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新人教版必修2 7.2乙烯与有机高分子材料教学准备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7.2乙烯与有机高分子材料
教学目标:
(1)以不饱和烃的代表物——乙烯的结构和性质为模型,认识不饱和烃的结构和性质。

(2)通过认识乙烯与水的加成反应和乙烯的加聚反应,知道合成新物质是有机化学研究价值的重要体现,知道合成高分子材料使我们的生活更美好。

(3)通过认识烃的分类方法,知道分类是研究有机化合物的重要方法之一。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从宏观和微观两个方面研究乙烯的结构如何决定性质。

难点:乙烯加成反应、加聚反应的基本规律。

学业要求:
1.能描述乙烯、乙炔的分子结构特征。

2.能描述乙烯的主要化学性质及相应性质实验的现象,能写出相关的化学方程式,能利用这些物质的主要性质进行鉴别。

3.能列举合成高分子在生产、生活中的重要应用,并结合这些物质的主要性质进行简单说明。

4.能列举事实说明有机化学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价值及其对推动社会发展的贡献。

从有机化合物及其性质的角度对有关能源、材料、饮食、健康、环境等实际问题进行分析、讨论和评价。

能从材料组成的角度对生活中常见的材料进行分析,根据需求选择和使用适当的材料,解释使用注意事项。

能妥善保存、科学合理地使用常见有机化学品。

课时建议:2课时
学习目标:
一、乙烯
组成结构
2.物理性质
3.化学性质
(1)氧化反应
(2)加成反应
(3)聚合反应
二、烃
1.烃的概念
2.烃的分类
三、有机高分子材料
1.塑料
2.橡胶
纤维
【导入新课】下图作品来至央视网众志成城,抗击疫情——美术家在行动之漆画篇中张雷《生命线》,该图中诠释了有机高分子材料为抗议提供了材料保证。

本节就来揭示有机化合物在生活、生活中的重要应用,使我们的生活变得越来越美好。

具体过程:第一课时
【板书】§7.2乙烯与有机高分子材料
【讲述】乙烯是石油化学工业重要的基本原料,通过一系列化学反应,可以从乙烯得到有机高分子材料、药物等成千上万种有用的物质。

乙烯的用途广泛,其产量可以用来衡量一个国家石油化学工业的发展水平。

【板书】一、乙烯
【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一)组成结构
1.分子式:C2H4最简式:CH2
2.结构简式:H2C=CH2,(不能省略C=C)
3.
4.
5.乙烯的分子模型
(1)球棍模型
(2)空间填充模型
【归纳】乙烯是平面型结构,键角都是120°,6个原子共平面。

6.官能团:决定有机化合物特性的原子或原子团叫做官能团。

乙烯的官能团:
【对比】乙烷与乙烯比较:
【讲解】乙烯分子中氢原子数小于乙烷分子中氢原子数,碳原子的价键没有全部被氢原子“饱和”,属于不饱和烃,分子中的碳碳双键决定其主要性质。

【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二)物理性质
乙烯是一种无色、稍有气味的气体,密度为1.25 g/L,比空气略小(相对分子质量为28),难溶于水。

熔点为-169℃,沸点为-104℃。

【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三)化学性质
【科学探究与创新意识】P67实验7-2
(1)点燃纯净的乙烯,观察燃烧时的现象。

(2)将乙烯通入盛有酸性高锰酸钾溶液的试管中,观察现象。

【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1.氧化反应
【归纳】(1)与氧气反应:乙烯在点燃前一定要验纯。

实验现象:乙烯能在空气中燃烧,火焰明亮且伴有黑烟。

如下图所示:
结论:生成二氧化碳和水,同时放出大量的热。

化学反应方程式:
【说明】①乙烯完全燃烧时,生成的CO2和H2O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1,当温度高于100℃时,乙烯燃烧前后气体的总体积不变。

②乙烯属于易燃易爆的气体(爆炸极限为 2.7%~36%),在点燃乙烯之前一定要先检验乙烯的纯度。

【解释】乙烯燃烧产生黑烟现象的原因:含碳量(碳的质量分数为85.7%)比甲烷(碳的质量分数为75%)高,燃烧不充分,燃烧时有一部分碳并没有完全被氧化,碳粒本身被烧成炽热的状态而发明亮的光,所以乙烯的火焰很明亮,没有被氧化的碳呈游离态以黑烟的形式冒出。

【归纳】(2)与酸性高锰酸钾反应
实验现象:乙烯可以使酸性KMnO4溶液紫色褪去。

如下图所示:
实验结论:乙烯被高锰酸钾氧化。

乙烯的化学性质比烷烃活泼。

化学反应方程式:5CH2=CH2+12KMnO4+18H2SO4=12MnSO4+10CO2↑+28H2O+6K2SO4
【解释】乙烯中含有碳碳双键容易断裂。

饱和烃中没有碳碳双键,故不能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

【说明】①加硫酸酸化的目的提高高锰酸钾的氧化性
②应用于鉴别甲烷和乙烯。

但不能用于除去甲烷中的乙烯,因为乙烯与KMnO4溶液反应后会生成CO2,即除掉了CH4中的乙烯却引入了新杂质气体CO2。

【科学探究与创新意识】P68实验7-3
将乙烯通入盛有溴的四氯化碳溶液的试管中,观察现象。

【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2.加成反应
实验现象:乙烯使溴的四氯化碳溶液褪色。

实验结论及分析:乙烯与溴发生化学反应,使溴的四氯化碳溶液褪色。

反应中,碳碳双键中的一个键断裂,两个溴原子分别加在两个价键不饱和的碳原子上,生成无色的,密度比水大的,不溶于水易溶于有机溶剂1,2-二溴乙烷液体。

化学反应方程式:
加成反应机理:
球棍模型模拟加成反应机理如下:
【归纳】(1)加成反应
①概念:有机物分子中的不饱和碳原子与其他原子或原子团直接结合生成新的化合物的反应叫做加成反应。

②反应特点:加成反应发生在不饱和碳原子(如C=C或C≡C)上,是饱和有机化合物的特征反应。

③类似无机化学中的化合反应“断一加二,只上不下”。

即断裂双键或三键中不稳定的键,两个不饱和碳原子与其他原子或原子团结合,形成一种新的化合物。

(2)应用
①乙烯与Br2反应时,一般用溴水或溴的四氯化碳溶液,都生成无色的1,2-二氯乙烷液体,但反应现象不同,乙烯通入溴水中,溴水褪色,溶液分层;而乙烯通入溴的四氯化碳溶液中,溶液只褪色不分层。

②利用乙烯能使溴水褪色而甲烷不能使溴水褪色的原理,既可以鉴别乙烯和甲烷,也可以除去甲烷中混有的乙烯气体。

(3)乙烯与其他物质的加成反应
乙烯不仅可以与溴发生加成反应,在一定条件下,还可以与氯气、氢气、氯化氢和水等物质发生加成反应。

【说明】与氢气反应,证明烯烃的不饱和性,“乙烯”比“乙烷”的氢原子少,氢原子未饱和,类比乙烯,“乙炔”和“苯”更不饱和,含碳量增加,燃烧时火焰明亮,有黑烟,能发生加成反应等。

由乙烯制得的氯乙烷具有冷冻麻醉作用,可以使局部产生快速镇痛效果。

工业上用乙烯与水反应生产工业乙醇,但不能饮用,防止甲醇等有毒副产物中毒。

【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3.聚合反应
(1)加聚反应机理:在适当的温度、压强和催化剂存在的条件下,乙烯分子中碳碳双键中的一个键断裂,分子间通过碳原子相互结合形成很长的碳链,生成相对分子质量很大的聚合物聚乙烯。

(2)球棍模型模拟加聚反应机理如下:
【说明】规律:双键变单键,组成不改变,两头伸出手,彼此连成链。

乙烯分子中的双键中的一个键断裂,许多个乙烯分子间形成多个新的C-C,碳原子的成键方式改变。

由单个平面构型分子变成立体巨型分子。

如下图所示:
(4)化学反应方程式:
(3)基本概念:
①聚合反应:由相对分子质量小的化合物分子互相结合成相对分子质量大的聚合物的反应叫做聚合反应。

②加聚反应:乙烯的聚合反应同时也是加成反应,这样的反应又被称为加成聚合反应,简称加聚反应。

③单体:像乙烯这类能够进行聚合反应形成高分子化合物的低分子化合物被称为单体。

如乙烯(CH2=CH2)
④高分子化合物又称高分子聚合物:乙烯的这种加成反应形成了相对分子质量很大的物质,我们把这种相对分子质量很大的物质叫做高分子化合物,简称高分子或高聚物。

【说明】如聚乙烯()的分子很大,相对分子质量可达到几万到几十万。

聚合物均为混合物,n值不同。

⑤链节:高分子化合物中化学组成相同、可重复的最小单位称为链节,也称为重复结构单元。

聚乙烯的链节为:-CH2-CH2-
⑥聚合度:高分子链中含有链节的数目称为聚合度,通常用n表示。

⑦聚合物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链节的相对分子质量×n.
【归纳】加聚反应的实质是不饱和键的断裂和相互加成。

不论加成还是加聚,根本原因都是含有不饱和的碳碳双键。

【证据推理与模型认知】①聚乙烯是一种重要的塑料,如用作食品保鲜膜、水管材料等。

生成聚乙烯的这种反应我们称为聚合反应。

由于n的值可能不同,聚合物是混合物。

②生活中用来包装食品的塑料袋是聚乙烯,如果将乙烯分子中的一个氢原子用氯原子代替,聚合后成为聚氯乙烯,它就不能用来包装食品了,因为有毒。

塑料在高温或长期光照情况下,容易老化,变脆。

反应如下:
n CHCl=CH2
③氯乙烯聚合反应中的单体、链节和聚合度
a.单体:能合成高分子的低分子化合物称为单体。

b.链节:高分子化合物中化学组成相同、可重复的最小单位称为链节。

c.聚合度:链节的数目n叫做聚合度,由于n不同因此高聚物都是混合物。

【科学态度与社会责任】(四)乙烯的用途
(1)乙烯是重要的化工原料,在一定条件下用来制聚乙烯塑料、聚乙烯纤维、乙醇等。

乙烯的产量可以用来衡量一个国家的石油化工发展水平。

(2)在农业生产中用作植物生长调节剂。

可以催熟果实,可以将成熟的水果与未成熟的水果封闭在一个塑料袋内一段时间,成熟的水果释放的乙烯气体可将未成熟的水果催熟。

也可以趋利避害使鲜花保鲜,在保存鲜花的保水棉内浸入少量的高锰酸钾溶液,吸收鲜花释放出的乙烯气体,防止鲜花凋零脱落。

【总结】乙烯分子中含有碳碳双键,在组成和结构上与只含碳碳单键和碳氢键的烷烃有较大差异,因此在性质上也很多不同。

碳碳双键使乙烯表现出活泼的化学性质。

比较乙烷、乙烯和乙炔的组成结构与性质如下表:
具体过程:第二课时
【板书】§7.2乙烯与有机高分子材料
二、烃
(一)烃的概念:仅含碳和氢两种元素的有机化合物称为碳氢化合物,也称为烃。

(二)分类:根据烃分子中碳原子间成键方式的不同对烃进行分类,依据碳原子的饱和性分为饱和烃(烷烃)和不饱和烃。

饱和烃依据碳的骨架分为链状烷烃(通式为C n H 2n+2)和环状烷烃(通式为C n H 2n )。

不饱和烃依据碳的骨架分为烯烃(通式为C n H 2n )、炔烃(通式为C n H 2n-2)和芳香烃(苯的同系物通式为C n H 2n-6)。

如下图所示:
【说明】除了烯烃,炔烃也是一类重要的不饱和烃,乙炔是最简单的炔烃。

苯是芳香烃的母体,是一种具有环状分子结构的不饱和烃,其结构式习惯上简写为。

实际上苯分子具有平面正六边形结构,苯分子中6个碳原子之间的键完全相同,其键长介于碳碳单键和碳碳双键的键长之间。

所以也常用来表示苯分子的结构。

【归纳】1.烷烃:分子中的碳原子之间只以单键结合,碳原子的剩余价键均被氢原子“饱和”的烃称为饱和烃,也称为烷烃。

分为链状烷烃和环状烷烃。

2.烯烃:分子中含有碳碳双键的烃称为烯烃。

3.炔烃:分子中含有碳碳三键的烃称为炔烃。

4.芳香烃:分子中含有苯环的烃称为芳香烃。

【探究】烃的分子结构
【目的】以甲烷、乙烯和乙炔为例,借助球棍模型认识烃的分子结构。

【活动】(1)根据碳原子的成键规律和甲烷、乙烯、乙炔的结构式,写出三者的电子式,并讨论其分子中有哪些类型的化学键。

(2)结合以上分析,使用分子结构模型(或橡皮泥、黏土、泡沫塑料、牙签等代用品)搭建甲烷、乙烯和乙炔分子的球棍模型。

展示并描述三者的分子结构特点。

甲烷 乙烯 乙炔
C-H
C-H 和(官能团) C-H 和-C ≡C-(官能团) 平面形
(1)比较甲烷和乙烯的化学性质,分析其与二者的分子结构之间存在哪些联系,与同学讨论。

【归纳】乙烯分子里含有碳碳双键,甲烷分子没有,故乙烯能发生加成反应、加聚反应和被酸性高锰酸钾氧化的反应,甲烷不能。

(2)乙炔是甲烷或乙烯的同系物吗?为什么?
【归纳】不是,因为同系物是指结构相似、分子组成相差若干个“CH2”原子团的有机化合物,而乙炔与甲烷、乙炔与乙烯在分子结构和分子组成上都不符合上述条件。

【科学史话】P71芳香族化合物与苯
芳香族化合物是一种习惯说法。

历史上芳香族化合物是一种从植物中提取的具有芳香气味的物质。

现在这个名称已失去了原来的意义,一般指分子中含有苯环的有机物,它们并不一定有香味。

苯是芳香族化合物的母体,是一种重要的有机化工原料和有机溶剂,被广泛用于生产医药、农药、香料、染料、洗涤剂和合成高分子材料等。

早在19世纪初,英国科学家法拉第(M.Faraday,1791-1867)被发现了苯,并将其称为“氢的重碳化合物”。

后来,法国化学家热拉尔(C.-F.Gerhardt,1816-1856)等人又确定了苯的相对分子质量为78,分子式为C6H6。

苯分子中氢的相对含量如此之低,看上去是高度不饱和的化合物,应具有比较活泼的化学性质。

然而实验事实却否定了以上推测,这使化学家们感到惊讶。

苯到底具有怎样的特殊结构呢?
奥地利化学家洛施米特(J.Loschmidt,1821-1895)曾提出苯具有环状结构。

德国化学家凯库勒(F.A.Kekulé,1829-1896)在分析了大量实验事实后认为,苯分子中6个碳原子之间结合非常牢固,形成了一个很稳定的“核”,可以与其他碳原子相连形成芳香族化合物;
而这个稳定的“核”具有闭合的环状结构,由碳原子以单、双键相互交替结合而成(,习惯上称之为凯库勒式)。

苯的结构的提出具有划时代的意义,有力地推动了有机化学的发展。

然而凯库勒式仍存在一定局限。

现在人们知道,苯分子具有平面正六边形结构,相邻碳原子之间的键完全相同,其键长介于碳碳单键和碳碳双键的键长之间。

【归纳】1.芳香族化合物、芳香烃、苯三者之间的关系
(1)芳香烃:分子中含有苯环的烃。

(2)芳香族化合物:分子中含有苯环的有机物。

2.苯的发现和结构确定的历史
(1)英国科学家法拉第首先发现了苯。

(2)法国化学家热拉尔等人又确定了苯的相对分子质量和分子式。

(3)德国化学家凯库勒提出了苯的结构式——凯库勒式()。

(4)对苯进一步地研究表明,苯分子具有平面正六边形结构,其中的6个碳原子之间的键
完全相同,是一种介于碳碳单键和碳碳双键的键长之间的独特的键,所以也常用来表示苯分子的结构。

3.苯的分子模型和结构式
球棍模型空间充填模型
【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三、有机高分子材料
【讲述】人们很早就开始使用的棉花、羊毛、天然橡胶等属于天然有机高分子材料,现在使用更多的则是塑料、合成纤维、合成橡胶、黏合剂、涂料等合成有机高分子材料。

【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一)塑料
1.组成
(1)主要成分:合成树脂。

如:聚乙烯、聚丙烯、聚氯乙烯、酚醛树脂等。

(2)特定作用的添加剂。

如:提高塑性的增塑剂,防止塑料老化的防老剂,以及增强材料、着色剂等。

2.性能:强度高、密度小、耐腐蚀、易加工。

3.常用塑料的结构简式及单体
(1)聚乙烯(PE):,CH2=CH2
(2)聚氯乙烯(PVC):,CH2=CHCl
(3)聚苯乙烯(PS):,或CH2=CHC6H5
(4)聚四氟乙烯(PTFE):,CF2=CF2
(5)聚丙烯(PP):,CH2=CHCH3
(6)有机玻璃(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CH2=C(CH3)COOCH3
(7)脲醛塑料(电玉,UF):
【展示】4.几种常见塑料的性能与主要用途
聚乙烯制成的食品包装袋
聚氯乙烯可制成电线外面的绝缘层
聚苯乙烯制成的泡沫包装材料
聚四氟乙烯制成的实验仪器
聚丙烯制成的管道
有机玻璃制成的飞机风挡
脲醛塑料制成的电器插座
(二)橡胶
1.橡胶的组成、结构与性能
橡胶是一类具有高弹性的高分子材料,是制造汽车、飞机轮胎和各种密封材料所必需的原料。

天然橡胶的主要成分是聚异戊二烯,结构简式为。

其单体为
(异戊二烯);天然橡胶分子中含有碳碳双键,易发生氧化反应和加成反应;硫化橡胶是工业上用硫与橡胶作用进行橡胶硫化,其原理是使线型的高分子链之间通过硫原子形成化学键,产生交联,形成网状结构。

2.橡胶的分类
氟橡胶:耐热和耐酸、碱腐蚀
橡胶硅橡胶:有耐热、耐寒性
3.合成橡胶
(1)原料:以石油、天然气中的二烯烃和烯烃为原料。

(2)性能:具有高弹性、绝缘性、气密性、耐高温或耐低温等性能。

(三)纤维
1.分类:纤维可以分为天然纤维和化学纤维
(1)天然纤维:棉花、羊毛、蚕丝和麻等
(2)化学纤维:又可分为再生纤维和合成纤维,再生纤维是将农林产品中的纤维素、蛋白质等加工处理制成的,如黏胶纤维、大豆蛋白纤维;合成纤维是以石油、天然气和煤等为原料制成有机小分子单体,再经聚合反应制成,如“六大纶”:聚丙烯纤维(丙纶)、聚氯乙烯纤维(氯纶)、聚丙烯腈纤维(腈纶)、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酯纤维(涤纶)、聚酰胺纤维(锦纶、芳纶)等。

2.合成纤维的性质和用途
(1)性质:合成纤维具有强度高、弹性好、耐磨、耐化学腐蚀、不易虫蛀等优良性能。

(2)用途:制作衣服、绳索、渔网、工业用滤布和飞机、船舶的结构材料等。

【归纳】(1)有机高分子材料中,塑料都是合成的,橡胶与纤维都既有天然的也有人工合成的。

(2)以煤、石油和天然气为原料制成的三大合成材料,可用于生产和生活的各个领域。

(3)高分子材料均为混合物,其聚合度无定值;通过聚合反应可利用小分子物质合成有机高分子材料。

【思考与讨论】请利用图示或表格等形式,对学过的常见材料进行归纳和分类,并注明其性能等特点和主要用途。

【科学·技术·社会】P75黏合剂和涂料
黏合剂又称胶黏剂,日常生活中常用的糨糊、胶水就是普通的黏合剂。

黏合剂根据来源可分为天然粘合剂和合成黏合剂。

人们很早就使用的皮或鱼鳔熬胶,用于黏结木材。

合成黏合剂的黏结力强,性能优异,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近几十年来,汽车、电子等行业的发展对黏合剂的性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一系列具有耐高温、耐低温、导电、导磁和导热等性能的特种黏合剂相继问世。

涂料是一类含有高分子的混合液或粉末,能在物体表面形成附着坚固的涂膜,油漆就是一种常见的涂料。

涂料可用于建筑、船舶、车辆,以及家电的保护和装饰。

特种涂料在化工、航空等领域具有重要的用途。

【科学态度与社会责任】(四)高分子材料在抗疫和航天中发挥的作用
1.合成高分子材料在抗击新冠病毒发挥了巨大作用:
(1)输液瓶(或输液袋)外包装:聚丙烯、聚乙烯
(2)输液管:聚氯乙烯
(3)医用手套:合成橡胶
(4)护目镜:聚碳酸酯
传统玻璃镜片过重易碎,聚碳酸酯镜片轻薄抗冲击
(5)N95口罩(熔喷布):聚丙烯(抗酒精、抗血、抗油)
(6)防护服:聚丙烯。

(7)医用垃圾箱和垃圾袋:聚乙烯
2.合成高分子材料在载人航天飞行发挥了巨大作用
航天服(spacesuit)是保障航天员的生命活动和工作能力的个人密闭装备。

可防护空间的真空、高低温、太阳辐射和微流星等环境因素对人体的危害。

在真空环境中,人体血液中含有的氮气会变成气体,使体积膨胀。

如果人不穿加压气密的航天服,就会因体内外的压差悬殊而发生生命危险。

航天服是在飞行员密闭服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多功能服装。

早期的航天服只能供航天员在飞船座舱内使用,后研制出舱外用的航天服。

现代新型的舱外用航天服有液冷降温结构,可供航天员出舱活动或登月考察。

航天过程中保护宇航员生命安全的个人防护救生装备,又称宇宙服或航天服。

宇航服能构成适于宇航员生活的人体小气候。

它在结构上分为6层:
①内衣舒适层:宇航员在长期飞行过程中不能洗换衣服,大量的皮脂、汗液等会污染内衣,故选用质地柔软、吸湿性和透气性良好的棉针织品制作。

②保暖层:在环境温度变化范围不大的情况下,保暖层用以保持舒适的温度环境。

选用保暖性好、热阻大、柔软、重量轻的材料,如合成纤维絮片、羊毛和丝绵等。

③通风服和水冷服(液冷服):在宇航员体热过高的情况下,通风服和水冷服以不同的方式散发热量。

若人体产热量超过350大卡/小时(如在舱外活动),通风服便不能满足散热要求,这时即由水冷服降温。

通风服和水冷服多采用抗压、耐用、柔软的塑料管制成,如聚氯乙烯管或尼龙膜等。

④气密限制层:在真空环境中,只有保持宇航员身体周围有一定压力时才能保证宇航员的生命安全。

因此气密层采用气密性好的涂氯丁尼龙胶布等材料制成。

限制层选用强度高、伸长率低的织物,一般用涤纶织物制成。

由于加压后活动困难,各关节部位采用各种结构形式:如网状织物形式、波纹管式、桔瓣式等,配合气密轴承转动结构以改善其活动性。

⑤舱外航天服隔热层:宇航员在舱外活动时,隔热层起过热或过冷保护作用。

它用多层镀铝的聚酰亚胺薄膜或聚酯薄膜并在各层之间夹以无纺织布制成。

⑥外罩防护层:是宇航服最外的一层,要求防火、防热辐射和防宇宙空间各种因素(微流星、宇宙线等)对人体的危害。

这一层大部分用镀铝织物制成。

⑦与宇航服配套的还有头盔、手套、靴子等。

【测试评价】
1.下列有机物的产量可作为衡量石油化工发展水平标志的是()A.甲烷 B.乙烷 C.乙烯 D.乙炔
【答案】C
2.下列分子中,所有原子不可能共处在同一平面上的是()
A.C2H2B.C6H6C.C2H4D.CH4
【答案】D
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某烃的分子式为C3H6,符合通式C n H2n,故该分子属于烯烃
B.可用酸性高锰酸钾溶液来除去甲烷中混有的少量乙烯
C.正戊烷分子中所有的碳原子均在同一条直线上
D.戊烷有3种同分异构体
【答案】D
4.乙烯分子中同一个碳原子上的C-H键的键角为()
A.120°B.104°30′C.109°28′D.60°
【答案】A
5.下列有关乙烯的物理性质错误的是()
A.无色 B.液体 C.稍有气味 D.难溶于水
【答案】B
6.下列关于乙烯的描述错误的是()
A.所有原子都在同一直线上B.乙烯能使溴水褪色
C.乙烯可作为制备乙醇的原料 D.乙烯属于不饱和烃
【答案】A
7.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乙烯的电子式为
B.乙烯的球棍模型为
C.乙烯分子是平面结构
D.乙烯的结构简式为CH2CH2
【答案】C
8.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甲苯()所有原子共平面
B.苯乙炔()所有原子共平面
C.正戊烷分子中所有的碳原子均在同一条直线上
D.丙烯(CH3CH=CH2)所有碳原子共线
【答案】B
9.某有机物的结构简式为C(CH=CH2)4,下列描述中不正确的是()A.分子式为C9H12
B.所有碳原子都在同一平面上
C.此有机物能使高锰酸钾酸性溶液褪色
D.1 mol该有机物最多与4 mol H2发生加成反应
【答案】B
10.下列关于塑料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聚乙烯塑料的单体是乙烯,所以聚乙烯塑料是纯净物
B.塑料不都是经过人工合成制成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