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省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2020年(春秋版)中考语文试卷D卷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贵州省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2020年(春秋版)中考语文试卷D卷
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
一、基础题 (共5题;共27分)
1. (4分) (2018八上·柯桥月考) 根据注音,写出相应的汉字,书写要规范、工整。
手捧一本好书,时间仿佛凝固而不再qiǎo________然而逝,空间似乎被打破而不再禁锢于一隅。
晨xī________微露,万物初醒,思想打开羽翼,翱翔在书的浩hàn________海洋里,时而引háng________高歌,时而浅声低语。
2. (2分)找出下列句子中的错别字并改正。
我实在有些不耐烦了,抓起新洋娃娃就往地上率,把它率坏了,心中觉得特别痛快。
错字:________ 改正:________
3. (12分)(2018八上·台州期中) 古诗文名句填空。
(1)树树皆秋色,________。
(王绩《野望》)
(2) ________,浅草才能没马蹄。
(白居易《钱塘湖春行》)
(3)大漠孤烟直,________。
(王维《使至塞上》)
(4) ________,卷土重来未可知。
(杜牧《题乌江亭》)
(5)溪云初起日沉阁,________。
(许浑《咸阳城西楼晚眺》)
(6)胭脂泪,相留醉,几时重?________。
(李煜《相见欢》)
(7) ________,猿鸟乱鸣;夕日欲颓,________。
(陶弘景《答谢中书书》)
(8)崔颢的《黄鹤楼》一诗中情景交融,抒发了游子悲苦的思乡之情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
(9)面对月亮,人们常常有不同的心情。
李白在《渡荆门送别》中用“________”表现洒脱的豪气,苏轼在《记承天寺夜游》中用“________”的比喻传达赏月的欣喜。
4. (7分) (2016八下·西华期末) 名著阅读。
(1)
在鲁迅深情的笔下,我们认识了那位“给哥儿买来‘三哼经’”的保姆________,我们记住了那位正直善良的异国老师________。
(《朝花夕拾》)
(2)
请你总结小说《骆驼祥子》的思想主旨。
5. (2分) (2017八下·山西期末) 认真观察漫画,给漫画拟个标题,并说出漫画的主题。
标题:________
主题:________
二、阅读理解 (共5题;共93分)
6. (20分)阅读下文,回答相关问题
①秦王使人谓安陵君曰:“寡人欲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其许寡人!”安陵君曰:“大王加惠,以大易小,甚善;虽然,受地于先王,愿终守之,弗敢易!”秦王不悦。
安陵君因使唐雎使于秦。
②秦王谓唐雎曰:“寡人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不听寡人,何也?且秦灭韩亡魏,而君以五十里之地存者,以君为长者,故不错意也。
今吾以十倍之地,请广于君,而君逆寡人者,轻寡人与?”唐雎对曰:“否,非若是也。
安陵君受地于先王而守之,虽千里不敢易也,岂直五百里哉?”
③秦王怫然怒,谓唐雎曰:“公亦尝闻天子之怒乎?”唐雎对曰:“臣未尝闻也。
”秦王曰:“天子之怒,伏尸百万,流血千里。
”唐雎曰:“大王尝闻布衣之怒乎?”秦王曰:“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以头抢地耳。
”唐雎曰:“此庸夫之怒也,非士之怒也。
夫专诸之刺王僚也,彗星袭月;聂政之刺韩傀也,白虹贯日;要离之刺庆忌也,仓鹰击于殿上。
此三子者,皆布衣之士也,怀怒未发,休祲降于天,与臣而将四矣。
若士必怒,伏尸二人,流血五步,天下缟素,今日是也。
”挺剑而起。
④秦王色挠,长跪而谢之曰:“先生坐!何至于此!寡人谕矣:夫韩、魏灭亡,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徒以有先生也。
”
(1)
解释下列句中划线的词语。
①寡人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
②故不错意也
③休祲降于天
④寡人谕矣
(2)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以头抢地耳。
(3)
阅读文章③④两段,概括秦王对唐雎的态度、情感的变化过程。
愤怒→ →色挠→
(4)
作为外交使臣,唐雎具有高超的说话技巧,你认为主要表现在哪里?请作简要分析。
7. (21分)(2019·柯桥模拟) 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
晏子治东阿
晏子治东阿① ,三年,景公召而数(shǔ)②之曰:“吾以子为可,而使子治东阿,今子治而乱,子退而自察也,寡人将加大诛③于子。
”
晏子对曰:“臣请改道易行而治东阿,三年不治,臣请死之。
”景公许。
于是明年上计,景公迎而贺之曰:“甚善矣,子之治东阿也!”晏子对曰:“前臣之治东阿也,属托不行,货赂不至,陂(bēi)池之鱼,以利贫民。
当此之时,民无饥,君反以罪臣。
今臣后之东阿也,属托行,货赂至,并重赋敛,仓库少内(nà)④ ,便⑤事左右⑥ ,陂池之鱼,入于权宗。
当此之时饥者过半矣君乃反迎而贺。
臣愚不能复治东阿,愿乞骸骨,避贤者之路。
”再拜,便僻⑦。
景公乃下席而谢之曰:“子强⑧复治东阿,东阿者,子之东阿也,寡人无复与(yù)⑨焉。
”
(节选自刘向:说苑《理政》)
【注】①东阿:齐国的阿邑,地名。
②数:责备。
③诛:责罚。
④内(nà):纳。
⑤便:顺。
⑥左右:君之宠幸。
⑦便僻:恭敬得很。
⑧强:勉力。
⑨与(yù):参预,干预。
(1)解释下列句子中划线词的意思。
①改道易行________
②景公许________
③下席而谢之曰________
④子之东阿也________
(2)下列各句与例句中“于”的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寡人将加大诛于子
A . 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
B . 皆以美于徐公
C . 管夷吾举于士
D . 万钟于我何加焉
(3)用“/”标出下面句子的两处朗读停顿。
当此之时饥者过半矣君乃反迎而贺。
(4)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文言句子。
景公迎而贺之曰:“甚善矣,子之治东阿也!”
(5)简要说说晏子前后两次治理东阿的故事留给人们的启示。
8. (15分) (2016八下·泰兴期末) 阅读禹正平的《老裁缝》一文,完成小题。
①昨夜,我又梦见了老裁缝。
②老裁缝是我妻子家隔壁的屋主,60来岁,精精瘦瘦,蓄一撮黄白相杂的山羊胡须,一年四季总套着那件罩过脚背的青色长衫。
他生性喜欢凑热闹,偏偏又闲不住嘴,缺了两颗牙的牙门像老鼠打的小洞,显得既幽默又滑稽。
③记得那是一个细雨绵绵的春日,我初次去妻子家相亲,凳子还没坐热,门外就沁进一句乐乐呵呵的问候,紧接着青色长衫裹进一个瘦老头。
妻子和岳父叫“老裁缝”的口气泾渭分明,一个揶揄,一个尊敬。
他将长衫一撩,随意地坐在我对面,直瞪瞪地拿眼睛挑剔着我。
正当我想在心里诅咒他时,他却有眉有眼地夸奖了我一番。
④从那以后,只要我去未婚妻家串门,老裁缝总要过来露露脸,凑一番热闹,或三言两语,或喋喋不休。
一日,我在不经意间从门口瞥见老裁缝一手提一个鼎罐,不疾不徐地朝镇上那条通往水井的麻石路走去。
未婚妻见我好奇、疑惑,就瞭了我一眼,露出像扇贝一样白灿灿的牙齿,道出了原委。
⑤原来,老裁缝迷信,认为人一生用多了水,去阴间是要坐水牢的。
于是,他视水如命。
他每天只提两鼎罐水,清晨从不洗脸,晚上倒小半盆水抹抹嘴,又拿来洗脚,牙是从不刷的。
他的屋后有一个菜园,他浇起菜来却很大方,别人十天半月浇一次园,他却三五天浇一次。
每天都端着弓步,两手握着舀勺,眼睛炯炯有神,盖过脚背的长衫在菜中扫来扫去。
因此,他的菜园一年四季郁郁葱葱,种下了他对生活的美好向往。
⑥他很吝啬,每每卖完一担菜,熬到日头偏西,他也从不进镇上的馆子,每餐也从不吃饱。
正月里的一块腊肉,他会攒到秋收。
偶尔买一回肉,也要吃上半个月。
假如久不吃荤菜,又怕人笑话,于是吃完饭后,他就往嘴上抹点油,一边走一边拿根火柴棍剔牙齿。
一堆人正在开玩笑,见他来了,就停住笑,一齐围了上去,七嘴八舌地问:“老裁缝,看你走路有气无力的,一定没吃饱吧?”老裁缝稳住脚,抹抹山羊须,举着刚剔过牙的火柴棍,一板一眼地说:“每个人吃的粮食有个总量,粮吃满了人会死的。
”尽管他生活清贫,却不想死。
⑦老裁缝落到这步田地,他自己做梦都想不到。
公允地说,他最拿手的还是裁缝手艺,方圆百十里的裁缝师傅,还没有哪个人的技艺能超越他。
遗憾的是,随着缝纫机的出现,他的手艺被慢慢淘汰了。
也有人找上门来,那是旧时的老顾主,他们照旧打发自己的儿孙前来邀请。
碰上这种场合,老裁缝便掩饰不住脸上的兴奋,用手一遍又一遍地摸着山羊须,然后有条不紊地打开一个小包袱,里面装着久违了的剪刀、竹尺和针线盒。
尔后,很考究地套上那件自己的得意之作——只有逢年过节时才穿的蓝的确良长袍,右手挽着那个小包袱,迈着方步跟在晚辈的后面,既庄重又滑稽地走着。
⑧老裁缝是这样古怪,之前,我认定他一直是个孤寡老头。
中秋节那天晚上,他照例过来凑热闹,出门时,却霸蛮地请我去他家吃顿晚饭。
盛情难却,我硬着头皮去了。
当我坐下来,才发现房里唯一的四方桌上摆着一个镜框,里面是一张女人的相片:30来岁、瓜子脸、细高挑儿,穿一身水红色碎花衣裤,模样儿齐齐整整。
在我一再地追问下,老裁缝凄凄道出那是他已过世的女人。
屋内的空气刹那间凝固了,我后悔自己触动这些带泪的陈年旧事,只想尽快结束这顿突兀的晚餐。
老裁缝仿佛猜着了我的心事,风一样地端出早已准备好的几大碗菜。
一时间桌上热气腾腾,有鲜鸡、鲜鱼、月饼和腊肉。
我默坐着,心里问,这就是我记忆中的老裁缝吗?要不是他端来家酿的米酒,连连催我喝,我还以为这是窗外初升的月光下迷离的幻境。
几杯浊酒下肚,老裁缝的话匣子打开了,原来那晚是他死去20年的女人的忌日。
说到动情处,他的双眼蒙上了一层浑浊的老泪。
我被他的一往情深打动了,怎么也咽不下这桌丰盛的酒菜。
望着几乎没有动的一桌菜,我想,这一餐,老裁缝恐怕要吃上半年呢。
⑨第二年春暖花开的时候,我与妻成了亲,老裁缝不动声色地送来一床被单,我俩珍惜地将它压在箱底。
也就在这年冬天,老裁缝得了重病,当我和妻子去医院探望他时,他正颤抖着双手,将自己一生积蓄下来的1万块钱捐给医院,并叮嘱医生将这些钱用在和他女人一样得癌症的人身上。
⑩老裁缝走的那天,镇上的人都来为他送行,回来的路上,有人说他这辈子不值,无儿无女,无娘无妻,呷没有呷好,穿没有穿好。
我并不赞同他们的说法,可是,每当我想起他,心里就哀哀的,总想为他说些什么。
(1)
阅读全文,请用简洁的语言补全主要情节。
①________——视水如命,浇菜大方——②________——③________——邀我做客,追忆亡妻——送我床单,临终捐钱
(2)
下列选项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第②段中,作者描写了老裁缝的外貌,将“缺了两颗牙的牙门”比作“老鼠打的小洞”,生动形象地写出了老裁缝的幽默与滑稽。
B . 第⑤段中,“老裁缝迷信,认为人一生用多了水,去阴间是要坐水牢的”解释了他每天只提两鼎罐水的原因,并照应了第③段。
C . 第⑦段中,“滑稽”是站在旁观者的角度,老裁缝庄重的穿着,在现实的映衬下早已过时,其举止越庄重越显得滑稽,流露出作者看到老裁缝时内心的喜悦和对老裁缝的嘲讽。
D . 第⑧段中,运用心理描写,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我看到“桌上热气腾腾,有鲜鸡、鲜鱼、月饼和腊肉”时的惊讶与怀疑。
(3)
根据要求完成下列两小题。
①赏析第⑥段画线句的表达效果。
②老裁缝身上有很多自相矛盾之处,看似古怪却又让人觉得合情合理。
请列举其中两处,并作简要分析。
(4)
阅读下面的链接文字并回答问题。
【链接材料】孔乙己是站着喝酒而穿长衫的惟一的人。
他身材很高大;青白脸色,皱纹间时常夹些伤痕;一部乱蓬蓬的花白的胡子。
穿的虽然是长衫,可是又脏又破,似乎十多年没有补,也没有洗。
(鲁迅《孔乙己》)本文中的老裁缝与鲁迅笔下的孔乙己都喜欢穿长衫,长衫在刻画人物形象方面有何异同?请结合文章内容进行分析。
9. (15分) (2019九下·常熟模拟) 阅读下面一篇文章,完成后面小题
从脸谱说起
叶秀山
①脸谱在京剧艺术中不可或缺,实在是我国艺术家对世界艺术作出的特殊贡献。
不过,以前也常听批评家在贬义上使用这个词,说人物没有个性,有公式化、概念化的毛病,则斥之曰“脸谱化”。
②其实,脸谱与概念、公式是完全不同的。
概念、公式是抽象的,但脸谱却不能归结为抽象。
我想,批评脸谱公式化、概念化的,其中有一点未曾深察的是在那个“谱”字上。
③“谱”有标准、准则的意思。
我们常说某人说话、行事“没谱”,是言其做事说话不遵守一定的规则,无法沟通、交流,也无法理解。
“谱”是要大家都能遵守的,没有规矩,不成方圆。
“谱”还有谱系的意思。
谱系是历史性的,是一种传统。
历史不同,传统不同,谱系也就不同,于是有各种不同的家法、流派。
京剧的脸谱,也有不同的家法,同样是曹操的脸,勾画上也是大同中有小异。
此外,凡称“谱”的,都是有待去实现的。
“谱”自身是实践的“本”,好像是个具有普遍意义的设计方案。
光有个脸谱不能成为“活曹操”“活包公”,要成“活某某”,还看演员如何去演。
④现在书店里有许许多多菜谱,分属各种不同的菜系:四川的,淮扬的,上海的,广州的……但菜谱不是菜,不能吃。
菜谱给人一个规范,有的很详细,看起来也很死板,如加盐多少,文火炖半个小时等等。
这个指标,对于普通家庭主妇而言,是帮助她做出中等水平的菜肴来,不至于不堪入口。
但厨艺上乘,在于把握火候。
火候,是一个综合性的分寸,不是“30分钟”“35分零5秒”那样死板的,到时一定起锅。
“火”曰“候”,乃是一种征候,是靠操作者的经验体会感觉出来的。
把握火候不是理论性的,而是实践性的,因而不仅仅是实用性的,而且是艺术性的。
就实用性而言,做出来的菜,有个中等水平,能吃就行;但就艺术性而言,火候是必须掌握的。
舞台艺术中也有火候,是把各种“谱”——包括曲谱、身段、脸谱……都艺术地“兑现”出来,是要艺术家把这些“谱”用活了,塑造出活生生的人物形象来。
⑤像厨艺一样,舞台上也有中等水平的演员,他们按部就班地把各种“谱”“做”出来,就算是完成任务,刻苦的也会用相当的功夫,就是缺少一点灵气。
像灵气、气韵等并不是能“谱”出来的,而是艺术家的一种创造。
然而,就道理来说,各种“谱”,并不是要限制人的创造,而只是要使人创造得更好。
做不好菜不能怪菜谱,演不好戏不能怪各种程式,人物没有个性也不能怪脸谱。
再往深里说。
各种“谱”不但不企图限制艺术家的天才,而且还可以防止天才的流产。
“谱”规范着那不易规范的天才,使其不仅有天才,而且有成就。
⑥记得十几年前奚啸伯先生对我们说,舞台艺术要做到“有规律的自由”,他的体会是很深刻的。
(选自《叶秀山文集》,有删改)
(1)文中的“谱”有哪些丰富的含义?
(2)文中第④段作者为何要介绍生活中的“菜谱”?
(3)请结合全文内容,说说最后一段中“有规律的自由”的内涵。
10. (22分)(2015·漳州) 阅读下文,完成各题。
像花生一样活着
耿艳菊
①乡下老家种植着大面积的花生,父亲则是种植花生的大户。
很多人慕名向他请教,父亲笑眯眯地点起一支烟,
说:“花生啊,好活……”声音拉得倍儿长,像讲自己的孩子一样骄傲。
②好活?!还真是如此。
似乎从有记忆开始,秋田里就是一望无际的花生。
这一种就是几十年,从来没有让人失望过。
③印象里,每年在麦子将要熟的时候,父亲就开始种花生了。
一个三角撑子,一把铲子,就是全部工具。
不几天,小种子已在土里发了芽。
等到麦子收割完,青青的小苗已摇曳满地了。
看着它们,我们瞪大了好奇的眼睛,宝贝得不得了。
父亲开着农用车一趟一趟拉麦子麦秆,车轮碾在花生苗上,花生苗扁下去,流出了青色的汁液。
我们心疼得直哭,父亲却哈哈大笑,说:“没事的,它们结实着呢!”
④果然,一段时间后,再见到它们,都好好的,青色的叶间还缀满了小黄花。
父亲告诉我们,别小瞧这不起眼的小花,一朵花就是一颗白白胖胖的花生。
他又给我们讲花生地上开花地下结果的特性。
我们听得有趣,情不自禁地数起了那些小小的花,一朵,两朵,三朵……心里溢满了欢喜。
⑤花生的生命力之强简直让你不敢相信。
有一年,麦收过后,邻家图省事,就把田里的麦茬点燃了。
谁知火势借着风力殃及到我家的地,一地青青,几个小时后,变成了一片黑乎乎的天地。
【A】对花生一向自信的父亲脸色煞白,猛地坐在地头,喃喃地说:“完了!这下花生肯定活不了了……”第二天,父亲就去街上重新买了花生种子。
没想到,夜里一场雨后,黑乎乎的田里又冒出了绿绿的嫩芽。
⑥花生特别易于管理。
一遍除草剂,就任其自由生长了。
长长的夏天,容易干旱,花生可不怕。
【B】当玉米、棉花耷拉着焦渴的叶片时,花生依然擎着黄色的花蕊,绽成属于自己的一道风景。
秋天收获的时候,又会碰上连绵的风雨天,那又有什么关系呢,果实长在下,雨水反而滋润了它。
⑦犹记得刚毕业那会儿,我没有经验,只在一个小公司里做着一份打杂的工作,时常心灰意懒。
秋忙时节,正赶上放假,我便回去帮父亲收花生。
父亲见我闷闷不乐,问缘由,我一股脑儿道出了心中的烦恼和困惑。
父亲听了,一边拔花生,一边和我聊起了小时候学过的课文——许地山的《落花生》.他借用许父的话,说:“花生不像好看的苹果、桃子、石榴,把它们的果实悬在枝上,鲜红嫩绿的颜色,令人一望而生发羡慕之心。
它只把果子埋在地下,等到成熟,人们才把它挖出来。
你看,花生就是这样低调,把自己置于泥土中,一点一点壮大自己,结出珍贵果实。
”
⑧我也学着父亲的样子,拔出一株花生,抖抖土。
白花花的花生,太阳下,晃人的眼,那一刻,我心里豁然开朗。
⑨花生是一种怎样的植物呢?像贫苦人家的孩子,容易养,给口吃的,便虎蹿着往上长。
它不挑三拣四,安于自己的环境,不抱怨,不气馁,不喧哗,本本分分,安安然然。
不管生活赐予的是灿烂阳光,还是一地风雨,它都顽强地活出自己的样子。
风光是你们的,热闹是你们的,它只把自己藏在朴实的泥土下,悄悄地成长。
(选自《思维与智慧》2015年第7期,有删改)
(1)
将表格填写完整。
(2)
第④段中,我们“心里溢满了欢喜”的原因是什么?
(3)
结合语境,任选一句赏析。
A.对花生一向自信的父亲脸色煞白,猛地坐在地头,喃喃地说:“完了!这下花生肯定活不了了……”(请从人物描写的角度赏析。
)
B.当玉米、棉花耷拉着焦渴的叶片时,花生依然擎着黄色的花蕊,绽成属于自己的一道风景。
(请从动词选用的角度赏析。
)
(4)
文中的父亲是个怎样的人?请根据选文内容分析。
(两点即可,)
(5)
联系实际,谈谈你从结尾划线句子中得到的启示。
三、作文 (共1题;共5分)
11. (5分)题目:那一刻,我真难忘
要求:①写真事,抒真情,内容完整,书写清楚;
②不少于500字
参考答案
一、基础题 (共5题;共27分)
1-1、
2-1、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1、
4-2、
5-1、
二、阅读理解 (共5题;共93分)
6-1、
6-2、
6-3、
6-4、
7-1、
7-2、
7-3、
7-4、
7-5、
8-1、
8-2、
8-3、
8-4、
9-1、
9-2、
9-3、
10-1、
10-2、
10-3、
10-4、
10-5、
三、作文 (共1题;共5分)
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