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格心理学
人格心理学
![人格心理学](https://img.taocdn.com/s3/m/d736187a42323968011ca300a6c30c225801f05d.png)
人格心理学人格心理学是研究个体心理特征和行为模式的学科,通过探讨个体内在的心理结构和外在的行为表现,揭示个体在不同情境下的稳定特点和变化规律。
人格心理学的研究范围涵盖了个体的认知、情感、态度、价值观和社会互动等方面,旨在理解和解释个体在多种环境中的行为和心理过程。
人格心理学的起源与发展人格心理学作为一个独立的学科领域,起源于20世纪初的精神分析学和行为主义学派。
弗洛伊德、阿德勒、荣格等精神分析学家提出了人格理论,强调心理结构的重要性和内在冲突的影响;而在行为主义学派中,沃特森、斯金纳等学者则重点关注外部环境对个体行为的塑造。
这两大学派的理论形成了人格心理学研究的两大主要取向:内因和外因。
随着研究方法的不断进步和理论框架的不断完善,人格心理学逐渐发展为一个复杂而多元的学科领域。
目前,人格心理学已经涵盖了多种理论模型和研究方法,包括五因素模型、社会认知理论、自我理论等。
这些理论和方法的综合运用有助于更全面地理解个体的心理特征和行为模式。
人格与行为的关系人格心理学的一项核心任务是探讨人格与行为之间的关系。
人格是一个相对稳定、长期存续的心理特征,它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个体的行为模式和情绪反应。
例如,一个外向、乐观的人格特征可能会促使个体更愿意尝试新事物和挑战,而一个内向、保守的人格特征则可能使个体更趋向于稳定和安逸。
人格心理学研究还发现,个体的行为往往受到多种因素的共同影响,包括遗传、环境、家庭教育等。
这些因素相互作用,共同塑造了个体的人格特征和行为模式。
因此,在理解人格与行为的关系时,需要综合考虑各种影响因素,而不是简单地将其归因于单一因素。
人格心理学的应用意义人格心理学作为一门应用性强的学科,具有广泛的实践意义。
在心理咨询、临床治疗、组织管理等领域,人格心理学的理论和方法被广泛运用。
例如,在心理咨询中,通过评估个体的人格特征和心理状态,可以帮助个体解决心理问题和调适情绪;在组织管理中,通过了解员工的人格特征和价值观,可以更好地激励员工、提升团队效能。
人格心理学(完整)
![人格心理学(完整)](https://img.taocdn.com/s3/m/0906c92caaea998fcc220eed.png)
人格心理学一、什么是人格理论人格理论是一套正规的符号系统,用来组织人格研究材料,解释和说明人格、人性、人格结构、人格发展动力、条件以及阶段性等理论问题,以反映人格心理现象的本质与规律,并提出可验证的理论假设和启发人格研究的新观点、新方法。
人格:是个体在先天生物遗传素质的基础上,通过与后天社会环境的相互作用而形成的相对稳定而独特的心理行为模式。
二、人格研究的主要途径(一)临床研究1.临床研究也称个案研究,指对个体作系统的深度的考查。
源于沙可对病人的诊断和治疗(催眠术)2.代表:弗洛伊德(精神分析)、默瑞(主题统觉测验)罗杰斯(人类潜能运动)、凯利(构念、建构)3.评价优点:提供了一个机会使我们可以了解到一个活生生个体的心理与行为活动,获得大量有关的信息资料,由此能形成无数新的假设和观察缺点:(1)以特殊个体为研究对象,难以引出普遍性的结论,容易发生以偏概全的错误(2)缺乏客观性,结果很难让别人重复和验证(二)相关研究1.涵义:使用统计测量来建立个体间已存在的差异的那些测量集之间的联系或相关性2.代表高尔顿(个体差异、测量和遗传)卡特尔(把人格单元或特质作类型划分)艾森克(通过对问卷项目的反应进行因素分析)3.评价优点:(1)容易操作,省时,短时间可获得大量数据(2)符合研究对象的自然形态和实际情况,减少人为性(3)可以研究一些实验法不能研究的问题。
缺点:不能确定因果关系(三)实验研究1.涵义:对变量作系统的操作以建立起因果关系2.代表冯特(自然科学的实验研究)艾宾浩斯(遗忘与时间的函数关系)巴甫洛夫(经典条件反射)华生(刺激与反应的联系)斯金纳(操作条件反射)3.评价优点:实验取向在很多方面代表了科学思想,因果关系缺点:实验情境的局限性(避免不了人为性)人格元素之间纷繁关系研究上的局限(四)综合取向实例:1.A型行为模式临床发现-(结构访谈)问卷测量-实验验证启示:共同的科学目标,不同的研究途径第二章古典精神分析一、人格结构1、意识:可觉察的心理活动,只占很小的部分,弗洛伊德不予重视。
人格心理学
![人格心理学](https://img.taocdn.com/s3/m/666a2cdb4028915f804dc26f.png)
影响人格的因素
挫折、父母离 异、亲人突然 亡故等 风俗习惯、 伦理道德、 文化背景、 价值观念等 学校教育的内 容和方式、群 体生活、师生 互动关系等
基因变异、 先天缺陷等
疾病等
影响因素
家庭的氛围、 教育方式、 父母对待孩 子的态度等
遗传因素 -双生子研究
20世纪80年代,明尼苏达大学曾对成年双生子的人格进行 了比较研究。有些双生子是一起长大的,有些双生子则是 分开抚养的,平均分开的时间是30年。结果是同卵双生子的 相关比异卵双生子高很多,同卵双生子不论分开抚养还是 一起抚养都具有同样高的相关。
活泼型关注未来发生的事,是快速行动者,通过犯错误来 学习。要学会深思,通盘考虑。
力量型:
性格暴躁,永远充满动力,充满理想,乐观,勇敢,他们是 天生的领袖,天生具有升至顶层的管理能力、决策能力和坚强的 意志力。他们敏捷,有踏实的组织力,在阻力下,勇往直前。他 们喜欢争论,并不断向你证明他是对的。 力量型的人在危急时刻往往显示出他的控制领导能力,所以 他们在紧急的,暴风骤雨的场合会无限兴奋。
吉姆〃里尤斯和吉姆〃斯普林格尔是一对双胞胎兄弟,自出生后就被 送给不同的家庭收养。而当他们39岁第一次相逢时,两兄弟惊奇的发 现,他们各自的养父母竟给他们起了一样的名字。另外,他们都结过 两次婚,第一位妻子的名字都叫琳达,小时候都养了一条名叫“托” 的狗,儿子的名字都叫詹姆斯。他们还有着相同的工作,喜欢喝同一 种酒,抽一样的烟。
气质类型及其适宜的工作
气质类型 适宜的工作
适宜从事社交工作、外交工作、管理人员、 律师、记者、演员、侦探等需要有表达力、 活动力、组织力的工作。 适宜从事社交、政治、经济、军事、地质勘 探、推销、节目主持人、演说家等工作。 适宜从事自然科学研究、教育、医生、财务 会计等需要安静、独处、有条不紊以及思辨 力较强的的工作。
人格心理学
![人格心理学](https://img.taocdn.com/s3/m/ee5b51ddb14e852458fb5797.png)
一、人格心理学名词解释1、人格:人格是个体在遗传素质的基础上,通过与后天环境的相互作用而形成的相对稳定的和独特的心理行为模式,是个体区别于他人的所有的心理品质的总和。
2、范型:是指一定时期或多个学科中多数科学家所共同接受的一套理论和方法。
3、临床研究:也称作个案研究,着重从个体化和特殊性方面研究人格,以独特的个体为研究对象,临床研究取向有代表人物沙克、弗洛伊德、莫里、罗杰斯、凯里等人。
4、相关研究:主要运用测量与统计的方法,在相关条件下考察一组被试在两个或更多的变量之间的定量关系,由此来确定这些被试之间在某种人格特征上的差异以及人格特征之间,人格特征与别的因素之间的相关关系。
5、实验研究:实验研究方法要求严格控制条件,系统地操纵某个和多个变量(自变量),以期导致另一个或一些变量(自变量)的某种变化,从而做出因果性结论。
6、人格心理学:就是一门研究人个心理现象及其发生发展规律的心理学分支学科。
7、生的本能:包括生存本能和性本能,生本能提供的能量称为埃罗斯,埃罗斯代表爱和创造力量。
8、死的本能:是有机体返回自己先前无机状态的趋向。
9、本我:是人的动物性,包含在无意识之中,是人格中最难接近,但有最有利的部分。
10、停滞:心理障碍可以导致任何阶段的法杖停顿和延缓,这种现象称之为停滞。
11、倒退:由于早期阶段发展停滞使某些早期的特征保留在以后的阶段中,当个人面临危机或受挫时,他很有可能退回到较早的阶段,这一过程称为倒退。
12、压抑:是指把那些不能被意识所接受的冲动、观念或回忆压抑到潜意识中去。
压抑是自我最基本的防御机制,压抑是自我防止引起焦虑的思想观念进入意识领域的一种方法。
13、否认:否认是最早形成的自我防御机制之一。
是指人们潜意识地组织外部事件进入意识,如有威胁和危险的事件。
14、投射:是指把自己所不能接受的冲动,欲望或思想转移到别人或洽谈对象身上。
他是一种拿别人做“替罪羊”的方法。
15、个体潜意识:个体潜意识是“潜意识的表层,它包括了一切被遗忘的记忆、知觉、以及被压抑的经验”。
人格心理学
![人格心理学](https://img.taocdn.com/s3/m/dc05ca9129ea81c758f5f61fb7360b4c2e3f2a94.png)
人格心理学引言人格心理学是心理学的一个重要分支,主要研究个体特质和行为模式的心理机制。
人格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是个体的心理特质、个性形成的过程以及个体与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
本文将介绍人格心理学的基本概念、研究方法和一些重要理论。
一、人格心理学的基本概念人格是指个体相对稳定的心理特质和行为模式的总和。
人格心理学致力于研究个体的人格特征,包括个体的性格特点、兴趣爱好、态度价值观等。
人格心理学认为,人格的形成是一个长期、稳定的过程,受到基因、环境和个体经验的综合影响。
二、人格心理学的研究方法1. 自报量表自报量表是人格心理学中常用的研究方法之一。
研究者通过让被试者填写一系列问题或陈述,来了解个体的人格特征。
自报量表常用于测量个体的性格特征、情绪状态和心理健康状况等。
2. 实验研究实验研究是人格心理学中用于探究因果关系的重要方法。
研究者通过对不同条件下的个体进行实验操作,来观察和分析个体的行为和反应。
实验研究可以帮助研究者发现个体特质与环境因素之间的关系,揭示人格心理学的本质规律。
3. 观察法观察法是人格心理学中用于研究个体行为的重要方法。
研究者通过观察个体在不同情境下的行为反应,来了解个体的人格特征和行为模式。
观察法可以提供客观、真实的数据,对于研究人格心理学的相关问题具有重要的意义。
三、人格心理学的重要理论1. 特质理论特质理论认为,个体的人格可以通过一系列相对稳定的特质来描述。
根据特质理论,人格特质可以分为五个大类:神经质、外向性、开放性、宜人性和尽责性。
特质理论对于人格心理学的研究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2. 心理动力学理论心理动力学理论由弗洛伊德提出,认为人格是由意识、潜意识和超我三部分组成的。
心理动力学理论认为,个体的行为和心理问题可以通过解析潜意识中的冲突来理解和解决。
3. 人本主义理论人本主义理论强调个体的自我实现和成长,认为人们具有积极向上的动机和潜能。
人本主义理论强调人格的整体性和独特性,主张关注个体的内在需求和发展。
人格心理学
![人格心理学](https://img.taocdn.com/s3/m/4d3fbe06a6c30c2259019e2c.png)
【第一编】一.学习人格心理学的意义1.为其它领域提供基础知识2.有助于提高理论逻辑思维的能力3.帮助人们自我探索,自我完善二.人格的定义1.集合式定义:罗列出一些人格成分,人格被描述为这些元素的集合。
2.整合式和完整式定义:特点是强调人格为个体各方面属性所组成的整体。
3.层次性定义:特点是将人各分为若干层次或等级,越是上层的结构越具有整合的作用。
4.适应性定义:强调适应性功能。
5.个别性定义:特征是强调个人的独特性,一个人与其他人的不同之处。
6.代表性定义:强调人格是个人的代表性行为范式,他不是与别人不同,而是具有自己的特色。
三.与相关概念的区别1.人格:在心理学中,人格是探讨完整个体和个体差异的心理学领域。
人格是个体的思想、情感、行为的特有整合,其中包含着区别于他人的稳定而统一的心理品质。
2.性格:性格是指个体对现实的稳定态度与习惯化了的行为方式的人格特征。
是后天学习,习得得到的。
性格有好坏优劣之分,含有道德含义,表现为个人的品行,道德和风格。
3.个性:个性是一个人区别于另外一个人的稳定的独特的整个心理特征。
主要强调的是个体之间的差异。
四.人格的基本特质1.人格的独特性:不同的遗传、生活经历、教育环境等,形成各自独特的心理特点。
2.人格的稳定性:表现在跨时间的持续性和跨情境的一致性。
3.人格的统和性:人格是由多种成分构成的整体,具有内在一致性,受自我意识的调控。
是思想,情感,行为的和谐、一致、统一的整体。
4.人格的功能性:人格是一个人生活成败、喜怒哀很的根源。
人格决定一个人的生活方式,甚至有时会决定一个人的命运。
【第二编】【弗洛伊德理论】一.人格结构最初,佛洛依德认为人格结构是由意识和潜意识两个部分构成的,意识又包括前意识,所以实际上他把人格氛围潜意识、前意识和意识三个部分。
后来他提出了新的“三部人格结构”说,早期的“潜意识”“前意识”“意识”的心理结构被表述为“本我”“自我”“超我”组成的人格结构,这三者之间有各自的功能、性质、活动原则、动力结构,彼此联系且相互制约。
人格心理学
![人格心理学](https://img.taocdn.com/s3/m/bbae1018ec630b1c59eef8c75fbfc77da269972b.png)
人格:个体在先天遗传地基础上,通过环境、教育和自身主观努力等因素的交互作用,在社会化过程中形成的内在动力组织与外在行为模式整合的统一组织。
人格心理学:人格心理学是一门相对独立的学科,它是研究和解释个体思想、情感、意向和行为,具有整体性的独特模式的心理学分支学科。
,性格:人格构成的一个主要成分,是个体后天形成的具有社会道德评价意义的心理品质和行为特征。
人格的主要特征:(一)人格具有整体性人格是个体整个精神面貌的表现,是一个人的各种倾向性和人格特征的有机结合体。
通常这些成分或特征不是孤立存在的,同时也不是机械地绑合在一起的,而是错综复杂地相互联系、彼此交互作用组成的一个完整的统一体。
这种整体性包含三层含义。
1•内在统一性(在现实生活中,凡属于有血有肉的活生生的正常人,一般总能正确地认识和评价自己,合理定位,及时调整自己内部心理世界中出现的相互矛盾的心理冲突。
)2•全面性(认识人与人之间的不同,一般需要从整体角度,通过与不同人的人格特征的联系和比较,真正认识个体的差异。
)3•复杂性((人格就是由多个紧密相连的成分构成的不同层次、不同侧面、不同水平的复杂体。
)(二)人格具有独特性人格有共同性也有差异性,而心理的共同性和差异性在人格中具有统一性,它们的统一性有以下两种含义。
1.某一群体共有的心理特点总是通过群体内的成员个体体现出来,它制约着个体的独特性。
2•人类所具有的某些共同的心理活动规律会表现在不同的个体身上。
(三)人格具有稳定性可变性人格具有稳定性,表明个体是具有人格的个体,否则就很难说明个体的人格是什么样子的。
也正因为人格具有稳定性,我们才可能把一个人和另外一个人在精神面貌上区别开来。
但人格虽然具有稳定性但并不意味着它是不可改变的,人格也具有可变性或可塑性,尤其是正在成长中的儿童的人格是不稳定的,容易受到客观环境的影响。
(四)人格具有生物性和社会性人是具有社会性的生物,人的自然的生物特性不能预定人格的发展方向,然而它却构成了人格形成的基础,影响着人格发展的途径和方向及人格形成的难易程度。
心理学第四章 人格
![心理学第四章 人格](https://img.taocdn.com/s3/m/62d5a8e3f90f76c661371a15.png)
抑郁质
弱。感受
性高,耐 受性低。 极端内向, 多疑多虑, 敏感,孤 僻。
如何看待气质类型?
稳定性与可塑性 没有好坏之分 不决定一个人成就的高低,但能影响工 作效率。 影响性格形成的难易,影响对环境适应 的难易。 影响健康
三、性格
在对现实的稳定的态度和习惯化了的行 为方式中所表现出来的人格特征
父母的态度对孩子人格的影响
父母的态度 支配的 干涉的 孩子的人格
消极的、缺乏自主性、依赖 的、顺从的
臆病、神经质、被动的、幼 稚的
娇宠的 拒绝的
不关心的 专横的 民主的
任性、放肆、幼稚、神经质、 温和 自我显示、冷淡、乱暴的
攻击的、情绪不安定的、冷 酷的、自立的 反抗的、情绪不安定的、依 赖的、服从的 合作的、独立的、坦率的、 社交的等
二、动机的定义
(一)动机的定义
是指激发、维持、调节人们从事某种活动,并引导活动 朝向某一目标的内部心理过程或内在动力。
(二)动机的功能
1、激活功能 2、指向功能 3、调节与维持功能
三、动机的产生
内部的需要;外部的诱因。
四、动机的种类
(一)性质:生理性动机与社会性动机
1、生理性动机 也称驱力,以个体的生物学需要为基础。 2、社会性动机 是人类所特有的,以人的社会文化需要为基础。
耶基斯—多德森定律
动机与工作效率的关系
主要观点:
– ①总体而言,动机越强,效果越好。
– ②具体活动,动机强度与工作效率之间是一
种倒U形曲线关系。中等强度的动机最有利 于任务的完成。
– ③各种活动都存在一个最佳的动机水平,它
随任务性质的不同而变化。较容易的任务中, 效率随动机的提高而上升;随着任务难度的 增加,动机的最佳水平有逐渐下降的趋势。
心理学对人格的定义
![心理学对人格的定义](https://img.taocdn.com/s3/m/f221610686c24028915f804d2b160b4e767f81b0.png)
心理学对人格的定义什么是人格在心理学中,人格是指一个人在行为、情感和思维方面相对稳定、连贯一致的特征模式。
人格是由个体的遗传因素、环境和个人经历共同塑造而成的。
人格是一个复杂的概念,通常包括诸如性格特质、价值观、动机以及认知模式等方面。
心理学对人格的定义心理学对人格的定义在不同的学派和理论中可能有所不同,但通常可以概括为以下几个方面:1. 人格是相对稳定的特征模式人格具有相对的稳定性,即一个人的个性和行为特征在一段时间内相对保持不变。
尽管人格可以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发展和改变,但其变化通常是渐进的,并不是轻易改变的。
这种相对稳定性使得人格成为一个人在不同环境和情境中表现一致的重要因素。
2. 人格与遗传和环境有关人格的形成受到遗传和环境因素的影响。
遗传因素可以决定人的基本性格特点,如情绪稳定性、外向性等。
环境因素则可以通过社会经验、教育和文化等方式对人格进行塑造和影响。
遗传和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使得每个人的人格都具有独特性。
3. 人格有不同的维度和特质心理学研究表明,人格可以通过多个维度来描述和测量。
其中最为著名的是五大人格特质模型,即神经质、外向性、开放性、宜人性和尽责性。
每个人在这五个维度上的得分都不同,从而形成了个体的独特人格。
在人格的研究中,还有许多其他的特质和维度被提出和研究。
例如,因察觉-判断的差异而产生的内外向特质,以及自我概念、自尊、自我效能等方面的个体差异。
4. 人格与行为、情感和思维之间有关系人格与行为、情感和思维之间存在着相互关系。
人格特质可以预测一个人的行为方式和偏好,例如外向性高的人更喜欢社交活动,神经质高的人更容易焦虑不安。
人格也可以影响一个人的情感体验和思维方式,例如开放性高的人更善于创新和接受新事物。
总结人格是一个在心理学中广泛研究的概念,它涉及到一个人的行为、情感和思维方方面面。
人格在个体的发展和生活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心理学对人格的定义强调了人格的稳定性、遗传和环境的影响、多维度和特质以及与行为、情感和思维之间的关系。
人格的含义名词解释心理学
![人格的含义名词解释心理学](https://img.taocdn.com/s3/m/ab54f575f011f18583d049649b6648d7c0c70861.png)
人格的含义名词解释心理学人格的含义:名词解释心理学引言:人格是心理学研究中一个核心的概念。
在我们日常生活中,常常会听到人们谈论一个人的人格,但对于人格的真正含义以及它在心理学中的角色,却有时被忽略或理解不全面。
本文将解释人格的含义,并探讨它在心理学中的作用和影响。
一、人格的定义人格是指一个人独特的个性和行为特征,由遗传、环境和个人经历等多种因素交织而成。
人格不仅包括人的思维方式、情感状态、行为模式等方面,还涉及到一个人内在的动机、价值观和信念。
人格不同于身体特征,是个体与众不同的独特性,决定了一个人在各种情境下的反应和行为。
二、人格的构成要素人格的形成与个体的遗传与环境相互作用密切相关。
遗传因素对人格发展起到基础性的作用,而环境对人格的发展也有着显著的影响。
1. 遗传因素遗传学研究表明,人格的某些特征具有遗传倾向,如外向、内向、神经质等。
这些特征被认为与个体的遗传背景相关。
然而,遗传并不是唯一决定人格的因素,环境的作用也至关重要。
2. 环境因素环境对人格的发展具有深远影响。
早期的家庭环境、学校教育以及社会文化等都会对人格的形成产生影响。
例如,一个暴力和恶劣的家庭环境可能会导致孩子成为冲动和暴力的成年人,而富有爱和温暖的家庭环境则有助于培养一个友善和理解他人的人格。
三、人格的心理学研究人格心理学是心理学中的一个重要分支,致力于研究人格的形成、发展和变化等。
通过对人格特征和行为的研究,人格心理学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人们的行为模式和心理状态。
1. 人格特征的分类人格心理学通过对人类个体的特征进行分类,帮助我们理解人格的多面性。
其中一种常用的分类方法是五因素模型(Big Five Model),包括外向性、宜人性、尽责性、神经质和开放性。
通过评估一个人在这五个因素上的得分,我们可以获得对他们人格特征的初步了解。
2. 人格与心理健康人格与心理健康密切相关。
研究表明,一些人格特征与心理健康问题(如焦虑、抑郁等)存在关联。
人格心理学
![人格心理学](https://img.taocdn.com/s3/m/9fb2d91359eef8c75fbfb3e4.png)
人格的定义:人格是个体在先天生物遗传素质的基础上,通过与后天社会环境的相互作用而形成起来的相对稳定的和独特的心理行为模式。
人格的特性:1. 人格的整体性2. 人格的稳定性 3. 人格的独特性 4. 人格的社会性相关概念辨析个性:指人格的独特性。
它与人格的区别在于:其一,个性是指人的个别差异;人格则是对一个人的总的描述或本质的描述。
其二,个性是相对与共性而言的,世界上万事万物都有个性,但人格是对人而言的,其它事物或动物显然不能用人格来描述。
气质:是个人生来具有的心理活动的动力特征。
它与人格的区别在于:人格的形成除了气质、体制等先天禀赋作基础外,社会环境的影响起着决定性的作用,而气质仅属于人格中的先天倾向。
性格:是指个人的品行道德和风格。
它是人格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个人有关社会规范、伦理道德方面的各种习性的总称,是不易改变的、稳定的心理品质。
三、人格理论的基本问题与设想1. 自由意志――决定论:一个人在指向和控制自己的日常生活中有多大程度上的自由,他的行动在多大程度上是由意识以外的因素决定的。
2. 理性――非理性:一个人可能在多大程度上通过他的理智改变行为?3. 整体说――元素说:整体说强调行为要从全体来研究,元素说则强调要从特殊的、相对独立的成分来逐个探讨。
4. 素质――环境论:人的基本特性有多少是由躯体或者素质决定的,多少是由环境影响造成的?5. 主观性――客观性:人是否存在个人的主观世界的经验,且对行为有极大的影响?或者对行为的影响主要来自于外部因素的作用?6 前动性――反应性:行为是由什么引起的,是内部活动本身,还是对外界刺激的一系列反应?7. 稳态――异态:涉及行为的动力,是为消除紧张达到内部平衡还是不断成长自我实现?8. 可知性――不可知性:人的行为和本性是否可根据科学方法而被认识,还是有某些超越科学而不能认识的东西?9. 可改变性――不可改变:一个人在一生中其人格是否可能发生根本的改变?二、人格心理学的研究途径1.个案研究2.相关研究3. 实验研究精神分析流派的三条路线:弗洛伊德、埃里克森----------阿德勒、荣格、客体关系心理学------------荣格弗洛伊德的理论观点一、人性观:1、决定论倾向2、将人视为能量守恒系统3、性恶论三、人格结构(一)地形学模型(二)结构模型1. 本我----本我的活动准则是“快乐原则”。
心理学 人格
![心理学 人格](https://img.taocdn.com/s3/m/eff7dc5a83c4bb4cf7ecd1c7.png)
第八章人格人格:构成一个人思想、情感、行为的特有模式,这个独特模式包含了一个人区别于他人的稳定而统一的心理品质。
人格的多种本质特征:1.独特性:(人心不同,各如其面)一个人的人格是在遗传、成熟、环境、教育等先天后天因素的交互作用下形成的。
不同的遗传、生存、教育环境,形成各自独特的心理特点。
2.稳定性:(江山易改,本性难移)一个人的某种人格特点一旦形成,就相对稳定下来。
其稳定性还表现在,人格特征在不同时空下表现出一致性的特点。
3.统合性:人格由多种成分构成的一个有机整体,具有内在的一致性,受自我意识的调控。
4.复杂性:(鲁迅: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人的行为表现出多元化、多层面的特征。
5.功能性:(一个人的性格就是他的命运)人格是一个人生活成败、喜怒哀恨的根源,决定一个人的生活方式,甚至命运。
人格结构1.知—情—意系统心理过程包括:认知、情绪情感、意志过程,是人们都具有的共同心理现象,但每个人在这三大过程中表现各不相同,这种个体差异现象是人格的成分。
2.心理状态系统:某一时刻或某段时间内相对稳定的心理活动背景。
包括意识状态、注意、情绪状态、疲劳状态等。
这些状态直接影响到心理活动的差异性。
3.人格动力系统:决定并制约人的心理活动的进行、方向、强度、稳定水平的结构。
包括需要、动机、兴趣、价值、世界观等。
价值观形成后,具有相当的稳定性,并对人格起控制作用。
4.心理特征系统:包括能力、气质、性格三种成分。
能力方面,自然科学家表现认知能力强,社会活动家人际交往能力强。
气质方面,有人暴躁,有人温和。
性格方面,有人正直,有人阴险。
5.自我调控系统:以自我为核心的人格调控系统,主要作用是对人格的各个成分进行调控,保证人格的完整统一和谐。
属于人格中的内控系统或自控系统。
包括:①自我认识:对自己的洞察和理解,包括自我观察和自我评价(自我调节的重要条件)。
②自我体验:自我意识在情感上的表现,是伴随自我认识而产生的内心体验。
人格心理学
![人格心理学](https://img.taocdn.com/s3/m/74817b0bfab069dc512201e5.png)
人格心理学人格心理学为心理学的分支之一,可简单定义为研究一个人所特有的行为模式的心理学。
“Personality”一般都会被译作“性格",心理学学界则把它译为“人格”。
“人格”不单包括性格,还包括信念、自我观念等等。
准确来说,“人格"是指一个人一致的行为特征的群集。
人格的组成特征因人而异,因此每个人都有其独特性.这种独特性致使每个人面对同一情况下都可能有不同反应.人格心理学家会研究人格的构成特征及其形成,从而预计它对塑造人类行为和人生事件的影响。
人格是个体在行为上的内部倾向,它表现为个体适应环境时在能力、情绪、需要、动机、兴趣、态度、价值观、气质、性格和体质等方面的整合,是具有动力一致性和连续性的自我,使个体在社会化过程中形成的给人以特色的心身组织.中文名人格心理学外文名Personality类属心理学定义研究一个人所特有的行为模式研究内容人格的构成特征及其形成作用预计对塑造人类行为人生事件影响理论介绍人格的形成受到不同因素的影响,因而发展出不同的分析理论,包括心理精神分析论、社会认知论、人本主义及生物学派等等。
精神分析论根据心理动力学(en:Psychodynamics),精神分析学家弗洛伊德(en:Sigmund Freud)指出人格可分成三个层次,即意识,前意识及潜意识,他并提出人格结构中的超我、自我、本我来解释以上三个层次。
社会认知论社会认知论(Social Cognitive theory)的提出者是心理学家班杜拉(en:Albert Bandura),他指出人的行为不但受个人控制,亦受环境和外在社会因素影响,即“相互决定八种类型人格的八种人格划分:外向思考型这类型的人,偏爱知性生活,尽量让自己的生活活动,合乎知性结论。
所谓知性结论,就是客观而普遍为一般接受。
不独断、不任性、谨守客观.以知性为行动规范,客观的分清各种事实和条件,仔细考虑之后才下结论.对人待己,采用相同基准。
心理学 第六章 人格
![心理学 第六章 人格](https://img.taocdn.com/s3/m/60cbf1640508763230121223.png)
• (4)抑郁质——秋天落叶 • 特征: • 行动缓慢、敏感、情感体验深刻、容易感觉到别人不易
觉察的细小事物、易疲倦、孤僻。
小测验:猜猜他们的气质类型
• 银行的出纳台前,等着存钱或取钱的储户排成长龙,出纳 员熟练而迅速地为储户办理着手续。突然,缓进的长龙停 顿下来,原来站在柜台前的一个老年人取出一大叠现金, 动作迟缓地填写存款单。于是,排在后面的小王轻声咒骂 起来,怒气冲冲地用脚碾着烟蒂,同时又点上了另一支烟 ;小王身后的老张眼看要误了开会,也怒火中烧,但自知 无可奈何,于是一边看着窗外马路上的车水马龙,一边思 考其他事情;紧挨着老张的李小姐似乎知道今天银行里人 一定很多,所以并不着急,稍稍调整了一下姿势,继续翻 阅手中的时装杂志。
• 爱斯基摩人的生活环境——高寒地区,夏季打 渔,冬季打猎,流浪生活、以帐篷遮风挡雨。
• 社会结构——以家族为单位,男女平等、社会 结构松散,无政治与宗教权威。
• 父母教养孩子的原则——使其具有适应独立生 活的能力。宽松、自由,不受打骂
• 孩子的人格特点——坚定、独立、爱冒险
四、几种重要人格成分
• (一)认知方式 • 认知方式也称认知风格或认知类型,是指个体
• 研究表明,慎思型学生阅读成绩好,再认测验成绩优, 在推理测验中成绩好,而且在创造设计中成绩优秀;冲 动型学生阅读困难,学习成绩常常不理想,学习能力缺 失。
场独立型和场依存型
• 场独立型(Field Independent)是指很容易地将一个知觉 目标从它的背景中隔离出来的能力;场独立者在对信息 进行加工时往往依靠自己内部具有的知识框架,不太依 赖于外部环境,倾向于自己独立分析问题;在与人交往 时很难体察入微。
心理学对人格的定义
![心理学对人格的定义](https://img.taocdn.com/s3/m/482f6de648649b6648d7c1c708a1284ac85005b0.png)
心理学对人格的定义一、前言人格是心理学中一个重要的研究对象,它是指个体在长期的生活和社会实践中形成的稳定的心理特征和行为方式。
人格对于个体的行为、情感、思维等方面都有着深刻的影响,因此,了解人格对于我们认识自己和他人、改变自己和他人行为方式、促进个体健康发展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二、人格的概念1. 人格是什么?人格是指个体在长期生活和社会实践中形成的稳定心理特征和行为方式。
它包括个体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念、兴趣爱好等多方面内容,是一个相对稳定而又不断发展变化的整体。
2. 人格与个性有什么区别?虽然“人格”和“个性”这两个概念经常被混淆使用,但它们确实存在一些区别。
在心理学中,“个性”通常指一个人具有独特性质或特点,而“人格”则更强调一个人长期内表现出来的稳定特点。
三、影响人格形成的因素1. 遗传因素遗传因素是影响人格形成的一个重要因素。
研究表明,人格的某些方面,如情感稳定性、外倾性等,与基因有关。
2. 环境因素环境因素也是影响人格形成的一个重要因素。
个体在成长过程中所处的环境,如家庭、学校、社会等,都会对个体的人格发展产生影响。
3. 个体自身因素除了遗传和环境因素外,个体自身的认知、情感、行为方式等也会对其人格发展产生影响。
例如,一个乐观向上、积极进取的人,在面对挫折时可能更容易保持心理健康。
四、人格特征1. 五大人格特质理论五大人格特质理论是目前最为广泛接受和应用的一种描述和测量人格特征的方法。
它将人格特征分为五个维度:神经质(即情感稳定性)、外倾性、开放性、宜人性和尽责性。
2. 其他常见的人格特征除了五大人格特质外,还有一些其他常见的描述和测量人格特征的方法。
例如,“黑暗三角”模型将人格特征分为三个维度:精神病态、自恋和心理暴力倾向。
五、人格的测量方法1. 自我报告法自我报告法是最常用的一种人格测量方法。
它通常采用问卷或调查表的形式,要求被试者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回答一些问题,以此来了解其人格特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格心理学复习资料第一章1.“人格心理学之父”为美国心理学家奥尔波特,1937年美国心理学家奥尔波特的《人格:心理学的解释》和1938年美国心理学家默里的《人格研究》的出版,标志着人格心理学的诞生。
2.美国心理学家墨菲指出人格的研究是从戏剧和传记开始的。
特奥夫拉斯图斯的《性格》一书描述了30个具有各种反面性格的典型人物,可以说是迄今为止最早的一部人格心理学专著。
3.学习和研究人格心理学具有哪些意义?(p34)4.人格的基本特征(p5)(一)、整体性:各人格元素之间的协调一致;个体与环境之间的协调一致。
(二)、稳定性与可塑性(江山易改,本性难移):跨时间性;跨情境性。
是动态的过程向静态的状态转化的结果。
稳定具有相对性。
(三)、独特性(人心不同,各如其面):包括共同之处和个体差异(四)、社会性与生物性:人格的形成又是一个将社会规范和要求内化的过程,是环境与遗传相互作用的结果。
5.奥尔波特1924年在哈佛大学开设了最早的人格心理学课程“人格:它的心理的和社会的领域”,1937年出版了他的专著《人格:心理学的解释》。
该书集前人人格心理学之大成,建立了现代人格心理学的基本框架,被认为是人格心理学诞生的标志。
第二章1.弗洛伊德的人格三部结构。
本我、自我、超我各遵循什么原则?(p41)(1)本我(id)—“快乐原则”(2)自我(ego)—“现实原则”(3)超我(superego)—“完美原则”本我(id):原始的自己,包含生存所需的基本欲望、冲动和生命力。
本我是一切心理能量之源。
原则:快乐原则(pleasure principle)满足方式:行为;幻想自我(ego):人格中理智的、符合现实的部分,自我的机能是寻求“本我”冲动得以满足,而同时保护整个机体不受伤害。
(一仆三主) 原则:现实原则(reality principle)特点:逻辑性、符合现实超我(superego):是人格结构中代表理想的部分,其机能主要在监督、批判及管束自己的行为。
原则:道德原则(moral principle)功能:控制行为2弗洛伊德的人格发展五阶段。
(p43)3阿德勒是第一个强调出生顺序在人格形成中的作用的心理学家。
2.荣格的人格结构。
(p56)3.自性是集体潜意识的核心,是协调人格各部分的原型。
4.荣格的(一)一般态度类型(3种)(二)机能类型(4种)(三)八种人格类型(p65)7.埃里克森的人格发展八阶段(p71)8.霍妮的基本焦虑(p79)9.弗洛伊德划分五个人格阶段分别是(口唇期、肛门期、性蕾期、潜伏期和生殖期)。
10.()是阿德勒个体心理学理论的顶点。
11.(自性)是集体潜意识的核心,是协调人格各部分的原型。
12.女性心理学的创始人是(霍妮),并把神经症人格类型分成三种,分别是(依从型、敌对型和退缩型)。
13.恋父情结:生活风格:社会兴趣:集体潜意思:在人类历史演化过程中积累下来的祖先经验的积淀.是人类据以做出特定反应的先天遗传倾向,它决定着人的本能。
人格面具:人格面具是内部世界和外部世界的分界点。
自性:基本焦虑:基本敌意:14.请论述新精神分析学派与经典精神分析学派观点的主要区别。
(p81)15.简述埃里克森人格发展的八个阶段并对埃里克森人格理论进行评价。
1、基本信任对基本不信任(0-1岁,婴儿期)这个阶段的婴儿是弱小的,对母亲或护理人员的依赖性大,如果母亲或护理人员能以慈爱和一贯方式满足婴儿的需要,他们就会形成基本信任感;反之,则形成不信任感。
2、自主对羞怯和疑虑(1-3岁,儿童期早期)早期儿童形成了一些基本技能,他们希望自己决定做或不做一些事情父母一方面要履行监护儿童的行为,另一方面又不能伤害儿童的自我控制感和自主性。
如果父母过分溺爱和不公正地使用体罚,儿童会感受到疑虑而体验到羞怯。
3、主动性对内疚(3-5岁,儿童期、游戏期)这一阶段是儿童形成主动性的关键时期。
父母肯定和鼓励儿童的主动行为和想象,那么儿童的主动性就会得到发展;父母经常否定儿童的主动行为和想象,儿童就会缺乏主动性,总是依赖别人,并且感到内疚,而父母如果讥笑儿童的行为和想象力,儿童会以缺乏自主性,当他们在考虑种咱行为时,常容易产生内疚感。
4、勤奋对自卑(5-12岁,学龄期)这个阶段的儿童大都在上小学,学习是他们的主要活动。
儿童在学校与同学竞争,他们比学习,也比在游戏中的表现。
如果儿童体验到了成功并受到嘉奖,则会产生勤奋感和对自己能力的信任感,相反,失败的体验会使儿童产生自卑感,不相信自己的能力。
5、自我同一性对角色混乱(青年期,12-20岁)这一阶段是艾氏人格发展渐成说的精髓,是寻找自我同一性的时期,它体现了童年期与青年期发展中的过渡阶段。
自我同一性是在前四个阶段发展的基础上,进入青年期所表现出来的特点,如果青少年在前四个阶段建立起信任感、自主感、勤奋感,个体就比较容易建立起同一性,顺利地进入成年,如果没有形成良好的同一性,则会出现角色混乱,使他们经常处于犹豫之中,生活缺乏目的与方向,感到迷惑与彷徨。
6、亲密对孤独(20-24岁,成年早期)具有牢固同一性的青年人将会寻求与别人建立亲密关系而没有开成有效工作能力和亲密能力的人会离群索居居,回避与别人亲密交往,因而形成孤立感。
7、繁殖对停滞(25-65岁,成年中期)如果一个人能形成积极的同一性,那么,他就会想把产生这些东西的环境条件传递给下一代。
没有产生繁殖感的人是以“停滞和人际贫乏”为特征的。
8、自我整合对失望(65岁以后,成年晚期)这是人对自己的一生为之奋斗的事业接近完成和进行反省的时期,当一个人回顾一生时,对自己的一生做肯定的回答,感受到是满足的、有创建的和幸福的,这类人的人生是自我整合的,对死亡无所畏惧。
反之,那些回顾道挫败人生的人则会体验到失望、遗憾和绝望,产生对死亡的恐怖感。
16.讨论弗洛伊德的三部人格结构之间的关系。
本我总是与超我直接对立和冲突;自我尽量满足本我的欲求,遵从超我的规范。
自我是人格结构中维护统一的关键因素。
第三章1.心理学家卡特尔主要采用(因素分析法)法来研究人格的。
2.心理学家(艾森克)一生好斗,被称为“知识界的斗士”。
3.人格特质论的代表人物有(奥尔波特、卡特尔、艾森克)。
4.艾森克强调的三个人格基本维度是(、、和)。
5.五因素模型分别是指(、、、和)。
6.表面特质:表面特质是在一个人身上经常发生的、可直接观察到的、有相关性的多种行为的表现根源特质:根源特质是控制人的惯常行为的内在因素,它是人格的内在因素,是人格结构中最重要的部分,也是一个人行为的最终根源流体智力:晶体智力:7.如何使用五因素模型进行员工的选拔,有助于合理使用人才,请举例说明。
(书上有,创新更好)8.简要介绍16PF量表的制作过程。
量表编制依据因素分析法。
因素分析材料来源。
卡特尔认为,可以从三个来源获得对人格进行因素分析的材料:其一是生活记录材料(L2date) ;其二是问卷材料(Q2date) ; 其三是客观测验材料(OT2date) 。
即L 材料、Q 材料、T 材料。
对17953个描述人格的词汇归类整理,得到171个与人格有关的基本词,然后选择208名被试,让他们参照这些词,一评定量表的形式对他们熟悉的人进行评定。
经相关分析和因素分析,得到12种根源特质,以后又根据实证研究增加了4个特质,编制成16PF。
9.奥尔波特如何把特质进行分类的。
第四章1.观察学习的提出者是(),行为预测理论的提出者是(罗特)。
2.美国心理学家(华生)1912年正式提出行为主义主张,成为行为主义心理学学派的创始人,1913年发表论文(),标志着行为主义风潮开始在心理学中兴起。
3.班图拉认为强化有三种形式:(、和)。
4.操作条件反射的创始人是(斯金纳),他设计了工具(“斯金纳箱”)来研究动物的行为。
5.代币奖励:消退:类化:行为的类化:个体对条件刺激相似的其他刺激也能作出反应自我效能感:个体相信自己能成功地做出某种行为的主观体验,影响着个体的行为趋向和情绪。
观察学习:观察学习是指人们仅仅通过观察别人(榜样)的行为就能学会某种行为,又称替代学习、模仿学习。
6.说明多拉德和米勒研究的四种冲突类型,并举例说明。
冲突的种类接近-接近冲突:母亲妻子同时落水回避-回避冲突:吃药挨打针接近-回避冲突:卖假药赚钱违法双重接近-回避冲突:两个工作职位经典条件反射与操作条件反射的区别。
7.简述观察学习的四阶段模型。
8.使用正强化、负强化、无强化和惩罚的目的及举例说明如何使用的。
第五章1.马斯洛的人类需要层次理论包括七个层次,他们分别是(、、、、、、和)。
2.在心理学发展过程中,属于人本主义心理学流派的心理学家有()。
3.高峰体验:是人在进入自我实现和超越自我状态时所感受到的一种非常豁达与极乐的瞬间体验。
患者中心疗法:自我实现:Q分类技术:交朋友小组:交朋友小组(eneounte丁group)亦称“会心团体”。
罗杰斯人本主义心理治疗方‘法之一,自我发展治疗和团体治疗的一种形式。
即创造良好的人际环境使小组成员最大限度地利用个人潜能和团体互动作用,消除心理障碍和改变不良行为,达到自我实现。
4.简述人本主义心理学的主要中心论点。
5.简述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的优缺点。
主要优点有4点:(1)马斯洛对人类需要进行的分类,是一种较为系统、合理的划分方法。
不仅注意到了人与动物需要的共性,更看到了二者的不同,符合人类需要的发展规律。
(2)需要发展模式值得肯定,注意到了优势需要与非优势需要发展变化的关系。
(3)马斯洛对自我实现者人格特征的研究,弥补了人格领域研究中偏重非健康个人的不足,为心理健康标准的全面制定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价值,对建立人本主义心理学奠定了重要的理论基础。
(4)本书在整体论思想的指导下,能全面分析人类需要,分析行为的多种决定因素,这些是值得肯定的。
不足表现在5个方面:(1)马斯洛把“求知”、“理解”看作是满足基本需要的工具,相对忽略了现实社会对个人需要的制约作用。
(2)马斯洛把个人的自我实现作为最高的追求目标有失偏颇,因为在任何社会条件下,个人的自我实现都是和社会目标相辅相成的。
(3)马斯洛有关自我实现者的结论的得出以较少的样本人数为依据,因此结论的可靠性值得进一步验证。
(4)马斯洛对自我实现者的调查研究法虽然取得了惊人的成果,但完全排斥其他方法特别是科学实验法的做法是不可取的。
(5)马斯洛对自我实现者人格的研究虽然成果卓著,但局限在基本特征的描述上,对这种人格形成的重要性采取了轻视的态度。
简述低级需要和高级需要之间的关系。
6.简述罗杰斯认为心理治疗的气氛如何治疗更有效。
第六章1.场依存性---场独立性的测验方法主要有(1.棒框测验(RFT)、2.身体顺应测验(BA T)和转屋测验(RRT))。
2.凯利被认为是认知革命前的理论家,他十分重视个人分析或解释事件的方式,开创了个人构念和个人构念系统研究,并将此作为他人格理论的核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