和环境气氛的描述上,充满浓厚的生活气息。
然而是代人或代神表述,并非作者自我抒情,它更多地显示了南楚文学传统的痕迹。
《离骚》一组,《九歌》一组,构成了屈原作品的基本风格。
关于屈原的故事(通用7篇)
关于屈原的故事(通用7篇)屈原的故事篇1屈平(约公元前339年?~约公元前278年?)字原,通常称为屈原,又自云名正则,字灵均,汉族,战国末期楚国丹阳(今湖北秭归)人,楚武王熊通之子屈瑕的后代。
屈原虽忠事楚怀王,但却屡遭排挤,怀王死后又因顷襄王听信谗言而被流放,最终投汨罗江而死。
屈原是中国最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之一,也是我国已知最早的著名诗人,世界文化名人。
他创立了“楚辞”这种文体,也开创了“香草美人”的传统。
代表作品有《离骚》《九歌》等。
屈原的事迹,主要见载于司马迁的《史记》。
根据《离骚》“摄提贞于孟陬兮,惟庚寅吾以降”,可推定屈原出生于楚威王元年(前339年)正月十四日。
屈原于是年正月十四诞生于丹阳,即今湖北秭归,一生经历了楚威王、怀王、顷襄王三个时期,而主要活动于楚怀王时期。
屈原生活的时期,正是中国即将实现大一统的前夕,“横则秦帝,纵则楚王”。
屈原因出身贵族,又明于治乱,娴于辞令,故而早年深受楚怀王的宠信,位为左徒,朝廷一切政策、文告,皆出于其手。
屈原为实现振兴楚国的大业,对内积极辅佐怀王变法图强,对外坚决主张联齐抗秦,使楚国一度出现了国富兵强、威震诸侯的局面。
但是由于在内政外交上屈原与楚国腐朽贵族集团发生了尖锐的矛盾,由于上官大夫等人的嫉妒,屈原后来遭到群小的诬陷和楚怀王的疏远。
据《史记·屈原贾生列传》记载,上官大夫靳尚出于妒忌,趁屈原为楚怀王拟订宪令之时,在怀王面前诬陷屈原,怀王于是“怒而疏屈平”。
屈原被免去左徒之职后,转任三闾大夫,掌管王族昭、屈、景三姓事务,负责宗庙祭祀和贵族子弟的教育。
怀王十五年(前304年),张仪由秦至楚,以重金收买靳尚、子南、郑袖等人充当内奸,同时以“献商于之地六百里”诱骗怀王,致使齐楚断交。
怀王受骗后恼羞成怒,两度向秦出兵,均遭惨败。
于是屈原奉命出使齐国重修齐楚旧好。
此间张仪又一次由秦至楚,进行瓦解“齐楚联盟”的活动,使齐楚联盟未能成功。
怀王二十四年,秦楚“黄棘之盟”,楚国彻底投入了秦的怀抱。
屈原简介介绍
屈原简介介绍
屈原(约公元前339—约前),战国时期的楚国诗人、政治家,“楚辞”的创立者和代表作者。
20世纪,曾被推举为世界文化名人而受到广泛纪念。
屈原的身世记载屈原身世的材料,以《史记·屈原列传》较早而具体。
司马迁之前,贾谊在贬谪长沙途经湘水时,曾作赋以吊屈原。
文中引用了屈原《离骚》及《九章》中的一些篇章,转述屈原的思想和遭遇,与《史记》所载完全契合。
和司马迁同时代而年辈稍早的有东方朔作《七谏》,庄(东汉人避讳作严)忌作《哀时命》,都是摹仿屈原的作品,文中所述屈原的思想和遭遇,也与《史记》所述相接近,所以《史记》所载屈原事迹是基本可信的。
当然,传中也有偶然失叙或史实错记之处。
关于屈原的简介
关于屈原的简介屈原,战国时期楚国诗人、政治家。
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位伟大的爱国诗人,中国浪漫主义文学的奠基人,今天店铺就来告诉你关于屈原的简介,欢迎阅读。
关于屈原的简介屈原(约公元前340或339年~公元前278年),战国时期楚国诗人、政治家,出生地楚国丹阳,湖北省宜昌市,芈姓,屈氏,名平,字原;又自云名正则,字灵均,战国时。
楚武王熊通之子屈瑕的后代。
少年时受过良好的教育,博闻强志,志向远大。
早年受楚怀王信任,任左徒、三闾大夫,兼管内政外交大事。
他提倡“美政”,主张对内举贤任能,修明法度,对外力主联齐抗秦。
因遭贵族排挤毁谤,被先后流放至汉北和沅湘流域。
秦将白起攻破楚都郢(今湖北江陵)后,屈原自沉于汨罗江,以身殉国。
屈原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位伟大的爱国诗人,中国浪漫主义文学的奠基人,“楚辞”的创立者和代表作者,开辟了“香草美人”的传统,被誉为“中华诗祖”、“辞赋之祖”。
屈原的出现,标志着中国诗歌进入了一个由集体歌唱到个人独创的新时代。
屈原的主要作品有《离骚》《九歌》《九章》《天问》等。
以屈原作品为主体的《楚辞》是中国浪漫主义文学的源头,与《诗经》并称“风骚”,对后世诗歌产生了深远影响。
1953年,屈原逝世2230周年之际,世界和平理事会通过决议,确定屈原为当年纪念的世界四大文化名人之一。
关于屈原的轶事典故屈氏家族屈原出生于楚国贵族,和楚王一样,芈姓,但楚王是熊氏。
该姓出自黄帝颛顼系统的祝融氏;芈姓族群从商代迁徙至南方楚地,当传到熊绎时,因功受周封于楚,遂居丹阳(也就是现在河南淅川)。
这就是屈原的故乡。
春秋初期,约公元前7世纪,楚武王熊通的儿子被封在“屈”这个地方,叫做屈瑕,他的後代就以屈为氏了。
楚王的本家中,和屈氏家族类似的,还有春秋时代的若敖氏和薳氏;战国时代的昭氏和景氏,昭、屈、景是楚国王族的三大姓,屈氏能够从春秋前期一直延续到战国后期,一直处于楚国的高层,这个家族可谓经久不衰。
屈原曾任三闾大夫,据说就是掌管王族三姓的事务。
爱国诗人屈原简介
爱国诗人屈原简介爱国诗人屈原简介屈原我国古代伟大的爱国诗人。
名平,字原。
战国时期楚国贵族出身。
下面是小编为你带来的爱国诗人屈原简介,欢迎阅读。
简介:屈原(约公元前340—前278)我国古代伟大的爱国诗人。
名平,字原。
战国时期楚国贵族出身,任三闾大夫、左徒,兼管内政外交大事。
他主张对内举贤能,修明法度,对外力主联齐抗秦。
后因遭贵族排挤,被流放沅、湘流域。
公元前278年秦将白起一举攻破楚国首都郢都。
忧国忧民的屈原在长沙附近汩罗江怀石自杀,端午节据说就是他的忌日。
他写下许多不朽诗篇,成为我国古代浪漫主义诗歌的奠基者,在楚国民歌的基础上创造了新的诗歌体裁楚辞。
主要作品有《离骚》、《九章》、《九歌》、《天问》等。
在诗中抒发了炽热的爱国主义思想感情,表达了对楚国的热爱,体现了他对理想的不懈追求和为此九死不悔的精神。
他创造的“楚辞”文体在中国文学史上独树一帜,与《诗经》并称“风骚”二体,对后世诗歌创作产生积极影响。
生平介绍:屈原,芈[mǐ]姓屈氏(与楚王同姓不同氏,楚王为芈姓熊氏,先秦时期男子称氏不称姓,所以他叫屈原,不叫芈原),名平,字原,生卒年未见正史记载,史学界尚有争论,(约生于前353年—前335年,死于前283年—前269年),是中国最早的浪漫主义诗人,是楚武王熊通之子屈瑕的后代,中国文学史上第一位留下姓名的伟大的爱国诗人。
他被世人称为“诗歌之父”。
他的出现,标志着中国诗歌进入了一个由集体歌唱到个人独唱的新时代。
公元前340年屈原诞生于秭归三闾乡乐平里(今湖北宜昌市秭归县),屈原自幼勤奋好学,胸怀大志。
早年受楚怀王信任,任左徒、三闾大夫,常与怀王商议国事,参与法律的制定,主张章明法度,举贤任能,改革政治,联齐抗秦,提倡“美政”。
在屈原努力下,楚国国力有所增强。
为人性格耿直,却因在修订法规的时候不愿听从上官大夫的话与之同流合污,再加上楚怀王的令尹子兰、上官大夫靳尚和他的宠妃郑袖等人,受了秦国使者张仪的贿赂,不但阻止怀王接受屈原的意见,并且使怀王疏远了屈原。
屈原简介
屈原简介屈原(公元前339年——公元前278年),生于正月14日,卒于5月5日,终年61岁。
姓屈名平字原。
出生于楚宗室贵族,远祖为高阳氏,创业始祖季连,后封于屈地,以屈为氏。
父名伯庸,楚武王熊通之子,屈原是楚国丹阳(今湖北秭归三闾乡)人。
屈原出身于贵族,王室的血统赋予了屈原与楚国同生同荣的使命感。
自幼勤奋好学,胸怀大志,26岁就受到楚怀王的信任,当了左徒高官,是楚国举足轻重的政治要员。
楚怀王时,秦与楚均是大国,“横则秦帝,纵则楚王”,两国都有一统天下的雄心。
屈原为实现楚国的一统大业,对内实行美政,对外联齐抗秦,使楚国一度国富民强,威震诸侯。
但由于他的主张与怀王幼子子兰为首的楚国贵族集团利益相悖,受小人谗言所害被怀王疏远。
怀王15年(前304年),秦派张仪以六百里土地为诱饵,骗怀王与盟国齐国绝交,当怀王得知上当受骗后,恼羞成怒,率兵伐秦,屈原力谏无效,结果惨遭大败。
怀王24年(前295年)秦王以秦楚永结友好之名,再次诱骗怀王赴武关相会,屈原力谏而触怒了怀王,被流放到萧凉的汉北。
楚怀王受骗入秦被囚三年而死,顷襄王即位后,屈原就成了贵族集团和佞臣们的眼中钉,又二次被流放到更远的江南九年多。
顷襄王21年(前278年),秦国派大将白起攻破郢都,楚国败亡,屈原悲愤绝望,自沉于汨罗江中。
屈原是我国第一位伟大的爱国主义诗人。
他开始了诗歌从集体歌唱到个人独立创作的新纪元。
他又是我国浪漫主义诗歌的奠基人,楚辞的创始者、代表人,为后世留下20多篇不朽的作品,这些都是中国文学宝库中的珍贵遗产。
屈原忧国忧民,自沉汨罗,以身殉国,虽是个悲剧,其爱国精神则永昭后人;作为诗人,从文学角度而言,他开创了诗歌创作的新纪元,又是一座丰碑,具有永恒的生命力。
简介屈原(约前340年~约前278年),汉族,战国时期楚国丹阳人,今湖北宜昌秭归县人,芈姓屈氏,名平,字原;又自云名正则,字灵均。
楚武王熊通之子屈瑕的后代。
主张联齐抗秦,提倡“美政”。
屈原简介介绍
屈原简介介绍
屈原(约公元前 340—公元前 278 年),芈姓,屈氏,名平,字原,又自云名正则,字灵均,出生于楚国丹阳秭归(今湖北宜昌),战国时期楚国诗人、政治家。
屈原是中国浪漫主义文学的奠基人,“楚辞”的创立者和代表作家,开辟了“香草美人”的传统,被誉为“楚辞之祖”。
其主要作品有《离骚》《九歌》《九章》《天问》等。
屈原是中国历史上一位伟大的爱国诗人,他的诗歌表达了他对祖国的热爱和对民生疾苦的关注。
他的主要代表作品《离骚》是中国古代文学史上的经典之作,被誉为“楚辞之祖”。
据传,屈原投江自尽后,当地百姓划船捞救,但终究无果。
为了寄托哀思,人们荡舟江河之上,此后逐渐发展成为龙舟竞赛。
百姓们又怕江河里的鱼吃掉他的身体,就纷纷回家拿来米团投入江中,以免鱼虾糟蹋屈原的尸体,后来就成了吃粽子的习俗。
屈原的文学成就和爱国精神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他被誉为“中华诗祖”“辞赋之祖”。
他的爱国精神也激励了后世的许多诗人和爱国者。
屈原个人简介
晚年楚国郢都被秦军攻破后,自沉于汨罗江,以身殉楚国。
屈原是中国历史上一位伟大的爱国诗人,中国浪漫主义文学的 奠基人。
“楚辞”的创立者和代表作家,开辟了“香草美人”的传统,被誉为 “楚辞之祖”,楚国有名的辞赋家宋玉、唐勒、景差都受到屈原的影 响。
贰
代表作品
Work report refers to a comprehensive and systematic general inspection and evaluation of the work that has been done in a certain
period of 第一部诗歌总集,开辟了现实主义创 作的源头
《楚辞》——中国文学史上第一部浪漫主义诗歌总集
“风骚” “骚人”
叁
人物素材
Work report refers to a comprehensive and systematic general inspection and evaluation of the work that has been done in a certain
政治理想: 举贤才而授能兮,循绳墨而不颇。——《离骚》
为楚怀王招魂: 魂兮归来!反故居些。——出自《楚辞·招魂》
流放: 忠何罪以遇罚兮,亦非余心之所志。——出自《楚辞·九章·惜诵》
迷茫: 天命反侧,何罚何佑?——出自《楚辞·天问》
爱国: 举世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出自《楚辞·渔父》
楚辞鼻祖
period of time
屈原——“楚辞鼻祖”
屈原(约公元前340—公元前278年) 芈姓,屈氏,名平,字原,又自云 名正则,字灵均。
爱国诗人屈原的个人简介
爱国诗人屈原的个人简介屈原作为一个伟大的爱国者、爱国诗人为后世所景仰。
他那深厚执着的爱国热情,在政治斗争中坚持理想、宁死不屈、追求真理和对现实大胆批判的精神,给后世作家作出了示范。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了爱国诗人屈原的个人信息相关介绍,供大家参阅!屈原诗人简介屈原(约公元前340或339年—公元前278年),中国战国时期楚国诗人、政治家。
出生于楚国丹阳(今湖北宜昌)。
芈姓,屈氏,名平,字原;又自云名正则,字灵均。
战国时期楚武王熊通之子屈瑕的后代。
少年时受过良好的教育,博闻强识,志向远大。
早年受楚怀王信任,任左徒、三闾大夫,兼管内政外交大事。
他提倡“美政”,主张对内举贤任能,修明法度,对外力主联齐抗秦。
因遭贵族排挤毁谤,被先后流放至汉北和沅湘流域。
秦将白起攻破楚都郢(今湖北江陵)后,屈原自沉于汨罗江,以身殉国。
屈原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位伟大的爱国诗人,中国浪漫主义文学的奠基人,“楚辞”的创立者和代表作者,开辟了“香草美人”的传统,被誉为“中华诗祖”、“辞赋之祖”。
屈原的出现,标志着中国诗歌进入了一个由集体歌唱到个人独创的新时代。
屈原的主要作品有《离骚》《九歌》《九章》《天问》等。
以屈原作品为主体的《楚辞》是中国浪漫主义文学的源头之一,与《诗经》并称“风骚”,对后世诗歌产生了深远影响。
1953年,屈原逝世2230周年之际,世界和平理事会通过决议,确定屈原为当年纪念的世界四大文化名人之一。
人物评价刘安称《离骚》兼有《国风》、《小雅》之长,它体现了屈原“浮游尘埃之外”的人格风范,可“与日月争光”。
司马迁为屈原作传,不仅照录了刘安的上述警句,还进一步把《离骚》和孔子删定《春秋》相提并论。
他称前者“其文约,其辞微,其志洁,其行廉……”。
班固评论屈原辞赋”弘博丽雅,为辞赋宗。
后世莫不斟酌其英华,则象其从空“。
评价屈原其人”虽非是明智之士,可谓妙才也。
”王逸:膺忠贞之质,体清洁之性,直如石砥,颜如丹青;进不隐其谋,退不顾其命,此诚绝世之行,俊彦之英也。
屈原简介
屈原简介屈原简介(一):屈原(约公元前340-前278)我国古代伟大的爱国诗人。
名平,字原。
战国时期楚国贵族出身,任三闾大夫、左徒,兼管内政外交大事。
他主张对内举贤能,修明法度,对外力主联齐抗秦。
后因遭贵族排挤,被流放沅、湘流域。
公元前278年秦将白起一举攻破楚国首都郢都。
忧国忧民的屈原在长沙附近汩罗江怀石自杀,端午节据说就是他的忌日。
他写下许多不朽诗篇,成为我国古代浪漫主义诗歌的奠基者,在楚国民歌的基础上创造了新的诗歌体裁楚辞。
主要作品有《离骚》、《九章》、《九歌》、《天问》等。
在诗中抒发了炽热的爱国主义思想感情,表达了对楚国的热爱,体现了他对理想的不懈追求和为此九死不悔的精神。
他创造的“楚辞”文体在中国文学史上独树一帜,与《诗经》并称“风骚”二体,对后世诗歌创作产生用心影响。
生平介绍:屈原,芈[mǐ]姓屈氏(与楚王同姓不同氏,楚王为芈姓熊氏,先秦时期男子称氏不称姓,所以他叫屈原,不叫芈原),名平,字原,生卒年未见正史记载,史学界尚有争论,(约生于前353年—前335年,死于前283年—前269年),是中国最早的浪漫主义诗人,是楚武王熊通之子屈瑕的后代,中国文学史上第一位留下姓名的伟大的爱国诗人。
他被世人称为“诗歌之父”。
他的出现,标志着中国诗歌进入了一个由群众歌唱到个人独唱的新时代。
公元前340年屈原诞生于秭归三闾乡乐平里(今湖北宜昌市秭归县),屈原自幼勤奋好学,胸怀大志。
早年受楚怀王信任,任左徒、三闾大夫,常与怀王商议国事,参与法律的制定,主张章明法度,举贤任能,改革政治,联齐抗秦,提倡“美政”。
在屈原努力下,楚国国力有所增强。
为人性格耿直,却因在修订法规的时候不愿听从上官大夫的话与之同流合污,再加上楚怀王的令尹子兰、上官大夫靳尚和他的宠妃郑袖等人,受了秦国使者张仪的贿赂,不但阻止怀王理解屈原的意见,并且使怀王疏远了屈原。
楚国诗人屈原——个人简介
楚国诗人屈原——个人简介屈原是一位最受人民敬仰和崇拜的诗人。
屈原于农历五月五日投江自尽,因为怕祭屈原之米被鱼虾所窃,因此创造了粽子这种形色。
下面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诗人屈原——个人简介,欢迎大家阅读!简介屈原(约公元前340—公元前278年),中国战国时期楚国诗人、政治家。
出生于楚国丹阳秭归(今湖北宜昌)。
战国时期楚国贵族出身,任三闾大夫、左徒,兼管内政外交大事。
公元前278年秦将白起一举攻破楚国首都郢都。
忧国忧民的屈原在长沙附近汩罗江怀石自杀,端午节据说就是他的忌日。
他写下许多不朽诗篇,成为中国古代浪漫主义诗歌的奠基者,在楚国民歌的基础上创造了新的诗歌体裁楚辞。
他创造的“楚辞”文体在中国文学史上独树一帜,与《诗经》并称“风骚”二体,对后世诗歌创作产生积极影响。
著作屈原是个诗人,从他开始,中华才有了以文学著名于世的作家。
他创立了“楚辞”这种文体(也称“骚体”),被誉为“衣被词人,非一代也”。
屈原的作品,根据刘向、刘歆父子的校定和王逸的注本,有25篇,即《离骚》1篇,《天问》1篇,《九歌》11篇,《九章》9篇,《远游》《卜居》《渔父》各1篇。
据《史记·屈原列传》司马迁语,还有《招魂》1篇。
有些学者认为《大招》也是屈原作品;但也有人怀疑《远游》以下诸篇及《九章》中若干篇章非出自屈原手笔。
据郭沫若先生考证,屈原作品,共流传下来23篇。
其中《九歌》11篇,《九章》9篇,《离骚》、《天问》、《招魂》各一篇。
大体说来,《离骚》《天问》《九歌》可以作为屈原作品三种类型的代表。
《九章》《远游》《卜居》《渔父》《招魂》《大招》,其内容与风格可与《离骚》列为一组,大都是有事可据,有义可陈,重在表现作者内心的情愫。
《离骚》是屈原以自己的理想、遭遇、痛苦、热情以至整个生命所熔铸而成的宏伟诗篇,其中闪耀着鲜明的个性光辉,是屈原全部创作的重点。
《天问》是屈原根据神话、传说材料创作的诗篇,着重表现作者的学术造诣及其历史观和自然观。
屈原的简介和古诗有哪些诗词呢
屈原的简介和古诗有哪些诗词呢屈原是中国春秋时期楚国政治家、民族英雄、文化名人,被誉为“天下第一楚”和“楚辞之祖”,他以“汉水东流”、“九江烟雨”和“楚楚血泪”等诗句,丰富了中国古代文学的内容和形式,深刻地描绘了汉族民族精神的深邃内涵和民族情感的浓郁色彩。
下面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屈原和他的古诗。
一、屈原的简介屈原(约前340 年—约前278 年),名平,字原,楚国人,出生在楚国春申君之家,是春秋时期楚国政治家、文学家、民族英雄。
他幼时聪颖好学,长大后辅佐楚怀王,担任过左徒、司马等职务。
他在政治上提出“用民之力,亦非御寇之妨也。
”以民族民主主义思想影响了当时楚国的政治。
公元前278 年,将屈原陷于不利的境地的将军秦穆公发动兵变,怀王被杀,屈原自杀。
据《楚辞》的记载,屈原被楚国人视为“国破家亡之日”,各家吊送其魂,民间形成了各种独特的祭祀习俗和文化活动,如端午节的源头就是为了纪念屈原自杀的故事。
屈原早逝,一生经历坎坷,但他的才华和人格深深地影响了后人,被誉为“文学泰斗”和“民族英雄”。
屈原宏阔的视野、深邃的思想、豪放的情感、优美的语言被后人称为“楚辞之祖”。
二、屈原的古诗屈原的诗篇主要有《九章》、《天问》、《离骚》等。
其中最有代表性的是《离骚》,下面我们就来看看这首古代诗歌的内容和特色。
《离骚》被称为中国古代诗歌的代表作之一,其题材独特,结构复杂,字句美妙流畅,使用了大量的比喻和隐喻,表达了屈原对于时代变迁和个人遭遇的自我抒发和无奈哀叹。
下面随文带读,欣赏一下这首脍炙人口的古诗。
屈原在《离骚》中,用他独特的手法描绘了一个富有想象力的世界,这个世界充满了人类的痛苦、挣扎和沉思。
比如,诗歌一开始以苦难的内心之状作叙,“朝发轫于苍梧兮,夕余至乎县圃”,“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然后通过自己心灵的沉思来说明人生历程的含义,“於嗟阔兮,不我活兮,於嗟洵兮,不我信兮”;最后以超越生死的精神来解决个人命运的信念问题,“安得忘却良人兮,不忘彼苍梧”。
屈原个人生平简历
屈原个人生平简历我们都知道端午节就是为了纪念屈原,那么我们又知道屈原的生平吗?下面是店铺为大家精心整理的“屈原个人生平简历”,供大家阅读!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更多精彩内容请持续关注!屈原个人生平简历屈原(约公元前340或339年—公元前278年),中国战国时期楚国诗人、政治家。
出生于楚国丹阳(今湖北宜昌)。
芈姓,屈氏,名平,字原;又自云名正则,字灵均。
早年受楚怀王信任,任左徒、三闾大夫,兼管内政外交大事。
提倡“美政”,主张对内举贤任能,修明法度,对外力主联齐抗秦。
因遭贵族排挤毁谤,被先后流放至汉北和沅湘流域。
秦将白起攻破楚都郢(今湖北江陵)后,屈原自沉于汨罗江,以身殉国。
屈原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位伟大的爱国诗人,中国浪漫主义文学的奠基人,“楚辞”的创立者和代表作者,开辟了“香草美人”的传统,被誉为“中华诗祖”、“辞赋之祖”。
屈原的出现,标志着中国诗歌进入了一个由集体歌唱到个人独创的新时代。
屈原的主要作品有《离骚》《九歌》《九章》《天问》等。
以屈原作品为主体的《楚辞》是中国浪漫主义文学的源头之一,与《诗经》并称“风骚”,对后世诗歌产生了深远影响。
1953年,屈原逝世2230周年之际,世界和平理事会通过决议,确定屈原为当年纪念的世界四大文化名人之一。
早年经历周显王二十九年(公元前340年),一说周显王三十年(公元前339年),正月初七日,屈原生于楚国丹阳(今湖北省宜昌市)。
次年,居乐平里。
周显王三十九年(公元前330年),屈原居乐平里。
自幼嗜书成癖,读书多而杂,“石洞读书”与“巴山野老授经”当在这一年的时间。
周显王四十年(公元前329年),居乐平里。
屈原虽出身贵族,但因自幼生活在民众之中,加以家庭的良好影响,故而十分同情贫穷的百姓,从这时起,小小年纪便做了许多体恤民众的好事,博得了众口一词的赞誉。
初露才华周显王四十八年(公元前321年),秦军犯境,屈原组织乐平里的青年奋力抗击,他一方面居高临下地对青年们进行思想教育,一方面巧用各种战术,机智果敢地给敌人以沉重打击,一展其非凡才华。
屈原简介——精选推荐
屈原简介 屈原,我国古代伟⼤的爱国诗⼈。
以下是⼩编给⼤家整理的屈原简介的内容,欢迎⼤家查看! 屈原(约公元前340-前278) 我国古代伟⼤的爱国诗⼈。
名平,字原。
战国时期楚国贵族出⾝,任三闾⼤夫、左徒,兼管内政外交⼤事。
他主张对内举贤能,修明法度,对外⼒主联齐抗秦。
后因遭贵族排挤,被流放沅、湘流域。
公元前278年秦将⽩起⼀举攻破楚国⾸都郢都。
忧国忧民的屈原在长沙附近汩罗江怀⽯⾃杀,端午节据说就是他的忌⽇。
他写下许多不朽诗篇,成为我国古代浪漫主义诗歌的奠基者,在楚国民歌的基础上创造了新的诗歌体裁楚辞。
主要作品有《离骚》、《九章》、《九歌》、《天问》等。
在诗中抒发了炽热的爱国主义思想感情,表达了对楚国的热爱,体现了他对理想的不懈追求和为此九死不悔的精神。
他创造的“楚辞”⽂体在中国⽂学史上独树⼀帜,与《诗经》并称“风骚”⼆体,对后世诗歌创作产⽣积极影响。
屈原,芈[mǐ]姓屈⽒(与楚王同姓不同⽒,楚王为芈姓熊⽒,先秦时期男⼦称⽒不称姓,所以他叫屈原,不叫芈原),名平,字原,⽣卒年未见正史记载,史学界尚有争论,(约⽣于前353年—前335年,死于前283年—前269年),是中国最早的浪漫主义诗⼈,是楚武王熊通之⼦屈瑕的后代,中国⽂学史上第⼀位留下姓名的伟⼤的爱国诗⼈。
他被世⼈称为“诗歌之⽗”。
他的出现,标志着中国诗歌进⼊了⼀个由集体歌唱到个⼈独唱的新时代。
公元前340年屈原诞⽣于秭归三闾乡乐平⾥(今湖北宜昌市秭归县),屈原⾃幼勤奋好学,胸怀⼤志。
早年受楚怀王信任,任左徒、三闾⼤夫,常与怀王商议国事,参与法律的制定,主张章明法度,举贤任能,改⾰政治,联齐抗秦,提倡“美政”。
在屈原努⼒下,楚国国⼒有所增强。
为⼈性格耿直,却因在修订法规的时候不愿听从上官⼤夫的话与之同流合污,再加上楚怀王的令尹⼦兰、上官⼤夫靳尚和他的宠妃郑袖等⼈,受了秦国使者张仪的贿赂,不但阻⽌怀王接受屈原的意见,并且使怀王疏远了屈原。
公元前305年,屈原反对楚怀王与秦国订⽴黄棘之盟,但是楚国还是彻底投⼊了秦国的'怀抱。
屈原
屈原(战国末期楚国诗人、政治家)屈原(公元前340年-公元前278年),战国时期楚国诗人、政治家。
芈姓,屈氏,名平,字原;又自云名正则,字灵均(平整的土地)。
约公元前340年出生于楚国丹阳,苗族人。
楚武王熊通之子屈瑕的后代。
他出身于楚宗室贵族,少年时受过良好的教育,博闻强志,志向远大。
主要作品:《离骚》1篇,《天问》1篇,《九歌》11篇,《九章》9篇,《远游》《卜居》《渔父》各1篇。
据《史记·屈原列传》司马迁语,还有《招魂》1篇等。
他创作的《楚辞》是中国浪漫主义文学的源头,与《诗经》中的“国风”并称“风骚”,对后世诗歌产生了深远影响。
身份:诗人、政治家品性:高洁、正直信仰:黄老道家人物评价:屈原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位伟大的爱国诗人,中国浪漫主义文学的奠基人,被誉为“中华诗祖”、“辞赋之祖”他是“楚辞”(也称“骚体”)的创立者和代表作者,开辟了“香草美人”(象征忠君爱国的思想,惟草木之零落兮,恐美人之迟暮)的传统。
屈原的出现,标志着中国诗歌进入了一个由集体歌唱到个人独创的新时代。
屈原还是楚国重要的政治家,早年受楚怀王信任,任左徒、三闾大夫,兼管内政外交大事。
吴起之后,在楚国另一个主张变法的就是屈原。
他提倡“美政”,主张对内举贤任能,修明法度,对外力主联齐抗秦。
因遭贵族(靳尚、郑袖、子兰)排挤毁谤,被先后流放至汉北和沅湘流域。
公元前278年,秦将白起攻破楚都郢(春秋战国时期楚国都城,今湖北江陵),屈原悲愤交加,怀石自沉于汨罗江,以身殉国,统治者为树立忠君爱国标签将端午作为纪念屈原的节日。
1953年是屈原逝世2230周年,世界和平理事会通过决议,确定屈原为当年纪念的世界四大文化名人之一。
仕途经历:左徒→三闾大夫(出使齐国)→流放江北(《离骚》)→返回郢都(劝阻怀王入秦。
“秦,虎狼之国,不可信,不如毋行”)→流放江南(《哀郢》《天问》)→投水自沉(《渔父》)●左徒:是周朝楚国特有的官名,中原诸侯国无。
屈原简介-专业文档!
屈原简介屈原简介(一):屈原(约公元前340-前278)我国古代伟大的爱国诗人。
名平,字原。
战国时期楚国贵族出身,任三闾大夫、左徒,兼管内政外交大事。
他主张对内举贤能,修明法度,对外力主联齐抗秦。
后因遭贵族排挤,被流放沅、湘流域。
公元前278年秦将白起一举攻破楚国首都郢都。
忧国忧民的屈原在长沙附近汩罗江怀石自杀,端午节据说就是他的忌日。
他写下许多不朽诗篇,成为我国古代浪漫主义诗歌的奠基者,在楚国民歌的基础上创造了新的诗歌体裁楚辞。
主要作品有《离骚》、《九章》、《九歌》、《天问》等。
在诗中抒发了炽热的爱国主义思想感情,表达了对楚国的热爱,体现了他对理想的不懈追求和为此九死不悔的精神。
他创造的“楚辞”文体在中国文学史上独树一帜,与《诗经》并称“风骚”二体,对后世诗歌创作产生用心影响。
生平介绍:屈原,芈[mǐ]姓屈氏(与楚王同姓不同氏,楚王为芈姓熊氏,先秦时期男子称氏不称姓,所以他叫屈原,不叫芈原),名平,字原,生卒年未见正史记载,史学界尚有争论,(约生于前353年—前335年,死于前283年—前269年),是中国最早的浪漫主义诗人,是楚武王熊通之子屈瑕的后代,中国文学史上第一位留下姓名的伟大的爱国诗人。
他被世人称为“诗歌之父”。
他的出现,标志着中国诗歌进入了一个由群众歌唱到个人独唱的新时代。
公元前340年屈原诞生于秭归三闾乡乐平里(今湖北宜昌市秭归县),屈原自幼勤奋好学,胸怀大志。
早年受楚怀王信任,任左徒、三闾大夫,常与怀王商议国事,参与法律的制定,主张章明法度,举贤任能,改革政治,联齐抗秦,提倡“美政”。
在屈原努力下,楚国国力有所增强。
为人性格耿直,却因在修订法规的时候不愿听从上官大夫的话与之同流合污,再加上楚怀王的令尹子兰、上官大夫靳尚和他的宠妃郑袖等人,受了秦国使者张仪的贿赂,不但阻止怀王理解屈原的意见,并且使怀王疏远了屈原。
公元前305年,屈原反对楚怀王与秦国订立黄棘之盟,但是楚国还是彻底投入了秦国的怀抱。
屈原简介
屈原简介
屈原简介
屈原简介(一):
屈原(约公元前340-前278)我国古代伟大的爱国诗人。
名平,字原。
战国时期楚国贵族出身,任三闾大夫、左徒,兼管
内政外交大事。
他主张对内举贤能,修明法度,对外力主联齐抗秦。
后因遭贵族排挤,被流放沅、湘流域。
公元前278年秦将白
起一举攻破楚国首都郢都。
忧国忧民的屈原在长沙附近汩罗江怀
石自杀,端午节据说就是他的忌日。
他写下许多不朽诗篇,成为
我国古代浪漫主义诗歌的奠基者,在楚国民歌的基础上创造了新
的诗歌体裁楚辞。
主要作品有《离骚》、《九章》、《九歌》、《天问》等。
在诗中抒发了炽热的爱国主义思想感情,表达了对
楚国的热爱,体现了他对理想的不懈追求和为此九死不悔的精神。
他创造的“楚辞”文体在中国文学史上独树一帜,与《诗经》并称“风骚”二体,对后世诗歌创作产生用心影响。
生平介绍:
屈原,芈[mǐ]姓屈氏(与楚王同姓不同氏,楚王为芈姓
熊氏,先秦时期男子称氏不称姓,所以他叫屈原,不叫芈原),。
屈原简介屈原
屈原简介屈原(约前340~约前275年),我国最早的大诗人,名平,字原,战国楚人。
初辅佐怀王,做过左徒、三闾大夫,学识渊博,主张彰明法度,举贤授能,联齐抗秦。
后被谗去职,顷襄王时被放逐,游泳于沅湘流域。
都城郢被秦兵攻破后,他既无力挽救楚国的危亡,又深感政治理想无法实现,遂投汩罗江自尽。
《史记》有传,著有《离骚》、《九歌》、《天问》等不巧作品传世。
背景屈原(前339~前278)战国末期楚国人,杰出的政治家和爱国诗人。
名平,字原。
又自云名正则,字灵均,出身楚国贵族。
楚武王熊通之子屈瑕的后代。
丹阳(今湖北秭归)人。
屈原一生经历了楚威王、楚怀王、楚襄王三个时期,而主要活动于楚怀王时期。
这个时期正是中国即将实现大一统的前夕,“横则秦帝,纵则楚王。
”屈原因出身贵族,又明于治乱,娴于辞令,故而早年深受楚怀王的宠信,位为左徒、三闾大夫。
屈原为实现楚国的统一大业,对内积极辅佐怀王变法图强,对外坚决主张联齐抗秦,使楚国一度出现了一个国富兵强、威震诸侯的局面。
但是由于在内政外交上屈原与楚国腐朽贵族集团发生了尖锐的矛盾,由于上官大夫等人的嫉妒,屈原后来遭到群小的诬陷和楚怀王的疏远。
怀王十五年(前304),张仪由秦至楚,以重全收买靳尚、子兰、郑袖等人充当内奸,同时以“献商於之地六百里”诱骗怀王,致使齐楚断交。
怀王受骗后恼羞成怒,两度向秦出兵,均遭惨败,于是屈原奉命出使齐国重修齐楚旧好。
此间张仪又一次由秦至楚,进行瓦解齐楚联盟的活动,使齐楚联盟未能成功。
怀王二十四年,秦楚黄棘之盟,楚国彻底投入了秦的怀抱。
屈原亦被逐出郢都,到了汉北。
怀王三十年,屈原回到郢都。
同年,秦约怀王武关相会,怀王遂被秦扣留,最终客死秦国,楚襄王即位后继续实施投降政策,屈原再次被逐出郢都,流放江南,辗转流离于沅、湘二水之间。
楚襄王二十一年(公元前278),秦将白起攻破郢都,屈原悲愤难捱,遂自沉汩罗江,以身殉了自己的政治理想。
爱国诗人屈原简介
爱国诗人屈原简介爱国诗人屈原简介屈原我国古代伟大的爱国诗人。
名平,字原。
战国时期楚国贵族出身。
下面是小编为你带来的爱国诗人屈原简介,欢迎阅读。
简介:屈原(约公元前340—前278)我国古代伟大的爱国诗人。
名平,字原。
战国时期楚国贵族出身,任三闾大夫、左徒,兼管内政外交大事。
他主张对内举贤能,修明法度,对外力主联齐抗秦。
后因遭贵族排挤,被流放沅、湘流域。
公元前278年秦将白起一举攻破楚国首都郢都。
忧国忧民的屈原在长沙附近汩罗江怀石自杀,端午节据说就是他的忌日。
他写下许多不朽诗篇,成为我国古代浪漫主义诗歌的奠基者,在楚国民歌的基础上创造了新的诗歌体裁楚辞。
主要作品有《离骚》、《九章》、《九歌》、《天问》等。
在诗中抒发了炽热的爱国主义思想感情,表达了对楚国的热爱,体现了他对理想的不懈追求和为此九死不悔的精神。
他创造的“楚辞”文体在中国文学史上独树一帜,与《诗经》并称“风骚”二体,对后世诗歌创作产生积极影响。
生平介绍:屈原,芈[mǐ]姓屈氏(与楚王同姓不同氏,楚王为芈姓熊氏,先秦时期男子称氏不称姓,所以他叫屈原,不叫芈原),名平,字原,生卒年未见正史记载,史学界尚有争论,(约生于前353年—前335年,死于前283年—前269年),是中国最早的浪漫主义诗人,是楚武王熊通之子屈瑕的后代,中国文学史上第一位留下姓名的伟大的爱国诗人。
他被世人称为“诗歌之父”。
他的出现,标志着中国诗歌进入了一个由集体歌唱到个人独唱的新时代。
公元前340年屈原诞生于秭归三闾乡乐平里(今湖北宜昌市秭归县),屈原自幼勤奋好学,胸怀大志。
早年受楚怀王信任,任左徒、三闾大夫,常与怀王商议国事,参与法律的制定,主张章明法度,举贤任能,改革政治,联齐抗秦,提倡“美政”。
在屈原努力下,楚国国力有所增强。
为人性格耿直,却因在修订法规的时候不愿听从上官大夫的话与之同流合污,再加上楚怀王的令尹子兰、上官大夫靳尚和他的宠妃郑袖等人,受了秦国使者张仪的贿赂,不但阻止怀王接受屈原的意见,并且使怀王疏远了屈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摘要屈原是中国古代伟大的爱国诗人、楚文化的集大成者和世界文化名人,他开创了中国诗歌从集体歌吟到个人创造的新时代,创立了“词赋”这一文体。
屈原的作品以及他上下求索、九死不悔的人生,体现了一种光耀千古的人格美。
研究屈原的人格美对于深刻了解屈原的学术思想,对于研究屈原特立独行的个性品质,对于全面把握中华民族精神家园的内涵与传承,以及中华民族的理想人格,都有着十分重大而深远的意义和价值。
屈原是在社会大转型的风霜雨雪中磨练出来的巨人,其人格美既是特殊历史时期的产物,又鲜活地表达和反映着时代的精神价值。
屈原深受楚文化思想的熏陶,对当时的儒墨显学及诸子百家多有批判性的反思与审视,并在这种反思与审视的基础上确立了对儒家伦理价值观的崇奉与信仰,结合当时天下大势和楚国具体情况加以创造性的论说阐释,形成了自己的价值观念和理想人生目标。
屈原的人格美是屈原思想和行为、作品和人生实践诸因素交相辉映的产物,反映了屈原的人生观、价值观和道德观。
屈原人格美的形成,不仅出现在他作品中真情的流露,更在于他言行一致的行动表白。
本文从不同方面论述了屈原的人格美。
关键词:屈原;诗歌;人格目录一、崇尚真理,追求崇高的政治理想 (1)二、崇尚冷峻,不流于俗的圣贤品质 (2)三、刚正不屈,同邪恶势力做英勇斗争 (3)四、真挚的爱国情怀 (4)五、上下求索,追求真理 (5)六、九死不悔的坚韧品质 (6)参考文献 (8)论屈原的人格美屈原是中国古代伟大的爱国诗人、楚文化的集大成者和世界文化名人,他开创了中国诗歌从集体歌吟到个人创造的新时代,创立了“词赋”这一文体。
屈原的作品以及他上下求索、九死不悔的人生,体现了一种光耀千古的人格美。
研究屈原的人格美对于深刻了解屈原的学术思想,对于研究屈原特立独行的个性品质,对于全面把握中华民族精神家园的内涵与传承,以及中华民族的理想人格,都有着十分重大而深远的意义和价值。
屈原是在社会大转型的风霜雨雪中磨练出来的巨人,其人格美既是特殊历史时期的产物,又鲜活地表达和反映着时代的精神价值。
屈原深受楚文化思想的熏陶,对当时的儒墨显学及诸子百家多有批判性的反思与审视,并在这种反思与审视的基础上确立了对儒家伦理价值观的崇奉与信仰,结合当时天下大势和楚国具体情况加以创造性的论说阐释,形成了自己的价值观念和理想人生目标。
屈原的人格美是屈原思想和行为、作品和人生实践诸因素交相辉映的产物,反映了屈原的人生观、价值观和道德观。
屈原人格美的形成,不仅出现在他作品中真情的流露,更在于他言行一致的行动表白。
笔者认为,屈原的人格美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崇尚真理,追求崇高的政治理想崇尚真理,追求美好的人生理想是人格美的基础,也是人格美的最高体现。
屈原一生孜孜以求的政治理想是“美政”。
他主张“举贤而授能兮,循绳墨而不颇”(《离骚》),“奉先功以照不兮,明法度之嫌疑。
国富强而法立兮,属贞臣而日娭”(《惜往日》),也就是举贤任能,立法富国。
楚国本是当时的大国,但由于楚王的昏庸,致使政治日趋黑暗,屈原的治国方案就是挽救楚国命运的良药。
细读《离骚》,我们可以感触到诗中充满了诗人不懈追求政治理想的热情。
“忽奔走以先后兮,及前王之踵武。
”“乘骐骥以驰骋兮,来吾导夫先路。
”为了楚国的强盛,诗人奔走操劳,希望君王能赶上前代圣君的脚步,并主动承担起开路先锋的重任。
诗人追求崇高的政治理想,遭到楚国一伙奸佞的阻挠,连楚怀王也疏远了他。
但是,诗人的决心从未动摇。
诗人反复表示:“岂余身之惮殃兮,恐惶舆之败绩”;“余固知之謇謇为患兮,忍而不能舍也”;“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虽体解吾犹未变兮,岂余心之可惩”;“路曼曼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独立不迁,横而不流,百折不挠,宁死不屈,是其崇高人格的体现,是其人格美的核心。
信念是人格的支柱,只有确立了坚定不移的信念的人,才具有审美价值,美国思想家埃里希.费罗姆在《爱的艺术》中指出:“信念与其说是一种特殊的信仰,毋宁说是一种分布于整个人格中的性格特征。
”屈原兼政治家与文学家于一身,政治家的头脑决定了他要为崇高的政治理想奋斗不息;放弃理想和信念也就等于放弃了人格。
屈原一旦认定崇高的政治理想,就始终如一,坚定不移,充分表现了他高尚的人格美。
二、崇尚冷峻,不流于俗的圣贤品质满怀赤诚地追慕圣人,并不遗余力地自我圣化,构成了屈原高尚人格的一个主要方面。
正是在这种追慕圣人、自我圣化的过程中,屈原的政治理想、政治人格及其悲剧性得以充分展示出来。
人们肯定屈原,赞颂他高尚的圣贤品质,与当时特殊的文化氛围分不开。
春秋战国时代,伴随着普遍王权的衰落,社会结构出现了大震荡,奴隶制日趋解体,昔日固定在旧有结构里的社会阶层发生了剧变。
这种社会制度的变化,使士阶层得以从封建的政治秩序中解放出来,大大小小的诸侯国林立,学术思想“百家争鸣”,空前的心灵大解放,便成为这个时期最鲜明。
由于屈原接受的知识比较全面,接受到儒家“圣贤明君”、“太平盛世”道德的理想主义,从而以“圣人”为榜样,不断地修身养性,形成了峻洁高尚,不流于俗的圣贤品质。
儒家塑造的“圣人”是“人伦之至”、“修己以安百姓”的理想人物,具体而言,就是尧、舜、禹、汤、文、武、周公等等,这些人物都具有高尚的品行和治国安天下的伟业。
屈原自我圣化的自然是儒家塑造的尧舜等圣人形象。
屈原追慕圣人的理想境界并且以圣人自居,实质上是对尧舜禹汤圣王政治的期盼。
屈原与一般儒家士人的不同之处在于,屈原表现在以儒家的君子人格为行为追求模式,以道义为己任,于功利主义风行于世,整个社会丧失道德原则的黑暗环境中,仍然坚持理想、追求崇高的人生境界。
屈原不仅以圣人作为修身的标准,而且以圣人自许,用自己的实际行动来实现。
有了这种圣人的修养,屈原在当时的楚国就显得鹤立鸡群,与周围格格不入。
楚国有着充实的国力,得天独厚的物质条件非他国可比。
屈原为楚国世袭王族,与楚王同姓,门第身位都很高,他受的教育和人生的视野自然比一般人要优良和广阔。
屈原生活于这样丰足的环境,获得了人格先天遗传与后天发展的最佳组合因素。
如果他能交结权贵,随波逐流,那么他的处境后来不会很惨。
但是在这样的良好的个人环境中,他不是象淘渊明那样弃官归田,消极避世,终穷一生。
在战乱险诈的社会,他作为楚国的宗臣,义不容辞效劳于楚国,积极实行改革,促进楚国富强。
这种忧患意识造就了他“博闻强志,明于治乱”的政治家的才能。
然而在当时旧贵族势力强大的楚国,屈原不以个人的利益得失,一切从道义出发,触动了贵族的利益,这就使得他的政治生涯坎坷不平,难以在当时的政治斗争中立足。
但屈原有着圣人的修养,满怀理想和抱负,意志坚定,以决不向一切妥协的精神和旧贵族势力做斗争。
“亦余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伏清白以死直兮,固前圣之所厚”(《离骚》),“余将董道而不豫”,始终坚持自己的理想和选择。
屈原崇高的品行不仅表现在“圣行”上,还表现在他高洁的自身修养上。
他通过自我道德修养,不断升华自己的品行。
这更多地体现在他追求理想坚韧不屈的思想行为中。
他一心报国,却不断被谗害、被流放而屈原不断没有放弃自己的理想,反而更注重自己美好品质的修养。
《离骚》中,“扈江离与辟芷兮,纫秋兰以为佩”,“高余冠之岌岌兮,长余佩之陆离。
”所谓“好修以为常”,采撷芳草香花,高冠长佩,都是象征自己如何通过自我修饰以达到的人格高度。
屈原由于忠于君国而受打击,但他初衷不改,始终坚持自己的理想和选择,“亦余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伏清白以死直兮,固前圣之所厚”(《离骚》),“余将董道而不豫”(《涉江》)。
这里所表现的,既是他追求人格理想、坚持美政的执着态度,又是他人格修养的重要内容。
如此多的优秀品格塑造了屈原超越流俗的高洁形象。
他追求的人格理想,是要在精神上自足,更主要的是要得到楚王的信任,从而实现“美政”。
但是,激烈的政治斗争使得他的“圣贤美政”理想破灭,而他个人不流世俗的自身修养难以展现,那么他只有以死殉国,坚持他的操节。
三、刚正不屈,同邪恶势力做英勇斗争当时楚国黑暗腐败,贤者遭斥,奸臣横行,这就给屈原的政治道路罩上了灰色。
司马迁在《屈原列传》中记载:“上官大夫与之(屈原)同列,争宠,而心害其能。
怀王使屈原造为宪令,屈平属草稿未定,上官大夫见而欲夺之,屈原不与。
因谗之曰:‘王使屈平为令,众莫不知。
每一令出,平伐其功,曰,以为非我莫能为也’。
王怒而疏屈平。
”上官大夫嫉贤妒能,楚王是非不分,这就断绝了屈原实现其政治理想的道路。
后来,楚怀王的继承人顷襄王听信令尹子兰等人的谗言,把屈原放逐到更偏远的地区。
屈原处在奸党的围攻之中,八面受敌,势单力薄,处境十分艰难。
但他并没有低头屈服,而是用诗歌向奸党进行了有力的回击。
他在《离骚》中这样勾画他们:“众皆竞进以贪婪兮,凭不厌乎求索。
羌内恕己以量人兮,各兴心而嫉妒”。
而对众恶,诗人勇敢地进行了不懈的斗争。
他列举历史上的昏君,并指出其可悲下场:“(浇)日康娱以自忘兮,厥首用夫颠陨。
夏桀之常违兮,乃遂焉而逢殃。
后辛之菹醢兮,殷宗用而不长”。
他总结了一条历史教训:“固乱流其鲜终兮”,以此警告统治者。
诗人还热情地歌颂了历史上的明君,“夫惟圣哲以茂行兮,苛得用此下土”。
一抑一扬,表明了诗人的鲜明态度,展示了与奸党斗争的决心。
罗马诗人尤维纳利斯说:“愤怒出诗人”。
中国孔子主张“诗人可以怨”。
富有顽强斗争精神的屈原则响亮提出“发愤以抒情”(《惜诵》)。
司马迁在《史记•太史公自序》及《报任安书》中对屈原的文学观进行了阐释。
他说:“屈原放逐,乃赋《离骚》;左丘失明,厥有国语;……大底圣贤发愤之所为作也。
此人皆意有所郁结,不得通其道,故述往事,思来者”。
屈原“发愤以抒情”的文学观,直接来自于当时社会黑暗势力的重压,是“至于不得已而后发愤以抒其情”(朱熹《楚辞集注》)。
屈原曾身兼内政外交重任,励精图治,渴望改革,渴望国富民强。
但是,他“信而见颖,忠而被谤”,以致一再遭受流放之苦,这使屈原内心深处郁结着强烈的愤嫉之情,这种感情达到一定程度之后便以火山爆发之势喷薄而出。
诗人上指苍天,下瞰大地,纵横驰骋。
咏香草鲜花以颂君子,斥恶草臭叶以责小人。
他还把矛头直指楚王。
卖国贼、专权者、嫉妒者、诽谤者,统统成了他笔下鞭挞的对象。
人格美,一方面表现在对美好事物的追求上,另一方面表现在对邪恶势力的斗争上。
勇敢地与恶势力斗争,就是对人格的捍卫;反之,也就谈不到人格美。
屈原以杰出的作品向黑暗势力展开斗争,而且是如此英勇顽强,其人格美如日月,光明天下。
四、真挚的爱国情怀屈原虽在楚国受到排斥打击,经历了痛苦的折磨,却没有离开楚国,以至最后自沉而死。
以死殉国集中鲜明地体现了屈原深厚真挚的爱国情怀。
屈原一生竭忠尽智,辅佐楚王,希望实现“美政”,使楚国的强盛和振兴。
屈原的爱国思想和忠君连在一起,在屈原心目中,君国一体,密不可分,这是由于接受儒家思想决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