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春季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达标检测语文试题(含解析).docx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学校
班级
姓名
2020年春季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下册第三单元达标检测语文试

考试范围:xxx;考试时间:100分钟;命题人:xxx
注意事项:
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
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
第I卷(选择题)
请点击修改第I卷的文字说明
一、选择题
1.下列加点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
A.俨.然(yǎn) 箬.篷(ruò) 魅.力(mèi) 器皿.(mǐn) B.窈.窕(yòu) 垂髫.(tiáo) 造诣.(zhí) 蒹葭.(jiā)
C.好逑.(qiú) 溯洄.(huí) 悄怆.(chuàng) 雎.鸠(jū) D.豁.然(huò) 怡.然(yí) 篆.文(zhuàn) 荇.菜(xìnɡ)
2.下列句中不含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
A.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
B.略无阙处
C.左手倚一衡木
D.皆若空游无所依
3.下列句中加点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

(随即,不久)
B.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

(标志,标记)
C.其岸势犬牙
..差互,不可知其源。

(像狗的牙齿那样)
D.窈窕淑女,钟鼓乐.之。

(使……快乐)
4.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用法和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A.以.其境过清全石以.为底
B.在河之.洲忘路之.远近
C.其.两膝相比者欲穷其.林
D.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而.计其长曾不盈寸
5.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A.《桃花源记》的作者是东晋著名田园诗人陶渊明,代表作品有《归园田居》《饮酒》《五柳先生传》等。

B.《小石潭记》的作者是唐代文学家柳宗元,他也是“唐宋八大家”之首。

C.《关雎》《蒹葭》《式微》《子衿》均出自《诗经》。

D.《核舟记》的作者是明朝散文家魏学洢,本文描绘了“核舟”上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和景物特点,赞美了雕刻者技艺的高超。

6.下面情境中,语言表述最准确、得体的一项是( )
临近中考,小枫同学有些烦躁紧张,想在课余时间去打篮球放松一下。

他把想法告诉了好友小川,小川担心他打篮球时意外受伤影响中考,小川对小枫说:
A.你笨手笨脚的,就不要打篮球了,免得被别人笑话,不如去网吧打游戏,那还不会受伤。

B.我才发现你这么蠢,这时候还打篮球,万一把腿摔折了,不能参加中考,这辈子就完了。

C.现在到了冲刺阶段,你上课时间就不要去打篮球了,我们还是把精力都用到学习上吧。

D.运动确实可以减压,不过万一受伤影响中考可就不值了,我们还是把精力都用到学习上吧。

第II卷(非选择题)
请点击修改第II卷的文字说明
二、名著阅读
7.阅读下面的名著选段,回答问题。

亲爱的孩子:
昨天整理你的信,又有些感想。

关于莫扎特的话,例如说他天真、可爱、清新等等,似乎很多人懂得;但弹起来还是没有那天真、可爱、清新的味儿。

这道理,我觉得是“理性认识”与“感情深入”的分别。

感性认识固然是初步印象,是大概的认识;理性认识是深入一步,了解到本质。

但是艺术的领会,还不能以此为限。

必须再深入进去,把理性所认识的,用心灵去体会……
比如你自己,过去你未尝不知道莫扎特的特色,但你对他并没发生真正的共鸣……
这一回可不然,你的确和莫扎特起了共鸣,你的脉搏跟他的脉搏一致了……
(1)选段出自《________》,是作者写给儿子的一封信。

(2)在这封家信中,作者为次提到莫扎特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句子默写
8.诗文名句积累。

(1)阡陌交通,_______。

(陶渊明《桃花源记》)
(2)_________,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柳宗元《小石潭记》)
(3)__________,胡为乎泥中?(《式微》)
(4)求之不得,寤寐思服。

悠哉悠哉,_________。

(《关雎》)
(5)蒹葭苍苍,________。

(《蒹葭》)
(6)青青子衿,_________。

纵我不往,__________?(《子衿》)
(7)孟浩然在《望洞庭湖赠张丞相》中用对偶句描绘洞庭湖雄伟壮观景象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_。

四、综合性学习
9.综合性学习
材料一央视节目《中国汉字听写大会》成为观众津津乐道的话题,没有大牌明星,只有来自全国各地的中学生;没有声嘶力竭的歌唱,只有安安静静地书写。

节目开播以来,全国刮起了一股汉字听写风潮,还催生了一批“听写族”。

材料二 2018年,央视推出了大型文化节目《经典咏流传》,节目—开播就得到了观众的好评。

此节目将古典诗词与流行音乐完美结合,带领观众在众多歌手的演绎中领略了诗词之美、音乐之美和文化之美。

材料三中国首档中文诗词记忆闯关节目《中华好诗词》在河北卫视华丽亮相,接力《中国汉字听写大会》,为观众继续烹调这场越炒越火的中华文化盛宴。

(1)从以上材料中你探究出怎样的信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某班将于本周星期五下午举行“走进传统文化”的主题班会,假如你是该班学生,请完成以下任务:
①请你为活动拟写一副对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班级想要你去邀请郝校长参加此次活动,你会怎么说?要求语言得体,内容简洁。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对比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问题。

(甲)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高可二黍许。

中轩敞者为舱,箬篷覆之。

旁开小窗,左右各四,共八扇。

启窗而观,雕栏相望焉。

闭之,则右刻“山高月小,水落石出”,左刻“清风徐来,水波不兴”,石青糝之。

船头坐三人,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佛印居右,鲁直居左。

苏、黄共阅一手卷。

东坡右手执卷端,左手抚鲁直背。

鲁直左手执卷末,右手指卷,如有所语。

东坡现右足,鲁直现左足,各微侧,其两膝相比者,各隐卷底衣褶中。

佛印绝类弥勒,袒胸露乳,矫首昂视,神情与苏、黄不属。

卧右膝,诎右臂支船,而竖其左膝,左臂挂念珠倚之——珠可历历数也。

舟尾横卧一楫。

楫左右舟子各一人。

居右者椎髻仰面,左手倚一衡木,右手攀右趾,若啸呼状。

居左者右手执蒲葵扇,左手抚炉,炉上有壶,其人视端容寂,若听茶声然。

(选自魏学洢《核舟记》) (乙)忽一人大呼“火起”,夫起大呼,妇亦起大呼。

两儿齐哭。

俄而百千人大呼,百千儿哭,百千犬吠。

中间力拉崩倒之声,火爆声,呼呼风声,百千齐作;又夹百千求救声,曳屋许许声,抢夺声,泼水声。

凡所应有,无所不有。

虽人有百手,手有百指,不能指其一端;人有百口,口有百舌,不能名其一处也。

于是宾客无不变色离席,奋袖出臂,两股战战,几欲先走。

忽然抚尺一下,群响毕绝。

撤屏视之,一人、一桌、一椅、一扇、一抚尺而已。

(选自林嗣环《口技》) 10.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

(1)其两膝相比.者
(2)如有所语.
(3)两股.战战
11.下列加点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启窗而.观而.竖其左膝
B.佛印绝.类弥勒群响毕绝.
C.中轩敞者为.舱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
D.高可.二黍许珠可.历历数也
12.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1)其人视端容寂,若听茶声然。

(2)中间力拉崩倒之声。

13.(甲)文为了清楚而有条理地介绍核舟“大苏泛赤壁”这一主题,作者采用了_____说明顺序;(乙)文第一段最后一句通过刻画“宾客”的神态、动作等细节,运用______描写烘托了口技表演者技艺的“善”。

14.(甲)、(乙)两文分别表现了民间艺人微雕和口技技艺的高超。

这样有着独特魅力的中华文化遗产,正逐渐消失。

作为一名中学生,你认为应该怎样来保护或传承它们呢?(写出两条合理建议)
六、诗歌鉴赏
阅读古诗,回答问题。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王勃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15.这首诗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16.请从炼字的角度,赏析首联中的“辅”或“望”字。

七、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文,完成下面小题。

观秦兵马俑
季羡林
①车驶过秦始皇陵,骊山巍峨,扑人眉宇。

一个高高的土丘上长满了郁郁葱葱的石榴树,田地里长满了青青的蔬菜,间或能看到青翠茁壮、逗人喜爱的麦苗。

②西安是一个最容易让人发思古幽情的地方。

看到半坡,自然就想到了蒙昧远古的祖先,想到汉族公认的始祖轩辕黄帝。

骊山当然让我想到周幽王和骊姬,始皇陵里埋着妇孺皆知的秦始皇,而茂陵是雄才大略的汉武帝的陵墓。

至于唐代,那遗迹更是到处可见。

抬头一看,低头一想,无一不让你想到唐诗辉煌的黄金时代,想到那些显赫的诗人与脍炙人口的诗句。

走过灞桥,我怎会不想到当年折柳赠别的名句和真挚不舍的友情呢?一看到终南山,那“终南阴岭秀,积雪浮云端”的吟咏之声,就在我耳边响起。

一走过渭水,那“秋风生渭水,落叶满长安”的诗句马上把我带到了长安的深秋中,凉意袭人。

而“云里帝城双凤阙,雨中春树万人家”把春雨中千树万树枝头滴着红雨的杏花带到我眼前,湿
意阵阵。

大明宫“九天阊阖开宫殿,万国衣冠拜冕旒①”,我仿佛亲眼目睹当年世界首都长安的情景,大街上熙熙攘攘,在黄皮肤的人群中夹杂着不少或白或黑、衣着怪异、语言奇特的外国学者、商人、僧侣、外交官。

……
③总之,在乘车驶向秦俑馆的路上,我眼前幻影迷离,心头忆念零乱,耳旁响着、嘴里吟着美妙的诗句,纵横八百里,上下数千年,浮想联翩,心潮腾涌。

我既愉快,又怅惘;既兴奋,又冷静,中间还夹杂一点似乎是骄傲的意味。

④就这样,转眼之间,我们到了秦兵马俑馆。

⑤我们先参观了大厅旁边的一间小厅。

中间陈列着一辆铜车、四匹铜马。

四匹铜马神采奕奕,仿佛正在努力拉着铜车奔驰。

一个铜军官坐在车上,驾着这四匹马。

看到这样精致绝伦的艺术国宝,人们都不禁啧啧称叹,我心中那一点骄傲的意味不由得浓烈起来了。

⑥走进大厅,那真是硕大无比,至少有几个足球场大。

站在栏杆旁边向下面的大坑里望去,那兵俑和马俑都成排成行地站在那里。

将军俑、铠甲武士俑、骑马俑等等,好像都聚精会神地站在那里,静候命令,一个个秩序井然,纪律严明,身体笔直,纹丝不动。

兵俑中间间杂着一些马俑,也都严肃整齐,伫立待命。

我原以为,这些兵俑都是一个模子里塑制出来的,千篇一律。

但是仔细一看才发现,他们的面部表情几乎都不相同:有的像是在微笑,有的像是在说话,有的光着下颔,有的留着胡子,个个栩栩如生,神态各异,没有发
现一个愁眉苦脸的。

我简直难以想象当年的艺术家是怎样塑制这些兵马俑的。

这不叫它是宇宙间一大奇迹又叫它什么呢?
⑦我的思潮又腾涌起来,眼前幻象浮动,心头波浪翻滚。

我仿佛看到前排坑道里的兵俑和马俑一齐跳动起来。

兵俑跑在前面,马俑紧紧地跟在后面,有的兵俑骑上马俑,他们都在将军俑的率领下,奋勇前进。

后排坑道里那些还没被完全挖出来的兵俑和马俑,有的只露出了头,有的露出了半身,有的直着身子,有的歪着身子,也都在那里活动起来。

那高低不平的地面此时在我眼中忽然变成了海浪,汹涌澎湃。

兵俑和马俑正从海浪中挣扎出
来,奋勇地向前奔去。

他们一飞出大厅,看到河山大地花团锦簇,人们意气风发,都大为惊诧与兴奋。

他们边说边飞,浩浩荡荡,飞向骊山,飞向天空。

⑧这八百里秦川可真是一块宝地啊!几千年来,我们多少代人在这里胼手胝足②,辛
勤耕耘,才收拾出如今这样的锦绣河山。

现在在秦俑馆内,外国朋友,男女老幼,穿着五光十色的衣服,说着稀奇古怪的语言,其数目远超过国人。

作为一个中国人的我,那油然而
生的骄傲感与幸福感,现在更加浓烈起来了。

⑨我依依不舍地离开秦俑馆。

此时天色渐晚,骊山山顶隐入薄薄的暮霭中,周围一片宁静。

那浩浩荡荡的兵马俑队伍大概已经飞越了骊山,伴随我的心飞掠那八百里秦川。

(摘自《季羡林散文选》,有删改) (注)①冕旒(miǎn liú):这里代指古代帝王。

②胼手胝足:手脚上因劳作而结满了老茧。

17.通读全文,依据文章内容,完成下面表格。

18.简要分析第④段在结构上所起的作用。

19.联系上下文,赏析第③段中画线句子的语言特色与表达作用。

20.文章标题为“观秦兵马俑”,但作者为何一开始详写了车行途中的所见所想所感,
而并没有直接写“观秦兵马俑”?请结合文章主旨做简要阐释。

21.下列对本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文章第①段的景物描写为全文定下了充满活力、兴奋昂扬的情感基调。

B.第②段末尾的省略号隐含的意思是:在西安,引发思古幽情的历史遗迹与脍炙人口的诗歌还有很多。

C.第⑥段末尾画线句强调的意思是“不知道到底要怎么称呼、评价那些兵马俑才恰当”。

D.刘禹锡“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与第②段画线诗句表达的意境是不同的。

阅读下面的文章,回答问题。

匠心之道“守破离”
刘根生
①一部《战争与和平》,草婴翻译了6年。

他一生追求像原著一样的艺术标准,翻译作品始终遵从六道工序:研读原著、译文、读译文、请人朗读、交编审、打磨求“神韵”。

连环画泰斗贺友直的作品被称为“把故事画活了”,生前却自称是个“大匠人”,“蜗居”闹市数十年,每日挥毫不止,在中国传统线描中融入西画写实造型方法,将线描艺术推向高峰。

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特点,就是独具匠心,终而造诣精深,成其大器。

②匠心之道,看似无着处,实则有迹可循。

有一本叫《匠人精神》的书,这样讲成为一流工匠的“守破离”:跟着师傅修业谓之“守”,在传承中加入自己想法谓之“破”,开创自己新境界谓之“离”。

由此我们也可以引申为各行业的匠心之道:守,以理想为基,久久为功而不改初衷,精益求精而臻于至善;破,以思考为底,无思考则无变化,无变化则始终是老样子,学而思才能“芳林新叶催陈叶”;离,以创新为核,有非同寻常的构想,方能“人无我有,人有我强”。

草婴和贺友直的艺术造诣,可说是对此生动的诠释。

善于“守破离”,才能有所创造,有所成就。

③守,A③。

当年,法拉第要弟子每天记录实验结果,弟子觉得这事枯燥乏味没意义,不久就走了。

后来,法拉第因电磁学方面的重大发现而获得殊荣,面对一事无成又找上门来的弟子,他说自己不过是把弟子认为没意义的事坚持了10年,在记下数千个“NO”之后,终于写下了一个“YES”。

今天,有的研究者缺少坐“十年冷板凳”的决心和毅力,耐不了寂寞,稳不住心神。

有的人在立项资助“诱惑”下,频繁转换科研“频道”,甲地优惠到甲地,乙地优惠又跑回乙地。

心上长草“守不住”,飘移不定,又如何能把一件事干到极致?
④破,B①。

齐白石说:“学我者生,似我者死。

”这是要后人不能止步于临摹,而要学其神韵善突破。

一种现象存在已久,学某某而安于做“小某某”或“小小某某”。

如同“受过训练的跳蚤”,即使盖板已拿掉,也不会越过原有高度。

没有“破”,“守”则成墨守成规,“离”则无从谈起。

没有最好,只有更好。

前人技艺再高,也终究有局限性。

小疑小进,大疑大进。

扬前人所长而补其短,方能在推陈出新中别开生面。

⑤离,C②。

当年,女科学家麦克林托克发现“跳跃基因”。

因其“离经叛道”,同行骂她疯了。

多年后,其成果才得到承认,她也因此获诺贝尔奖。

“破”属于推陈出新,是横向进步;“离”属于颠覆性创新,是纵向进步。

历史的高峰永无止境,“不日新者必日退”。

多些颠覆性创新,才会有一个又一个“山外山、峰有峰”。

对新发现应先察而勿先骂,宽容“离经叛道”,激励“异想天开”,为颠覆性创新批量出现营造优良土壤。

⑥“技可进乎道,艺可通乎神。

”匠心是精雕细刻和精益求精之心,是追求卓越不
断超越之心,是破除成见不断创新之心。

匠心之道贵在“守破离”。

(选自《人民日报》) 22.请把下列三句话放入文中A、B、C处。

(填序号)
①意味着在突破和完善中超越
②意味着在颠覆成见中寻求新发现
③意味着长久等待和超常吃苦
23.本文论证思路清晰,请按提示把横线上的内容补充完整。

①用草婴和贺友直的事例引出论述的话题→②______→③_______→ ④强调“匠心之
道贵在‘守破离’”
24.阅读第③~⑤段,想一想下面这个论据放入哪一段比较合适,为什么?
昔孔夫子领七十二弟子周游列国十余年,不舍不弃,不离不散。

风霜雨雪没有停止他前进的步伐,电掣雷鸣没有摧毁他坚定的信念,饥饿贫寒没有熄灭他胸中的炽热,国君冷眼没有磨灭他克己复礼的意志。

八、作文
25.请以《这里,也是我的舞台》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除诗歌、戏剧外,文体不限;②不少于600字;③书写正确、规范、美观。

参考答案
1.B
【解析】
【详解】
B. 窈.窕(yǎo)、造诣.(yì)。

故选B。

2.D
【解析】
【详解】
A. 要:同“邀”,邀请。

B. 阙:同“缺”,缺口。

C. 衡:同“横”,横着。

D. 无通假字。

故选D。

3.B
【解析】
【详解】
B. 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

(动词,做标记。

)故选B。

4.B
【解析】
【详解】
A. 以.其境过清(因为);全石以.为底(用、把)。

B. 在河之.洲(助词,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忘路之.远近(助词,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C. 其.两膝相比者(他们的);欲穷其.林(代词,这片林)。

D. 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表并列);而.计其长曾不盈寸(表转折)。

故选B。

5.B
【解析】
【详解】
“唐宋八大家之首”是韩愈。

故选B。

6.D
【解析】
【详解】
A.“你笨手笨脚的,就不要打篮球了”带有讥讽性质,不恰当;
B.“我才发现你这么蠢”讽刺打击,显然不得体;
C.本句没有突出“担心他打篮球时意外受伤会影响中考”的说话意图,不得体;
D.有理有据,十分得体。

故选D。

7.(1)傅雷家书(2)示例:傅雷的儿子傅聪是一位音乐家,因此,傅雷谈到莫扎特的艺术特色与内心情感的关系,循循善诱,借此与儿子交流,体现了一位父亲望子成才的良苦用心。

【解析】
【详解】
(1)此题考查学生对名著《傅雷家书》的阅读理解能力。

《傅雷家书》,摘编了1954年至1966年间傅雷先生及其夫人写给儿子傅聪、傅敏的180多封家信。

其中大部分是写给后来成为著名钢琴演奏家的大儿子傅聪的信件。

(2)在这封家书中,傅雷多次提到莫扎特,因为傅聪从事音乐工作,而莫扎特是大音乐家,因此傅雷谈莫扎特的艺术特色与内心情感的关系,与傅聪交流,循循善诱。

可见他是一位循循善诱,用心良苦,关爱孩子的父亲。

8.(1)鸡犬相闻(2)青树翠蔓(3)微君之躬(4)辗转反侧(5)白露为霜(6)悠悠我心子宁不嗣音(7)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

【解析】
【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名篇名句的背诵、默写能力。

在背诵默写诗词时不仅要注意读音,更要注意容易写错的字。

一些易错字可以结合词义背诵。

此题中注意“蔓”“辗转”“嗣”的书写。

9.(1)传统文化类节目走上荧屏,深受观众喜爱。

(2)参考示例一:走近民族经典弘扬代统文化
参考示例二:汲取民族精神营养传承中华传统文化
参考示例三:品文化大餐展民族精神……(只要围绕宣传、学习、传承传统文化、句式结构一致,意蕴相连即可)示例:尊敬的郝校长,您好,我们班定于本周星期五下午举行
“走进传统文化”主题班会,特邀您参加此次活动,期待您的光临!谢谢!
【解析】这是一道综合性学习试题。

(1)对于解答材料的整合与探究这类题目一定要将几则材料内容都认真研读,找到几则材料关注的共性问题,加以整合,尝试着从中筛选、概括出最主要的信息。

作答时应该抓住“电视节目”“传统文化”“观众喜爱”这几个关键词,语言要流畅。

(2)①此题考查学生拟写对联的能力。

拟写时要结合活动的主题,还要注意对联的要求:上下句字数相等;上下句意思相近或相反,有时上下句意思上具有承接、递进、因果、假设、条件等关系;上下句对应位置的字眼词性相对,结构相同,不重复用字。

此题可以运用两个动宾结构的短语,写出弘扬传统文化的意义。

②此题考查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首先要有称呼,然后交待清活动的具体时间和主题,最后邀请郝校长来参加,语言要有礼貌。

10.(1)比:靠近。

(2)语:说话。

(3)股:大腿。

11.C
12.(1)那个人的眼睛正视着(茶炉),神色平静,好像在听茶水烧开了没有的样子。

(2)其中夹杂着劈里啪啦,房屋倒塌的声音。

13.空间侧面(或:间接)
14.示例:①宣传倡导,全民参与。

②开展技艺表演进校园(社区)活动。

③建议相关部门高度重视。

④成立课外兴趣小组,学习技艺。

【解析】
10.本题考查对常见文言词(实、虚词)意义的理解及知识的迁移能力。

解答本题要词语在句子里的意思,词义可根据知识的积累结合原句进行推断。

①句意为:他们互相靠近的两膝。

比:靠近。

②句意为:好像在大声呼喊的样子。

语:说话。

③句意为:两条腿哆嗦发抖。

股:大腿。

11.A.表顺承/俄而:不久;一会儿;
B.极/消逝;
C.表判断,是;
D.大约/可以;
故选C。

12.本题考查的是重点句子的翻译,做该题时,要忠于原文、不遗漏、不随意增减内容,译文要顺畅。

注意重点字词以及常见句式的翻译,以直译为主,意义为辅。

注意关键词:中:其中。

间:夹杂。

力拉崩倒:劈里啪啦,房屋倒塌。

若……然:相当于“好像……的样子”。

13.该题考查的说明的顺序和描写的方式。

在理解文意的基础上完成即可。

【甲】文为了清楚而有条理地介绍核舟“大苏泛赤壁”这一主题,写了“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佛印居右,鲁直居左”可知是空间顺序;【乙】文第一自然段最后一句通过刻画“宾客”的神态、动作等细节,“宾客无不变色离席,奋袖出臂,两股战战,几欲先走”是侧面描写。

14.此题考查的是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能力。

属于开放性试题,答案不唯一,设想合理即可。

如建议相关部门高度重视;成立课外兴趣小组,学习技艺等。

要求提出的建议具有可操作性。

【点睛】
译文:甲:核舟从头到尾长约有八分多,约有两个米那么高。

中部高起而宽敞的地方是船舱,上面覆盖着箬竹船篷。

船舱旁边有小窗户,左边和右边各有四扇,总共八扇。

打开窗子看,可以看见雕花的栏杆,左右对称。

关上它,就见右边刻着“山高月小,水落石出”的句子,左边刻着“清风徐来,水波不兴”,都涂了石青色。

船头上坐着三个人:中间戴着高高的帽子、长着浓密胡须的人是苏东坡,佛印在右边,鲁直在左边。

苏东坡黄鲁直一同在看一轴字画手卷。

东坡右手拿着画卷的右侧,左手搭在鲁直的肩背上。

鲁直左手拿着手卷的末端,右手指着手卷,好像在说什么。

东坡露出右脚,鲁直露出左脚,各自略微侧着身子,他们两膝互相靠近,都隐蔽在手卷下边的衣褶里。

佛印极像弥勒佛,袒胸露乳抬头仰望,神情跟苏、黄不一样。

他平放右膝,曲着右臂支撑在船板上,左腿曲膝竖起,左臂挂着念珠靠在左膝上,念珠都能一粒粒清楚地数出来。

船尾横放着一个船桨。

船桨的左右两旁各有一个撑船的人。

在右边的人梳着椎形发髻,仰着脸,左手倚靠着一根横木,右手扳着右脚趾,好像在大声喊叫的样子。

左边那个右手拿着一柄蒲葵扇,左手摸着炉子,炉子上放一把茶壶,那个人目光注视茶炉,脸色平静,好像在凝神倾听茶水的声音。

乙:忽然有一个人大声呼叫,起火啦,丈夫起来大声呼叫,妇人也起来大声呼叫。

两个小孩子一齐哭了起来。

一会儿,有成百上千人大声呼叫,成百上千的小孩哭叫,成百上千条狗汪汪地叫。

中间夹杂着劈里啪啦房屋倒塌的声音,烈火燃烧发出爆裂的声音,呼呼的风声,千百种声音一齐响了起来;又夹杂着成百上千人的求救的声音,救火的人们拉倒燃烧着的房屋时一齐用力的呼喊声,抢救东西的声音,泼水的声音。

凡是在这种情况下应该有的声音,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